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皇后想要将计就计,妾身又想抓紧当年的时机达成挚愿,所以与皇后一拍即合,但那时妾身就为皇上愤愤不平,皇后为了让太孙得储,可是连皇上都敢利用,皇后甚至根本不在意妾身会否赢获皇上的宠爱,皇后看重的只有太孙,所以当皇后意识到妾身意欲将她取而代之,意识到妾身打算不利太孙的时候,方才如临大敌,开始将妾身视为眼钉肉刺。”

    弘复帝忍不住回忆往事,发觉仿佛的确正如惠妃所言。

    “妾身对皇上心生倾慕,并非是因皇上乃天下至尊,是因妾身心折于皇上虽然长久以来身处险境,却始终不忘社稷苍生的胸襟抱负,所以妾身从来期望的不是宠冠后宫,妾身的志愿,是能相助皇上达成志向!当妾身意识到太孙虽为故太子骨肉,却为皇后、太子妃教唆,根本无望继承皇上的志向时,妾身难捺忧虑,妾身以为皇上若真要达成中兴盛世的志向,就不能将天下社稷托付给太孙。”

    “你以为只有你和诤儿,朕只能把天下托付给你们母子二人,才算合情吗”弘复帝大觉荒唐。

    “妾身原本想提醒皇上君国已生病疮,但妾身不过略行试探,皇上便动疑了,妾身还想相佐于皇上,所以无法坦言,皇上




第479章 忤逆至极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弘复帝有点尴尬,闪了一闪眉头:“和嫔的性情着实执拗。”

    “和嫔行事自来不会不顾大局。”王太后略一沉吟,决定去当这回说客:“五郎眼看就要离京游历,和嫔在宫中也甚孤单,十郎和三郎有别,和嫔对江氏心中并无块垒,十郎交给和嫔抚教确更让人放心,只是江氏犯此大罪被处废位赐死,她是再无资格照享皇子生母的名份,皇上若真为十郎考虑,也不能让十郎就此担着罪庶所出的污疵。”

    “是,诤儿日后既由和嫔抚教,理当尊和嫔为生母。”

    “安陆侯府江琛父子,皇上可也有了处治决意”

    这一问题却让弘复帝沉吟得久了些。

    王太后微微一挑眉头,也不逼问。

    “江氏虽自己承认了主谋之罪,但朕心中明白她的企图,是还想给诤儿留下一脉人势。不过朕若诛连安陆侯府一门……难免就得将其罪行尽皆公之于众,包括太师府朱氏那起陈年旧案。”弘复帝长叹一声:“朕失察至此,对文正公实怀愧疚,原本也应当重惩皇后,但无论这起旧案的真凶主谋是谁,当年已经还了朱氏清白,且再也不能让朱氏死而复生……”

    “皇上是不想再因旧案惩处皇后。”王太后听明白了弘复帝的言下之意。

    “所以对安陆侯府便将有所宽敕,朕打算,只将江琛夺爵贬为庶民。”

    这刑罚相较罪名是极大的宽敕了,但王太后并不打算反对弘复帝的处决,因为弘复帝或许没有意识到,但王太后却有察觉,弘复帝不忍将皇后甚至魏国公府处罪,其实已经在考虑废储,弘复帝宽敕江琛不是因为和江氏间的情份,而是不忍将后族逼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是因夫妻结发之情,也因父子骨肉之情。

    弘复帝对故太子秦谛的愧疚心至今未曾释阔。

    相比于江琛的死活,王太后更加关切的是弘复帝的心结,当然,如果重惩后族、江门而宽敕太孙更加于时局无益。

    而这一天,不仅仅是江氏的一败涂地,慈庆宫里也同样风云惨变人人自危。

    因为不仅东宫内侍冯柏济突然被东厂逮捕,就连太孙都被下令软禁,消息很快传到了坤仁宫,沈皇后手里的捧炉坠下砸中脚背,她一点也不顾挨的那下闷痛,更加再顾不得像一贯那样维持扶着婢女颤颤巍巍行走的仪态,稍提了马面裙运步如飞,甚至远远抛下相随的宫人独身直闯进乾清宫。

    弘复帝料到沈皇后会来。

    没有礼见没有膝跪没有帝后君臣间的规范过场,沈皇后手撑在御案前倾了身体,湿红的眼眶坦露悲愤,但她的唇角颤抖得久了,质问的话却仿佛问不出口。

    “皇后跟我去一趟慈宁宫吧,太孙稍后也将至母后



第480章 废位夺爵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太孙耳垂上的朱砂痣在此一时间殷艳如血,这是他心中悲愤已经达到极致的显征,他的眼珠从左而右,往皇后、皇帝、太后的面容一一看过去,尊亲他暗自冷笑,皇权帝位的争夺从来冷酷无情,若真讲究亲亲尊尊就有如束手等死,慈宁宫这老寡妇谋夺军权,图的就是日后篡位弑君,她先不慈,他更加不需拘于孝道。

    秦裕垂下眼睑,挺直脊梁:“非孙儿不孝,实乃祖父已经认定孙儿有罪,孙儿怎能为了孝道二字妄担罪名祖母认罪,亦并非孙儿相逼,孙儿只不过为证清白自辩而已。”

    “时至如今你还以为你的毒计能够得逞,时至如今你还以为冯柏济对你是赤胆忠心他根本就是听令于江琛父女,他是一个死间,只要你听信冯柏济的蛊惑行计,只要圣德太后真被你暗算得逞,冯柏济就会暴露,你犯下的恶行就会昭布天下!”弘复帝见长孙直到此时还心怀饶幸,妄图狡辩脱罪,可谓痛心疾首:“你的祖母,你的嫡亲祖母这半生筹谋,为的就是你能顺顺利利克承大统,要真是她听信冯柏济的谗言犯此弑害尊亲的恶罪,必定不会让你受到丝毫牵连,这盆虎刺梅便绝对不会是你送进慈宁宫!

    且皇后若然当真预谋罪行,又怎会暴露她已经察知密旨一事,这岂不是惹火烧身秦裕,你不仁不孝也就罢了,你甚至还如此愚蠢,连江琛父女这等浅薄的心计,都能让你深入陷井而不自知,你以为你登临九五就定能坐稳权位自从启蒙,你之太傅业师哪个不是博学大儒,但你偏偏听不进去忠良教诲,朕对你寄予厚望,谁知耗尽心血竟然培教出你这么个无知狠恶的不肖子孙!”

    冯柏济竟然是江琛的人秦裕终于面露惊疑,猛地抬起眼睑看着他的皇祖父。

    沈皇后却是心中一松,泪目也看向弘复帝:“皇上既然察实是江氏唆使,理应谅解裕儿是因一时



第481章 这真靠山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易夫人一行这回却扑了空。

    春归大早上便被沈皇后强行召入内廷了,但易夫人与明珠并没有打道回府,她们这一趟行程主要也不是与春归见谈,所以彭夫人稍一“留客”,易夫人就答应了“叨扰”——岁末除夕节那一场闹,彭夫人彻底失了中馈管家的权力,但她这回是彻底服输认罚了,为了两个儿子的日后,对于兰庭与春归可谓是言听计从,更兼着听闻易夫人还打算着替外甥女与兰台作媒,彭夫人当然需要打起精神礼待,留客留得是真心挚意,且陪着易夫人与明珠往踌躇园去的时候,途中还为春归打抱不平。

    “一听江家的变故,老太太便心急着慌了,除夕节的事儿夫人与王妃想必也有耳闻,我也不瞒着两位,庭哥儿发了话,老太太先有不慈,今后纵有责难都由庭哥儿担着,不教他媳妇去受委屈,可庭哥儿是朝廷命官,哪里能时时日日留在内宅老太太只好拿庭哥媳妇为难,原本庭哥媳妇大可用庭哥儿的话推脱,但这孩子孝顺也贤惠,生怕老太太这一忧急引发了病症,才去安抚劝解,但老太太一心都是江家的荣辱安危,哪里听得进去道理所以是把庭哥媳妇斥责了一场,也亏庭哥媳妇豁达,挨了无理的斥责全然不曾顶撞争辩,就这样老太太还不肯消停呢,今日还待为难庭哥媳妇,听说庭哥媳妇入宫,老太太早前才闹了一场脾气,怕这时仍未消火,故而一阵儿说了冒犯的话,还望夫人和王妃担待则些。”

    易夫人和明珠还罢了,陶芳林听彭夫人这一番话,心肝脏脾都像扭巴成了一团,说不出的恚怨不甘。

    那一世她是“庭哥媳妇”时,彭氏可没有这样的“公允”,仗着太师府有赵江氏为她撑腰没少逼辱欺凌她,尤其是当赵兰庭因为和柔那贱婢的死把她冷落疏远后,彭氏对她的苛难更是变本加厉,因着小姨母远在汾阳,她在太师府里没有别的依傍,为了立足,方才运谋着和彭氏争夺中馈之权,打探得知彭氏因为孟氏有孕打算下毒手,她静候时机,待得孟氏被彭氏害得一尸两命才设计揭发,结果竟是她和彭氏落得个两败俱伤!

    彭氏只不过是被送去了金陵族庵,而她呢,被赵兰庭斥为心狠手辣、灭绝人性,就因为她坐视孟姨娘一尸两命而不行阻止,赵兰庭就怒斥她既为人母竟如此蛇蝎心肠,这在赵兰庭看来就是不能饶恕的罪过了。

    她那时的处境,和顾春归而今还真是截然相异、天壤之别呢!

    陶芳林悄悄掩下



第482章 局势暧昧
    春归从宫里回来的时候都没能见着易夫人和明珠,她刚刚换下那身繁重的礼服,正冲菊羞感慨:“好在是这还春寒料峭,否则光这一趟可就够折腾人了,得了个宜人的诰命虽有好处,但千万少受宫里的贵人们重视才好,一想到要换作三伏天入宫,里三层外三层捂着这些件儿,还得带假髻花冠,别说听训了,便是去赴宴席受到热情款待怕都难免中暑。”

    彭夫人就赶到斥鷃园来献殷勤了。

    一把将春归摁在了炕上,惊得菊羞险些没有撸袖子抡巴掌上前护主,到底是被春归翘起的玉足拦了一拦,才容彭夫人表示她着实没有恶意:“春儿不用再去踌躇园,你前脚刚入宫,易夫人和周王妃后脚就来了,老太太原还想着歪曲事实哄骗易夫人及周王妃冲你施压,我就晓得老太太这是痴心妄想,果然非但没有得逞还挨了易夫人的奚落,虽气得直喊心窝疼,想来却是不敢再为难你了,横竖你再不用巴巴地去踌躇园听训。”

    春归咧了一咧嘴:“二叔母有话好好说,我原本也没想着去给祖母添堵。”

    这是真话,除非苏嬷嬷来“请”,她是闲着没事干会主动送去踌躇园听训受气么赵大爷反正是有言在先,让她不用“叨扰”老太太“静养”,就好比昨日,要不是苏嬷嬷来三摧四请就差没有泼闹耍浑了,她又着实不想让兰庭太过难做,才无可奈何去听老太太那番无理的诉求。

    彭夫人便安安生生地坐下了,满脸是笑地开口:“易夫人待春儿是确真亲厚,也亏得春儿才品不比寻常才能赢得易夫人视若亲出,虽则台哥儿的婚事与晋国公府并不直接相干,但易夫人看重的外甥女品行自然是无可挑剔的,我实以为,相看这些过场大可减免了,免得易夫人误解太师府傲慢。”

    春归料也能料到彭夫人这般殷勤的原因绝对不是改过自新,为的无非两个儿子日后的好歹罢了,她不介意,着实兰台、兰阁两个小叔子肖祖不肖父,品性正直才德兼优,不应为父母连累确该享获喜乐安好,但春归也着实受不了彭夫人一口一声“春儿”仿佛她们

    从无嫌隙一样。

    “先不论门第品貌,大爷注重的还是二叔日后与弟妇的恩爱和谐,姻缘之事不能急于一时,二叔母应当也知其中道理。”

    想来二叔与二叔母无论出身门第还是年岁品貌都甚相当,应了那句“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老话,但明明单论品性而言,两人可谓是臭味相投,不过臭味相投的人却仍能过得反目成仇,就足证情投意合的重要性了。

    姻缘既是终生大事,就万万不能草率,更何况春归目前是承担此项重任的人,她可不能因为彭夫人的心急就乱了节奏。

    又听彭夫人千回百转的一声长叹:“我眼看就要去金陵族里,着实希望台哥儿的婚事能够快些落定,否则我怎能安心”

    这话外之意就更加得寸进尺了,似乎还想求情着能在京中再久留一阵儿,这让春归顿生不耐,彭夫人虽然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心愿,但她可不会因此便将前事一笔勾消,也说不上还有多少仇怨,但对彭夫人的厌恨着实不能因为她是受老太太的指使而减消,春归是大不愿意和轻贱人命之流为伍,所以坚决不会体谅彭夫人的“慈母之情”。

    “二叔母迟早都将动身前往金陵,便是二叔的婚事了有结果,二叔母也无法看着二叔迎娶新妇,日后二叔金榜题名之喜二叔母也将错过,所以便是大爷允了二叔母多留一阵



第483章 谏言废储
    但兰庭显然还维持着乐观。

    “皇上虽说废了江氏妃位夺了江琛爵禄,却并没有立时处死二人,我猜测皇上应当会许以江琛从轻,江琛或者还能保住性命。”

    春归:

    弘复帝也未免太“仁厚”了吧!

    “这和皇上处治高琼满门罪罚判若天渊,虽说和江琛阴谋未曾得逞有些干联,但皇上不至于因为这一情由只将江琛夺爵而已,我进一步推测,废妃江氏见罪责难逃,应当会承担全责以求为十皇子保留江家一门臂助,同时江氏势必会反咬皇后一口,因为皇后若太孙不受追责的话,十皇子日后必定会被斩草除根。母亲那桩旧案的实情应当已被皇上知悉,皇上之所以宽赦江琛不死,实则是为了保全后族,这又说明皇上已经在考虑废储,同时对故太子更觉愧疚,所以只好通过弥补后族的方式减轻负愧。”

    “那么难道咱们只是坐等皇上处决”

    “当然不能如此消极,不过此时逼迫皇上决断也非上策。”兰庭喝了一口茶,稍稍往引枕上一靠:“皇上已经公布了太孙的罪行,即便还在犹豫是否应当废储,但对太孙大失所望已然不庸置疑,就算皇上心里实在不愿废储,亦会将军政大权交予宗亲、重臣共商裁夺,以限制君权。但这回下此决定可就不能只以密旨封存了,皇上必须召集重臣商决,许阁老是务必不会赞同皇上下此决断的,会谏请殿议,如此储位废立便将正式于殿议时商讨,太孙早已尽失人心,而皇上也会慎重裁夺。因为倘若宗亲、重臣皆不能服从储君,日后纵便太孙继位,宗亲重臣自然不会忠心辅佐,那么皇上坚持将帝位交给皇长孙继承还有什么意义呢”

    春归方才减消了忧虑,对于朝堂博弈这类外政要务,她当然相信兰庭的判断。

    “慈庆宫一被禁闭,有的人便会摁捺不住,谏言废储迟早都会在朝会殿议时上演,就看先跳出来的是哪一拨人了。”兰庭道。

    “周王殿下总归不会摁捺不住吧”春归笑道。

    “怎么,辉辉认为殿下不该率先谏言”

    “当然不该。”春归道:“纵然殿下是为太后娘娘教养膝睛,而太孙意图弑害娘娘必然导致殿下义愤填膺,然皇上并没有再次包庇太孙的罪行,殿下无论是遵从君臣礼义还是尊卑孝道,都应静侯皇上裁决而不是掀发储位之争,且太后娘娘也决然不会逼迫皇上废储,殿下若率先上谏,先就违背了太后娘娘的教诲,且又犯对皇上的不孝不臣。”

    怎么看都是一件糊涂事,但怎么看周王都不像个糊涂人。

    “近一段时间我不宜与殿下交近,且从前也没提醒他如此显而易见之事,但想必殿下不至于会犯糊涂。”

    春归深以为然。

    但夫妻二人没想到的是周王身边存在一个自负“高参”的糊涂人。

    这日周王的膳桌上仍有陶芳林送来的菜碟炖盅,且还说起了太师府之行:“并没见着顾宜人,说是因皇后娘娘召见入宫去了,妾身揣摩着皇后娘娘应是打算嘱令顾宜人游说大表兄为太孙求情,虽说大表

    兄未必会听从游说,但殿下最好还是防着些。”

    这话其实含着几分试探的意味,直到如今,周王其实都未对她明言心怀的抱负,更不曾说起赵兰庭已经投诚的事,这导致她屡屡想有更多的建议,却不得不有所顾忌,她期盼着周王能够进一步与她交心。

    “怎么防”周王尝了一箸酱驴肉,着实兴致索然:不够软烂糯口,为了追求色泽酱咸味过重了,远远不如上回顾宜人那道爆炒驴肉可口,陶才人不把心思放在拜师学厨一事上,妄言哪门子的朝堂政事

    “殿下本就与大表兄交好,自然是说服大表兄助益废储,才能从根本上挫毁皇后的企图。”陶芳林言之凿凿:“防范莫如进攻,殿下为保太后娘娘安享晚年,也必须阻止太孙克承大统。”

    “皇后娘娘可是你的姨母,你倒一点不替娘娘和太孙着想的。”周王放下了食箸。

    陶芳林果然等到了对周王大献忠心的机会,肃色说道:“殿下既为妾身夫主,妾身自然视殿下为重,更莫说妾身自入周王府,便决心与殿下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周王:……

1...134135136137138...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