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这不算多。

    当年邹望自己一家童仆五千。

    这个数字是指他家的家奴,雇工,但里面并不包括佃户。

    而佃户数量肯定是最多的,要知道他控制无锡官方记载农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邹望一家控制着最少也得三万人口。

    不过邹家已经败落,而安家是仅次于邹望的,无锡三大富豪,邹望第一,安国第二,华麟祥第三,更何况这里面还有大量属于其他家族,但自己知道耕种的是隐田然后谎报成叶家的佃户。

    总之一共三万口佃户。

    农奴也统统释放为良人佃户。

    杨信对这三万人进行了重新安置,以那些本来的佃户庄为基础,外面零散的也迁移合并,无非就是些茅草屋,他出银子盖新的,总之最终形成了三十六个皇庄或者说民兵营。每个庄子都有两百以上的民兵,自己选出庄头兼营长,由他提供军械,无非就是长矛而已,南京的军械库不够就做新的,铁匠打一个长矛头还费什么工夫

    然后再安上矛杆,来不及做木头的就干脆找个竹竿装上,额外给一两银子以后自己做。

    弓弩也好办。

    实在不够就自己做竹片弩。

    总之三十六个民兵营在他堪称雷厉风行的主持下,迅速从无到有在这片土地上诞生。

    这时候所有士绅都忍气吞声了。

    他们已经完全不敢有异动了,杨信这招实在太狠了。

    他们敢有任何异动,这上万民兵就出动了,无锡县就这么大,而且全都是水沟通的,不用半天所有民兵就能到无锡。这些人的确仓促编成,根本就没什么真正战斗力,实际上列阵都很难,但靠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们是真的杨信让戳谁就戳谁。别说是这些士绅根本没有人可用,就连太湖水匪都心惊肉跳,原本在无锡一带活动的几支水匪没人接士绅的活,让他们上岸抢劫这些庄子唯一的结果,就是被这些民兵拿长矛戳死。

    这种情况下不忍气吞声还能怎样

    就连华家等被抓的人家,都已经老老实实掏银子,相继把这些人赎回去,这些人给杨信和天启分别增加了十万,目前为止杨信已经给天启搜刮了整整一百一十万两。

    他自己落了一百万。

    不过这笔银子还得给各方分,最后他留下一半就行。

    不得不说无锡还是很富有的,光这四家再加上不算无锡的钱士升家,就搜刮出来两百一十万。

    不过实际上也不全是这几家。

    因为高家本身是放高利贷的,而像他这样信誉卓著的世家,肯定有人委托他来放贷,要知道作为江南士绅的灵魂人物,他的那些弟子和朋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络。那些缺乏门路,缺乏保障的有钱人,肯定会选择把银子交给他来向外放贷,这种东西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套路,哪个放贷者身后不是一堆人

    更何况无锡是工商业中心。

    这样的地方同样也是借贷市场最繁荣的。

    那些外地士绅想在这里通过借贷赚钱,同样也得找一个信得过的。

    高攀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杨信不会给他区分这银子是谁的,在高家抄出的借据,那就统统当做高攀龙家的,然后他或




第二一七章 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台山公,这位是”

    杨信一边行礼一边看着叶向高身旁的三十多岁青虫。

    “在下漳州举子黄道周,见过杨佥事!”

    后者拱手说道。

    “呃,幸会!”

    杨信说道。

    明末儒学两大宗师啊!

    至于黄宗羲几个不能算明末,这个严格上说是明末清初,而黄道周和刘宗周算明末,毕竟人家就没生活在咱大清朝,刘宗周在绍兴沦陷后绝食死了,至于黄道周人家跟着隆武直到死呢!

    杨信把叶向高,朱国祯和黄道周请到花园凉亭。

    这时候已经是四月初,江南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完全一片春色,就连那些小丫鬟都换上了单衣,看上去一个个娇俏可人。

    “物是人非啊!”

    叶向高颇为伤感地说道。

    “您是在指责晚辈吗”

    杨信一脸纯洁地说。

    他当然物是人非了,这本来就是叶茂才家的园子。

    “参之咎由自取,杨佥事只是职责所在,老朽不过是触景生情,做故人之叹而已,算起来老朽与敬涵兄也是挚友,杨佥事既然是敬涵兄之婿,那老朽今日就以敬涵兄旧友之身份,坦诚布公地问一句,”

    叶向高端起茶杯看着杨信。

    “贤侄欲何时收手”

    他说道。

    “台山公,那晚辈也坦诚布公的说一句,”

    杨信学着他的动作同样看着他。

    “事情做完了,自然也就收手了。”

    这家伙笑着说道。

    “非要他死”

    叶向高皱着眉头说道。

    “是的!”

    杨信很干脆地回答。

    “但其子可否放过”

    叶向高说道。

    “不能,因为他儿子也是钱士升同谋,晚辈还没有放过想用大炮轰死我的人的高尚习惯。”

    杨信说道。

    “就不能给老朽一个薄面”

    叶向高说道。

    “台山公,人犯了什么错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世界很公平,没有谁犯了错不会付出代价的,一切果皆有因,触逆鳞者就要有身死族灭的觉悟,高攀龙今日的结果,在他带着那些士子哭庙时候就已经注定。

    我想放过他也没用。

    他从我离开京城南下时候起就是一个死人了。

    台山公,咱们都是明白人,叫庵居士和黄兄也一样。

    那咱们就说的痛快点。

    事已至此他们为何就不死心呢

    现在不是我在闹,而是他们在闹,是他们不肯认输,还在拼命挣扎着不肯认清现实,他们觉得是我们在荼毒士绅,但事实上我们都很清楚,大明终究是皇上的,他们终究是臣子。他们以为皇上就该是他们想要的样子,却不知道皇上只能是皇上的样子,他们没有要皇上为他们改变的资格,皇上如何对待他们只能由皇上自己决定。

    神宗皇帝是神宗皇帝。

    先帝是先帝。

    而此时的皇帝是此时的皇帝。

    他们不是一个人。

    而这江南士绅需要的是明白这一点。

    神宗皇帝的确惯着他们,但他们不能认为皇帝就应该惯着他们,那只是神宗皇帝自己,如今换上了新君,那么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接受新君。

    而不是非要逼着新君和神宗皇帝一样。”

    杨信说道。

    “那是非对错呢”

    黄道周明显带着不满说道。

    “什么是是非对错谁来定义是非对错

    你们会说圣贤之道,可圣贤之道真就是对的吗

    圣贤之道不过是当年诸子百家之一,秦用法家一统天下,汉尊黄老之术成就强汉,哪怕盛唐恐怕也不能说是尊圣贤之道的,相反真正尊圣贤之道的宋朝倒是成了弱宋,以至于有崖山之祸。

    那圣贤之道就对吗

    至少我没看到。”

    杨信说道。

    “那杨佥事以为何为是非对错”

    老黄带着怒色说道。

    他可是和刘宗周齐名的大明朝两大喷子。

    “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空谈圣贤之道没用,真正富国强兵使万民咸歌盛世才是正理。”

    杨信说道。

    “你就能富国强兵”

    黄道周冷笑道。

    “是的,我就能!”

    杨信很干脆地说道。

    黄道周无言以对,主要是被他的厚颜无耻打败了。

    “陛下还想做什么”

    叶向高面色凝重地说道。

    他明白杨信的意思,这场斗争只是为了明确皇帝的权威,包括高攀龙的死活其实本身也不重要,但东林党接受这个现实,也就意味着他们认输,他们承认皇帝的权威,然后接下来的才是最重要的。这本质上就是皇权与绅权的斗争,大明皇权与绅权斗争持续几百年,说到底真正斗争的关键还是利益,绅权顶住皇权就是士绅获利,皇权一旦压倒绅权,那就该皇帝向前走了。

    东林群贤死撑着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告诉皇帝他还不能向前。

    但问题是目前已经撑不住了。

    杨信这个皇权的打手太凶残,士绅的打手东林党已经节节败退,那么这种时候就得试着进行和谈,如果皇帝接下来的要求不是太过分,那么士绅们不介意退让一步,毕竟再这样斗下去的损失太大。

    无锡实际上已经变天了。



第二一八章 自古未闻粪有捐,而今唯独屁无税
    “还有呢”

    叶向高沉默了一下说道。

    这就等于小皇帝把海关收入一下子提高了三倍。

    广州和月港虽然正常每年收取的舶税只有六万多,但实际上万历的税监能够从这两地搜刮超过三十万,当然,给万历的就很难说了,另外他们的搜刮是多方面的,并不仅限于海外贸易,但本质上源头还是这个。

    像漳州除了海外贸易还有别的能捞钱吗

    不过算起来对商人伤害不大,因为税监和收税的官员捞是无节制的,相对于万历捞的那些,这些人在这个名义下中饱私囊才是最狠的,这种包税实行后肯定裁撤收税的官吏,而税监已经撤了,最终实际上就是把原本太监和贪官捞的转到皇帝手中,但商人真正受到的影响反而最小……

    当然,也有影响。

    因为包税者还得发财呢。

    但这不关皇帝的事,因为这就是包税者和商人之间的斗争了,而皇帝的银子是到手了。

    “第二,印花税。”

    杨信说道。

    “何为印花税”

    黄道周疑惑地说道。

    “代表官府认可的税,所有交易契约,无论房产,田产,借贷甚至于典当等等,包括普通货物交易的契约,统统都必须到衙门印花,否则这份契约在法律上无效。”

    杨信说道。

    话说他来无锡才知道,大明朝的商业税收烂到何种地步,连房产交易都没有契税,法律上是有,但没人去收,据说当年好像海瑞巡抚应天的时候试图收过,却立刻遭到民间群情激愤,差点酿成地方上的闹事。总之这种税收最后成了一种被无视的东西,而其他交易如借贷,典当之类,干脆就是没有任何税收,这样的税都不收,那简直就是天理不容啊!

    “法律上无效是何意”

    黄道周说道。

    “很简单,高利贷借据必须到官府盖章或者说印花,否则借贷者不还朝廷也不会管,这张借据没印花那就是张废纸,印花之后就是朝廷担保,出了事情朝廷管,没有印花就不管了。

    借贷者欠钱不还朝廷也不会管。

    你们的交易又没给朝廷好处,朝廷凭什么给你们操心,相反你要是追债打了人犯了刑律,那朝廷就得处理你了。”

    杨信说道。

    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

    江浙一带民间借贷极其繁荣,从高攀龙家那一堆借据就知道,这项税收如果真正实行,每年为朝廷增加几十万两都没问题。实际上当年户部想重新征收契税时候,就是计划每年增加十万两,但他们的契税只是盯着房产和土地交易,高利贷借据这种东西被无视了。

    “想法好,但推行不易啊!”

    朱国祯说道。

    “您是说群起鼓噪吗您忘了晚辈就擅长对付这个”

    杨信笑道。

    好吧,朱国祯不想讨论了。

    不过这算起来还是能行的,田产交易之所以不愿意交契税,并不是因为这份税,而是因为很多田产都是隐田,契税就得留契尾,这样也就意味着以后必须交田赋了。

    这是群起鼓噪的主要原因。

    但如果是高利贷,房屋交易,大宗货物交易,要是税率不高的话大家还是很乐意去盖章,毕竟一旦有人起了歪心思,到时候契约在官府无效那就麻烦了,而这条税法如果实行,这种事情是肯定会出现的。那时候放贷的就只能凭本事,实际上也有办法解决,毕竟放贷的都是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但终究不如去交了税来的简单。

    唯一的问题是……
1...9495969798...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