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最多加价给吃盐的。

    可杨信的盐法是任何人都可以过去贩盐啊!

    过去是盐引。

    以后根本不需要用盐引。

    谁想贩盐就去盐场,只要老老实实交税就可以卖,结果就是大量小商人涌入,他们会拉低盐价,最终这些大官商加价也没法加。

    他们就是寄生在旧制度上的,旧制度没有了,当然好日子也就结束。

    不是说他们不能赚钱了。

    而是他们像过去那样,利用这个制度赚金山银山的日子没了,他们必须得面对市场的竞争,去在市场上凭本事生存,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依靠着政治上的特权,可以说躺着收钱,这样的好日子没有了,但是……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霍维华痛心疾首地慨然长叹。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走了,就剩下了他,薛贞,冯铨三个。

    这里是冯家。

    “如今事情明摆着,就是陛下没法再从江浙弄到银子。

    而闽粤他又鞭长莫及。

    而且闽粤包括江西湖广,这些年自己办团练,也不是软柿子了,紧挨着杨逆,又怕逼得狠倒向杨逆,不敢再像过去一样。去年湖广借着对付杨逆,已经停止给三王括田,陛下也装聋作哑,之前还严令湖广为三王各括三万顷,如今最多的桂王总共才括了六千顷,剩下二王不到五千,湖广巡抚说再无可括。

    陛下也忍了。

    说到底陛下不敢再得罪这些已经开始学会拿起刀子的南方人,那就只能从咱们北方人身上捞银子了。

    什么清丈!

    什么盐法改革!

    说到底就是不敢割南方的肉,反而看着咱们北方人好欺负了!

    这不行啊!

    这会叫的孩子有奶吃,咱们也得学着会叫才行啊!”

    冯铨恨恨地说道。

    过去他们团结在九千岁的阉党旗帜下的确很快乐,但那是因为杨信一次次不断从南方搜刮财富,然后这些财富通过九千岁,又绝大多数落在阉党手中。无论是正规的各项采购,还是干脆直接贪墨,最后都是这些阉党得到了,这就是为什么北方东林党逐渐销声匿迹,因为杨信在从南方人的口袋里掏钱送到北方。

    北方士绅的确不喜欢杨信,但他们又不是不喜欢杨信的手。

    可现在呢

    这只手没了!

    不再一次次从南方人的口袋里拿钱给他们了!

    相反缺钱了的天启,开始盯上他们的口袋,在被南方团练吓住后,天启不敢惹南方士绅,开始觉得他们这些是软柿子了……

    事实上也的确是。

    毕竟天启手中有军队,这支军队的确打不过杨信,但收拾北方士绅还是很轻松,曹文诏的弟弟曹文耀就在外城驻扎,他侄子曹变蛟带着三百百战老兵与九千岁形影不离。天启身边还有一支三千人的少年侍卫团常驻皇城,他身边从来不会少于三百,而九千岁掌握的警察系统,同样随时可以调动出一个旅的步兵。而满桂的两万大军驻扎蓟镇和山海关,卢象升率领京营主力驻扎徐州,关外还有孙传庭的辽东军团。

    北方士绅完全被控制住。

    这种情况下,天启自然有足够的自信对北方士绅下手。

    养了这么多年,就是猪也养肥了。

    九千岁这些年撒出去的银子,可绝大多数都落在北方士绅口袋,现在到了皇帝需要钱的时候,不向他们下手向谁下手

    “这个昏君!”

    薛贞恨恨地说道。

    冯铨和霍维华都没说话。

    气氛很压抑。

    “信王倒是越发贤德。”

    霍维华小心翼翼地打破沉默。

    “但陛下有太子,更何况陛下春秋正盛,更何况杨信还在南边。”

    冯铨说道。

    他当然明白霍维华的意思。

    可第




第六一三章 我倒是知道一个仙方
    不得不说作为九千岁手下最狡猾的爪牙,霍维华的计谋够狠……

    这个家伙很有头脑的。

    他是原本历史上九千岁手下和崔呈秀并列的两大谋士,干掉王安是他设计的,对付杨涟等人的主力也是他,可以说罪行累累,一个给事中三年蹿到了尚书。

    但清算阉党时候他却轻易脱身。

    虽然也贬到了徐州。

    但和崔呈秀,薛贞这些比起来简直算是奇迹了。

    崔呈秀自杀。

    薛贞更是直接被斩首。

    他居然差一点抢在圆嘟嘟前面拿下辽东督师一职,不过最终还是在文官围攻下被贬官徐州,但却依旧在徐州知州任上安享晚年,虽然说法他是忧愤而死,但想想就知道,他有个毛可忧愤的。不过真要是让他抢了辽东督师一职,对大明来说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这个人军事才能不好说,但却是一个真正实干的,吴江士绅到十全老狗时候,还怀念他做知县时候的功绩。

    这也是人才。

    不过他的这个毒计的确很聪明。

    他已经看出杨信最怕的,他知道杨信最怕的是战争扩大,最怕的是打成乱世,然后因为战争造成无数人的死亡……

    那就打尸山血海吧!

    只要天启看似正常驾崩,然后他们拥戴太子继位,那时候改革计划肯定暂停,如果杨信没有反应,那么就看能不能控制住张嫣,如果张嫣能听话,那就这样下去吧!只要不继续改革就行了,如果张嫣不听话,那么一个几岁小孩想病死还不容易,然后天启还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任贵妃生的,有九千岁的面子,杨信应该同样能接受。

    如果他接受了前一个,那么当然也能接受后一个。

    然后继续这样对付着。

    如果杨信非要借着天启的死来做文章,那么就渲染他想欺人孤儿寡妇学赵匡胤,然后鼓动卢象升,孙传庭这些忠于天启的和他打。

    忽悠江浙士绅造反。

    从其他各省调动军队来扩大战争。

    用可以抢劫屠城来调动起士兵的士气和斗志,从西北调那些蒙古骑兵和卫所兵南下,大不了把江南打成尸山血海,以此彻底解决杨信,从目前情况看,这个祸害不除,他早晚是要把火烧过来的。

    还不如干脆点。

    这个计划应该是可行的,毕竟对于卢象升这些人来说,一旦杨信对天启的孤儿寡妇下手,那么他们唯有与之血战到底了。

    上次卢象升可以接受君子之战,是他已经明白杨信至少暂时没有夺皇位的心思,而且卢象升同样不想把江南打成尸山血海,甚至天启都不想战争扩大下去,所以才最终玩了把君子之战。包括那些团练其实也一样,他们都是江南人,摆开阵势打仗可以,毁了自己家园就完全属于脑残了。

    那些士绅可以抵抗杨信,但玩尸山血海,最后结果一样还是自己倒霉。

    一旦天下大乱,秩序失控,那徽州之事就根本不叫事了,就是屠城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们不会那么傻。

    但如果变成杨信想谋朝篡位,这些忠臣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确不想尸山血海。

    可一旦到了为臣节而战时候,他们是不会在乎尸山血海的,因为在忠臣的心中,老百姓在这时候也应该一样尽忠。

    但这样的话……

    “如何才能让陛下正常驾崩”

    冯铨说道。

    “我倒是知道一个仙方……”

    霍维华神神秘秘地说道。

    “你觉得陛下会信这个”

    冯铨无语地说。

    话说天启是什么人,研究科学都能研究出烧火就能转的机器,都能研究出电这种完全无形的东西,这样的人会信什么仙方他又不是他曾曾祖那种痴迷修仙的,皇帝陛下目前什么都不信,连天上下雨刮风他都能用科学解释,连人身体是怎么构成的,他都能用科学解释,这样的人,你给他献个仙方岂不是搞笑

    “咱们献的确徒惹陛下笑,可有个人献的他会服用。”

    霍维华说道。

    冯铨愣了一下,但随即醒悟。

    “五台山上那个”

    他说道。

    霍维华微微一点头。

    “如何过医学院那关”

    冯铨说道。

    天启自己就有医学院,武之望等一堆名医,如果乱七八糟的东西,根本过不了这一关,玩药,他们这些人如何与武之望这些比

    “你觉得如果是一些不方便为外人道的药方,又是五台山上那位献给陛下的,陛下和九千岁会拿到科学院给武之望那些人看吗再说了,只要陛下服这些东西,就算这个的确没什么用,咱们难道不会再想办法往里面加些别的”

    霍维华说道。

    冯铨了然地点了点头。

    的确,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有了可趁之机。

    想在宫里收买个太监可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如果需要的东西还得从外面采买,那么就更容易下手,天启的一个重要习惯,是从来不吃那些乱七八糟东西,服药也是医学院那些人给他开的……

    其实他很少生病。

    作为一个洗手都快赶上消毒的人他身体健康着呢!

    吃饭也不好下手。

    因为皇帝陛下吃饭也是自力更生……

    科学院也有农学院。

    人家在皇城里面有自己专门的菜园子和农田,甚至还跟杨信学,在皇宫里盖了玻璃大棚,专门培育反季节蔬菜和各种新作物,偶尔还拿出来赏赐大臣。比如说去年冬天皇帝陛下就赏赐了大臣们一堆小黄瓜,就连粮食都是杨家进贡。

    简直无懈可击。

    &nb



第六一四章 征服,永不停歇地征服
    镇南王亲自试用后感觉并没什么效果。

    他又不需要这个。

    而且他还找来了一堆名医,包括那个连龙骨是化石都明白的名医,然后凑起来研究了一下,确定这就是一个混乱而且毫无医学根据的药方,开药的人医学水平不超过一个游方郎中,最多也就是力量猛点,这样的东西他们这些名医们随随便便都能开一堆。

    总之不能算毒药。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毒,是药三分毒,更何况这么多乱七八糟。

    不过天启吃了也死不了,最多有点补得火大,好在他有的是降火的人,所以完全可以无视。

    当然,杨信不能无视。

    张嫣还等着他呢,皇后殿下真正的目的是让他进谗言。

    所以杨信还是多少意思一下,给天启上个密奏,告诉他这药其实就是个游方郎中的作品,虽说也不至于吃死人,但多了终究不好……

    肾容易不堪重负。

    至于天启听不听,杨信就没兴趣管了。

    年轻人嘛!

    坐拥那么多的佳丽,最后都容易走到这条道路上,毕竟不是谁都有镇南王那样强健的身体,所以这种事情只能象征性地劝说一下,说多了伤感情,哪怕朋友也不能在这种事情上说太多,朋友也得照顾点**。

    总之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镇南王也没兴趣关心天启的后宫生活问题。

    他这时候还有正事要办。

    三山街。

    镇南王带着堪比哼哈二将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站在刚刚建成的银行四楼上看着外面繁华街道。

    这座银行被镇南王直接大笔一挥命名为人民银行,虽然是他家开的,但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然后在江南江北浙江三省行使央行职能,准确说是央行加财政部,拥有铸币权,发钞权,承担政府税收的保管,财政支出等等多项权力,而镇南王王妃亲自掌管这家银行。

    当然,也包括向政府放贷及政府债券的销售。

    至于这座楼房……

    都已经玩钢筋混凝土了,造一座四层小楼还不简单。

    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座城市已经增添了很多新事物,钢筋混凝土的小楼有了,桁架桥也多了,甚至街道都重新进行了取直。

    这一点很重要。

    街道必须取直而且拓宽。

    反正这座城市已经完全洗牌,在常胤绪和刘孔昭两家北上后,剩下那些勋贵只能在杨信淫威下关起门哆哆嗦嗦地过日子,而他们原本是这座城市最主要的房东。至于原本官方所有的则归了杨信,除了皇城的确不能动其他就没有不能动的,包括一些其实也属于皇室的,甚至包括像汉王府这样的。那些年久失修的危房该拆拆,那些占地多却没什么用的花园该铲铲,那些碍眼的建筑统统平了。

    这座城市人口众多,一堆还没像样房子的,正好腾地方给他们盖新房子。
1...319320321322323...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