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丫鬟一脸冷漠,张口便是拒绝“大奶奶事多,可没有闲睱和姑娘叙话,姑娘请回吧。”
“劳你转告顾宜人,今日我可是奉殿下之令,有要事需得知会顾宜人,并不是为了闲叙,宜人见是不见,你至少都得先禀知一声儿,因这事体,可由不得奴婢侍女自作主张。”
菊羞也不过是表面上莽撞而已,听说“要事”二字,自然不会置若罔闻,也就仍然不露好脸色罢了“姑娘先在这儿候着吧。”
春归这回没有拒见木末。
待听木末说了那惊人的发现,她却面不改色,淡然道“有劳姑娘留意了,这事我心里有数,不送。”
木末却起身拦住了春归的去路“宜人外家,三位亲长遭此恶劫,我能体谅宜人心中的悲恸,不过有一句话,宜人且当劝言听吧迳勿涉及权夺役场,实则也非他心中情愿,他更不希望牵涉宜人外家亲长,正如殿下今日请我亲自转告宜人此事,为的当然不是离间宜人与迳勿相疑,只是希望宜人能够以大局为重,多多体谅迳勿。”
“多谢姑娘提醒。”春归仍然淡漠。
“宜人,有些事我本不应多嘴,但为了迳勿宜人可知迳勿生母,朱夫人也是亡于权夺迳勿当年不过稚拙之龄,却亲眼目睹朱夫人在他面前自尽朱夫人直至气绝,仍然在埋怨迳勿,怪罪迳勿冷眼看生母受谤,被逼得走投无路可当年的事迳勿着实已经尽力化解,分明是朱夫人自己执迷不悟。所以迳勿从来恶绝权夺,但因为赵太师的遗命,不得不承担起这一重任,迳勿把宜人当为贤内助,他如今,也正是需要宜人倾力协佐的危难关头,宜人,万万不能在此时与迳勿离心,千万体谅。”
春归深深看了木末一眼,这回连一个字都懒怠回应了。
木末的心情也并不愉快。
她不知道,她从来不知道朱夫人对待兰庭竟然如此残忍,这件事兰庭应当只告诉了周王,因为那时他确然把周王当作了知己友朋。
兰庭需要倾诉,但倾诉的对象竟然不是她。
可周王真值得兰庭信任么过去也许,而现在呢
那陶氏几番露意,周王觑觎顾氏美色
利用她,就是为了让顾氏死心,让顾氏误解兰庭深深隐藏的心结,不曾对她这结发妻子吐露,却告诉了另外的女子。
顾氏从此便不会再对兰庭信任不疑。
但木末却丝毫不觉快慰,她甚至刚一回到东风馆,竟然便生懊悔。
因为她无法控制一个魔障般的想法。
如果,兰庭真对顾氏,是倾心相许
他已经经历了这么多,母亲的苛责,祖父的逼迫,那么艰难的岁月他独自煎熬过来,为了知交好友舍生忘死,他还受不受得了好友和发妻的背叛
如果他心生绝望。
那不是木末所期盼的。
但也许万一所有的打击都不至于彻底摧毁,只是让兰庭尽早看破这权斗场诡变的人心呢也许万一,他下定决心迅速抽身,终于坚持初衷,从此远离庙堂权场,逍遥于山林旷野。
所有的噩梦就此终结,他才能真正赢回恣意与欢愉。
我们才是一样的人,我等你,等得连自己都觉得有些疲惫和绝望了。
所以我才更不能放弃,不能眼睁睁看你泥足深陷,再也无法摆脱这些污秽和纠缠。
兰庭,我只望你能早些清醒。
不要再为这世间所谓的亲情礼法绑缚了你的手足,人生而自我,给予生命的是大道自然,不是父母高堂,孝道只不过皇权加赋的桎梏,更何况父母之命的姻缘,你一直懂得这样的道理,所以我坚信有朝一日,你终能摆脱桎梏。
直面初心。
第664章 情断义绝
兰庭今日去了一趟江宁县,傍晚赶回吴王宫,才听周王说了赵时周的事故。
“我让木末跟顾宜人说明了,毕竟这件事,木末说得更清楚些,迳勿今日你也别光顾着政务了,早些回去安平院吧。”周王一直目光闪躲。
兰庭转身而去。
但今日春归却是亲自下厨,烹制了几道菜肴,全都是兰庭惯常爱吃的,她像料到兰庭今日会早归,虽没让人特意去外院迎请,但等兰庭归来时,餐桌已经设好,廊庑底,避风处。
寒衣节过,纵然是在江南,季候也已经明显转凉。
“大爷今日是去了江宁,应当又错过了晚饭,先就不说闲话了,快些用饭吧。”
春归规规矩矩在旁布菜,口吻和神情都甚平静。
“辉辉不一同用餐”
“我已经吃过了。”
两双眼睛,未曾相遇。
兰庭无奈的享用着美食,一餐晚饭吃得悄寂无声。
饭后春归才沏泡了茶水,开门见山说道:“木末探听得来的消息,来得过于突兀刻意。”
“是,不能轻信,但也不能疏忽。”
“偏偏是族叔,如今咱们也一时无法证实。”
“族叔”和“咱们”两个词,着实让兰庭长长舒了一口气。
“我更加怀疑华霄霁。”他紧跟着就沉声说道:“当日得知外祖父因何事往汾阳的人,仅就几位僚客,连窦公等官员均不知情,也包括孟治,如果说有人走漏消息,必在太师府这几位僚客之中,我曾经说过我相信华霄霁的品行,可出了孟治这桩事故后,我再无那样的自信。
我原本没有让华霄霁随行前来南京,他是硬缠着尹兄追来,我当时没有生疑是因他从前也做过类似的事,包括我召集众僚客相商是否继续追察矿务这条线索时,华霄霁又是不请自来,当时我也只是以为他又犯执拗,我以为他纵然不擅权夺之事,但品行正直,所以参与议商并无不妥,只是不听他的建议便罢。”
现在还没有证实
华霄霁私通敌党的罪凿,但兰庭已感懊悔不迭。
“事后再想,华霄霁自从那日擅闯议商后,便没再纠缠一定遣派僚客之务,似乎是有些做贼心虚,总之众多僚客中,他的言行最为可疑,而外祖父及舅岳遭遇不测后,东风馆竟立时听获风声,那个什么花不死把疑点转移到族叔身上,我更加怀疑是人有意为之,殿下听报,立时安排人手追寻花不死,但他已经不见踪迹,不知是死是活,能够肯定的是人应当已经不在南京。”
春归听了兰庭这么一长篇话,也只有简单的一句:“我与大爷见解相同。”
“可是辉辉,就算我现在察实华霄霁的罪凿,还暂且不能打草惊蛇。”兰庭其实不愿说这话,但他不能不说,因为他知道若想真正替李公等三位亲长报仇血恨,让那幕后真凶血债血偿,唯有等到周王殿下位登九五之后,而第一步,当然就是先要赢得储位。
这是出于理性的选择,最合适的战略,但对于亡者的亲人家小而言,从感情上当然希望能够将首恶帮凶立时一网打尽。
“大爷不需解释太多,我明白何为大体。”春归淡然。
她神情似乎冷漠,但兰庭看进女子眼里时仍然触及了那抹深藏的柔和,但他现在已经不能确定春归是真正的体谅还是隐忍的退让了,她越是平静就越是疏远,仿佛回到了最初之时,刻守着夫妻之义,并没有多少真情流露。
他们两个之间,他最害怕的隔阂还是无法避免吗
一壶茶,从沸烫放得清凉,这个夜晚似乎尤其的凄风苦雨。
日子却像仍然平静的流逝着,安平院里不再有争执,春归甚至还细心为兰庭准备好了冬衣,有时候也会亲自下厨让菊羞将烹制好的汤膳饭菜送去外院,衣食用度从来不曾疏忽短缺,只是她仍然和兰庭分房而睡,夫妻两也再鲜见耳鬓厮磨把酒谈心的时候。
十月中旬,马伯硕终于赶来了南京。
他显得极其沮丧憔悴,也格外羞愧。
春归便知道了在京城发生的那起事故,不出意料是马
伯硕的确中了他人的算计,那妇人的丈夫是个泥瓦匠,靠接散活维生,有时候接了一单活计就得忙碌个两、三月不能着家,家中里里外外的活计就都靠妇人操持,一回妇人的小女儿不慎走失,碰巧路遇马伯硕,马伯硕也是出于好心替那妇人寻回了小女儿,就这样结识。
后来也帮衬着些耗力的活儿,比如替妇人修补损漏的房顶雨檐一类。
一回喝了妇人递给他的热茶,不久便觉头昏乏力,等醒来的时候,就成了“捉奸在床”。
不管是大舅母、二舅母还是李牧几个兄弟,都相信马伯硕的辩解,奈何李琬琰仍然要坚持和离,马伯硕苦求无果,倒也看出了李琬琰对他已经情绝,没有再多纠缠。
签了和离书,马伯硕向兰庭告辞。
被问及打算,马伯硕倒也看得开阔:“我想带着一双子女仍然回铁岭卫去,铁岭卫虽然苦寒,不过我的父母家人都在那里,我那时愿意前来京城,并不是为羡慕京城的繁华,只是不想和琬娘分开,更不想勉强琬娘留在铁岭卫而已,但她既然舍得下这多年的情分,舍得下和子女骨肉分离,想必也不需要我们相伴了,那就各自安好吧,我与她的缘份,也注定就是这样浅薄。”
还一再多谢亏了轩翥堂的相助,才让他免了无辜挨责刑杖,一场牢狱之灾。
而大舅母也彻底和李琬琰绝裂。
李琬琰不愿住在安乐院看母亲和弟妹们的脸色,求了陶芳林想依然搬去霁朗院住。
这件事被周王一口否决:“吴王宫内苑,住进她这么个非亲非故的妇人是个什么规矩连李大太太都不认她这个女儿了,李大郎也不愿再认她这长姐,她倒有脸求上咱们收容也不想想若非咱们看在李家的情面上,为何给予个非亲非故的妇人关照,要么她便求得自己家人的宽恕,安乐院还有她容身之地,要么她就干脆离了吴王宫,爱去哪里且去哪里。”
陶芳林“关照”李琬琰无非是为了恶心春归,自是不会为她与周王争辩,但眼珠子一转,这天便拉着李琬琰来找春归。
第665章 从此陌路
因着挑是生非被周王警诫了好几回,陶芳林这回终于学了乖,她不打算再和春归呛声,只说和稀泥的话:“李表姐也真是,明明和表嫂是姑舅亲,无非让表嫂另安排一处住地的事儿,她竟不好张这口了,光说要去外头住的置气话,这哪里合适”
“怎么大舅母不让表姐继续住在安乐院了么”春归看向李琬琰。
李琬琰的脸又黑了几分,冷笑道:“顾宜人又不是不知道,为着我坚持和马伯硕和离的事儿,母亲和大弟对我心生埋怨,连英妹妹都不体谅我的难处,我在安乐院住着既碍他们的眼,自己也不自在。”
“大舅母和表姐是母女,大表哥与表姐是手足,虽说他们对表姐的行事并不认同,难免会因此责备表姐一段时日,可到底是一家子骨肉,总会关照衣食居处,就这样还让表姐觉得不自在,旁人还真是爱莫能助了。”春归的点醒也就只能至此。
李琬琰并非愚顽不灵,但却企图着能嫁进太师府做个贵妾,好彻底和她的“惨淡人生”挥别,她难道不明白而今的世俗,连寡妇再嫁都会受到诽责,更何况是抛夫弃子的和离妇但她偏要相信老太太的话,认为老太太能够助她成事,春归再告诫她老太太有意将她置于绝路以便完全摆控利用她妨害兰庭这长孙,还有任何必要么
什么人才是李琬琰最终的依靠可笑的是她铁了心的要和所有家人绝裂。
“旁人爱莫能助”李琬琰却顿时恼羞成怒:“我这是在相求旁人么表妹别忘了这都是你亏欠我家该当补偿予我……”
“我对外公对舅舅确然负愧,但我不欠表姐你任何人情,所以从前也好今后也罢,我不会给予表姐任何补偿,尤其当表姐若自己都不再将自己视为李家女,我和你便更加有如陌路了,安乐院里表姐都嫌不自在,吴王宫恐怕也没有另外的地方能容表姐栖身。”
“顾春归,你当吴王宫是你私产,说到底你不也是客居吴王宫还轮不到你当家作主!”
“那么娘子何必来求我呢娘子还请相求能够当家作主的人。”春归扫了一眼陶芳林。
陶芳林:……
她为了继续挑拨李琬琰给春归难堪,可没说周王殿下“不肯相助”的话,结果倒好,顾春归又把这个包袱推回到她的身上!!!
陶芳林终于体会到了何为搬起石头砸脚。
李琬琰又哪能料到陶才人这靠山根本有名无实,气冲冲的从安平院出来后,还只顾泄愤:“顾氏真是恬不知耻,若不是她,我祖父和父亲怎会遭遇飞来横祸她的荣华富贵可都是脚踩着祖父和父亲的尸骨才能享获,我就根本不该来找这等忘恩负义的小人!”
陶氏只好陪着笑脸儿:“我虽同情李表姐的处境,但到底不像表嫂与李家表姐间才是实打实的姑舅亲,没有越过了表嫂,由我关照李表姐的道理,是以才劝李家表姐先和表嫂商量,怎知……总之是我的错,惹得李表姐白受这场气。”
“所以还得要请才人给予方便,论是
霁朗院也好,还是其余院庭,总之先让我从安乐院搬出来,免得受我大弟和小妹的白眼挤兑。我那大弟,打小就对我心怀成见,母亲又偏心他……我也真是命舛,我难道为李家做的牺牲受的委屈还不够当年要不是我像卖身一样嫁去了马家,他们在铁岭卫哪里能够活得那样舒坦,而今回了京,攀上顾春归,我就成了弃子,凭什么他们个个都能荣华富贵,偏我就必须永远陷在马家那个泥潭里。”李琬琰竟把自己说得垂泪不止。
但陶芳林却再无闲心安慰她,干咳了两声:“李家表姐,不是我不想帮你,着实是……而今这情境,我也不能再瞒着你了,这吴王宫,至少是内苑的事务,还真就靠表嫂作主,从一开始殿下便叮嘱我,让我对表嫂言听计从……表嫂既不肯给予李家表姐你方便,她只要在殿下耳边言语一声儿……我才是当真的,爱莫能助。”
李琬琰惊疑道:“殿下怎会”
忽然才醒悟过来,陶才人虽有才人的品阶,毕竟也只是个妾室,周王妃又和顾春归又有姐妹之名,顾春归可是认了周王妃的生母易夫人为义母的!
李琬琰眼眶就越红了:“顾春归这奸巧的小人,靠着三寸不烂之舌硬是攀交了晋国公府,仗着有易夫人和周王妃给她撑腰,连陶才人都敢挟制!”
这话却忽然触动了陶芳林的灵机,眼中一凉,笑容一深:“李家表姐可别误解,我们王妃是真贤良,从不会苛责侧庶,殿下让表嫂主持吴王宫的内务,可不是因为王妃的建言。”也就点到即止。
李琬琰也果然生了疑。
暗忖:顾春归随着周王于江南私巡,虽有赵副使在旁,但这么远的路程又辗转了不少地方,不怕找不到机会和周王孤男寡女私处,她原本就不是个规矩人,说不定一跃成为太师府的长孙媳后,心生更大的贪欲!周王若是得储,且日后位及九五……
念头一及此,便忍不住要确证,但陶芳林自然不会亲口说出诋毁的话,飞快转移了话题:“所以我只能劝慰李表姐,还是先忍一时气辱,李大郎对你再是凉薄,毕竟也不敢做把和离的长姐驱逐家门的恶行。”说完还长叹一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