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唐奕。”
“唐奕....小子你若从军必是一员猛将....”
“为什么?”唐奕面色不改,轻笑问道。
曹满江与他聊天是好事,这样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从活人身上往下割肉你都不怕,那提刀杀人就更不怕了。”
“呵呵...那将军敢从活人身上割肉吗?”
“以前不知道,因为没试过....”
紧咬牙关..声音颤抖,“但是以后一定敢,而且马上就会做!”
“哦.....?”
“若老子不死......老子也要把你活刮了,让你尝尝这凌迟之苦!”曹满江气得浑身发抖,怒目大吼。
“那将军一定得挺住呀,不然就见不到那一天了!”说着,唐奕放下了医刀。
一条伤口上的坏肉已经让唐奕剃干净了,露出鲜红的新肉。
曹满江松了口气,现在他满脑子除了疼,就只剩下对唐奕的恨了。看来,这小子还算识相,这是切够了吗?
正要出声.,猛然间一股钻心的炽痛从肋下的伤口处传来,比之刚才还要疼上十倍百倍!!!
“啊啊啊!!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曹满江歇斯底里地嘶吼,眼泪都下来了。
原来,唐奕正用棉团儿沾着酒精,在其伤口上清洗。
曹满江边骂边哭,边哭边叫。唐奕却是不为所动,好像没听见一样,专心用精酒处理伤口。
细细洗过,确认不再有半点脓液和污垢,唐奕才放下棉团,打开一个小瓷罐。
见他放下棉团儿,众不人不禁一阵脱力....
终于完了.....
听着曹指挥撕心裂肺地吼叫,不用试,大伙也能想像到那得有多疼,这小郎中还真下得去手啊!
...
但是.....
看到唐奕从瓷罐里拿出来的东西,别说曹满江,众人也不襟眼前一黑,差点没替曹满江晕过去.....
那是一根带钩的缝衣针,穿着长长的棉线。
“你!!你!!你要干嘛?真当老子是破麻袋啊?裂了口子用线缝!!”曹满江惊恐大叫。
他是真慌了,从来没听说,人裂了口子用线缝的......
调教大宋 第48章 晕了.....(加更)
曹营头吓得面无人色,一众兵士也是看着唐奕手里的带钩缝针两眼发直。
心说,特么让这大针扎一下,再剜出来,然后棉线在肉里行针走线.....
估计不比割肉舒服到哪去!
....
针就是普通的衣针掰弯了,线也是普通的棉线。只不过,从昨晚开始,针线让唐奕煮了一夜。出锅之后,又泡在酒精里。
唐奕看着曹满江俨然一笑,“您忍着点,时间太紧,只能用这个将就一下了。”
....
“来人!!来人!!!”
曹满江一个激灵反应过来,“把这小子给我拿下!拿下!!”
曹满江疯了....让唐奕活活折磨疯了。
几位都头却是不理,反而一阵哀求,“头儿,您就忍着点吧,命要紧啊!”
若是刚开始,他们还敢阻拦,但是一路看下来,这几位看向唐奕的眼神都变了,甚至开始有些怕这小子。
那是真狠啊!谈笑间,就把肉从人身上割下来,那可跟砍人是两码事儿,反正让他们这些老兵油子干,他们都得琢磨琢磨。
不管曹满江的喊叫,唐奕用弯针开始给他缝合伤口。只是,试了几次都没能穿过去,倒是在曹满江身上,扎了几个针眼儿。
“我要杀了你!我要刮了你!”曹满江被扎成了蜂窝,自然嘴上更不饶人。
唐奕似完全听不见曹满江说什么,一头细汗顺着衣领往下流,他已经没有力气了。
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谈笑风生都特么是装出来的。
一刀下去,听着刀口划破皮肤的声音,眼看着鲜血飞溅而出,一片儿片儿的人肉从活人身上切下来,谁特么都受不了。
唐奕就算两世为人,也没干过这么变态的事情。
孙郎中眼尖,看出唐奕双手已经开始发抖,猛一咬牙,上到前去。
“让我来,怎么缝?”
唐奕也不矫情,让出位置,让孙郎中坐下,他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
“缝一针打一个结,针脚不用太密,伤口不崩就行!”
孙郎中按唐奕所说,缝了一针,打了个结。
“是这样吗?”
唐奕点了点头,“别缝歪了,要不伤口长上之后..难看!”
“....”
曹满江心说,老子都要疼死了,还特么管什么难不难看。
见孙郎中又开始缝了起来,唐奕长出了一口气,转身想找个地方歇会儿,只是刚转身,就觉天旋地转.....
扑通一声,唐奕栽在地上....虚脱了......
“哈哈哈哈哈!!!”
曹满江见唐奕晕了,像是找到了宣泄口。放声大笑。
“晕了!晕了!哈哈哈,他晕了!!这小子果然不及来将,果然还是本将硬气!哈哈哈,誓死不晕!!”
.....
众将满头的黑线,心说,头儿啊....您都晕了好几个来回了。
“啊!!!”
又是一声惨叫....
“老东西,你轻点!小心本将把你也剁了!!!”孙郎中又开使行针了。
“小心点!别歪了!
难看.....”
“..........”
唐奕只清理了一条刀伤,另外一条,是孙郎中依葫芦画瓢之下弄下来的,免不了也被曹满江骂了个狗血淋头。
要说这曹满江确实硬气,生生挺过了割肉疗伤。又经过孙郎中外敷内服一顿医治,竟然挺了下来。
不过,孙郎中放下针线的那一刻,铁打的曹营头身子一软,也晕了,而且嘴角还带着一抹解脱的笑容。
终于结束了....
只是曹营头还不知道,这种苦,还得受一次....
唐奕不懂医,生怕伤口长不了,过了十多天之后,才去给曹指挥拆线。此时,棉线都长在了肉里,那从肉里往外抽线的酸爽,恐怕曹营头又得骂娘了。
等唐奕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回到了唐记食铺,而且外面已经是朗星拱月,入夜多时了。他这一晕,竟然整整睡了一天....
在这一天里,不但曹满江捡回了一条命,而且,还有另外一件大事发生。
禁中旨意终于到了邓州!
范宅偏院之内,范仲淹与尹洙对坐石桌前,范纯仁则侍立一旁。
“看来,官家还是离不开父亲大人的。”范纯仁隐隐露出激动之色。官家不但升了父亲的馆职,从门下省给事中变成了资政殿大学士,而且迁知苏州,这是大大的喜讯。
范仲淹闻言,不禁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圣旨。这个结果,其实是他也没想到了。
他想到了不会轻易准他置仕,但万万没想到,官家竟顶住了压力,令他迁判苏州。这等于明告诉那些人,他要招范仲淹回京。
尹洙不发一言,只是陪范仲淹坐着。这位知交老友他还是很了解的,一但决定,很难改变他的想法。
果然,范仲淹踌躇良久,终还是没有动摇,大笔一挥,一纸复辞奏本,随快驿回京。
折子一进中书省值房,吴育就又坐不住了,急匆匆的去找贾昌朝。
贾昌朝看过奏折,老脸都快拧成了麻花。这范希文到底所图为何?难道真是不回中枢,誓不罢休吗?
“子明兄,快出个主意啊?怎么办?”吴育一脸的苦大仇深。
他都不敢想像,要是范希文回京,他会是什么下场。
那位当年可是敢和刘太皇刚正面,为了扳倒阎文应敢和官家玩绝食的主儿。背后使点小手段他还行,真和范希文正面硬刚,分分钟他就被轰成渣渣。
贾昌朝现在也是举棋不定,若是让台鉴现在就开炮,明显太早,范希文现在可是做足了姿态要辞官,人家都不干了,你还挑什么毛病?
但是,任由事态发展下去也不是办法,万一官家一时冲动,把范希文放了回来,那还了得?就算不放他回来,要是让贬黜各地的主新之臣知道他这个“党魁”的所做所为,也必是心思活范,死灰复燃。
咦?贾昌朝猛然一怔,心思活范......死灰复燃?
一条妙计逐渐在贾相公的心头浮现,嘴角不禁牵起一个阴森的冷笑,要的就是这个心思活范,死灰复燃!
“把范希文要置仕的消息放出去!”
“放出去?”吴育呆愣愣地反问,随即脸色也逐渐精采...最后竟兴奋束起一个大拇指。
“贾相果然高明!”
.....
六月初,范仲淹不授新职,复辞的奏议再次被赵祯驳回,二发升迁之旨。旨意五日至邓,范仲淹不授而三辞。
这种臣抗君意的桥段,在大宋已经司空见怪了,没人因此而告你欺君罔上。反而是你辞不授的次数越多,越有名声,越会传为佳话。一般君授臣职,你不抗个三五次旨,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
传旨快驿对此也是司空见怪,拿着范仲淹第三封辞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只不过,这一次却没那么简单....
六月初八,大宋朝最最有名的“猪队友”欧阳修永叔终于开炮了。而且欧阳公也没让贾子明白废一番苦心,这货紧跟范仲淹的脚步,上书请辞。
其实,欧阳修自从去年被发配出中枢,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但是做为革新重臣,文坛领袖,实在不好在这个时候出头。现在好了,一听范希文请辞,欧阳公立马来了精神,几乎是收到消息的同时,就把辞呈写好了。
他这一闹不要紧,身在扬州的大宋第一高富帅韩琦韩稚圭也坐不住了...
这时候的韩琦不到四十岁,离修炼成仙还早着呢,他哪知道,范仲淹是真要辞,欧阳修这货是跟风。
他还以为,这是革新旧臣的一次对中枢施压呢。
那怎么能少了我?
于是....韩琦置仕的折子也飞似的直奔开封...
而此时此刻,贾昌朝正躲在角落里笑的牙花子都露出来了。心说,老夫略施小计,欧阳永叔这蠢货就拉着韩稚圭往坑里跳啊!
等的就是这一刻,大手一挥,令吴育知会台鉴火力全开。
给我打!
给我冲!!
这次不死,也得让范希文等人扒层皮!
............
调教大宋 第49章 玩真的
御史台向来是守旧派的中流砥柱。
当初,夏竦构陷杜衍、富弼谋反之时,就是台鉴各官极力推波助澜,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影响极坏。杜、富二人才不得已请出中枢,也由此拉开了新政被废的大幕。
如今范仲淹再兴波澜,做为守旧派急先锋的各位言官,自然是冲锋在前。
六月中,先是有言官弹劾范仲淹在邓州大兴土木,先是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后又营造百花洲,劳民伤财,好大喜功。
后又有人上奏,范仲淹纵子行凶,三子纯礼当街械斗,重伤百姓,影响极恶。
随后,监察御史董良洪甚至把陈年旧事翻出来倒嚼,弹劾范仲淹牧守鄱阳期间行为不端,以官身狎妓,并将雏妓甄金莲纳入府宅,不为百官典范。
赵祯看着一道道弹劾范仲淹的折子,有些哭笑不得。心说,这帮人为了扳倒范希文也是拼了,连十年前的旧账都翻出来做做文章。
不过,作为老好人的赵祯明知这些都是守旧之臣的把戏,不足为信。但左右思量之下,还是暂时把三升范仲淹的旨意留中不发,等这股倒范之风过后再做计较。
官家没了动静,一众言官都颇为意外。
这就赢?还没放大招呢啊?
他们也没指望着这些鸡毛小事能把范希文怎么样,只要官家不动让其归京的念头,就算胜利。
却不想,高兴了没几天,六月底,见言官弹劾范仲淹的声音稍弱,赵祯终于按奈不住,三调范希文的圣旨直投邓州。
贾昌朝气得直吹胡子,心说,凭什么官家单单对这个范希文恩宠倍至啊!
凭什么?
不说范仲淹的能力和可作百官典范的风骨,单是他和赵祯的私交,就非一般人可比的。
当年,刘太后专权霸政,差点成了第二个武则天,百官只尊太后,而不知皇帝。
一些有良知的大臣,对太后专权,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唯独一个敢对刘娥开炮的,就是范仲淹。他不但指责太后不应忽视赵祯这位皇帝的存在,还主张还政于朝,让刘娥回后宫养老,把刘太后气得半死,直接把他扔出了京城。一直到她死,也没让范仲淹回来。
那时的仁宗年纪尚幼,朝中大臣没一个敢为他说话的,唯有范仲淹在最危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他能不记着吗?
而且,去岁新政受阻之时,也是范仲淹看出了皇帝的为难。为了不让赵祯难做,主动请调去邠州巡守,后来又主动辞去中枢要职,这才保住了赵祯的颜面,让新政之乱平稳落地。
庆历新政,是赵祯催着范仲淹等人干的。范仲淹虽早有革新之意,但当时西北战事未宁,朝中反对势力不可小觑,此时并非主新最好的时机。可新政失败找人背锅的时候,却是范仲淹、富弼等人。这一点,赵祯更觉亏欠了他们。
所以,庆历之风一过,除了范仲淹、尹洙长辞于世,杜衍因年迈多病而致仕。余下的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之后几年都先后拜相,就连政治智商几乎为负的欧阳修都当上了参知政事。
......
不管怎么说,官家是铁了心要护着范希文。贾昌朝心说,看来,不放大招是不行了。
第二天早朝,御史中丞王拱辰殿上直奏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结党结心,其心可诛!
(老实巴焦的富彦国心说,老子躺着也中枪,我特么什么都没干好吧...)
王拱辰之言,内相贾昌朝、参知政事吴育,还有一众朝臣皆是附议。首相陈执中不置一词,朝堂之上敢为范、富等人进言者寥寥。
三日后,在任大名府的夏竦以快马急奏,言范、韩等人,以辞官要挟官家,置臣纲于惘然,为我辈所不齿。
与之一同上奏的,还有同样不在中枢的宋痒和章得象,都进言范仲淹结党营私,朋党之说再提。
赵祯被他们搅得一个头两个大,不由也动摇了升迁范仲淹的决心。
范卿啊,为何如此心急?
暗道若这次范卿依就不授,就把这个事情再压上一两年。
而范仲淹果然没让赵祯失望,再次不授新职。可是....
回秉的奏折却吓出了赵祯一身冷汗!
只见他奏折上只写了两句话:“臣非虚衍,致仕之心绝已!”
这是明着告诉赵祯——官家啊,别费劲了,我不是玩儿虚的,是真要撂挑子了。
这可吓坏了赵祯,急忙回信——“范卿别闹,朕离不开你啊!有啥条件尽管提,只要不马上回京来搅局,一切都好说!”
这回,范仲淹就回了一个字......
“辞!”
赵祯看到这个字,脸色一白,心说,完了....范希文是玩真的!
而贾昌朝看到这个字,直接在值房里摔了茶杯。
就连陈执中都是脸色一白.,完了!范希文这是破釜沉舟了,不接到回京的旨意誓不罢休了。
沉吟良久,陈执中方缓缓拿起笔,一段略显沉重的文字落笔纸上。
.....
现在京师之中,除了皇帝有七分相信范仲淹是真的请辞,所有人都觉得他这是在逼宫,让官家做一个要我?还是要他的选择题。
那官家会选谁?大家心里都没底。
终于....
七月中,赵祯终于做出了这道选择题。
下旨——“番阳太守魏介移知邓州,原门下省给事中、知邓州事的范仲淹,即刻进京!”
中旨一出,满朝哗然。官家竟置百官的反对于不顾,招范仲淹回京?
一时之间,弹劾、重伤,请圣人明目之言此起彼伏,阻止范希文进京的声音,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对此,赵祯置若罔闻,铁了心要把范仲淹弄回京。
.....
而此时的邓州,在范仲淹的案头摆着两个封装信笺。
一个是禁中招他入京的中旨,另一个则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执中的一封手书。
官家旨意自不必说,无非是让他等着魏介到邓州接班,然后举家回京。唯一有些蹊跷的就是,旨意里没有授职,连之前旨意里说好的的“资政殿大学士”也没了影儿,只说让他回京。
皇帝招地方官回京述职,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述职不用卸任,到京城和官家汇报完工作,还得回来继续工作。
但,这次是明令魏介接替范的职务,也就是说,他不用回来了。可是,又没授予他新的职责,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另一封陈执中的手书,却极为不寻常,甚至让范仲淹都有些意外。
这是一封《求请书》....
信中,陈执中竟然用几乎恳求的语气,求范仲淹不要再闹了,朝堂安稳来之不易。让范仲淹着眼大局,先委屈一下。
范仲淹和陈执中算是政敌,在新政的问题上,陈虽不似夏竦、章得象那般无所不用其极,但也是高声反对,对打压新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做用,他会给范仲淹写信,着实意外。
.....
只是扫了几眼,范仲淹就把这封信放到了一边.,脸上的神情极近轻蔑。
他看不起的不是陈执中本人,而是轻蔑于众人的小人之心!
“想不到,我范仲淹磊落一生,竟还是被这些人看成是一个虚伪投机之徒!”
“来人,让纯礼去严河坊,把唐大郎叫过来。”
.......
调教大宋 第50章 还欠您一座书院
唐奕最近两个月过的很充实,好吧,其实是累成了狗....
上一次,为了一时的爽快,暴捶了钱文豪。之后,范仲淹意识到再不能放任这小子胡闹了,于是,唐奕开始每天都到范宅报道,与贱纯礼一起当起了乖宝宝。
每天写写大字,背背《韵略》....
要是只是读书倒也没什么,但偏偏酒坊那边还有一堆的杂事,令他不得清闲。
两个月的时间里,严河酒坊的醉仙酿彻底火爆邓州。原来存下的四万四千多斤果酒,日前已经售出了三万多斤,存货不足万斤。
这还是张全福眼见形势不对,开始有意控制销量,才剩下的一点点存货。不然,早就被抢光了。
现在,距离秋果成熟最起码还要半个多月的时间,而想把新果酿造成酒,也得一个多月。也就是说,如果不实行限购,未来两个月,严河坊将面临无酒可售的窘境。
因严河坊限售醉仙酿,想买酒的客商无货可进,市面上醉仙酿的价格已经炒到了3贯钱一小坛,折600文一斤。即使是张全福也没想到,这酒会火到这种地步。
而与醉仙酿一同问世的肥皂,开始之时,因为被新酒的光芒所掩盖,并不十分出彩。但是,随着这种极为实用的洗涤之物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开始慢慢火暴起来。
起初,唐奕拿着肥皂去找张全福的时候,他估价每块售价百文。后来,自己用过之后才知道,他完全完低估了肥皂的价值。这东西比皂角耐用不知多少倍,小小一块,就可用很久。别说百文,三百文也不是问题。
后来,唐奕提炼出精油,制出了香皂,更是受邓州富户的喜爱。一块香皂的价格是肥皂的三倍多,整整一贯钱一块,却依然供不应求。
现在,严河坊醉仙酿只能等新果上市才能再酿,前院的酒坊几近停工。唯有后院的炼油工坊还在日夜赶工,一方面要供应肥皂、香皂的销售,另一方面,也为酿制新酒储备甘油。
君欣卓带过来的十几个老幼,全都安置在后院,他们对唐奕的活命之恩感激不尽,自然卖力工作。唐奕与之签订了十年的佣契,不然就张全福那一关都过不了,生怕这些“外人”把酒坊的秘密学了去。
而严河坊大肆炼油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邓州油贵。
全邓州地界,包括下辖县镇的猪油都让张全福订购一空,一时之间,邓州城内竟无猪油可用。无油下锅的百姓只得把目标放到了牛油和羊油上,致使牛羊油的价格也开始腾涨。民间怨声载道,都骂严河坊扰乱民生。
无奈之下,唐奕开始在邓州推行炒菜之法,炒菜用植物油好过动物油,他想用此法来缓解动物油的需求。
还别说,在唐奕有意的宣传之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种开封大酒楼的独门秘技,就在邓州推行开来。百姓对于这种花样繁多,口感多变的餐食技法大赞不已,从而大大缓解了居民对动物油脂的需求。
....
范纯礼找到沿河酒坊的时候,唐奕正在蒸锅前面忙活着。
一听老师叫他过府,唐奕不敢迟疑,叫君欣卓去她屋里拿出两个小瓷瓶。而君欣卓把瓷瓶交到唐奕手里时,却砐为不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