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你看着安排吧,准备好了和我说一下。”
“是,校长。”
何炯出去了,王华想了想,把桌子上各方面的情报归拢了归拢,装进了文件夹起身去了张国栋的办公室。
“张主席,这是最新的情报。”王华把标有绝密的文件夹递到了张国栋的面前。
张国栋边看边问道:“有什么重要的吗?”
王华从文件夹里抽出了一张:“你先看看这个,毒蛇行动有了点变化,眼镜蛇失联了。”
“哦?”张国栋接过油纸细细的看起来。
“老王,你怎么看这个眼镜蛇?”张国栋放下油纸问道。
“眼镜蛇这个人我只见过一次。”王华答道,“不过他的情况和培训时的成绩,何炯都向我做过详细的汇报。我不太相信眼镜蛇会反水或者脱离,相反,我觉得是眼镜蛇遇到了什么特殊情况才这么做的。或者他考虑的真的如他写的那样,真正的去辽东蛰伏起来。根据他的考核成绩和性格评估,他很可能这么做。”
“既然你也这么看,那这件事就先放一放吧。”张国栋问道,“天工行动开始了吗?”
“正在准备。你说这个许朗,想起一出是一出。”王华抱怨道,“他不知道我们现在的人手有多紧张,目前的情报传递网还在进行中,哪有多余的人手去江西。把宋应星绑架来,还要搞什么工业革命,哪有他想得那么简单,大明朝连饭都吃不上,搞的哪门子工业革命。”
“呵呵,老王,别抱怨了。”张国栋笑道,“工业革命这个事的确有点不怎么靠谱,但是把宋应星弄过来倒不是不可能。再说陆老也同意了,抓紧点时间开始吧。”
“我知道。”王华也笑道,“我也就是那么一说。”
邱鹏的造船厂里,曾广贤和王兆星一大帮海军部的人正围着邱鹏问东问西。
“各位,各位。”邱鹏冲着众人连连拱手,“两艘新战舰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你们着急也没用。最多再有10天就下水了,到时候你们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吗?”
“邱大厂长,你可真能拖。”王兆星笑道,“这都多长时间了,怎么还要十天啊?”
“这是我的问题吗?”邱鹏辩解道,“我们造船厂人手不够,现在还得忙活郑芝龙的订单,这个月要交付郑芝龙2艘战舰,现在能赶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这都不是问题。”曾广贤制止了两人的吵闹,“邱鹏,这两艘新战舰有改进吗?”
“约翰。”邱鹏已经吵得口干舌燥,“你和曾部长说说改进的地方。”
“是。”约翰站起来冲着曾广贤鞠了一躬,“尊敬的曾部长,新的战舰在原先广州号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改进。我们采用了更为坚固的材料,并且加大了长宽比例,从三桅改为了四桅,因此新战舰的航速将会达到17节以上。但是大炮的数量还是24门,这个目前还没有改变。”
“能搭载多少步兵?”曾广贤问道。
“这个。”约翰摸了摸脑袋,“请原谅,阁下。我们在设计这艘战舰的时候只考虑到了作战和航速的问题,至于搭载步兵,恐怕不会有多少。”
“不会有多少是多少?”王兆星问道。
“如果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远航的话。”邱鹏知道王兆星这么问的意思,“恐怕每条船最多200人。”
“才200人。”海军部的人都嚷道,“怎么这么少?”
“都别吵吵。”曾广贤制止了众人的喧闹,“邱鹏,你确定只能装200?”
“我确定。”
曾广贤没再问,而是在心里默默地计算起来。目前韩万涛和他的意思是将混成旅缩编为4个步兵营,并取消营属炮兵排。这样一个营300人,4个营是1200名步兵。重新组建重炮营,人数300,配备20门6磅炮,取消三磅炮的配置。此外还有骑兵连100人,海军陆战连120人,步骑兵加陆战连一共1720人。
这要是按照邱鹏的说法,光是运载这些人就需8、9艘战舰,曾广贤的脑子有点大。曾广贤和韩万涛做过推算,孔有德是崇祯六年二月十二日从登州城撤军的,要想能够阻止孔有德跑到满清那边,最迟要崇祯五年年底拿下朝鲜的南浦并救出光海君,这就需要混成旅最晚在崇祯五年十月份到达朝鲜。虽然说目前战舰的航速可以达到15节,而且十月之前基本是吹东南风,顺风顺水,但从崖州到朝鲜有3000多海里的距离,考虑到沿途补给休息和诸多可能的因素,混成旅最晚也要八月出发。
可现在,利用军舰搭载步兵的设想肯定要泡汤了,那就只能还用大明福船,可大明福船的速度。想到此,曾广贤摇了摇头,就算一路顺风顺水,没有3,4个月是别想到达朝鲜。也就是说,混成旅的出发时间可能要提前到6月份。可现在已经4月了,混成旅的整编还没开始,骑兵连的训练刚刚起步,而且韩万涛还去了崖州,曾广贤突然觉得有些丧气,恐怕登州行动要黄。
邱鹏注意到了曾广贤的表情,问道:“怎么了,曾部长,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曾广贤随口应道,“你抓紧时间吧,尽快将两艘战舰移交到我们海军。”
从造船厂出来,曾广贤拉着王兆星又去喊上了许朗一起来到了混成旅旅部。
“许朗,给出出主意,要不然登州行动可能要被取消。”曾广贤诉说了邱鹏那边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
“登州行动是你们混成旅的事。”许朗笑道,“怎么你们有了问题就来问我啊?”
“谁让你是这个行动的建议者啊,不问你问谁。”王兆星听完曾广贤的时间推算也有些着急。





大明日月 第一百八十九章 锦衣卫
“哈哈哈哈。”许朗笑道,“我早就和韩万涛说过,我算卖给你们混成旅了。”
“许朗,别开玩笑了。”曾广贤问道,“你到底有没有办法,火烧眉毛了。”
“你先别急。”许朗不开玩笑了,“你说的这个时间问题我想过了。现在才4月份,我们还有时间规划。不过我先问一个问题,你们混成旅整编的怎么样了?”
“还没开始呢。”曾广贤叹了口气,“加上从越南调回来的人和上次叶战从万州带回来的2个连,现在混成旅步兵差不多有4个营。但是西洋营肯定要转一部分到海军去,也就是说,步兵还缺1个营吧。骑兵连你也知道,刚刚开始训练。重炮营的计划是4个连,一个连5门6磅炮,我问过沈大兴了,20门6磅炮倒没什么问题,可以按时给我们,可是重炮营目前只有100来人,连2个连都凑不齐。”
“这样啊。”许朗点上一根烟默默的思考起来。
“这样是哪样啊?”王兆星先急了,“许朗,你倒是说话啊。”
“老王,你别急啊。”许朗笑道,“广贤,如果加大征兵力度,到八月份混成旅能征满吗?”
“这倒是没什么问题。”曾广贤疑惑的说道,“可等到八月就晚了,时间来不及,再说新兵还得训练,不可能一入伍就直接出发。”
“这个我知道。这样,你找张国栋和蒋北铭商量一下。”许朗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把现在榆林湾的军队调进你们混成旅,先让混成旅齐兵满员,做好出发准备。征来的新兵补充进原先的部队,反正现在榆林湾也没什么大事,新兵可以慢慢训练,你们混成旅如果全是老兵,也容易提前做好去朝鲜的准备,省下了训练时间。”
“这倒是个方法,但是。”曾广贤又提出了疑虑,“如果这些老兵都提前到6月份出发的话,那榆林湾的防卫不是就空虚了吗,我觉得张国栋和蒋北铭不能同意。”
“不,不用全部六月份出发。”许朗解释道,“反正你们的计划是要带4艘战舰去朝鲜,这四艘战舰可以搭载大约2个营的陆军。先召集一部分大明福船,让崖州号和万州号护航,带上所有的后勤物资和大部分士兵六月份出发,剩下的2个营先在榆林湾里防卫,等到八月新兵补充结束,再由广州号等四艘战舰搭载,直接去朝鲜和先头部队汇合。这样既不耽误登州行动,榆林湾的防卫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这样倒不是不行,可这里面有2个问题。”王兆星问道,“第一,只有崖州号和万州号护航,3000多海里的航程,路上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第二,如果剩下的军舰8月份一起出发,那榆林湾里一艘战舰都没有了,这会不会也不太合适。”
“第二个问题好解决。”许朗说道,“我估计等到八月份,邱鹏那边给郑芝龙建造的战舰还能有几艘要交货,咱们就拖一拖,先自己用,等崖州号和万州号回来再交给郑芝龙。”
“呵呵。”曾广贤和王兆星一起笑起来,“许朗,你可真坏。”
“不坏不行啊。”许朗也笑道,“不过老王说的第一个问题的确是个问题,我也没什么好办法,你们还是问问张国栋他们,看看他们的意思是什么。”
广州城的郊外,四个捕快打扮的人正在朝着jx方向策马飞奔。
四个人来到了一个岔路口勒住了马,为首的一个转头问道:“头,咱们应该走左边这条路还是右边这条?”
葛涛骑在马上从怀里拿出了地图看了一会,伸手一指:“左边这条,往前去50里有一处镇子,咱们加紧赶路,今晚就在那里安歇。”
夕阳西沉,葛涛四人终于赶到了番禺县的慕德里司。
葛涛在一家客栈门前下了马,抬头看了看客栈招牌,将手中的缰绳扔给了身后的一个捕快:“走,咱们今晚就在此住宿了。”
“几位官爷辛苦。”客栈伙计赶忙迎上来,“小店本小利微。。。。。。”
葛涛瞪了伙计一眼:“与你银子,啰嗦什么。”
“是,是,小的不敢。”伙计忙说道,“几位官爷是要打尖还是住店。”
“今晚就住在你这。”葛涛从衣服里拿出了一块碎银子扔给了伙计,“安排两间上房,把我们的马喂好,再给弄些酒肉,我们都饿了。”
伙计接过银子,一脸的殷勤:“小的明白,几位官爷里面请。”
四个人进了客栈,在一处靠窗的地方坐了下来。
葛涛把手中的雁翎刀往旁边一放,伸了个懒腰:“这一路,跑的我腰酸背痛。”
对面的捕快赶紧给葛涛倒了一杯水:“头,先喝口水歇歇,这一路紧赶慢赶,的确是够累的。”
葛涛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大堂里除了他们并没有别的客人,于是压低了声音说道:“都辛苦点,等咱们回去了,何主任和校长那里自然会有你们的好处。”
“明白,明白。”对面的捕快应道,“小的们跟随了您,自然是前途无量。”
“梁二,别光嘴上说,机灵着点。”葛涛又威严的扫视了一下其余的两个人,“你们也一样,打起精神。”
“小的们明白。”梁二连忙应道。
客栈伙计端上了酒肉,梁二给葛涛到了一碗酒:“头,小的们先敬您一碗。”
葛涛端起碗一饮而尽,刚放下酒碗,却听得客栈外面又是一阵人喊马嘶。
随着声音,从外面走进了几个人,这几个人身着锦衣卫罩甲,腰配单刀。
“锦衣卫。”葛涛的心里暗暗骂了一声,“怎么在这遇上他们了。”
为首的那个锦衣卫也注意到了葛涛他们,站在门口冷冷的盯着这四个人看。
葛涛无奈,只好站起身拱手说道:“琼州府崖州捕快,出来公干,不知诸位大人是哪里的上差?”
“崖州捕快到我广州有何公干?”那个锦衣卫没回答葛涛,走过来一伸手,“有何凭证?”
葛涛解下了腰牌递过去:“有个案子,案犯现在jx我等是奉了我家大人的指令,前往jx缉拿。”
锦衣卫看了看葛涛的腰牌,拱手说道:“葛捕头,职责所在,随便问问,葛捕头别往心里去。”
“岂敢,岂敢。”葛涛冲着梁二使了个眼色,然后说道,“相请不如偶遇,几位大人如不嫌弃,今日在下做东,请几位大人痛饮一番如何?”
梁二也赶忙站起来说道:“几位大人请坐,一定要给我们这个面子。”
为首的那个锦衣卫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拱了拱手:“恭敬不如从命。”
葛涛给几个锦衣卫满上了酒问道:“不知这位大人如何称呼,可是在广州城当差?”
“我们是广州的锦衣卫。”后面的一个锦衣卫答道,“这位是我们的总旗吴大人。”
“原来是吴大人,失敬失敬。”葛涛端起酒碗,“我敬吴大人一杯。”
吴总旗干了酒,抹了抹嘴说道:“你们崖州的差官好啊。”
“不知吴大人此话何意?”葛涛没听明白,“当官不当差,当差不自在。崖州的差官也一样听上官差遣。”
“既是当差,自然一样不自在。不过你们崖州自从来了一批海外客商,这几年你们的银子没少赚吧。”吴总旗突然又低低的说道,“听说你们王大人和周千户同他们也多有往来。”
葛涛的脑子在飞速的转着:“咱们就是个当差的,大人们的事岂是咱们能知道的。”
“哈哈哈哈。”吴总旗自己喝了一碗,指着葛涛笑道,“狡猾。没什么不好说的,他们的生意已经做到了广州城,连我们家大人都知道榆林湾,葛捕头又有何隐瞒的。”
“岂敢,岂敢。”葛涛的脑子里转了一转,“的确如吴大人所言,自从那些海外客商到了崖州,也不知道他们从哪捣鼓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可那都是人家的,咱们没什么好处的。”
“人家的?哼。”吴总旗的鼻子里哼了一声,脸色一变,“那五千两的租地费也是人家的?”
“租地费?什么租地费?”葛涛被这个吴总旗说糊涂了。关于榆林湾从王可宗手里租下了50平方公里土地,每年交给王可宗五千两银子的事,到如今还是半保密状态。除了穿越者们清楚,榆林湾的明朝人大多数都不知道,也不关心,所以葛涛并不知道这五千两银子的事。
“呵呵呵呵,喝酒喝酒。”吴总旗见葛涛一脸的迷惑,端起酒碗,“我敬葛捕头一杯。”
“多谢吴总旗,同饮。”葛涛喝完酒从衣服里摸出了5两银子偷偷塞到了吴总旗的手里,“方才吴大人说的租地费究竟是何事?难道他们收了钱瞒着咱们?”
“葛捕头。”吴总旗把银子在手中捏了捏,“我劝你别打听了,这事。。。。。。呵呵。”
葛涛上了心,冲着吴总旗一抱拳:“还望吴大人明示。”
“也罢。”吴总旗说道,“我看你老弟也是个实诚之人,我就给你提个醒。”
吴总旗说完朝四周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说道:“榆林湾仿照濠镜的红夷人,用五千两银子租下了数万亩地,可这些银子却并没有交到朝廷那里。我家大人接到数次密报,现今正在暗查此事,所以我劝老弟别趟这个浑水了。”
“是吗?”葛涛故作迟疑,“可我家大人日前刚刚升了琼州知府啊。”
“哈哈哈哈。”吴总旗指着葛涛笑道,“别说一个知府,再大的官咱们也办过。”
“那是,那是。”葛涛端起酒碗,“多谢吴大人提醒。”
入夜,葛涛和梁二同住一屋。
“梁二,咱们带了多少只信鸽?”
“头,您知道的,就两只。”
葛涛想了一会:“你去找些纸笔,一会就放回去一只。”
“头。”梁二问道,“咱没什么要紧事啊,干嘛现在就放?”
葛涛把眼一瞪:“问那么多干嘛。记住,不该问的别瞎问。”
“小的知道。”梁二把头一缩,出去找纸笔去了。
第二日一早,葛涛四人吃过早饭便要启程上路,正好吴总旗一干人也来到了客栈门口。
葛涛冲着吴总旗施了个礼:“多谢吴总旗昨日的提醒,咱们后会有期。”
“葛捕头好自为之,一路顺风。”
“驾。”葛涛四人拨转马头,冲着jx方向疾驰而去。




大明日月 第一百九十章 宋应星
王华急匆匆的赶到了张国栋的办公室。
“张主席,葛涛的急报。”
“葛涛的?”张国栋问道,“他们不会这么快就到jx了吧,路上出事了?”
“这事可大可小。”王华把葛涛的情报递过去,“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广州的锦衣卫,套出点事和咱们榆林湾还有王可宗有关。”
张国栋把情报看完,思索了一会:“看来锦衣卫是盯上咱们了。”
“锦衣卫盯上咱们很正常。”王华说道,“可问题是锦衣卫怎么会这么清楚的知道咱们给了王可宗多少银子,这件事除了咱们自己人和王可宗、陈民城应该没有外人知道。”
“老王。”张国栋没再提银子的事,“你们现在在广州除了猎鹰行动的2个人,还有没有别的人?”
“有。”王华答道,“这你是知道的,我们在刘军那里也安排了几个人,刘军也知道。”
“这样,老王。”张国栋若有所思的说道,“关于谁给锦衣卫报的消息我们暂时不用去管他,你让刘军那边的人尽量从锦衣卫里面拉出一个内线来,咱们现在对他们知道的还是少了。”
“行,张主席,我马上去安排。”
四月底,jx的天气一天天热了起来。
葛涛勒住马,扯了扯衣领,回头喊道:“都休息一会,下马吃点东西,马上就到fx县了,咱们不用太急。”
梁二下马给葛涛递过了水囊:“头,您先喝点,咱们是不是到地方了。”
葛涛接过水囊咕嘟咕嘟灌了一肚子:“都过来,都过来。”
3个人围拢在了葛涛的周围,四匹马静静的啃着地上的青草。
“咱们差不多快到地方了,这次出来要办的事我也可以告诉你们了。”
葛涛说完伸手从衣服的最里层摸出了一张画布向3个人展开:“都看看,这就是咱们这次的目标。”
梁二瞪着眼看了一会:“头,这是谁?要做了他吗?”
“做了他?”葛涛一瞪眼,“你十条命也换不回他一条命。咱们是要把这个人请回榆林湾,而且还不能有丝毫损伤。都给我记住了,他的命比咱们四个加一起都重要。”
“头,这是谁啊?怎么有这么重要?”梁二又问道。
“他叫宋应星,是fx县宋埠镇牌楼村人,今年48岁。”葛涛吩咐道,“至于他为什么有这么重要,我也不知道,但这是校长和何主任亲自吩咐的。还有,校长说,这张画像可能和本人有差异,让咱们核实清楚了再动手,别请错了人。”
这张宋应星的画像是王华找人画的。有的穿越者去过宋应星纪念馆,看过宋应星的雕塑。但王华觉得后世的雕塑肯定和现在的宋应星是有差距的,所以特意嘱咐了葛涛,一定要查实了再请。
“头。”梁二又问道,“如果这个宋应星不跟咱们走怎么办?咱们不一定能请得动他。”
“他要真的不跟咱们走就绑。”葛涛说道,“校长的意思是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他弄到榆林湾去,但是我再说一遍,决不能伤他一根毫毛,否则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卑职明白。”周围没有旁人,3个人都冲着葛涛行了一个榆林军军礼。
当天的晚上,葛涛四人住宿在了fx县城。第二日一早,葛涛问清楚了牌楼村的方位,便领着梁二等人打马去了宋应星的老家。
牌楼村的村口,远远的就望见了几个高大巍峨的牌坊,葛涛勉强认出了其中两个牌坊上面的字,“三代尚书”和“进士第”。
“就是这了,都下马,都下马。”葛涛招呼着众人下了马,又走向了村口的一个八九岁的顽童。
“这位小哥。”葛涛冲着顽童深施一礼,“敢问长庚先生是否居住此处?”
那顽童瞅了葛涛几眼:“你们是何人,来自何方,找我族叔何事?”
听那孩童如此发问,葛涛心里暗暗说道:“怪不得校长说此地乃书香之处,人人识文断字,没想到这么小小一个顽童说出话来也是之乎者也。”
葛涛没敢怠慢,又施了一礼:“我等是gd崖州的差役,受我家大人委托,前来寻长庚先生有要事相商,还请小哥带我们去寻一下长庚先生。”
“你们随我来。”那孩童说完,蹦蹦跳跳的朝村子里走去。
葛涛等人赶紧在后面跟上。
孩童来到了一处院子前,冲着里面喊道:“三叔,gd崖州有人来寻你。”
接着那孩童转身对葛涛说道:“此处就是我族叔所居之处,你们自进去寻他便是。”
说完,孩童便自顾自的走了。葛涛毕恭毕敬的站在门口问道:“敢问长庚先生可在府中?在下有要事求见长庚先生。”
一个面容清俊,三绺长髯的中年人从屋子里走了出来,见到葛涛等人身穿捕快的服装,不觉一愣:“在下就是宋应星,不知几位官差来自何处,寻在下何事?”
葛涛在心里暗暗地将眼前之人同怀中的画像做了一个对比,似乎眉宇之间是有几分相像。
葛涛没再多想,对着宋应星一躬到地:“在下是gd崖州捕头葛海,奉我家王大人之命,来请长庚先生前往崖州。”
宋应星不觉皱了皱眉:“我与你家大人素未谋面,不知他唤我前去崖州作何?”
葛涛突然觉得和宋应星这么文绉绉的说话很是心累,但还是努力说道:“我家大人久闻长庚先生大名,希望能与先生一见。而且我家大人近日从海外得了几样东西,想请先生过目。”
宋应星轻轻一笑:“你家大人得了宝贝又与我何干?为何非要我过目不成?”
1...8384858687...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