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沉沉说道:“兴伯祖惯常势利,从不操无用的好心,之所以改了态度,无非因为见我就要嫁入高门,据说未来夫婿才学还很不一般,是个前程似锦的人物,他们一房的子弟,论来总比宗家几个伯父、族兄都要上进,兴伯祖对宗家早就心存不服,眼看着宗家没好,保不定会生夺取宗长的心思,他们是想利用我,但于我而言,也不是没有好处。”
她看着脚下,自己隐约的身影,因为拉长似乎越发显得孤单,干脆又再移了移步,让身影完全被荫影淡化覆盖了。
“华彬哥哥虽说敦厚,真成了我的嗣兄,必不会让我仍旧无依无靠,但他只不过比我年长一岁,等考取功名入仕,至少也要数载,凭他一人之力,怎能与宗家对抗女儿已与宗家铁定是结了仇,就算宗长现下奈何不了我,将来保不住会再暗算,总归是一大隐患,可要是,兴伯祖成了宗长,女儿也就少了许多顾忌。”
宗家是万万不能依靠的,所以春归要给宗家树立更大的敌人,且她还要和“敌人”结盟。
她和顾长兴一房无仇无怨,又有利益相联,兴族公若成了宗长,当然对她更加有利。
在她起初设计“卖身触壁”的时候,目的非常单一,但没想到,情势当真有柳暗花明的大好转机,占据如此优势,倘若春归还不知进取,又怎么符合她“睚眦必报”的性情
宗家固然容不得她,她也不会再容宗家全身而退了!
李氏现下,倒也不会再劝春归息事宁人,忽又叹道:“华彬是个好孩子,只因你阿爹从前指导了他一阵学业,他对你阿爹就十分敬服,再兼你阿爹还经常接济他们一房,那时我有意过继他为嗣子,他爹娘也都赞同,只恨宗长反对,逼着过继了华曲……现下就算这事成了,咱们家,也就只剩下一间宅子,又得劳他年年祭扫,也没个收入,反倒是辛苦了他。”
“这事女儿也已经有了计较。”春归道:“不过还需征得阿娘赞同,把汾阳城中董家集那处宅子出售。”
原来当年李氏被逼得为华曲还债,把田产首饰变卖一空,除了古槐村的老宅,就还剩董家集的二进宅院,那地本是她的嫁妆,也多亏还有这处嫁妆,赁出去得几个钱,付给纪夫人充了赁金后还有节余,多少能补贴花销。
“我留着那处宅子,本也是想着,万一将来,你外祖父被赦免,和你外祖母、舅舅一家回了汾阳有个落脚的地方。”李氏提起流放铁岭音讯全无的父母兄弟,越见忧愁。
“阿娘放心,会有那一日,且我也不会眼看外祖父及舅舅无处安居,只是现下,我想用这笔钱,从宗家赎回咱们以前的田地,也好让彬哥哥不愁营生,专心致志备考。”
李氏听说春归是这计划,颔首不停:“正该这样,只是春儿你的嫁妆……”
“沈夫人心知我的情况,必定也不会挑剔。”春归倒不发愁她自己:“阿娘也不用担心我,彬哥哥/日后若取了功名,自然也会接济女儿,再者女儿还有一手好女红,又懂得稼穑之事,总有法子可想。”
就算一文钱嫁妆没有,两手空空嫁去夫家,夫家好歹是首辅门第,总不会让她缺衣少食……应该不会的吧
&n
bsp;果然,还没出嫁呢,体贴周道的未来婆母就给她送来两个可以差遣使唤的人手,虽说春归不能当真依靠她们,却也领会了沈夫人的好意。
又一观察,那名唤作文喜的婢女也还罢了,手脚麻利能言善道是优长,终归少了几分气势果决,可另外一位郭妈妈,真了不得,入住的第二天,宗家无论主人还是仆妇,男女老少都晓得了她家女儿现下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女官,在赵府都是极有体面的人物,是以她挑剔着丧仪的缺漏,送给春归的用度,上至顾老太太下至仆妇奴
第一卷 第15章 杀人偿命
夕阳还未下沉,灿烂的余光斜照庭院,风入雕窗,已经带着几分夏日的热意,但春归听着阿娘悲愤不已的叙述,虽是她的大胆推测得到了证实,可是有一种极尖细的凉意,四蹿体内遍布到了脊梁和指端,她几乎能清晰的感觉到毛孔在颤栗,指掌在痉挛,她想起其实从不喜欢的嗣兄华曲,当年跟在宗长身后,畏畏缩缩喊她“妹妹”时,面孔上羞涩的潮红。
在嗣兄还没有被引诱得贪赌的时候,每当去汾阳城,会给她带回几件玩意,开始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偶或糕点,后来就变成了诗文书籍抑或笔墨纸砚,当她微笑着道谢时,嗣兄便会得意洋洋。
阿娘思悼父亲,积忧成疾,嗣兄也会哀声叹气,小心翼翼在旁劝慰。
看她夜深还忙着女红,也会阻止,担忧她伤了眼睛。
每每她劝导嗣兄要知上进,华曲总是红着脸,不敢争辩。
当顾华英打算利用她攀附郑三爷,阿娘愤怒不已一口回绝时,面对恼怒的宗家长孙,胆怯的华曲竟然也敢劝阻:“妹妹的婚事全凭阿娘作主,族兄还是莫要强求。”
也会向春归保证,说决不会向权贵妥协,虽这样的保证实际上苍白无力。
但春归明白,嗣兄并不是口是心非,至少在她的婚事上,嗣兄没有向宗家让步,他甚至提议先给春归定下一门婚事,免得宗家再行盘算,可惜当时春归仍在为父亲守丧,不能议亲。
待刚刚除服,就生大变,嗣兄欠下大笔倍贷不告而别,原来是被宗家谋害,已成坑中冤骨。
魂婢渠出却看这一对母女,一个悲啼不已,一个默默哀怒,她轻轻一声冷笑:“你们两个,还真是伪善,明明落到这个处境,全因那不成器的嗣子,他死了岂不正好如愿这样惺惺作态,还真可笑。”
李氏一贯不喜争论和辩解,并不理会渠出的讥笑,春归却看向她:“我的嗣兄,虽然确有不知上进、嗜赌成性、好吃懒做等等不足,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更不是一个优秀的兄长,但难道他就应该死不足惜而且他死与不死,并不妨碍宗家侵吞我家的财产,他之所以会被谋害,是因他虽然懦弱,但也反对把我送给他人为外室贱妾,正是因为他在这一件事上,对于顾华英而言成了绊脚石,不利于顾华英攀附权贵,才引来杀身之祸。”
春归转身,将雕窗完全敞开,这样她就能看见残阳如血,在山峦起处,释放着一日将尽时最后的艳丽。
“如果因为不那么优秀的人枉死,就该漠视甚至叫好,这样才不算伪善,才算情理,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承认弱肉强食,那么我就不应该仇恨宗家,而应该怨恨自己生来微末,活该任人鱼肉,如果这才是公道,当一口生气断绝,魂魄又何必留连不去,所有的执念也都不该成为执念了。”
最后几句话意颇为隐晦,渠出却听明白了,她习惯性的两眼圆瞪,却并没有反驳,反而转为若有所思,良久后才问:“那你打算怎么做”
“杀人偿命。”春归冷冷吐出四字。
但要让作恶者罪有应得,对于如今的春归而言,却并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她正在思谋计划,没想到宗家就又开始了新的行动。某日,顾老太太召唤春归往见,兴老太太却几乎日日来灵堂照应,帮忙应酬前来吊唁的女客,正好在场,于是自告奋勇就跟着春归一齐到了顾老太太的屋里,两个老妯娌,暗藏旧嫌隙,当碰面就像冲屋子里放了一火铳,嘴巴里各含了口硫磺。
顾老太太好容易才想起言归正题,冲兴老太太翻起白眼以示暂且停战,指着在一旁站了许久,耷拉着头的两个婢女让春归瞧:“你婚事在即,我这伯祖母,总不能让你孤伶伶嫁去夫家,择了这两个婢女给你,今日起,她们就在你身边服侍,那郭妈妈和文喜,都是沈夫人身边得用的人,总不好一直留在我们家,耽搁了主家那头的事,我也替你备了礼,好好谢过她们,先让回知州府衙去。”
兴老太太便盯着两个婢女看,见都是妖妖娆娆的身姿,眉目含情的品格,哪能不明白老妯娌转的是什么念头,可要说来,春归是低出高嫁,那赵大爷既是嫡长子又有前途似锦,必是拦不住将来纳妾的,陪嫁丫头挑两个水灵妩媚些的,确也让人讲不出什么毛病来,不好挑刺。
只说道:“未来姑爷家,可是宰辅门第,规矩当比咱们要多,这两个婢女的身契,还要一并交给春儿才是。”
这也是合情合理,顾老太太不能拒绝,只暗自冷笑:给了这死丫头身契又如何两个奴婢,一个是家生子老子娘还留在宗家,一个虽是外头买的,也不是不能用她的家人作威胁,还怕她们背主,被死丫头收服不成
春归却并没怎么留意那两个婢女,先说郭妈妈和文喜的事:“原本儿也生怕耽搁沈夫人的事,不敢久劳郭妈妈两位,然郭
妈妈却坚持说留下照应,正是沈夫人一再叮嘱,倘若儿坚持送两人回去,只怕沈夫人会误解,不怪儿不识好歹,倒以为是伯祖父及伯祖母硬要拒绝沈夫人的好意。”
兴老太太连忙附和:“沈夫人既是不在意,弟妹又何需固执沈夫人可是明白得很,春儿在宗家是何等处境,之所以留下这两个仆妇,可不就防着弟妹又犯糊涂呢。”
这一军将得,
第一卷 第16章 连连反击
宋妈妈一家是铁定能讨回来,至于赎买田产的事却并非顾老太太就能独断拍板,春归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意愿,没等老太太开口轰人,就极知情识趣的先行告退,在这节骨眼上,她可不能就这样把老太太气死,一来太过便宜了这位,再者也实在得不偿失。
不过一转身儿,春归却并没有停止反击。
她掺着兴老太太一边往外走,一边压低声儿道:“伯祖母有没觉得,刘嬷嬷今日一言不出,实在太过反常。”
“你若不提醒,我还真没注意!”兴老太太缠着小脚,又上了岁数,虽没几步路,行走起来也是颤颤巍巍慢慢吞吞,便干脆在一处树荫下,设着的石墩子上坐下来,又指着另一个让春归也坐,才道:“那老刁奴,往常最是蛮横,虽不敢顶撞我,见我把她家主母挤兑成那样,必定也会帮腔,确然今日有些反常,倒像是突然就很畏惧我的模样。”
“不是孙女儿自大,恐怕刘嬷嬷真正畏惧的人,并非伯祖母呢。”便压低声儿,把她的猜测有所保留的道出,隐瞒的当然是通过阿娘的亡灵窥听证实那一段。
兴老太太神色顿时肃厉:“春儿,你这猜疑可非同小可,到底有没有实据。”
“不瞒伯祖母,孙女并没实据,可一想到这些疑惑的地方,心里总觉得不察探清楚不踏实,所以,孙女希望伯祖母能援助,再行试探。”
兴老太太这回没急着应允,思量了足有一盏茶的时间,才道:“要真是,宗家行为这等谋害人命的歹毒事,国法不容,顾长荣还有什么资格为一族之长!这事必须要追察,春儿需要什么帮助,直言便是。”
对于兴老太太这样的反应,春归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一捆竹子——顾长兴夫妇二人对她如此支持,目的又哪里是交好拉拢如此简单且兴老太太刚才那话,也就挑明了他们的终级目的,或者说交换条件。
他们可以配合春归,但一定要得到宗长之位。
“孙女也是忧心不已,宗长之位,关系家族兴衰,在孙女看来,华英哥哥的才品,实在不能胜任,不比得华明哥哥,是靠才学考得生员,又正直上进,考取功名是早晚之事,才能肩挑宗族兴旺的责任。”
说的虽然是华字辈的子弟,但要若顾长荣不倒,将来顾华英作为宗孙继承宗长是必然的事,也只能顾长荣先倒了,轮到顾长兴掌理族权,他的儿孙才有可能后继宗子。
春归这么说,实际上就是与兴老太太正式奠定了联盟的关系。
紧跟着又说她的需要:“今日宗伯母指给孙女那二婢女,定为耳目之用,可试探之事,却不能先露了痕迹,孙女要安排人手,多有不便与阻滞,故而,还望伯祖母指点,该怎样做,才能避免打草惊蛇。”
这话说得虽然隐晦,但兴老太太却明白言下之意。
“你虽把宋家的几口旧仆讨回,但他们行事,必被盯梢,更别说那郭妈妈和文喜,且关系咱们家族内务,又是如此厉害的事,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总不好让外人得知……”但兴老太太忽然看了春归一眼,笑道:“真是个鬼灵精,你怎么知道,我在宗家安排了人手”
春归垂了眼睑,很乖巧谦虚的模样:“上回伯祖母为孙女终生大事担忧,告嘱孙女,宗祖母另有用意,可孙女想着,宗祖母对伯祖母历来忌防,哪里会在沈夫人来访一日,再兼心里还有那番打算的时候,邀请伯祖母到场但伯祖母却这么快就听闻了风声……”
“可惜你这样聪慧,却偏偏是个女儿身。”兴老太太倒是一叹,又再仔仔细细的一番话,很是笃定:“记着我告诉你的这几个人,按我说的法子行事,消息就能递出去,别看宗长和宗妇蛮横,又贪得无厌,要论理家围人,他们那点手段真上不得台面,你放心,只要按我说的,就不会打草惊蛇。”
春归把兴老太太的交待一字不漏记在心头,这才又掺着她继续前行。
又不出所料的是,顾长荣这个时候,果然不敢计较赎买田地的事,要说来他们也不算吃亏,因这两年,从李氏那里贱价买到手里良田也产生了不小一笔收益,如今又不是白给,本金一文不少的收回。
但宗家一房的人,贪婪成了习惯,心里却不会这么想,只把柄已经被人捏在手里头,顾长荣也不是不清楚已经有人在觑觎他的宗长之位,眼下可不是斤斤计较的时候,只能无奈妥协。
这日傍晚,渠出因为百无聊赖,在宗家里里外外的院子飘荡着玩儿,冷不丁看见顾华英的妻子吴氏迎面而来,她原本也不在意,却当擦肩而过时,忽见吴氏收了脚步,蹙着眉头往她这边儿望了一望,站了有七、八息时长,摇摇头
才继续前行,渠出心中便是一动。
她在尘世飘来荡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知道有一些人,虽不能如春归一样目睹亡灵,却多少有些感应,便好奇吴氏的知觉能到什么地步。
于是相跟着吴氏,往她脖子后头吹了口气。
吴氏立即站住,满腹疑惑地回头观望,到底是冲掺着她的婢女自嘲道:“许是最近发生的事太多,弄得我疑神疑鬼不安生,怎么总觉得有人暗中窥望。”
&nbs
第一卷 第17章 渠出何出
此时春归身边,加上宋妈妈在内,平常人眼睛看得到的已经拥着七个仆婢,又还有宋叔父子负责外头跑腿,一下子待遇便远超了宗家的嫡女淑贞姐姐,短短一段时间,俨然今非昔比,再不见孤凄困苦的处境。
宋妈妈被宗家分派予长宁一房时,还是个年未及笄的少女,如今也快当祖母的人了,因着无论是长宁夫妇还是济沧、李氏,主家待她都一贯恩遇,她铭感在心,原也打算着这一世诚诚恳恳的尽忠,不料半途被宗家强索回来,受些劳苦还是其次,最让她牵挂的还是李氏与春归这两位旧主,只恨自己身为贱仆无能为力,这些年来实在也过得悲愁,尤其当听闻李氏病殁,日日都得哭上个两、三场,而今终于又能服侍春归,她一边庆幸着,想起李氏,明知不该惹春归哀毁,眼泪却怎么也忍不住。
倒还是梅妒、菊羞两个丫头,好容易劝住了妈妈,待止了哭悼,自然和春归一叙别情,姐妹两和春归年岁相当,自幼一处长大,当年济沧给春归启蒙的时候,也没落下这两个丫头,论起识文断字来,此二婢女竟比宗家的淑贞姑娘还要强些,就算这些年来做了不少粗笨活,一度前途无望,似乎只等够了年龄配个小厮庄户的命运,然而骨子里养成的乐观却没被彻底磨销,如此这别情一叙,叽叽喳喳的仿佛没有尽头。
至于顾老太太给的那两个婢女,春归只问得她们一个叫娇杏一个唤娇兰,当然不让她们贴身侍候,很省心的亮起“不敢劳动”这面幌子,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二婢的接近。
但春归冷眼看着,叫娇杏的倒是受用“不用劳动”,那娇兰却显然不甘,时不时就来一回软硬兼施,总想把眼睛耳朵往她跟前儿伸。
春归这时不与娇兰计较,由她煞废苦心的“劳动”。
梅妒、菊羞却也没有光顾着叙旧,待娇兰第三回找了借口前来窥望后,低声对春归说起了她们打听得知的消息。
“娇杏是前些年,宗家从外头采买的婢女,老子娘其实也是宗家的佃户,为了省些口粮,就把女儿卖了奴籍,她虽生得俏丽,性子一贯却有些冷,不爱和人闲话,原本是在宗家大姑娘身边侍候,大姑娘出阁时,却忌防她的模样,许也因为她这性情拿不准好不好控制,就没让她陪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