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戟指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辛海棠.CS
襄阳守将吕文德在两淮、襄阳、西川都极有名望,吕家的亲族子弟、门生故旧很多,如果有人在江陵振臂一呼,没准还真能拉出一支可攻可守的大军。
 
第118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
张世杰带着亲兵进了郢州城,只见靠近城墙的房屋,大多已经被火箭和投石机摧毁了。
城墙根下比较安全些的地方,躺着许多痛呼呻吟的士兵,医官们正忙着救治伤者。
往城里走,街道两边和闲置的房屋里,摆满了阵亡将士的遗体。
张世杰暗暗心惊:显然,郢州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大战,宋军打得很艰苦。
而郢州城发生惨烈战争的时候,自己还带着战船在江面上慢悠悠的逆流而上,期间按照贾丞相的吩咐,一切事情都小心翼翼、以策万全。
从一名将军的角度来看,江陵军如此坚韧善战,绝对是国家之福。
但从一名官僚的角度来看,张世杰知道,不论那位“吕少将军”是否忠心耿耿,接下来迎来的必是朝廷的猜忌和压制。
百年来,前有岳武穆含冤而死,后有川中大将向士璧、曹世雄、江万载等人被逼死或逼走——大宋文贵武贱,武将就犹如一块抹布,有战事的时候派上去送死,没战事的时候召回来被朝廷赐死。
张世杰心里想着事情,不知不觉便以来到郢州府衙的门口。
相比那些收纳伤者和士兵的民房,不算大的府衙门口有精兵把守,他们毫不客气的拦下了张世杰一行,然后进府衙内去通报了。
张世杰倒也不心急,他饶有兴趣的看着那些把守府衙的精兵:这些士兵一个个神情彪悍、眼神凌厉,他们机敏的看着四周,一副随时准备厮杀的样子。
尤其让张世杰感慨的是,这些亲兵对宋军水师充满了不信任,眼神中满是警惕。
片刻之后,一群宋军将领朝门外走来,其中一小半人,张世杰都认识。
蔡升标等宋军将领,张世杰是见过的,但这些裹着带血纱布的宋军将领,又让张世杰觉得颇为陌生。
曾几何时,蔡升标这种唯唯诺诺的将军,也开始上阵厮杀了
这一行人中,另外一半是张世杰不认识的。
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什么官气。
这些人中有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有身强力壮的豪士,有穿着军服却目光蛮横的莽汉。
而所有宋军将领都跟在一个锦衣华服的青年男子后面,偏偏这个人,张世杰居然还认得。
“仕道!”张世杰惊讶的喊道:“仕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吕仕道不卑不亢的向张世杰拱手行礼,然后淡淡说了声:“世叔里面请。”
一边说话,吕仕道一边迅速瞟了张世杰一眼,目光中的寒冷一闪即逝。
张世杰心中惊疑不定:不对,这不是吕文德的儿子吕仕道!
吕文德一共七个儿子,张世杰对第四子吕仕道的印象,还颇为深刻。
吕仕道面相肖似其母,容貌俊美、谈吐斯文,在吕家七子中格外与众不同,当日张世杰还向吕文德开玩笑,说不如让吕仕道去考状元来得更好些。
但吕文德对这个文弱的儿子似乎一直并不上心,后来吕文德病逝,张世杰闲聊时吕文焕问起吕仕道的情形,并得知吕仕道在军中担任一个小小的主簿。
因为相识,所以张世杰认为,眼前这个人不是吕仕道。
这个人的手上和脸上应该沾染了不少鲜血,虽然草草清洗过一下,但手掌的纹理间还有没来得及清洗干净的血丝。
这个人换了一身锦衣长袍,这是读书人的装束,但他的行为举止,分明是个征战多年的武将。
张世杰与吕仕道两年未曾谋面,按说一个人不至于两年间就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但这人的容貌和声音,又分明就是吕仕道。
只是这人的语气很冷,眼神更冷,丝毫没有当年那个文弱书生的样子
第119章 贺喜丞相
我的身份怎么了
看着吕仕道淡定的样子,张世杰目瞪口呆。
大宋朝廷的官职,可不是随便把官帽往自己头上一戴,就能自封为大宋的官员。
更何况,现在吕仕道代替行使的,还是牧守一方、兵权在握的大员。
但是看周围宋军将官们的样子,似乎已经无所谓吕仕道的行径了。
张世杰相信,就算吕仕道一声令下让他们砍了自己这个水师大将,这些人也会毫不犹豫的朝他拔刀。
见张世杰表情惊疑不定,吕仕道不紧不慢的说道:“张大人,请问换了你来统率江陵军,或者换了朝廷任何一位文官武将,你觉得他们能不能守住江陵”
张世杰定了定神,他没有责怪吕仕道语气中的无礼,他认真思考了片刻说道:“江陵两面环山,也算是易守难攻,但元军势大,换了我或者其他将军,最多勉强能守土,却不能歼敌。”
吕仕道脸上露出欣赏的笑容:“世叔果然耿直诚恳……实不相瞒,元军没来,这江陵的文武官员已经跑了一大半,水师几乎全体逃亡,步卒还剩下不到一半,若没有我和在座的诸位同袍,若没有江陵子弟的奋勇杀敌,江陵早已沦落敌手。”
张世杰点点头表示赞同。
“更何况江陵军还歼敌数万……”吕仕道开始为自己邀功请赏:“要说这歼敌数万的功绩,该当作何封赏”
张世杰额头出汗:“这个这个我大宋当前尚未有过如此大胜,需圣上亲自裁定,不过依张某看来,当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之类的三品官阶,方为妥当。”
吕仕道暗暗点头,明白张世杰说的还算中肯。
金紫光禄大夫是类似于爵位的散官官阶,而非文武职务,属正三品的正式官员。
“论功行赏,皇帝老儿也该给我家少将军封个大官,”粗豪鲁莽的李四石大声喊道:“别说什么金紫光禄大夫,就是封公封侯也是应该的。若是封的官儿不让人满意,我等还不如就在江陵称王称霸,到时候不管是元军来了还是宋军来了,统统打他娘的!”
周围的将军们大多哄笑。
吕仕道呵斥了李四石几句,然后皮笑肉不笑的向张世杰拱了拱手:“张大人,我这属下的李副将是个浑人,请不要见怪。”
张世杰苦笑:“世侄不必多礼……你的功劳是极大的,只是吕文焕投敌,据说你吕家老小已经被朝廷下狱,你也算是逆贼亲……”
“吕文焕吗”吕仕道冷笑:“等我江陵军休整些日子,我就率军北上,取吕文焕狗命!”
张世杰大喜:“此话当真你真愿意大义灭亲”
吕仕道冷冷说道:“吕文焕投敌卖国,就算他百般狡辩,也是一逆贼,从此我吕家与他恩断义绝。吕某不才,愿亲率江陵军北上,取吕文焕首级和襄阳城献以陛下!”
张世杰点头笑道:“既然如此,张某愿意为世侄跑一趟鄂州!”
吕仕道不解的看着张世杰。
“丞相大人如今在鄂州督战,”张世杰笑道:“我乘快船顺流而下,将世侄的忠心告知丞相大人,到时候必然为世侄正名,为世侄派来援兵和辎重,然后我们大宋王师水陆并进,直取襄阳。”
吕仕道也颇为满意,他当下写了封信,然后盖上官印。
张世杰拿着这么一封私信不像私信、公文不像公文的东西,喜滋滋的回到船上,他吩咐水师官兵尽量配合江陵军的休整,为江陵军的辎重运输提供便利。
安排好了军务之后,张世杰趁着一艘快船,连夜顺流而下,赶往鄂州的丞相府行衙。
……
襄阳沦陷之后,身为丞相的贾似道知道大事不妙,于是亲自领兵出征。
数月来,贾似道集结大军十万、战船二千多艘,以张世杰、孙虎臣为前锋,以夏贵
第120章 烟花三月下临安
特立独行
张世杰啼笑皆非的看着贾似道,心中满是悲哀。
这大宋疆域之内,望风而逃甚至望风而降的人,才是司空见惯。
奋力死战的守土将士,反倒成了特地独行。
但如今大宋上下皆是如此,文官个个怕死,武将至多能够固守城池,丝毫没有主动出击的锐气,更害怕打了败仗成为文官的替罪羊。
张世杰定了定神,他一五一十的说道:“贾亮临阵脱逃,如今统领江陵军的,是已故卫国公吕文德第四子吕仕道,他麾下有五万将士,他率江陵军屡出奇计,歼敌无算,更为大人解了鄂州之围。如今江陵军折损不少人马,士卒疲惫,请大人早早派人前往江陵安抚。”
“吕家子弟”贾似道一听就犯疑了:“吕文焕投降鞑子,这个吕仕道会不会也有诈”
张世杰苦笑:“丞相,就算鞑子诡计多端,也不至于牺牲两三万士卒来取信我们吧”
贾似道嗯了一声,却依然说道:“虽如此,但我等不可不防。”
见贾似道多疑,张世杰的耿直脾气当场就发作了:“丞相!恕下官直言,江陵府原本就是被朝廷舍弃的领土,如今就算给他些补给,又值得什么!如今江陵军正值疲惫之际,大人若是雪中送炭,自然能让他们感恩戴德。若真是让将士们凉了心,这吕仕道难道不能干脆投降了他的叔父吕文焕!”
贾似道被张世杰的大声吼叫吓了一跳,他结结巴巴的说道:“不不至于吧这这江陵军上下能听他的”
张世杰好气又好笑的看着这位大人:“丞相,吕仕道若是投敌,江陵军就算不跟着他投降,多半也会转眼间溃散。大人,这吕仕道算得上文武双全、勇冠三军,他吕家在两淮、襄阳、川中经营三十余年,颇有威望,且与鞑子有血海深仇,大人尽管用他,何必多疑”
贾似道嗫嚅着反问:“可他要真的降了吕文焕怎办”
张世杰叹了口气说道:“丞相,我们十万大军守着鄂州,这是朝廷既定的方略,对吧”
贾似道点头。
张世杰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继续守着鄂州,然后从各地抽调三万人马,交给吕仕道去磨练。有多余的军械辎重和粮草,也运送一些过去,补充江陵军的用度——届时江陵军为我大宋先锋,反击襄阳重镇。若胜,丞相脸上也有光彩。若不胜,对我大宋控守鄂州的方略也没有任何影响。”
贾似道捋着胡子,对张世杰的说法深以为然。
这吕仕道既然善战,又有攻略襄阳的念头,那朝廷给他三五万大军、几百条战船,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想到这里,贾似道点点头:“既然如此,世杰你辛苦一趟,去郢州请这吕仕道来鄂州汇合,然后我等动身去临安面见圣上,若圣上认为此人可用,那就授他官职军权,让他为朝廷鹰犬,收复失地。”
张世杰一脸茫然:“丞相,军情紧急,为何还要往临安跑一趟”
从鄂州到临安,用军中的航桨快船,也要二十天以上才能来回。
二十天的来回航程,再加上临安逗留的时间,只怕吕仕道要一个月才能回来。
以战场上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紧迫,这一个月时间未免太长了。
贾似道苦笑着说道:“朝廷知道吕文焕投敌之后,已经把吕家老小数十口押入大牢,咳咳,若不让他回去把事情开说清楚,只怕将来真有后患。”
张世杰目瞪口呆。
好半晌之后,张世杰跺了跺脚:“好吧,下官就再跑一趟。只是吕家老小的事情,张某会对吕仕道如实相告。”
说着,张世杰一抱拳,转身离去。
贾似道郁闷的嘟囔了一句“好你个张世杰”,他缓缓坐在椅子上,给自己斟了一杯酒,却迟迟没有喝下去。
出了一会儿神,贾似道晒然
第121章 献宝
临安,自衣冠南渡以来,城中居民激增,到一百三十年之后的咸淳年间,临安已是下辖九县、人口超过一百二十万的大城。
吕仕道跟着那位丞相大人来到临安的时间已过了午时,皇宫中传来旨意,让贾似道带着国战功臣立刻觐见。
一行人来到皇宫,几个宦官笑吟吟的告诉贾似道,皇帝在芙蓉阁设宴,款待贾似道等人。
芙蓉阁已算是内宫,但贾似道毫不在意,大模大样便走了进去。
吕仕道不紧不慢的跟在丞相身后,他四下打量着宫廷的装潢与陈设。
吕仕道的感想,是荣华富贵,举世无双。
到了芙蓉阁之后,吕仕道终于见到了当今的大宋皇帝赵禥。
赵禥身体瘦弱,脸颊削瘦、颧骨凸出,精神显得萎靡不振。
见贾似道进了芙蓉阁,皇帝竟起身相迎,眼中更是泪水汪汪:“丞相辛苦,丞相辛苦!”
贾似道作势要跪拜,皇帝已经把贾似道拉了起来:“内宫不必多礼,何况丞相打退鞑子,实在劳苦功高呢。”
贾似道虽然皮厚,但也知道些廉耻,他把吕仕道介绍给了赵禥:“陛下,这是卫国公后人,姓吕名仕道,他率领江陵军三战三捷,实在居功至伟,还望陛下不吝封赏。”
赵禥上下打量着吕仕道,只觉得此人容貌文弱,眼神却宛如两支利剑,让人打心里升起一股凉意。
赵禥定了定神,他赞赏的说道:“果然是我大宋壮士!爱卿需要何封赏”
吕仕道躬身行礼:“回陛下,家父希望我入仕途,故取名仕道,但微臣不愿为官,只愿为将,为陛下讨伐贼寇、镇守四方……此次江陵之战,臣不辱使命,阵战敌将七十三人,杀元军士卒数百,为陛下保住了一方安宁。”
赵禥第一次遇上这种不要封赏的人,他哈哈大笑:“爱卿真乃朕之奉先!”
吕仕道不动声色的单膝跪倒行礼:“多谢陛下赐名,臣愿奉承先人之志,布武四方!”
赵禥本来就是个喜欢玩闹的人,他大笑道:“准奏准奏!奉先快快请起!”
吕奉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