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突然一群人,手持火炬,似乎从天而降。

    面色沉肃的族老顾长兴,还有下昼时才来闹了一场的顾济渝,一个个张大并不陌生的顾氏族人,他们站在月色下、火光中,没有人急着斥问,也仿佛问与不问实在再无意义。

    深穴之内,白骨已然坦露。

    一个头带逍遥巾,身着乌缘襕的青年,是张大唯一觉得眼生的人。

    偏是他缓步向前,探身往深穴里一望,说不出是平静还是冷肃的眼,懒懒盯了张大一下,一挥手:“仵作,速验尸骨。”

    尹寄余其实很有些诧异的,顾长兴今日往汾州府衙举告时,他听了一番前因后果,还不信这些蛛丝马迹果然指向一桩命案,可这时,却由不得他不信了。

    直到这时,张大才惊觉自己落入了绝境,支撑着他的恶念一卸,烂泥一般瘫倒。

    这个晚上,春归却是一夜好眠。

    当第一缕晨光漫入厢房,梅妒与菊羞便听从嘱咐准时唤醒了她家姑娘,她们忙着服侍春归洗漱,自是不知屋子里还有她们看不见的存在。

    李氏昨晚一直就在顾老太太的田庄,亲眼目睹了嗣子的亡骨重见天日,作为亡魂,她是感觉不到疲累了,可悲愤的心情却更奔涌,她把所见所闻红着眼睛哽咽细诉,春归不好劝慰阿娘,她只是步于窗前,感受清凉的晨风扑面而来,东望去,还不见旭日新升,只道一句:“今日,作恶者终将显行,含冤人亦终能瞑目了。”

    菊羞并没有听得分明,问一声:“姑娘说什么”

    “我说业因果报,盖莫如是。”

    菊羞略歪了头,仍是不明:“这一大早,姑娘怎么就有此感触”

    春归却没再多说,她坐下来,由得菊羞替她篦发,刚钗束齐整,果然就有兴老太太亲自过来寻她。

    春归已知昨晚之事,这回却听兴老太太再简述一回,她并不觉得震惊,宋妈妈母女三人却皆震惊当场,难以置信从前的少主人,竟然并非避债远走而是被刘嬷嬷的儿子害杀,事隔两载才暴露真相,且听兴老太太言下之意,这一切竟然还是自家姑娘暗中布局。

    而顾长兴等族老已经齐集宗家的明正堂,兴老太太前来,正是请姑娘前往与宗家对质。

    “姑娘,宗家这般歹毒的行为,当然让人气愤,可……姑娘毕竟是卑幼,又是女儿家,老奴不放心姑娘独自出面,就让老奴陪随姑娘前往吧。”宋妈妈甚至都已经顾不得兴老太太在旁了,她心里也清楚,兴老太太无非是想利用姑娘争权夺利而已,若遇变故,是不会真心维护自家姑娘的。

    春归却自有主意:“由郭妈妈陪随就好,妈妈不用忧虑,我心里自有计较,不会冲撞亲长。”

    兴老太太也道:“主使张大害命的人是华英,他虽也是春儿的族兄,但论亲疏,自然不比华曲为春儿的承嗣兄长,春儿为了长兄质罪从兄,于礼法上并无过失,有这么多族老在场见证,还有春儿未来的夫家,沈夫人身边的妈妈在场,谁敢以礼矩挑剔。”

    宋妈妈这才堪堪安心,却仍是扶着门框一直目送。

    李氏在她身边叹道:“都怪我这当娘的没用,才让春丫不得不出面替华曲

    讨回公道,让她一个女儿家担当这些风浪,不过你也不用为春丫操心,她比我这当娘的,可要强多了。”

    宋妈妈自是听不见李氏的安慰,李氏也才回过神来,赶忙飘荡着也去了明正堂。

    明正堂原是顾氏宗族商议大事的堂厦,一般不许妇眷涉足,只今日这桩事件,却又必得宗妇、兴老太太、春归到场才能理论清明,尤其顾老太太与春归,害命者张大为前者的陪房奴仆,死者华曲亦为后者的承嗣长兄,她们都是当事之人,不能由旁者替代,事出有因,礼法便也可以放宽局限,又就算有尹寄余这么个外男,但他代表的却是知州官衙,涉及刑案,男女大防也只能退而其后了。




第一卷 第21章 配合问案
    春归不需领会尹寄余的眼神,只听他“苍白无力”的问话就知道这个门客打算躲懒,而她也确然到了时机出场,趁着刘氏母子发呆,插嘴道:“民女有话,望先生解惑。”

    尹寄余颔首:“姑娘请说。”

    “未知律法可有规定,杀人之罪,是否有轻重之分”

    “自是有的。”尹寄余仍是慢条斯理:“如故杀轻于谋杀,重于斗杀,又若谋杀,区分主从,主谋重处,从谋斟情或有减轻,比如……从谋者为奴仆,不得不听从于主家,依律可免死罪。”

    张冲一听这话,心思就是一动,表现为眉梢轻挑,眼珠几滑。

    春归看在眼里,却并不诱他,而是逼问刘氏:“嬷嬷称尸主生前,乃暴病而亡,可经察验,显然是嬷嬷狡辩,且昨日下昼,渝四叔及四婶,方才往田庄追问嗣兄下落,吵闹着要闯入掘找尸骨,嬷嬷母子,入夜即想移尸,现下一个说尸骨与嗣兄无关,一个更是连杀人都不承认,明明罪证确凿,却矢口不认,若上公堂,可难免重刑逼问了。”

    刘氏在心慌意乱之余,其实并没留意春归竟也在场,此时见她,活像是大白天见了鬼,吓得直往后缩,尖声厉叫:“是你!就是你!是你用邪术妖法,把不知哪里来的尸骨移到了老太太的田庄,又施法让我们母子掘出尸骨!”

    她往地上一扑,冲老太太连连叩首:“老太太,请老太爷老太太替奴婢母子作主,大姑娘确然会邪术妖法,她先是施法,害得老奴孙儿腹痛,又施邪术,意图陷害老奴母子。”

    这话实在可笑,但顾老太太却相信了。

    “原来如此,老太爷,咱们宗族不幸,门中竟出妖孽,才会惹发这样的祸端,如今可再容不得她,自来处治妖孽,都要以火焚杀,老太爷可再不能犹豫了,尹先生,想必知州老爷和沈夫人,也容不得这用邪术为祸的妖孽进门吧!”

    尹寄余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老太太,脑子确定健全

    顾长兴已经忍不住冷笑道:“弟妇慎言,区区奴婢狗急跳墙血口喷人的说辞,怎能让人信服大孙女若真会什么邪术妖法,一度还能被宗家逼得走投无路甚至于要卖身葬母”

    春归于是步往堂厦正中,向首座宗长夫妇位下膝跪:“宗祖母斥责孙女,孙女不敢顶撞,但犯妇刘氏一再污陷孙女,孙女却不得不自辩,还请宗祖父及列为族公允许孙女,将前因后果细细陈述。”

    顾长荣看了一眼尹寄余,见他显然压根便没把刘氏的话听进耳中,也知道今日这起事端,不可能用这套怪力乱神的说辞敷衍过去,更不说还有顾长兴等等族老虎视眈眈,也只能允许春归继续指证。

    心里窝了一肚子烟,呛得喉咙火辣辣的痛。

    春归却不体谅顾长荣的焦躁,当真从头细说:“孙女初返宗家,亡母灵柩送归那日,刘氏便来灵堂,口中说是拜祭亡母,却对孙女恶言相向,孙女气愤不过,才借亡灵有知一说用作警慑,却不想话音刚落,刘氏儿媳便来寻人,说道幼子突发急病,自此之后,刘氏一见孙女,便似乎甚有畏惧之感,这才引起孙女的疑惑。”

    “刘氏的小孙儿,病症虽急,却并不算重,药到病除康健无损,论来并不至于因而恐慌,且刘氏从前,虽多有不敬亡母及孙女的言行,却也仅限于此,何至为了孙女一句因为义愤的警言,便信以为当真会遭报应孙女不由想起她发上所带白玉钗,原为亡母所有,后因还债,折卖予了宗家,可奇怪的是宗祖母却将白玉钗赏赐给了刘氏,纵管刘氏乃宗祖母陪房,但如此厚重的赏赐,也实在让人诧异,要知那时淑姐姐,可是宗祖母的嫡孙女,自来受宗祖母疼爱,看中宗祖母一把牙梳,价值还不敌亡母那支白玉钗,宗祖母却并不舍得赏赐。”

    春归这话,便是直言顾老太太十分吝啬了,气得她胸膛急剧起伏,几乎忍不住要冲下来给春归一巴掌,但却被顾长荣一个警告的眼神,钉牢在了座椅里发闷火。

    “且刘氏若真畏惧亡母魂灵,应当便会摘去那枚发钗,聊慰安心,但她虽对我有几分躲闪回避,却仍日日配带亡母的旧物,那时孙女便思疑,难道刘氏所惧亡魂另有其人后来,在兴伯祖及伯祖母相助下,宗祖父答应再为先君先慈过继嗣子,渝四叔及四婶闻讯,数回前来宗家理论,有一回正遇孙女事禀宗祖母,听渝四婶情急之下,抱怨出嗣兄是被宗祖母害死的话。”

    春归看向尹寄余:“若是尹先生遇此质疑,该有何反应”

    尹寄余:……

    这姑娘,就看不得他偷会儿懒么!!!

    只好配合道:“在下也知道顾大姑娘家中之事,若与老安人异境而处,自然知道对方身为人母,情急之下才口不择言,虽说着害死的话,

    也应理解为是指音讯全无,日后再回原籍,又没了嗣子的身份,纵然是有怨气,为自己分辩,也当说顾华曲乃咎由自取,谁也没逼着他不告而别。”

    “正应如此,才是寻常的态度,可当时,刘氏神色大变不说,连宗祖母都有几分慌乱,竟斥渝四婶,有什么证据证明嗣兄是被谋害了性命,渝四婶当时应未生疑,反而自觉理亏,没了说辞,才被喝退。”

    春归其实起疑甚早,但现下只能这么说:“从那时起,孙女心中疑惑



第一卷 第22章 成功“倒宗”
    罪证确凿,顾华英这回是必然要被刑审了,自己的孙儿是个什么德性顾长荣能不了解毒辣归毒辣,那可都是针对别人,对待自己若有那份狠心,也不至于连个秀才都要靠攀附权贵了,不要说什么严刑问供,几板子一挨,必定就会招认,而且顾春归分析得头头是道,那尹寄余又是个擅长审讯的,真一过堂,凭顾华英那点子口才,太容易被套出口实了。

    这个孙子是保不住的,但他还有其余的子孙,现在关键是要如何止损。

    万万不能连自己都栽在里头。

    也只能闭目长叹道:“尹先生,老朽当真惭愧,确然……是事后才知情,一时心软……”

    顾老太太一听这话,两眼一翻,这回是当真晕死过去了。

    另一头顾长兴却早就遣人打问出来顾华英的行踪,原来这位对于大难临头完全无知无觉,竟然和几个纨绔子弟,昨日就去汾阳城中寻花问柳了,想必此时还在那消金窟里快活着呢。

    尹寄余得了报讯,也不在顾氏宗家多作耽搁,带着这大一笔“收获”,心满意足回知州府衙复命去了——经这一折腾,顾长荣的宗长之位必定保不住,但对他们的计划却有益无害,顾长荣失势,事事都要听从宗族安排,否则被除了族,那可真是一败涂地再无翻身之地,顾长荣这么个会权衡得失的,自然明白应当怎么做,才不至于被赶尽杀绝。

    荣国公府那个作死的郑三爷,居然为了图霸美色,用生员之藉相许,引诱世宦子弟杀伤亲族,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可不仅仅是申斥就能平息了。

    至于春归,接下来的事态自然也不由她再置喙,不过有顾长兴在场,她还是可以留下来目睹曾经不可一世的宗长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兴老太太也早把春归从地上拉了起来,仍旧是站在她的身旁,倒是顾老太太,昏厥之后,被几个仆妇抬着离开,忙着请医问诊去。

    顾长兴不出声,自有他的拥趸发难:“虽说亲亲相隐,不受刑责追究,可宗家宗孙竟然做出杀伤亲族的恶行,为父为祖的,怎么也有教管不严的责任吧,出了这等恶行,宗家还有什么面目引领宗族,今后是万万不能服众了!”

    顾长荣到底也算深历世事,怎能不知顾长兴等族老帮着春归掀发此事究竟是什么目的不管他的内心如何不甘,也知道落下这么大的把柄,宗长之位是必须先让出来了,也不与众老争辩,灰心道:“确然是我宗家犯下的过错,我的确无颜再引领族人,这宗长之位,诸位商量推举贤能者担当吧,老妻经此打击,气急攻心,这一症险重,我便先行一步前往照看……”

    可顾长兴却不愿就这么放过宗家:“正要理论弟妇之事,刘氏一家,乃弟妇陪房,要说单是听从华英谋使就敢害命,如何让人信服。”

    “大兄难道要坚持让一介女眷受刑责追究”顾长荣怒道。

    他倒不是因为伉俪情深才如此维护老妻,但现下已经失了势,万万不能再和妻族反目,要知他的岳家,虽说不算权贵,却也是富甲一方,现下当家人正是老妻的嫡亲侄儿,一贯还算敬重姑母,日后就算不能提携他们一房的子孙入仕,还指着内侄关键时候能资助一笔财银,打通人脉呢。

    他要是把老妻往州衙一送,内侄还哪里会念及这门亲情

    “荣兄弟也太急躁了。”兴老太太直到这时才开口:“就算荣兄弟不念夫妻之情,顾氏宗族也万万不会让女眷受刑责追究,否则门风何存只弟妇身任宗妇以来,处事多有不公,正因她一贯偏私,才会闹出如此严重的祸端,倘若一点惩罚没有,也不能让人心服。”

    “那么依兄嫂所见,该当如何”顾长荣几乎咬着牙才忍下怒火。

    “就让弟妇,去族里的庵堂悔罪吧。”兴老太太这时俨然已经新任宗妇的口吻,干脆利落便下决断:“再者,华英犯下此等恶行,你们宗家与济沧一房的亲缘,还如何维系一来济沧媳妇的丧仪,再者春归的出阁之礼,都不能再由宗家操办了。”

    这就是要完全斩断宗家和春归的联系,而且也是向所有族人公示宗家犯下的罪恶,完全处于理亏的一方。

    顾长荣是真想撒手不管,但他不能这样做,他倘若真答应了,族人的诽议还不铺天盖地,宗家将来,可就当真没有半点起复的机会了。

    这个时候就算捏着鼻子,也必须放低姿态。

    于是春归竟然眼睁睁看着,顾长荣冲她躬身揖拜,虽说她心中实在不屑一顾,无奈表面上却不

    能无动于衷,连忙避开,并且膝跪在地:“宗祖父如此大礼,孙女实不敢受。”

    “伯祖实在惭愧,一时鬼迷心窍,才纵容子孙如此逼害于你,也无颜说谅解的话,只是……你祖父乃我手足,你们一房与宗家,虽分籍而居却不能断绝血缘亲情,你的母亲,是我的侄媳,她的丧礼,理应由宗家承办,要这时再移灵柩,只怕侄媳妇魂灵亦当不安,这一件事,还望孙女你体谅。”

    &



第一卷 第23章 赵家长孙
    尹先生这段时间进入了一种团团打转、昼夜不分的繁忙模式,其中一大事件便是顾氏亲族相杀案,麻烦的倒不是顾华英,事实上这个顶着生员学籍的纨绔子,心性歹毒却没有刚强的“信念”,当被逮获,在张冲指控下,完全没想到会落得此番境地的他就慌了神,喊了两句冤枉,却被衙役手中的刑杖一吓,就白着脸招供了罪行。

    这下子便会正式进入刑审程序,可负责诉讼的官员是通判,这人做为施良行的党从,怎么审理这桩罪证确凿的案件,会否还有变数,都是尹先生必须关注的问题——谁让知州老爷完全不顶用,直到现在还“卧病在床”“颐养天年”呢别说和属官们斗智斗勇,就连弹劾荣国公郑秋的奏章,都让他抓了几天头皮还写得辞不达意、苍白无力,最终也只能让尹先生代笔。

    可就算尹先生忙得连老婆的面都几天不见,这日他从衙堂回到书房时,一眼瞧见傍着直棂半窗坐着,正悠悠闲闲品着茶水,手持一卷书册的赵大公子兰庭少爷时,仍是讶异得被门槛绊了脚,刚站稳就直揉眼,揉了眼似乎还是不自信,快步靠近,伸手就去捏赵兰庭的胳膊,又抬了手,张着指头,冲着脸就伸过去。

    赵兰庭终于是侧头躲开了尹先生的“手钳”,抬起书册往他手臂上一打一架,似笑非笑:“藜苋兄,再是多时未见,也不用动手动脚吧”

    藜苋不是尹仁兄的字,是他自己拟的号,取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的意思,很受赵太师的认可,却被赵大爷取笑为自矝,回回以此作为称谓,都带着些讥趣。

    尹寄余现下却不在意,他往书案这头的玫瑰椅上坐下,仍瞪着两个眼珠:“大爷怎么来了汾阳”

    赵兰庭反客为主,借着尹寄余的“小江团”,斟出一杯给他:“老爷写了信来,让我往汾州侍疾,我当然不敢耽搁,至于让仁兄舍了眼珠子往地上丢”
1...678910...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