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眼看着张太后就要暴跳如雷,王太后举手:“罢罢,咱们还是正经理论,张娘娘宫里的刘女使,因着心急于助纣为虐,不留心脚下摔了一跤,不得不回去长乐宫再要一盅炖汤,且喊了长乐宫的宫人帮着提食盒,那宫人这段时日服侍小顾,所以也是她在一旁帮厨,这宫人岁数小,寻常也不该她服侍饮食的事体,所以并不知道张娘娘的禁忌,可我猜她跟着刘女使走这么长一段路,总不至于没个交谈,一问之下,那宫人也不敢隐瞒,如实交待了她和刘女使的闲谈,小宫人也是为了讨张娘娘的好,详细描述了小顾怎么炖制的鲫鱼汤,用意本是想着日后小顾远在太师府,刘女使知道了怎么烹制这道鲜汤,时常能奉进给张娘娘你饮用,没想到因为这番闲谈,这宫人便可作为小顾的人证了,完全能够证实刘女使明知顾宜人进奉的汤膳犯了你的禁忌,却佯作不知压根便不提醒。”

    张太后冷哼一声:“王太后既决意偏袒顾氏,自然不愁找个宫人串供。”

    “你要这样说,这事体可就无法善了了。”王太后这才示意萧宫令:“传高太医进来,让高太医验看那方竹板。”

    张太后眉毛挑成八字,不知王太后的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春归却依稀想到了王太后的用意,握紧拳头——这回却不是因为忍笑,而是忍怒了。

    以至于她竟然没有心思打量一番乔庄的老师,其实早闻盛名的高太医的形容。

    高太医很快有了结论:“禀二位娘娘,经察,此竹板之上为人涂抹有诡毒,名为纱幂遮,乃前朝禁苑之中所制,此毒无色无味,口服无碍,却会渗入创口,若不用

    生肌之药则也不会毒发,不过生肌药中皆含冰片,冰片即为此毒之引,若由冰片引发,则药石无医,中毒者势必暴毙,不过不识此毒者难以诊觉,极易误诊为创口生脓恶化不治。”

    这就是深宫内廷里害人于无形的诡毒之一。

    王太后允了高太医告退,才正眼看向已经因此变故震惊得面无人色的张太后。

    “张娘娘可不是想要小顾受掌脸之罚而已,谋的是小顾的性命,性命攸关,此事只能报请皇上圣裁。”

    “我绝无要顾氏性命的想法!”张太后这才回过神来:“我是厌恨顾氏与董氏勾结,意图怂恿六郎对裕儿不利,但打算的也只是毁了她这张脸,免得赵兰庭受她诱惑色令智昏,听她唆摆可劲的蹿掇六郎行不忠不孝之罪,我根本就犯不着用这种什么,什么遮的诡毒害顾氏性命!”

    王太后倒也不怀疑张太后的说法,在她看来,张太后那简单的头脑也的确想不出这等阴毒的办法,再者张太后虽然浅薄,年纪越大毛病越多,倒还没有那样的蛇蝎心肠,杀人害命的确不够胆量,否则她今日下令把春归杖杀寿康宫,皇上难不成还会将生母法办总之张太后想要害春归的性命,大可不必如此曲折。

    “那就是你身边的宫人受居心叵测之徒收买,才会行此阴毒之事了。”王太后两道芒刺一般的目光直盯刘女使。

    “丽月竟然是你!”张太后简直气急败坏:“这处罚宫婢的刑具一直为你掌管,也一直是你负责施罚,只有你知道今日顾氏会被掌脸,只有你能够事先在竹板上涂那什么……什么遮,你竟然胆敢自作主张!”

    &




第443章 小别重逢
    春归并没想到这回入宫到了最后的半日,她竟然会在慈宁宫和王太后进行一场和花草饮食等等“长物”无关的谈话。

    “小顾应也看出来了吧,寿康宫作妖的确是因为乔氏的唆摆,不过那纱幂遮并不是因为乔氏的指令。”

    到底是上了岁数,王太后一回来便进了暖阁,才可以除了大毛披风使穿着不那么累赘,她垂足坐在一张扶把磨得润亮的雕花罗汗床上,也让春归坐她身旁,罗汗床后另有一个隔间是以并不靠墙,这样只要不是大喊大叫,便是隔墙有耳倒也不怕被人窃听了言谈内容。

    “是。”春归先是笑着应了一声又道:“臣妇观察着乔才人听闻高太医的话也极其震惊,神色却并无惶惧,俨然她也没想到竹板上竟会涂抹那种要命的诡毒,更不说那刘氏只凭乔才人空口许下的财利竟敢行此毒计着实荒唐,还有那种诡毒,也不是乔才人可以知闻,且能够堂而皇之的带进禁苑内廷了。”

    “还有那刘氏的作派,我瞅着她倒像是受令于东厂,总归不是普通宫人。”王太后稍稍眯起眼角,微微敛了眉锋:“她必定是听令于惠妃,这样一梳理,惠妃多半就和东厂的宦属有所勾结,我这些年不爱操心这等闲事,但想来兰庭和你应当会有线索。”

    春归自然也不会瞒着王太后:“安陆侯府和东厂理刑百户曹安足一直便有勾结。”

    “曹安足。”王太后冷哂:“先帝时他听从于当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给那寇振贤做儿子,寇振贤和彭氏申氏相勾结,本应不得善终,但他还算有些运数,没等到赵太师斩妖除魔的计划就一病死了,他那么多儿子中曹安足并不显眼,所以又让他躲过了后来那场清算,这东西也是老了老了野心仍然不死,直到如今还望着再振东厂阉宦当权,走的也是寇振贤的老路,指望今上也能像代宗、光宗一样色令智昏。”

    太后说到这稍稍一顿,才问春归:“小顾心里怕也觉得诧异吧,为何我一眼看出刘氏是作伪供,刚才却没再追究,由得乔氏替惠妃顶罪。”

    “娘娘之所以如此决断,应当是为周全考虑。”春归依稀明白太后的顾虑。

    “这件事牵涉到储位之争,无法摊开明面察究,且皇上的脾性,纵然疼惜太孙,对其余的骨肉也难以做到狠绝,这类事体不应由我追究,该不该追察应当令谁追察,全凭皇上的主张,我不能逼迫皇上决断,且咱们牵涉太深,难免会让皇上对六郎生疑。”

    “是。”春归对王太后的深谋远虑心悦诚服,但她想想还是问道:“那乔才人……是否还有生机”

    “小顾是觉得她罪不及死”

    “罪不及死是一层,再者臣妇今日看乔才人支支吾吾,仿佛这件事背后另有隐情,她甚至先盯着臣妇看了一阵才改口,承认是向寿康宫进了谗言,乔才人与惠妃从前并无来往,不能够也是为惠妃驱使,若留乔

    才人活口,或许日后臣妇才有机会察明隐于暗处对臣妇心怀恶意的人。”

    王太后颔首:“终归是阴谋未遂,皇上又一贯宽仁,我若是为乔氏求情倒能保她性命,不过无论她是受人唆使还是受人引导利用,倘若她自己没有那等歪心思,岂会起意谤害明儿周王府是容不下她这么个居心不正的妾室了,就以罪论罪,革除她才人的品位遣归本家也罢。”

    这就相当于休弃了。

    春归并不以为乔家会因蒙羞便处死大归的女儿,乔父当年任由女儿的艳名传扬得满京城的登徒子都在热议垂涎,足证浑然不在意虚名儿只看重实利,乔氏为皇室弃妇,虽说不大可能改嫁,但正因如此让乔氏暴毙太过惹眼,倘若因此引生闲言碎语导致有损皇族声誉,乔父反而可能获罪,对乔家而言息事宁人方才更加有利。

    在告辞之前,春归没忍住她心里隐约的好奇,且今日太后也主动提起了夺储之争,便不无犹豫地问了出来:“臣妇情知娘娘而今并不愿涉及朝堂政务,娘娘对于周王殿下的抱负,当真不存异议”

    王太后叹了一声气,倒是极其愿意和春归交心:“我这大半生被困在宫城里,为了活得不那么屈辱,也可谓耗尽了心机和人勾心斗角争强较狠,而今成了太后,终于可以安享自在,确然不愿再像从前一样劳苦,六郎虽是在我身边长大,我的确也不愿他卷进储位之争,但孩子大了,他有自己的抱负和志向,我也不能强迫他按我希望那般,为图自保一生游手好闲毫无作为。

    太孙也的确不成器,皇上安排了多少博学大儒从小就教授他明君之道,他却偏要听信那些奸教邪说,如今心性是越发的乖戾狠辣,这样下去六郎就算一心闲散,日后也保不住平安,怕是连囚禁高墙行尸走肉的‘幸运’都没有,不奋起力争,就是束手待死。

    这就是生于



第444章 主人归来
    斥鷃园里足有半月,女主人去了禁内一游男主人竟也跟着驻扎在值馆夜不归宿,虽说满院子的奴婢没了主人约束却并不曾乐享清闲,气氛反而变得萧索沉闷了,这日好容易盼到大奶奶“凯旋而归”,天没亮就忙着张罗起来,这让原本还想着起个大早负责监督丫鬟们扫洒整理的宋妈妈大吃一惊。

    因为眼看着连她没规没矩的小女儿竟然都已在忙着修剪盆栽时,宋妈妈几疑是自己睡过了头。

    把小厅里的座钟盯着看了好几眼,方才长舒了一口气,确定自己没有误了时辰。

    待春归回来时,发觉自己就像没有离开一样,花花草草没哪一株因为疏于照管就“香消玉殒”,就连入宫前翻看那本闲书都还摆在原处,顺手可取的物件就更没变动了,倒是她因眼红孟姨娘养的那只“玉光”也养的一只鹦鹉,瞅着肥了一圈儿。

    就是光知道“呱呱”的叫仍然不会说人话。

    春归逗了一阵儿鸟,极其不满意:“大爷怎么也没训得‘翠翠’开智”

    通体雪白的鹦鹉太罕见,春归养的这只是绿鹦哥儿,“翠翠”的名儿却是菊羞负责取的,这丫头如今是越发不爱用脑了,取名儿的风格只图通俗贴切,像不久前斥鷃园里新择的个小婢,因为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双又圆又亮的眼睛,菊羞竟然意欲给人家取名儿唤作“大眼”,更兼有回春归植造的一件盆景,因使用的是釉陶盆种雀梅,菊羞直接命名为“陶盆梅”,春归决意限制菊羞从此只有给禽鸟类命名的资格。

    兰庭和那只未曾开智的鸟儿面面相觑一阵儿,伸手拍了拍额头:“我倒是把辉辉入宫前这件嘱咐给忘去了九宵云外。”

    他也已经一连半月都在翰林院“案牍劳形”,都没回斥鷃园一趟,还哪里想得起驯鸟

    “不曾开智也就罢了,怎么大爷还将‘翠翠’养得如此……肥美”春归十分怀疑赵大爷居心不良,图谋的是要把她的爱宠当作食材“栽培”。

    “大爷也是今日才回府,大奶奶若真指望大爷照管‘翠翠’,这鸟

    儿指不定已经入土为安了。”菊羞今日有些“得意忘形”,竟快言快语的指控起赵大爷阳奉阴违来,又请功:“翠翠能养得这般肥美,可都是奴婢的功劳。”

    春归把菊羞看了好一阵,招招手唤过入深来:“这些日子可得看好翠翠,莫让你阿菊姐姐接近它,尤其是哪天瞅着阿菊没吃饱的时候,看都不能让她多看翠翠一眼。”

    入深笑着应了声是。

    菊羞瞪着大奶奶的背影,满脑子雾水,扯着入深抱怨:“大奶奶这是嫌我把翠翠养胖了皮包骨头的鸟儿有什么好看四夫人院里的白团就是只贪吃的肥猫,大奶奶明明说白团可人的……再者我吃不吃饱,和翠翠又有什么关联。”

    逗得几个丫鬟呵呵笑个不提,梅妒拍了妹子一下:“这段时日你尽顾着好吃懒作了,连脑子都不灵光起来,大奶奶是怕你把翠翠养成这样,意图是哪天把翠翠烤来吃了。”

    翠翠大惊,扇着翅膀竟喊出声来——“走开”。

    一院子的丫鬟都瞪大了眼,尤其菊羞一个箭步就往前蹿,意图立即通知大奶奶快来围观翠翠终于“开智”,却在一个箭步后又站住了步伐,抚着胸口道:“隔了半月,不能领会大奶奶的诙谐倒还好说,要连半点眼色没有再打扰了两位主子的小别胜新婚,这过错可就大了。”

    说完立即回头,紧张兮兮的一阵观望,菊羞又再抚着胸口:“还真奇了怪哉,回回我说这话都得被阿娘捉现形儿,今



第445章 外祖蒙赦
    春归次日去踌躇园省安的时候,老太太并没有“珍惜”此一当着棒喝的机会,只打发了苏嬷嬷前来应酬,苏嬷嬷仿佛和从前的态度并没有明显区别,同样克守着身为奴婢的礼矩,也同样显示出几分太师府“第一奴婢”非比寻常的势态,总归是在谦卑里又透着得意,说起来矛盾但看上去恰当的言行。

    行礼后,微带笑容:“老太太近日略感郁倦,也没什么精神和夫人奶奶们说说笑笑,特意交待了老奴转告一声大奶奶,这季候寒凉,为免大奶奶一早一晚还走这趟路,干脆免了大奶奶的晨昏定省,大爷忙于公务,大奶奶只需照管妥当大爷的衣食起居就好,要是因为来往时受了风寒,反而累得大爷分心,老太太又该自责不够慈和,拖累晚辈了。”

    免去晨昏定省是一件好事,不过这话细细一品着实透着意味深长,兼且春归看看屋子里头,彭夫人为首,三夫人、四夫人连带着樨时和兰心都在,偏她成了老太太没有精神说说笑笑的对象,偏她一人享有“特权”,这是**裸的遭到了嫌弃,且还随时可能被追扣一顶狂妄不孝的罪名。

    不过相比起这些明忧隐患的,一早一晚免得过来受气对于春归而言着实具备极大吸引力。

    她先关注了几句老太太的身体,提了提高太医也好还是乔庄也罢前来诊脉的意见,果然受到苏嬷嬷耍太极般的推脱,才一脸为难道:“本不能扰了老太太清静,可几位叔母及妹妹们都冒着风寒坚持定省,我又怎好躲懒呢”

    苏嬷嬷刚要说话,三夫人便抢先开了口:“你二婶和咱们几个是因为管着内宅这么多事务,有时难免有不能作主的事体需要老太太决断,不得已才来扰清静。大姐儿她们又是姑娘家,是不能久待闺阁的,趁着在家的时候多尽孝道承欢膝下的心情老太太自然也能体谅,庭哥媳妇日后有的是尽孝的时机,且老太太操心的是庭哥儿肩担公务和族务两头要紧,岂不更加需要庭哥媳妇分担老太太这份好意你若不领,反而是不孝了。”

    有了三夫人的“协助”,春归当然不再坚持。

    她这天照常去了阮中士那边听教,中午稍微迷糊小憩一阵儿,又果然去了内厨房洗手作羹汤,打算着诚诚恳恳照料赵大爷的衣食起居,炖那一锅汤,竟然还是那道险些引来杀身之祸的银丝鲫鱼。

    兰庭看着面前的炖汤都忍不住斜挑了眉梢,笑问:“今日这道炖汤可有什么寓意”

    斥鷃园里自从没了费嬷嬷这个“督导”,春归更加不在忌讳和兰庭并坐同食,她美滋滋的尝了一口鲜汤,笑应:“能有什么寓意,为着滋补养颜呗。”

    “今日可是在踌躇园里又吃了闷亏”兰庭从春归的神情里虽说看不出些微郁气,但他也清楚自家祖母势必不会宽饶春归的“过错”,没他跟在一边儿,怒火必须发泄出来。

    “一点闷亏没吃,还从此落得了清闲。”春归放下汤匙,便把早上的经历说了一回:“或许是迳勿答应了替江家大老爷、六老爷谋职的

    缘故,老太太才不计较我没听从安陆侯府及惠妃娘娘的意愿伏尸宫廷,先记下刁难苛责暂不发作。”

    兰庭倒没春归这样乐观,眉头轻蹙:“安陆侯最近和曹安足联络密切,又几回叫了二叔去江家,但他防范谨慎,我的人一时之间还没能打听出具体的阴谋,不过猜也能猜到,无非是在计划痛击太孙夺储之事,应当也叮嘱了老太太在这节骨眼上切忌横生枝节,不过我担忧的是,二叔况怕也会趁着这个时机作动,总之辉辉还不能放松警惕。”

    他也不再多说那些愧疚连累的话,横竖日后生死荣辱他与春归都是共担并进,且兰庭也知道这段小心提防的时间不会太久,多半待到弘复十一年春回大地时,至少惠妃已然彻底不成威胁。

    而对于家中的老太太,兰庭私以为祖母一直不是威胁。

    滋补养颜的银丝鲫鱼汤被夫妻两分着喝了个涓滴不剩,兰庭提出又再小酌几杯,因着是月黑风高的夜晚,夫妻两个也不去廊庑亭台里吃冷,就在暖阁温酒笑谈,扯一些远离功利权谋的话题,多是春归在讲兰庭在笑,春归好半天才醒悟过来他们两个竟拿华彬哥哥过去的糗事在佐酒,颇有点不厚道。

    但春归还是忍不住又说了一件。

    “我那时还小,约摸没够五岁,一回爹爹领着和我哥哥去市集上听评词,说书的地方其实就是个搭着凉棚的大院子,除了兜售瓜果茶水的小贩,竟也有替人画像的画师在那里招揽生意,画师不知为何走开了,哥哥瞅着面上那张画稿画着个好水灵的姑娘,竟悄悄的拿起来揣进怀里,回家后才给我看,说是他媳妇的画像。”

    “啊”兰庭很捧场的发出一声惊叹。

    “哥哥把那画像私藏了老长一段时间,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赏看,终于被七婶给发觉了,觉得哥哥年纪小小就不学好,把那张画像给扔了,哥哥哭到阿爹跟前来,说他媳妇没了,还闹得我也帮着他四处去找那张画像。”春归边说边笑险些没被酒给呛着,末了又叹息一声:“哥哥那会儿子个头不够饭桌高,就跟莫问一样巴望着快娶媳妇,后来随着正式启蒙,提都不肯多提年幼时闹出的这桩糗事了,哥哥送来京城的家书,也从不提他对姻缘之事如今怎么考虑,
1...125126127128129...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