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彭夫人憋屈了:你家姑娘又不是被我家姑娘打伤的!

    春归虽说注意到了关大婶子和彭二夫人间的眉来眼去,却是满头雾水,而这时候小姑子们并不在场,她也没法从兰筝姑娘的神色举止间猜测出来龙去脉,只在身边无人的时候向兰庭请教:“二叔祖母说的这件事,是怎么个缘由”

    没想到连兰庭都是一头雾水:“连我都不清楚,不过早前认亲的时候看筝妹妹脸上并没伤痕,又没见行动有碍,许这伤势并不打紧。”

    “我却留意见关堂婶似乎对二婶有些介怀,难道……是我们家的大姑娘和筝妹妹起了争执”春归猜测道。

    “大妹妹就从没和人动过手。”兰庭这回立即否定了春归的猜测:“五叔公是庶出,虽说这并不影响他和祖父、二叔公间的手足情份,却难免更加的谨言慎行,关堂叔是五叔公的独子,但几乎是被祖父教养长大,故而关堂叔自来就把父亲、二叔看作是至亲手足。筝妹妹比大妹妹小了五岁有余,自来了怫园和姐妹们一处听教,大妹妹对她就格外照顾,筝妹妹也自来更加亲近大妹妹。”

    “那……二婶是被迁怒的”春归进行了另一种猜测。

    这回兰庭却表示赞同:“二叔祖母说这话,明显指向祖母,二婶一惯唯祖母之令是从,就难怪被关堂婶迁怒了。”

    兰庭又紧跟着摇头:“定然又是兰心惹的事!这丫头屡教不改,性情太过刁蛮跋扈。”

    春归回忆了一下亲小姑,她实在没看出那丫头多么气焰嚣张,甚至还认为是个乖巧伶俐的女孩儿,暗暗狐疑沈夫人这继母的话固然可能失实,兰庭和尹小妹总不至于对二姑娘心存成见吧,所以这会儿忍不住脱口而出:“早前见二妹妹,也极是恭顺有礼呢。”

    不至于欺负比她小了好几岁的兰筝小妹妹吧

    兰庭长长叹出口气来:“你当心些这丫头,她比榭哥儿,有过之而无不及。”

    春归立时理解了纲要——赵小二和赵小六的毛病都是,当长兄面一套背长兄面另外一套,而且听上去赵小二的病状更加严重!

    于是也长长叹出口气来:“我听二叔祖母话里的意思,二妹妹和六叔都是祖母惯出来的”

    “父亲和二叔就是因为祖母的惯纵,更不说二妹和六弟更隔着一代了。”

    这话似乎是说老太太并非有意“捧杀”

    春归尚且没理清这条头绪,突然又品咂出另外一层含义来:等等,什么叫父亲和二叔就是因为祖母的惯纵!

    她呆若木鸡的仰视着夫君大人,心说果然一家之主就能口没遮拦,轻视鄙夷起父辈来也像理所当然,完全没有狂悖不孝的觉悟。

    春归虚弱无力的半靠引枕,表达着自己的抗议:“大爷知道您总给我一种错觉,仿佛日后我完全可以扯着大爷这张虎旗横行太师府么”

    “辉辉知道这是错觉,我就放心了。”某大爷丧尽天良的用老怀安慰的语气颔首而笑。

    春归悲痛欲绝地伏在炕几上,竖起手臂冲兰庭摇晃几下当作送别。

    虽然赵大爷一再自夸他凭借着先天的资质过人和后天的十年寒窗,已经不需要临时抱佛脚的备考,可到底是回到了太师府,且还做为一家之主的重要地位,大爷自然不能像离家之时那般恣意妄为,表面功夫还是要装的,所以当在认亲礼后的即日便回到外院书房,以为兰字辈子弟的表率。

    春归无可奈何也又当仁不让的接受了在明春四月之前,独留内庭与老太太、彭夫人斗智斗勇的艰苦生活。




第144章 诽责缠身
    春归今早才上了一圈儿的茶,怎么转过头自己就要喝敬茶了呢这可不是仆婢拜见主母应有的规矩,要个个都上一盏茶,主母还不撑死但她虽然觉得有些错谔,还是极快联想到一种可能,脸色就刷的一下阴云密布了。

    青萍是最先察觉春归情绪变化的人,当即上前接过了茶:“斟茶递水这等活计,怎么敢劳烦和柔姐姐”

    茶已经被端走摞在一旁,和柔却一直维持着低头举手的姿势。

    春归:……

    青萍:……

    主仆二人在几乎认为这位“贴身婢女”是不是罹幻癔症的时候,曹妈妈又说话了:“这是上茶礼,请大奶奶笑纳。”

    不伦不类的措辞透出显然威逼的意思,青萍的脸上也刷的一下阴云密布,但春归这回却没待她继续打岔了。

    “上茶礼曹妈妈的言下之意是,和柔乃大爷的妾室”

    除去晚辈给长辈上茶,那就是妻妾之间了,春归不耐烦在曹妈妈面前装糊涂,干脆开门见山。 而且她还十分认真的吩咐青萍:“那这茶就不是你能接下来的了,快让和柔举着。”

    青萍:……

    满堂的奴婢看着和柔僵硬的手掌间,一盏茶去而复还,除了宋妈妈母女三人之外,谁都不明白大奶奶的真正心思,只不过,宋妈妈和梅妒、菊羞在“明白”这个大前提下,心情又有不同就是了。

    二婢:哈哈,大奶奶最抵触的可就是偏房小妾之流,深恶痛绝的就是左拥右抱的男人,居然就遇着了个赶着上茶礼的丫鬟可真够厚颜无耻的,大奶奶才不会顾及那些贤良恭顺的虚名呢,有得这一老一少的苦头吃。

    一妈:坏了,曹妈妈为干女儿争名份,可正好触及大奶奶的逆鳞,谁让本家老爷和老太爷都抵触纳妾呢也难怪大奶奶接受不了,只不过太师府可不是寻常门第,大爷迟早都会……如果现在奶奶连个婢女出身的贱妾都容不下,往大里说可就犯了妒悍的戒律!

    而春归接下来的话果然没有要承认和柔这妾室的意思:“这一件事,我却是从未听大爷提起过呢,所以这盏茶我不能接了。”

    只见和柔仍然纹丝不动,就像一块人形石像。

    春归:……

    这姑娘很有当贞洁牌坊的资质呀,可赵大爷那脾性……实在难以想象他会纳块牌坊回家当小妾。

    可自然有人为了和柔义愤填膺。

    “太师府是何等门第家训怎能允许子孙未娶正妻先纳妾室不过和柔却是经大夫人生前认可,终身侍奉大爷大奶奶的人,故而今日的进茶,大奶奶理当笑纳。”曹妈妈就是那个出头的人。

    “既然是母亲的嘱咐,为何大爷只字未提”春归仍然态度强硬。

    “大奶奶这是怀疑老奴说谎”

    “是啊,难道我不能怀疑”

    曹妈妈猛的抬起头来,那目光有如看见了个三头六臂的怪物。

    “这茶呢,今日我肯定是不能接了,看妈妈这神色,想必就算我请了大爷回来对证,妈妈也难以自圆其说,所以也省得再烦扰大爷,毕竟,应试仕进才是重中之重。”春归微微笑道,努力模仿着赵大爷因为理所当然所以云淡风清的姿态。

    她就算不能在太师府横行霸道,难道还要仰自家居院一介仆妇的鼻息赵大爷的承诺还言犹在耳呢,要曹妈妈真敢继续威逼胡说八道,她怕什么,大不了把赵大爷请回来就是。

    春归根本就不看曹妈妈姹紫嫣红分外变幻莫测的一张脸,下令道:“和柔下去吧,今后我屋里的事你不用插手,不过份例仍然比照着从前一文不减。”

    和柔一动不动。

    直到曹妈妈说:“和柔先拜辞吧。”

    春归却当和柔刚刚一动,就发了脾气:“你现在想要拜辞,我却不许了!”

    她拍案而起,忍着手疼,也要维持威风赫赫的架势,缓缓踱步到和柔面前,又只是居高临下的蹙眉道:“你虽是曹妈妈的干女儿,听她嘱咐行事是你做为女儿的恭顺,但你莫不是忘了你如今还是斥鷃园的婢女还有听令于主人这一本份。”

    看上去呆呆笨笨颇有些鲁直的婢女和柔,不用抹脸就变身成了一只受惊的兔子,娇娇怯怯的仰视一眼,又吓得往后一缩,抖着嘴唇仿佛不知应当怎么解释,眼睛里先含了湿红,分寸却合适的,那泪珠转悠悠的偏就不滴出来。

    连春归都拿不准她是演技出色抑或性情如此了。

    曹妈妈没有变身,照旧维持着刚硬的本色:“大奶奶新嫁入太师府,想必还不知家里的规矩吧,太师府可从来不会苛虐下人!”

    “苛虐难道在曹妈妈看来我不过是责教几句婢女,指明她的错处,竟然就成了苛虐下人大爷不是没有叮嘱我太师府的规矩,我却没听说过还有下人应当把主人之令当作耳边风一条。”春归也是寸步不让。

    “和柔也不是有心违令,不过是一时还未适应斥鷃园中多了一位



第145章 大无所惧
    春归正身体力行着兰庭交待的任务,就是把斥鷃园好好按她的审美布置规划一番,但如植木造景这类事务是急不来的,也只好把现有的器物重新规置,比如被兰庭特意点出的那盆钵莲,就该从正对窗户的秃石上立即移开,春归便让溪谷捧着,她在斥鷃园里转了一圈儿,终于决定放在一座凉亭里。

    还没交待完整,宋妈妈这阵旋风就卷到了,于是春归也听闻了她在太师府似乎要沦为声名狼籍的这件噩耗。

    “老奴不是不知道大奶奶心中的憋屈,想咱们本家老爷过去如何对待太太的,也怨不得奶奶会拿老爷和大爷比较,可这世上像老爷那样的人本就不多见,奶奶嫁的门户又非同一般,又怎能抗拒屋子里有几个通房妾室呢”宋妈妈顾不得满头的热汗,也强忍住口干舌躁,生怕春归任性不听劝告似的,把一番话像放炮仗般说完:“过去无论朱夫人,还是二夫人,甚至当老爷们授职时主动张罗着纳了一房良妾,相比之下,和柔到底是奴婢出身,怎么也对大奶奶构不成威胁,大奶奶又何必因为这事和曹妈妈逞强呢。”

    春归听宋妈妈说完了话,瞪了一眼紧随其后的菊羞:“没眼色的丫头,还不给妈妈端碗茶来解渴”又笑着把自己的团扇递给了梅妒,让她替宋妈妈扇凉,见青萍似乎有话要说的模样,春归乐于鼓励:“我也想听听青萍的见解。”

    “宋妈妈的话确有道理,太师府虽然是书香门第、官宦世族,素来家风便禁止子弟沉湎酒色,可正室之下照常也有偏房侍妾,这是俗例,无犯沉湎酒色的戒条。只奴婢心里觉得怪异的是,莫说太师府这样的门第,便如勋爵人家,只要稍微还重视声誉的,都不会当新妇入门未久未曾育有嫡子时就提出纳妾,就更不可能纵容管事仆妇干涉主家的内闱,曹妈妈就算不是太师府的家生奴婢,但朱家同样也是书香门第,她不可能不懂得这些礼矩,那么她今日这番行事便是别有用心。”

    春归对青萍的分析十分赞许,这才向宋妈妈表达她的想法:“曹妈妈过去是朱夫人的陪房,后来又做了大爷的乳母,足见深得朱夫人的信重,她必定是对朱夫人忠心耿耿。朱夫人被陷害,虽说不是沈夫人主谋,但沈夫人却因而获利,曹妈妈应当会对沈夫人心存不满,又加上老夫人、二夫人居中挑拨,曹妈妈越发会戒备沈夫人这继母会对大爷不利,在她看来,大爷是被沈夫人算计才毁了和晋国公府的一门良缘,我必然和沈夫人是同一阵营,她今日才闹出这么一出,无非就是想要给我一个下马威,顺带着在我头上栽个狂悖妒悍的骂名罢了。”

    “大奶奶既然洞悉了曹妈妈的用心,又为何要这么做呢”宋妈妈更急了:“曹妈妈无非是为了大爷着想,对大奶奶有所曲解,大奶奶何不忍下这一时之气,以诚相待,时长日久自然会让曹妈妈改变看法。”

    “她就是个心术不正的人,除非我摇身一变也有了哪户高门撑腰壮势,否则只怕是改变不过来她那看法了。”春归笑道。

    宋妈妈长叹一声:“这可不是置气的时候。”

    “我不是置气。”春归眼见着菊羞拿了温茶过来,忙让宋妈妈解渴,她自己慢条斯理地往下说:“曹妈妈若真一心为了大爷考虑,她必定会先和大爷商量,大爷总不可能答应她这样的行事吧明

    明那日咱们刚回太师府,大爷便叫了她来,说今后这院儿里大小的事务都让她听从我的安排,这哪里像不认同我这正妻呢但曹妈妈仍然不服,趁着大爷备考的时候迫不及待进行她的计划,她一个仆妇,倒拿起了大爷的主意,她可有一点仆妇的本份这不是心术不正是什么。”

     



第146章 谁的钵莲
    其实春归之所以选择和曹妈妈“硬杠”的原因之一,对宋妈妈只字未提,因为这理由实在有点羞于启齿,还是因为躲懒的想法在作祟——要挑衅她的人换成彭夫人,春归一定不会还以厉害,倒不是鉴于二者身份上的悬殊,春归考虑的是她和彭夫人并不在一个居院里生活,往常也就是去老夫人那儿晨昏定省的时候碰面,就算看彭夫人的脸色,挨几句教训,转过身避回来就轻松愉快了,犯不着为此甘冒烽火大战一场。

    但曹妈妈就不同了,她可伫在斥鷃园里,要春归一礼让,这刁奴还不直接踩在她的头上耀武扬威今后还哪有清静可享,春归可受不了整日家忍声吞气的憋屈日子,她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能被仆妇压制,这生活也不算柳暗花明。

    总之,她实在是不能认可头顶上压着曹妈妈这么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神。

    为了这场“大战”,春归自然要对手尽可能做到了解,一方面她让青萍总体负责打探消息收拾情报,一方面自然也会动用渠出这么个无孔不入的万能耳目,当到这日夕阳西沉的时分,春归手头已经掌握了曹氏、和柔的一些情况。

    曹氏并非自己没有子女,但当年朱夫人被圣旨休弃时,曹氏一家随着朱夫人一同回了朱家,不过后来朱夫人被证明了清白,赵家收回了休书迎返朱夫人的灵柩下葬祖茔,曹氏才又回到太师府继续照顾兰庭,但她的子女却留在了朱家。

    春归未免觉得有些诧异,当年朱夫人被陷害,她固然含冤莫白,更加放心不下的想必还是兰庭和兰心一双子女,按说应该把曹氏这个心腹留在赵家才是,怎么会同意曹氏跟她一同离开呢

    还有便是曹氏果然一贯不服作为继室的沈夫人,甚至于曾经还对兰庭关照赵小六的事耿耿于怀,认为万一沈夫人起了坏心,用六爷污陷大爷不睦手足会生生毁了大爷的名声,她便把这种完全出于假想的担忧四处散布,导致风言风语认定沈夫人存了这样的意图,沈夫人为此还大发雷霆,把曹氏狠狠责罚一番,但到底碍着兰庭的情面,还有朱夫人的缘故,没敢把曹氏驱逐出太师府。

    这似乎说明曹氏在兰庭心目中的地位还不是完全无干紧要。

    如果这个作为基准的判断发生失误,那可就十分不利了,毕竟春归如今想要安乐舒坦,必须仰赵大爷的鼻息,赵大爷视为亲友的人,她理应视为亲友,万万不能触这位爷的逆鳞,闹得夫妻失和……她的前途可就一片黯淡了。

    但春归细细一想,比如乔庄和汤回,两位一定是兰庭的心腹,他们又哪里会像曹氏一样自以为是,坚信沈夫人必定会对兰庭不利而仇视一切和沈夫人有干系的人呢她判断得应该不错,兰庭根本没把真实想法向曹氏透露半点,不重视之余,甚至还有些提防戒备

    基于这个判断正确的话,春归就有把握大获全胜。

    至于和柔,她倒不是朱夫人的陪嫁丫鬟,甚至不是太师府的家生子,她有个姐姐,是被一同卖到了赵家,被朱夫人择中,原本都是朱夫人屋子里的婢女,后来才把和柔给了兰庭。朱夫人被休,和柔的姐姐却自愿和主人离开,太师府虽是奉旨休妇,想必也不会在这些琐碎上太过计较。

    和柔的姐姐殉主一事应当是真的,曹氏声称是感念姐姐的忠义,于是才认妹妹当干女儿,这样一来,和柔总算在太师府还算有个能够依靠的人。

    然而关于朱夫人那桩陈年旧案,到底是怎么被陷害激怒了皇上,后来又是为何能够沉冤得雪,朱夫人究竟是因何过世,这些事情在太师府里却讳莫如深,别说青萍无功而返,就连渠出也是铩羽而归。

    “仆妇们都不敢提,让我从哪里打听而且这事应该也过得久了,以至于像青萍这般年纪的人,当初在恭顺侯府都没听人提过,不过想来这件事当初闹得这样大,又是皇帝降旨又是贵妃废位的,外头一定不少人知道经过,就是未必晓得其中的隐情罢了。”渠出耸耸肩:“我这段时间得空,去外头转悠转悠,看看能不能听见些什么吧。”
1...4041424344...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