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只能靠缓慢调养,一点点排除毒素。
好在皇帝陛下的病情也没有继续恶化下去,偶尔还能正常接见一下九千岁等人。
名医们能力还是可以的。
当然,主要是九千岁也隐约猜到了有人做手脚,所以现在皇帝陛下的用药改成由医学院负责,包括药材的采购也是九千岁安排亲信,很显然他依然没有怀疑他的亲信。不过因为皇帝陛下重病,原本已经准备强行开始的改革也停止,毕竟皇帝都这样了,九千岁也没心情管这些。
所以原本的暗潮汹涌也暂时缓了缓。
当然,以后怎样还不好说,皇帝陛下只要康复肯定还要继续,这时候他没有别的选择,要么对士绅和盐商下刀,要么像孙承宗设计的对宗室下刀。
但天启明显不想对宗室,说到底他是朱家天子,宗室限禄法已经是他在宗室制度上做出改变了。
宗室已经做出牺牲了。
现在轮到士绅了。
所以改革是否继续下去,最终还得看天启能不能康复。
当然,也有可能皇帝被吓住,就像他曾曾祖一样,然后索性破罐子破摔停止改革。
这种可能也是有的。
说到底他不是杨信,后者的头铁那是因为头真的铁啊。
总之在最初皇帝落水的混乱之后,京城这几天暂时平静了些,但现在杨信的奏折又往这片本来就暗潮汹涌的水面,直接砸下了一颗小行星,整个京城瞬间因为这份奏折的到达一片混乱。而对于孙承宗来说,是绝对不能让杨信进京的,哪怕这个混蛋说孤身进京,大家都是千年狐狸,谁还不明白谁呀,说是孤身进京就是作秀而已。
他孤身进京又能怎样
摔杯为号刀斧手齐出把他乱刃分尸
要能被乱刃分尸他还能活到现在不就是杀不了他吗各路英雄什么手段没用过斑鸠铳都打不死,虽然线膛枪的确打伤过他,可受了伤人家转眼间就恢复了啊!打不死,打伤了转眼恢复,好像传说下毒也没用,直接百毒不侵,这样的人他就是孤身进京,谁还敢再试验新手段
试验成功当然好,不成功的话转眼间他的几万家丁就奔京城来了,南方还有十几万精锐,正好杨信还缺一个公然造反的借口。
那可真就是让他反的理直气壮了。
可他进京之后要是不对他动手,那他就该对朝中衮衮诸公动手了。
他不带兵就没人了吗
他真要是进京,表现出忠心耿耿,然后哄着他大爷,剩下无论驻扎外城的曹文耀还是驻扎蓟镇的满桂,甚至包括这京城的军户,全都是他一句话,更别说后面还有新城的家丁,他想帮着天启以强硬手段推行改革,那时候北方士绅真得只能洗干净脖子。
他只要是继续和以前一样,专门给皇帝当改革的刀,那无论卢象升还是孙传庭都不会干涉,军方这两大巨头是忠于天启的,只要杨信做的是天启的旨意,这俩都不会反对的。而天启当然乐意再抡起这把刀,把之前遇阻的改革强行推行下去然后彻底解决财政,所以说无论如何,他只要进京那就坏事了,不得不说天启这病真得搞得孙阁老头都大了。
他同样猜到有人做手脚。
可就因为猜到,他才格外的头大,因为这意味着局势在失控。
他不怕出乱子,只要还在掌控中那就都无所谓,但他怕局势失控,无法掌握的才是最可怕
第六二一章 大王,陛下是被人下毒所害
的确,杨信如果非要进京,甚至采取武力行动,那么也就可以确认他想谋朝篡位了……
至少是想学曹操。
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啊!
说到底杨信目前实力还能维持现状不是因为他没能力篡位,而是他和天启的关系特殊。
自始至终两人就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他就算真想篡位也不好从天启手中,他夺别人的位是没什么心理上的障碍,但他夺天启的真得有点让人不齿了,至少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他这样做还是不地道的。
得国不正这一点很重要。
杨信这个人看似恶贯满盈,但实际上在民间名声极好。
杨家真就像大善人一样。
但如果天启此时突然病死,那么他就不用担心名声了,他完全可以打着保护天启留下的孤儿寡妇旗号,进京控制朝政学曹操。
他的确不篡位。
可天启的儿子现在才三岁啊!
就算亲政也得十几年后,这十几年时间他足够完成所有布局,甚至连民心也彻底收买,而且老百姓也把天启忘的差不多了,卢象升这些忠于天启的军方大佬也解决,那时候只要让天启的俩儿子病死就行了。天启没有继承人了,镇南王肯定不会再把他弟弟弄来当皇帝,甚至以他的手段,顺便让信王病死也不是什么难事,最后这一脉继承人没有了,他再随随便便演几场劝进的大戏,最后这天下也就落入他手中。
说到底这样的例子太多。
而他这样的权臣,尤其还是已经名正言顺掌握地盘的权臣,如果不谋朝篡位,其实也不会有好下场。
他的确没人敢惹。
可他总归有死的时候,那时候就该抄家灭门了。
同样他的手下也清楚这一点。
一旦有那一天,朝廷清算杨家时候肯定漏不了他们,就算那时候他们不在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得照样被拉清单,除非杨信谋朝篡位,那样他们也就成了开国元勋,所以就算杨信不想谋朝篡位,这些人也一样会想方设法推着他。
说到底黄袍加身时候谁也做不到把这东西推开。
但九千岁是忠心的。
尽管后世历史上把他描绘得仿佛十恶不赦一样,但文臣在他们那些抹黑的记录中,也不经意地记下了天启死后他的表现……
双目尽肿。
俩眼都哭肿了。
他自始至终就是以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奴自居。
至于九千岁什么的不值一提,虽然现代人看这个称呼好像很夸张一样,好像叫九千岁就是嚣张跋扈把皇帝当傀儡了,但实际上明朝太监叫千岁很平常,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万历时候利玛窦记载的很清楚,他见南京守备太监时候,就被要求称呼对方千岁,而南京守备太监在内官体系里只是个中等角色,只不过是司礼监外差,甚至地位还不如一个秉笔太监,司礼监排名掌印太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秉笔太监,然后才轮到几个外差。
南京,凤阳,天寿山,承天四守备太监,孝陵宫监,正阳等门提督太监,太和山镇守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就称千岁了。
而且是万历年间。
那么以九千岁此时的权势,恭维他一声九千岁真不是什么大事。
但他对天启的忠心毋庸置疑。
在天启和杨信之间,他只会选择天启,孙承宗说的没错,他必须得为天启守住这最后一道门,所以最终他选择听孙承宗的,紧接着司礼监拟的圣旨就发出,并且派出专门使者乘通讯舰送往南京……
“不准”
镇南王愕然说道。
话说此刻的他也是演技派啊!
“大王,九千岁的意思是陛下御体已渐好转,大王镇守南京,一旦离开恐生意外,故此就不必进京了,这里还有九千岁的私信。”
新任南京守备太监李实说道。
他就是使者。
同样也是新的南京守备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还是得有,正好李实和镇南王也算老熟人,他自从丢了苏州后,一直也没个具体职位,这个目前来讲纯属摆设的守备太监正好交给他。至于刘时敏,依然在昭义市做他的市监,这个特殊的行政区并没有撤销,只不过归镇南王统辖而已,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个知府,顺便在镇江监督漕运。
漕运是不能停的,虽然江浙的漕粮统一由杨信负责,但上游各地的漕粮还是得走运河。
刘时敏就干这个。
再就是一些上游解京的物资运输也归他管。
剩下凤阳守备太监,孝陵宫监这些也保留,只不过织造撤销了,原本需要向皇宫进贡的物资,统统也由镇南王负责……
江浙并不只交赋税。
实际上明朝各布政使司,府之类都有额外的贡品,部分实物,部分已经折银,但数量并不多,以应天府为例一年需要进贡两万斤麻,四百斤鱼胶线,十二万根翎毛。
不过也有多的,比如苏州府原本要解京料银一万多两,并不是说只有赋税。
现在统统归杨信。
最终结果就是杨信需要每年大概向九千岁上交五百万石米,再加上包括盐税,两处关税,各种其他商税及土贡在内,折银大概三百万两,其中最大头是盐税及原本的罚没银,总共约一百五十万两。盐税不多,但每年罚没银很多,九千岁索性跟杨信定了一个笼统的数字,反正他是不能在这方面吃亏的。
实际上九千岁是占了些便宜的。
因为过去这些正课也就是田赋之类,根本就没有真正收
第六二二章 勤王救驾
李实在一旁直接傻眼了……
老王说的并不假,只不过是略微有点艺术化加工而已,皇帝陛下的确距离病情好转这个词有些距离,但也没到仿佛病危的地步。
至少他来时候还没有。
而王化贞南下只能是和他同一天,最多略晚一点。
他是乘坐水师通讯舰南下,这种新式快船速度极快,从新城两天两夜就能到吴淞口,别说是旧式的帆船,就是那些新式纵帆船,也赶不上这种新式通讯舰的速度,所以王化贞肯定也是乘坐这个,要不然他不可能这么快赶到。这些通讯舰依然隶属北洋水师,在新城和吴淞各有数艘备用,说白了就是杨信的,所以王化贞能调用没什么奇怪。
他可是杨家在北方的主要负责人。
黄镇否则武力,王化贞负责头脑,两人共同掌管杨家留在北方的产业。
而王院长前脚后脚追着过来,还危言耸听般说的皇帝就像危在旦夕般,甚至在没有证据情况下,直接说皇帝是被下毒,那这目的就很明显了。
话说李实也是老狐狸。
这种小事还不至于猜不到!
老王是什么人
虽然当初的确是镇南王敌人,但自从以一个聪明人的姿态倒戈,并且充当镇南王的恶犬之后,事实上已经成为镇南王的亲信爪牙。
甚至一定程度上算核心智囊。
镇南王手下并没有真正谋士级别的,他手下能打的的确很多,但玩勾心斗角的人才缺乏,如果要算的话,老王就是一个,而且是很重要一个,这个老家伙阴险狡诈,就是放到朝廷那些老狐狸中间,也是不输任何一个的。他这种情况下以这种方式突然南下,这摆明了就是来给镇南王送旗帜的,送一杆可以用武力强行进京的旗帜。
甚至有可能本身就是杨信的阴谋。
也就是说王化贞是得到杨信命令,才故意在这时候南下。
杨信的确不方便强行北上,毕竟他对面还有卢象升,卢象升是忠臣,同样不会允许他这样一个身份可疑的家伙进京的,这种情况下他无论是不是忠臣,到京城都是对皇帝的严重威胁。如果杨信强行进京,那就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卢象升会为保卫天启血战到底的,同样孙承宗也会调动各地军队,重新开始一场大规模战场,以阻挡杨信的北上。
可以说他强行北上就是重启战端。
无论他带着兵马还是孤身一人都一样,孙承宗能看清的,卢象升当然一样能看清,甚至各地那些督抚全都能看清。
这些老狐狸都很清楚。
但是……
现在皇帝是被下毒啊!
现在是有人正在谋害皇帝,皇帝陛下危在旦夕啊!
现在不是镇南王要北上,而是他必须北上,皇帝陛下正在被谋害,像镇南王这样忠心耿耿的忠臣,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怎样坐视皇帝陛下被逆党毒害,镇南王怎么对得起神庙的提拔,光庙的栽培,皇帝陛下一直把他当兄长对待的恩宠
这种情况下镇南王必须立刻进京,无论谁阻拦都没用,事关皇帝的生死,谁阻拦就是逆党同谋,谁阻拦就是蓄谋置皇帝陛下于死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谁阻拦就揍谁,谁阻拦就是逆党,谁阻拦就是谋害皇帝。总之镇南王就可以拎着他的青龙偃月刀,带着一腔赤胆忠心一路打到京城了,甚至忠臣们也会犹豫,毕竟卢象升这些人第一是保住天启。
如果天启真的正面着临死亡威胁,而杨信是唯一能救他的,那么卢象升这些人会配合的。
说到底他们并不在乎北方士绅的死活。
卢象升现在的核心力量主要是辽东军和远江浙团练,他们才不会管北直隶士绅和山西那些盐商死活呢!杨信如果进京不是为了篡位,那么他们真没有血战到底的必要,他如果真是忠臣并支持天启的新政,那么军方将领就不用再担心天启掏不出军饷,至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关他们屁事。
他们又不是北方士绅。
而原本江浙团练那些家伙估计还更幸灾乐祸呢!终于也轮到北方士绅哭了。
然后镇南王就可以进京了。
只要他进了京城,那就肯定是一片血雨腥风了。
直接就查逆党,看谁不顺眼先扔诏狱大刑伺候,话说杨信干这个那可以说是老本行,在他手中还没有不屈打成招的,他会把整个京城官场进行清洗,然后整个官场就被他控制在手。剩下就是拎着四十米长大刀,看谁还敢反对新政,谁反对谁就是逆党,直接进诏狱等着抄家灭门,话说干这个,镇南王最熟练了。
那么李实该如何
是做汪文言那样至今还在诏狱腐烂的义士,还是做身旁这个正在表演千里救主的老家伙
这个选择题好像并不难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