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陶才人这智计见识,一不留心说不定就会自寻死路,我才不上你的贼船呢。
但想到这女人确然已经是他的妾室,真惹出祸来他也难免会受牵连,还是不能偷懒,免不得一番拘束警告,周王便拿起食箸来重重一拍。
陶芳林心头一跳,疑惑不已。
“莫窥外政的戒条陶氏你还当谨记于心,连祸从口出的浅显道理都不能体会,你还敢妄言朝政国事这几日你便留在居院好生反省,无我令准,不得擅出居院。”
周王拂袖而去。
哪管陶芳林如遭晴天霹雳愕怔当场。
婢女淑绢也是震惊不已,颤颤兢兢扶着陶芳林回到居院执行周王禁足的惩罚,正发愁不知如何劝抚她家才人,更免得为陶才人迁怒,一边觑着陶才人的神色一边绞尽脑汁打腹稿,谁知觑着觑着,竟见陶才人神情渐渐平复了。
“而今正值废储的关键时候,殿下谨慎一些原也是情理当中,也是我太着急,试探的意思太明显了,
第484章 点名探问
“齐王,你如何看待秦王所谏”
高高在上的帝座与王公臣官保有距离,这时也无人胆敢公然度视皇帝的神色,都竖着耳朵企图从语气口吻中体察圣意,而弘复帝语态中压抑的怒火并不难以洞悉。
齐王异常精乖:“启禀皇上,臣以为秦王所谏甚谬,太孙既是受不臣唆使,该当宽谅,且储位废立关系国本,储君犯过当以教正为先,废立实当慎重。”
他当然不能直谏废储,这些事原本应当由那些臣党施行,父皇又哪能够根据皇子的谏言来作是否废储的决定,难不成他说他才够格克承大统,父皇就会从他所愿把这锦绣江山交给他来继承
秦王这脑子,看不出来竟然如此蠢笨,难不成当真听信了郑秀的唆使觉得郑秀会助他得储嘿嘿,秦谙这回是真被郑秀玩弄于股掌之中,利用为出头的火铳,开出废储之战的第一铳枪药,却全然是给庄嫔八子打开局面。
而齐王之下的代王根本不用弘复帝点名,颤颤兢兢便表明意志:“臣赞同二皇兄之言。”
五皇子淄王是早请了出京游历,所以未授视事权职,根本就没有列班早朝,弘复帝便把目光看定了他行六的儿子。
“周王,说说你的见解。”
兰庭眉眼未起,虽说并没料到今日早朝便有节外生枝,不过对于周王殿下的应变能力他还是相当信任的,却在这时忽然产生了不合时宜的好奇心,未知倘若春归在场,被弘复帝点名询问想法,她会如何应对这莫名其妙的联想竟让兰庭略微走神,险些没听清周王的一番话。
“臣并不能赞同齐王所言,太孙犯下弑害尊亲之恶罪,不能因受不臣唆使便宽免不责,然太孙为国之储君,该当何处应由皇上裁夺,臣非御史言官,无弹劾之权。”
这一番应对合法合情、不偏不私,弘复帝显然最为满意,他这才重新注视秦王:“你视事已久,却还不及周王熟知礼法朝规。”却也并没有大加斥责,疲惫的挥一挥
手宣告退朝,但皇帝当然明白在今日早朝之后,该如何处治太孙已然不容他拖延迟疑了。
又果然不断有言官御史弹劾太孙失德,奏章铺天盖地淹没御案。
高得宜和陶啸深忙得团团转,这日弘复帝面前终于有了厂卫列出的几大张名单。
“齐王党,庄嫔党可谓蜂涌而动,倒是秦王,他虽则率先谏言但似乎并无党徒趋从。”弘复帝蹙着眉头。
“只是秦王最近与魏国公来往频繁,又多少谏言废储者,实则和魏国公皆有私交。”高得宜尽职尽责的提醒。
于是魏国公郑秀就成了弘复帝第一个召见的外臣。
他仍如往常一般洒洒落落,获允落座时也照旧坐得吊儿郎当,听闻弘复帝询问,一口便承认了:“太孙这回可是犯了大忌,微臣也难免猜度了一下,以为皇上怕是难以宽赦太孙所犯的罪行了,故而便也操了操心,替皇上思谋了一回若然太孙被废,几位皇子有谁能够担当大任。”
“林英以为秦王堪当大任”弘复帝也不再与郑秀兜圈子。
“倘若太孙被废,皇上考虑立长,那么齐王登储便毫无争议,不过微臣大胆揣摩皇上的心思,既然能够痛下决心废嫡长孙储位,那么必是打算立贤,在臣看来,
第485章 辅政之争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弘复帝接下来召见内阁大学士于上书房集议。
而今的内阁大臣以许晋为首,以袁箕为次,另有沈决明、邬至密、郭犁五人组成,因内阁“票拟”往往皆成“朱批”,所以此届内阁之权可谓要重,不过五位内阁大臣倒并非是团结一致,总的说来许阁老和沈阁老政见相合,邬至密奉袁箕马首是瞻,郭犁自成一派,有时趋从于许阁老有时又附和去袁阁老的阵营,颇显游离。
虽说秦姓一统江山之后,太祖废除丞相之制,不过到后来内阁大学士也渐渐掌握了实际的相权,尤其弘复帝限制内臣太监过多干政,予以外臣内阁更重的职权,国政军要常与内阁大臣商夺后才行颁谕,故而倒也希望内阁大臣之间能够相互掣肘,所以许晋、袁箕二位虽互为政敌已久,但则二人谁也没有失了权位。
许阁老与赵太师原为挚交,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摩擦。
先帝时两人就因政见不同,许阁老弹劾赵太师多项罪名,那时正好又因彭、申二妃意图栽陷赵太师,最终赵太师竟然获罪入狱,彭、申力图抓紧时机陷赵太师死罪,许阁老却又出头谏护,称赵太师虽有谬失但未犯罪行,入狱已不应当更何况处死
赵太师临终之前,力荐许阁老堪当首辅之重,弘复帝着实更加信任许晋,不过为免内阁成为一言堂,才擢用袁箕以为牵制,正如兰庭有回对春归说那话,这也是帝王的常规手段,所以虽然他明知袁箕结党营私,也无法用此罪名弹劾袁箕入罪罢官——未到时机。
当然在弘复帝看来袁箕虽然“识人荐职多有不察”,但还不至于弄权谋私,妨害他中兴盛世的宏图大志。
弘复帝今日召举内阁集议,为的正是该如何处治太孙。
他先是无奈长叹:“朕情知太孙犯下弑害尊亲的极恶大罪,此番再非听信唆使四字就能掩盖太孙不孝不臣的劣性,可若然因此而废太孙储位,朕着实……总之朕还存着一丝希望,念及太孙未至冠岁定性,或许还能纠正。朕明白朝堂诸位臣公的忧虑,多有质疑储君断非贤能,且朕也实在不放心将社稷交托太孙手中,所以召集众爱卿商量,朕以为由宗室尊亲代掌兵符,内阁重臣辅佐朝政,便是朕有不测,慈宁宫及内阁共同辅佐新君,或许不至乱殃治域。”
袁箕心头便是狠狠的一动。
自从太孙听纵高琼一门扩张党势,废储的呼声在朝野之间就不曾断绝,也不是没有各大派系联络游说他助益废储,但他既然已经入阁为次辅,又何必涉入储位之夺担冒风险且如万家、洛家、江家等等外戚,有朝一日背靠新君,必然不容外臣把控政权,内阁权势便会削减,这大不符合外臣集团的利益。
可要是皇上下令由内阁掌治政权,局势当然又不一样了。
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但袁箕虽说意动,且还知道许晋才是内阁首辅,按照礼序应当是许晋先行发表意见。
“臣以为皇上此法不妥。”许晋立时反驳:“
第486章 非常手段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真的到了动用非常手段的关口了吗包括二老太爷在内的所有族人看向年轻的家主,心里无不存在这样一个疑问。
虽然太孙的种种作为早已证明了丧德无能,轩翥堂诸人对于储位当废的主张其实早已达成一致,但他们所认同的一直是合乎礼法的方式,比如像赵太师一样密谏呈上,甚至在朝议前商同朋交友僚联名共谏,这些虽有可能触怒皇权,但并未违背臣子应当遵循的忠义,可兰庭的“非常手段”,虽说不为欺君罔上,更远远称不上悖逆谋乱,但机巧的方式目的在于逼君运裁,一旦败露就很可能让轩翥堂遭受祸殃,无论是从臣子忠义而言,还是以己族利害而论,均有违背,断非上策。
但兰庭的意志也极其坚定。
“如果这回不能达成废储,而以内阁辅政限束君权,先不说日后新君与辅臣之间必生乱斗,且说齐王、魏国公等等党系,是否会坐视太孙继位而束手待死或许不待太孙继位,储君便会死于非命,更或激生兵谏逆乱,这又岂合皇上一贯以来,避免天家骨肉阖墙、手足相残的意愿而皇上一直以来苦心运筹,为中兴盛世打下的根基也将毁于一旦,储位的废立已经不限于皇族天家的安定,着实关涉社稷国祚的兴亡!此乃非常之时,难免非事之事。”
“倘若朝议之后,皇上决意从谏如流……”三老太爷对于弘复帝的仁德及一贯的贤达颇为信任。
“不能饶幸。”兰庭看向他的三叔公:“如今太孙虽说已然彻底失势,但朝中诸如袁箕之流不会放弃这回弄权把政的时机,他们会竭力附从内阁辅政的主张,而皇上也俨然寄望于这股势力保全太孙储位,皇上不是没有看觉内阁辅政之后的危患,但皇上仍然难以摆脱父子祖孙之情,孝德太子是皇上无法消释不顾的心结,所以皇上至今仍在饶幸两全。”
 
第487章 亡魂重返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何孝君曾任礼部郎中一职,但而今其实已经罢免。
他是高党一员,被察实的罪状是多年前曾经收受贿赂免选大户为粮长,这罪责倒也并非恶极,光是改革官制或许还不足以清察到他的头上,不过弘复帝的意图是借此罪状剪除高琼余党清扫太孙左右的奸邪,所以何孝君因此丢了官,不过也仅是遣逐原籍,连流囚的刑罚都未承担。
但自称何孝君兄长者,何易奋却入京上告,揭开了一桩耸动视听的罪案。
原来这何孝君原名何易勤,南阳府人士,家有薄产,父祖皆事农桑,因他天资聪颖,所以何父虽然劳苦,也竭尽所有供其受教于私塾,何易勤十五考中秀才,一时成为乡里的“神童”,他也有了接触乡绅、大户的时机。
十六岁,何易勤便听从父母之命,娶了舅家表妹为妻。
后来他便靠着“神童”之名偶然赢获当地大户宦族的亲睐,与其联了宗,把大户家主称为“世父”,二十有三报考乡试,用的便是舞阳何子弟的名号,竟让当时的州官刘鹄相信他乃舞阳大族出身,且看他谈吐不俗举止风雅,竟意图招为独女之婿。
虽然已经娶妻且有了一个女儿,但何易勤却大为意动。
于是乎立即联络舞阳何家主,双方达成协议,舞阳何家主何蔼全认何易勤为子,且捏造了何易勤为其子的凭据,何易勤改名何孝君,诓骗刘鹄,声称他因年幼体弱不得已才被寄养在外,而今眼看涉及功名与婚姻,方归自家且需要改动考籍——这种事虽然有违律令,但在当年光宗帝的治下却也并不算什么咄咄怪事,总之刘鹄听信了何孝君的解释,非但允了他改名应试,且在其中举之后果然将独女允嫁。
至此,成为了何孝君的何易勤便借着舞阳何与岳丈的助势展开了他的前途似锦。
不过何孝君停妻另娶也就罢了,他竟然当真不认亲生父母。
弘复二年河南大旱多地遭灾,何父病重,相求何孝君资助钱粮,何孝君以三斗米了断“瓜葛”,并让何父写下文证,承诺日后不得以“代养”之恩索要钱财,何父受此一气咳血气绝,可怜苦心养育儿子一场,连一口稀粥的报偿都未能享获。何父病故,何孝君不请丁忧,自然也不曾为父治丧,他的兄长何易奋典卖宅田才得以安葬亡父渡过灾年,但至此家境一落千丈,沦为佃户方能维持生计。
弘复三年,何母患病,何易奋无奈之下再寻何孝君告贷,却反被要胁以讹诈罪追究,何妻悲愤难捺欲告何孝君停妻另娶、弃尊亲不顾,奈何反被定为污告,何孝君竟然串通南阳地方官员将发妻杖责致死,且逼得兄长何易奋
第488章 惊人发现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渠出受到春归“召唤”的时候,正在魏国公府永嘉公主的居院,她听说公主意欲前往秦王府,不由得侧脸望了一望窗外——晨光朦胧,天色还不曾透亮,且正在废储风波急剧时,永嘉公主竟要赶去秦王府纵然她是金枝玉叶,可正因她是金枝玉叶,难道不应当小心谨慎、安份避嫌
渠出就很不愿立时响应春归的召唤了。
她跟着永嘉公主上轿,不转眼地盯着目标打量,就像回回去秦王府时那样,今日公主仍旧是精心妆扮,翠眉描如秀丽远山,樱唇点似三月春桃,凤梢含情秋波潋滟,总是与魏国公府时那个冷傲寡情的女子判若两人,这短短一段距离,渠出硬是从不发一言的永嘉公主脸上读出恨不能肋生双翼转瞬飞至秦王府的心声,拜望兄嫂当真值得如此雀跃
渠出梳理了梳理永嘉公主与秦王这对兄妹之间的关联,非一母同胞,不过一个是记名郑贵妃所出,一个是钱昭仪抚养长大,大约因为都是在郑贵妃眼皮底下长大所以更加亲近些甚至亲近更胜代王这个一母同胞的兄长
王府高高的院墙,成为渠出无法逾越的界碑,纵然是她对永嘉公主进入秦王府后的事充满了猎奇心,却不能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跟随,但今日她莫名不想就这样离开,盘算着等在这里盯着公主出来,或许公主会与随行的婢侍交谈,透露蛛丝马迹呢
所以渠出就听见了几个打正门前经过的仆妇一番对话。
“不是说王妃今日要去安平寺拜祈么怎么公主殿下还会过来串门若说是与王妃约好的,魏国公府相距安平寺更近,公主又何必走此一趟”
“公主回回来王府,都是和姜才人闲话,哪里是来见王妃的”
“公主性情甚是冷淡,竟能和姜才人投机”
“姜才人虽是侧室,出身却比王妃要高呢,别看王爷对王妃表面爱重,去姜才人院里的时候更多,足证更加宠爱姜才人,又确然姜才人是书香大族的闺秀,无论修养还是见识均
第489章 简氏多嘴
渠出赶到太师府的时候,春归正在昏昏欲睡。
被吵醒时大为火光:“召唤你时不来,真要有十万火急的事,你这时来还有什么作用”
渠出摸了摸鼻梁,难得几分心虚,但仍嘴硬道:“这春意还不算浓,大奶奶竟然就犯起了春困,说起来大奶奶这犯困的症状也并不择季候,春夏秋冬四季皆犯,明明是自己长着懒骨,还好意思气我扰了你午睡。”
春归翻了个白眼,她有这么懒么而今清早再不用往踌躇园问省,终于可以睡到日高起,她都多久没有午睡了谁让昨晚上屋子里伫着个英仙害她睡不安稳,这时英仙终于不见了影儿,正好补眠,还没梦到周公呢,就被渠出给吵醒了。
春归横在床上,睡眼惺忪:“别想狡辩,我大早上就召唤你,你怎么挨到日上三竿才来”
“这段时日我忙着盯察魏国公,大早上好容易才有了时间放空,一时懒得应召。”渠出更加心虚了。
春归虽说周身遍布着起床气,却没有遗漏渠出回应时的蹊跷。
废储正值紧要关头,魏国公有所行动是理所当然,可也没得半夜三更召商党徒大清早时反而空闲的道理,要知而今可是实行宵禁的,夜深人静出行更易暴露行踪!渠出通宵达旦的盯踪清早反而“放空”
渠出也立即意识到了纰漏,跺脚补救:“罢了罢了,我也不瞒着大奶奶,这一段儿魏国公除了让秦王上谏废储,一边却交待承恩伯暂且摁兵不动之外,着实再不曾有别的行动,所以我才更加关注永嘉公主,总觉得她和郑世子之间太不符合常理,今日公主又往秦王府去,我等在秦王府外头,耽搁了一些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