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续南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张出恭等往日七个兵,二堂一些首脑,也可轮流上桌,表示亲近。
不过剿灭焦山匪后,杨河新设了两个位子,不论队兵、老弱、妇女,只要干活训练得力,不管什么身份地位,都可评选为积极分子,上来享受与他同桌同食的待遇。
这个制度一出,果然大大增加了庄民们干活训练的积极性。
这不单是荣耀,也有实在的实惠在里面,比如以后庄中提拔什么人,这个资历因素肯定会考虑进去。
这一点上,庄民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又有二堂的首脑,各队的队长,如李家乐,赵中举,孙招弟,张云萼,盛三堂,米大谷,杨千总,罗显爵,陈仇敖,张出恭等人,分赞画堂、议事堂,各有桌子。
余者各人,或蹲或站,端着饭碗,自由活动。
不过新到庄中的众工匠,今天算是客人,有一张桌子,以后就没有桌子了。
还有王府的伙计,他们是客人,自然也有桌子椅子。
赵中举的伙食队已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除了大桶的面条,水饺,一些块肉马肠,还有一些蔬菜与猪羊肉等。
剿灭焦山匪后,各庄也敏锐的窥探到新安庄的需求,自己舍不得吃的鸡鸭猪羊什么,都挑到新安庄门口贩卖,赵中举的预算很充足,有挑来卖的新鲜肉食菜蔬,都不客气的买下。
此时分几个窗口,各队兵老弱排队领饭,各人欢声笑语端着木托盘回来,队兵托盘上有面条或水饺,满满一个大海碗,不够还可以再加,但不能浪费。
另一个碗是菜蔬咸菜,又有一大块肉。
队长之流则是两块肉,头目自然不可能与普通成员吃得一样,待遇一样,那谁愿意当官?
老弱妇女小孩,同样是满满一碗的面条水饺,不够也可以再加,然后另一碗是菜蔬咸菜,又有一碗肉汤,上面有一些碎肉。
老弱妇女小孩现在不可能与青壮吃得一样,但现在这个伙食,她们已经是心满意足。
相比新安庄外人吃人的惨状,庄内日子,已经跟天堂一样。
而现在新安庄人口也加了不少,计有七百多口人,就是剿灭焦山匪后,发现两百多个被抢掠的女子,杨河都收入了庄中。
现在庄子也是严重的男少女多,特别青壮男丁只有一百四十人,青壮妇女则有四百人。
黄管事好奇的看着,新来的工匠们一样非常关注,他们知道自己今天是客人,吃好些正常,然以后就要跟庄中普通人一样,自然非常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然看到庄民们的饭碗,他们个个放下心来,果然好,杨相公没有骗他们。
甚至眼前情况,大大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感觉杨相公说得太保守了。
就这伙食,比往日自己庄中各大户财主吃得还好,没听说闲时也天天吃白面的。
只是……
这会不会太败家了?
王府的伙计也是看着,个个心中大喊,太败家了,那杨相公太败家了,有钱也不能这样花。
这样下去,金山银山也会吃空。
当然,若自己有这样的主公,还是欢呼雀跃的。
各人心中感慨,怪不得那杨相公在庄民心中威望这么高,都是靠银山粮山堆出来的啊。
就往日这些都是难民流民的庄民,离开新安庄子,谁给他们这个吃喝?
王府算是豪强大户,然平日给各店伙计的饭菜,也没有这么丰盛的。
一时看着那些庄民,众伙计心中颇有羡慕嫉妒。
黄管事心中也是摇摇头,杨相公待部下过于优厚了。
……
其实到了新安庄后,杨河也考虑过是否实行工食银制,每月发给一定的银饷,让庄民们自开伙食。
然从上到下都是反对。
众庄民心中也有小九九,这时候的吃食,不论男女老少食量都很大,一人一天要半升或是一升米,三口之家,差不多一天要近两升米,就是三四斤米面。
这样一个月光吃就要去了半石米粮,五口之家就更多了。
当然,你可以天天喝稀饭,吃糠咽菜,那需要的粮食就少。
而此时的粮价,一石米快要二两银子,这还是夏秋粮刚收获时。
若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米价会飑升到一石四五两银子,如果发工钱的话,就算一个月给二、三两银子的高薪水,其实按市价,还是怕连饭都吃不饱。
这还不算别的花费,比如柴草,油盐酱醋,身上穿的衣裳,盖的被褥,住的宅院花费等等。
算下来,怕每月五两银子也达不到现在的生活水平。
而区区一个庄民,每月给五两银子,那可能吗?
所以众庄民都非常愿意吃这个食堂饭,每天可以吃饱,基本的生活用品也有,他们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不想改变。
也是,人的基本消费,衣食住行。
现在食有了。
衣也有了。
住,有房子分下,每人至少有一个温暖的火炕,连小孩儿也不例外。
有成户的,每户还分到一所宅院,好坏不论,至少是自己的房子。
行,他们就愿意呆在庄内,也不愿意出门去哪儿,天寒地冻,兵荒马乱,遇到土匪怎么办?
所以细算下来,庄民的基本需求都被包了。
相比庄外,还有逃难时的凄惨,没人想改变现在的生活。
而杨河又是个厚道人,认为给部下吃饱穿暖,那是最基本的需求。
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却不免给外人以败家子的感觉。(未完待续。)





续南明 第128章 不论是谁
不过这种食堂制只是目前阶段实用。
杨河以后肯定会搞薪酬制,用工薪造就一个中产阶级,让他们成为大明的榜样,潜移默化提高工人的地位,让靠技术吃饭的人,成为外人羡慕的对象。
只是这怕要很久以后。
主要是大明现在处处饥寒,米价不稳定,便宜时一二两,贵时四五两,甚至五六两。
百姓光光吃饭,就要占了绝大多数花费,甚至耗费所有,也不断冻死饿死。
所以新安庄民若靠薪俸,自己对外买米的话,是吃不饱饭的。
杨河现在给每人吃饱饭,看虽简单,其实占了他们生存中最重要的事。
真靠薪酬吃饭,改变这个局势,只有等粮价很便宜的时候,比如说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石米,甚至买两石。
只是放眼大明,未来情况只会恶化,不会好转,到了崇祯十六年、十七年,就算苏扬等江南富足地带,米价一样飑升到一石五六两,不断有百姓饿死街头。
所以,只能靠自己,等未来大农场建立起来。
杨河并不打算分田到户,那生产力太低了,小家小户,面对灾害的抵抗力也太弱。
大明眼下情况,只能抱团,种田也是这样,所以杨河准备搞大农场,未来治下最多分一两亩的菜园地与基宅地。
然后等治下可以大规模生产粮食,米价降到一两银子一石,甚至可以买两石,那薪酬制就名符其实了。
到时工人若一个月可以赚二三两银子,就可以过得很舒服,也会有大量的闲钱消费,促进社会发展。
只是,这还是规划,不知要等多久。
眼下,还是吃食堂吧。
目前杨河包办了庄民的生活,给他们基本的吃喝住,当然,这只是粗犷型,他不可能面面俱到,某些地方还是要花钱的,只是现在呆在庄中,不需要多少消费罢了。
不过介时集市办起来,庄民们也会有赶集购买商货的需求。
若到时赶集,庄民们手中无钱,岂不是丢了新安庄的脸面?
所以杨河考虑,推出工资等级制,在现有提供吃住基础上,每人每月发下不等的工食银。
从基本工资到奖金,一钱到一两银子,不要很多,免得以后没有升价的空间,但每人至少手上会有些零花钱。
小孩也不例外,他们半工半读,也应该有工资与奖金。
然后过年的时候发个红包,提提士气,长长脸面。
庄中很多人其实还是有银子的,很多户家内男人是队兵,战后都有缴获与赏赐,最开始赏狼肉,后面赏金银,便是未出战的老弱妇女,都有赏一点点。
战后摸腰包也是潜规则,除了明显的包裹,各土匪怀中细碎的金银也归摸腰包者所有。
夜不收更富,便如韩大侠,胡就业,曾有遇等人,身上就有大把的闲钱。
所以新安庄民对抢劫,不对,是剿匪,还是充满热情的。
不但新安庄,就是周边庄子也被带动起来。
就不时有各村落当家前来拜访,言某处有匪患,可否去剿一剿?
……
杨河请黄管事入桌,还有杨大臣、齐友信、严德政等人相继入桌,还有……
今日的两个积极分子也被请了过来。
一个是老弱,一个是女子。
老弱是公屯所一位种田好手,姓田,女子则是剿灭焦山匪后,收入庄的两百多个被抢掠女子之一,姓戴,外人称之十二娘,她母亲生了十二个女儿,典型的英雄母亲。
而她本人,在刺绣缝补方面颇为不错。
各队报上来后,齐友信交杨大臣审核批准,就成了今日与杨相公同桌同食的人之一。
看着这两个仓促不安的积极分子,杨河微笑道:“请坐。”
看二人坐下来,杨河为他们介绍:“这是黄管事。”
那田老汉如在梦中,只是慌忙低着头,那戴十二娘轻声唤了声,文静的坐着。
黄管事面带微笑,不过老实说,这杨相公很多作派他看不明白,招两个下人同桌同食,内中有何深意?
而且这俗话说,女人不上桌……
不过这是杨相公庄内事,他一个外人,还是不要多嘴闲话了。
杨河这桌饭菜当然丰盛得多,更别说还要招待客人,看得两个积极分子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下筷。
杨河与黄管事闲话,一边劝二人吃喝,询问一些事情,这也是他了解基层的一个有效手法。
闲话中知道戴十二娘是徐州人,她母亲除了生十二个女儿,又生三个儿子,共生了十五个子女,不由赞叹一声,心想庄中也应该多多出现这么能生的女人,壮大庄子的人口。
看两个积极分子都很激动,田老汉激动下只顾着回答,也尽量让自己吃得斯文些。
那戴十二娘人长得文静,倒吃得很多。
看她吃得香甜,妹妹瑛儿指着一盘羊肉道:“姐姐,这个好吃。”
戴十二娘忙道:“谢谢小姐。”
她心中感动,语音有些哽咽,当时匪寨被攻破后,她自认自己被匪贼糟蹋过,怕回去后也没有好日子过。
听说新安庄颇有些同类女子,庄主愿意收留,庄中也不歧视,就在新安庄停留下来。
果然庄中并没有风言风语,又可以吃饱穿暖住好,这种好日子,是她梦寐以求的。
现在更因为活干得好,享受与庄主同桌同食的待遇,便是最甜蜜的梦境,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场景。
看周边众庄民羡慕的神情,一时间,她心神颇有些恍惚。
因为黄管事同桌,齐友信与严德政有些矜持,韩大侠埋头吃喝,杨大臣更吃得稀里哗啦的。
他食量大,就抱着一大桶面条狂吃,很快吃完。
看他放下筷子,杨河关切的道:“怎么,今天胃口不好,吃这么一点点?”
……
胡就业与张出恭等人一桌,他稀里哗啦吃着面,对赵中举的手艺赞不绝口,言还是喜欢吃齐家嫂子做的面食。
张松涛也坐在一桌,他现在是军需所书办的职位,也有资格坐在桌上,木托盘的菜碗上,也有两大块肉。
他一边吃,一边与身旁的张出逊交流着什么。
而在他桌旁不远的墙边,管枫与呼延晟蹲着,管枫嘴边塞着肥肉,他大口的咬着,满口的流油,一边含糊不清道:“好……运气好……最肥的一块,被我拿到了……”
身旁呼延晟未动菜碗上的肉,他端着饭碗,东张西望什么。
而在管枫的右旁,裴珀川跪坐着吃饭,他身下垫着一个毡垫,腰杆挺得笔直,慢条斯理的吃着。
他现在分到管枫、呼延晟、张松涛三人的院子中,他在新安庄内原有住房,然可能有什么伤心事,也不愿住在那边,就将他分配到现在的院落内。
不过他平日沉默寡言,也不爱与舍友交流说话。
管枫大口啃噬着肥猪肉,一边羡慕的看了眼坐在桌上的张松涛,特别他碗中的两块肉,又更羡慕的看了看杨相公那边,那两个同桌同食的积极分子。
女人可上桌让他有些意外,更意外的是她们还可与杨相公同桌同食。
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定要争取一次与杨相公同桌同食的机会。
忽然他发现身旁的呼延哥不见了,转眼看去,却见呼延晟饭碗留着,菜碗端走,然后见他走向一堆妇女丛中,一个可怜楚楚的女子低下了头,身旁的女子都是打趣的看着她。
“……若男,这肉给你。”
“谢谢呼延哥……”
管枫眼睛闪亮,心想:“不会吧?”
……
晚餐过后,杨河吩咐严德政将黄管事领下去歇息,就住在一号院落,他的宅院中。
他的宅院虽住了齐友信一家,严德政一家,韩大侠父子,但空房仍多,条件也是庄中最好的,自然要招待歇息院中。
王府的伙计,此行的工匠,则让齐友信去安排住所。
此些事后,新安庄高层,一干心腹则聚在戏楼三层,杨河办公室中议事。
一个灯笼挂着,屋内有些昏暗,杨河桌上摆了一杯热茶,手中有一个精致的黄铜手炉,内中有着炭火,使得他的双手阵阵温暖,这是波涛汹涌赠送的礼物之一。
他倾听韩大侠回溯当时情形,只是沉吟。
边上众人坐着,个个都是用心倾听。
韩大侠最后道:“看那马蹄印子,最后确实是向北而去,铜山匪的嫌疑确实最大。”
杨大臣怒吼道:“知道是谁就好,待我新安庄强兵练成,就发兵剿灭,将他们山寨上下,杀个鸡犬不留!”
张出敬也吼叫道:“不错,敢刺杀杨相公,死有余辜!”
张松涛欲言又止,杨河看向他,道:“忠忱兄有何意见?”
张松涛一咬牙,说道:“相公,学生觉得,此事不只这么简单。”
杨河道:“哦?”
张松涛道:“学生只是奇怪,那匪贼刺客如何准确得知我等在邳州之事?就算他们在城内有驻地,然邳州多个城门,人流车马众多,我等说显眼也不显眼。今日出城车马是浩大,然如此车队不少,刺客怎么就盯上我们?”
他款款而谈,分析之语让人信服。
齐友信目光森寒,他插嘴道:“张兄弟意思是说,专门有人盯着杨相公,甚至通风报信,聘请或与匪贼刺客合谋?”
张松涛道:“不无这个可能。”
齐友信咬牙道:“那邳州城内,有这个能力的是谁?”
张出恭冷冷道:“谁会得益?”
又一个嫌疑呼之欲出,众人心中都浮起一个名字。
杨河冷笑一声,他站起身来,在屋内缓缓踱步,他说道:“他们都没有顾忌,我顾忌什么?不论是谁,想要我死,都要死!”
他猛的看向韩大侠:“老韩,你继续到那一片,还有邳州城哨探打听一番,确认各种消息。……把那裴珀川带去,他骑术精湛,也懂得哨探,可以助你。”
韩大侠大声答应。
寒风呼啸,从木板缝隙灌进,吹得那挂着的灯笼不断摇晃,各人脸色亦是忽晴忽暗,透着森森寒意。
确实,他们怕什么?
众人本是亡命之徒,都是从死人堆中爬出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谁又怕谁?
敢刺杀杨相公,就是要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力,此事绝不能善罢甘休。
只有严德政面露忧虑之色,此事怕会闹得很大啊。
山雨欲来风满楼。(未完待续。)




续南明 第129章 不值得挽留
第二天,韩大侠就带着裴珀川离开了新安庄。
黄管事也告辞而去,他这边也要继续运粮与别的物资,而且,他也要调查刺客是谁。
对他来说,此事一样不能善罢甘休。
他离庄而去,带走了杨河白花花的银子。
有了急需的物资,又招募了部分工匠,杨河的很多计划也可以实施了。
他首先任命张出恭为工务堂总管,兼任公造所主管,掌制造、收发各种公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各类模具等。
众人这时也恍然大悟,早前杨河任命他弟弟张出逊主管军需所,他这哥哥反倒被排除在外,原来是重用在这里。
庄内各人都很羡慕,议事堂几大要害堂口,工务堂一直空缺,想不到张出恭一管就是一个总管,还兼任了一个主管,都是要害部门。
这有技术就是吃香啊,庄内很多民众,都产生自己,或是让家中孩儿学一门技术的念头。
新来的工匠们也是惊讶,他们私下都打探了,现在庄内很受器重的张出恭兄弟,胡就业兄弟等人,以前都只是溃兵,想不到个个成了管事,身居高位起来。
那杨相公用人还真是不拘一格。
各人心下大动,或许以后,自己也有高升的一日。
杨河招集众工匠聚在戏楼广场上,郁铁匠一家,他亲家李铁匠,流亡铁匠牛金锭父子,郑姓军匠,瓦匠顾九,陶姓工匠,灶户蒋福海,几个窑夫、坯夫,两户木匠。
还有李天南兄妹,差不多十六户工匠。
各专业不一,然眼下都是庄中需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几户铁匠。
在工匠一行中,铁匠地位也是很高的,他们若和木匠、瓦匠一齐干活,吃饭时铁匠都是坐上席。
当然,必须不洗手、不洗脸,若洗了脸和手,其他匠人是不允许他坐上席的。
杨河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看着台下众人,他椅上垫着厚实的狼皮,就是当日“吴口”废墟射死的那只头狼,已经鞣制了一番,可以当坐垫了。
这狼皮长两米多,毛发非常的浓密,鞣制后软绵绵的坐着颇为舒服,而且非常保暖。
旁边几上摆着热茶,上面泡着吓煞人香,杨河不时喝几口,然后手上有精致手炉,都是波涛汹涌赠送的。
大冬天的,颇为惬意。
旁边严德政宣读着,主要是工匠的待遇与制度。
杨河打算将工匠分为合同工与临时工,合同工,最少干三年,视技术保密程度,他们活动范围局限不一,最保密的,甚至只能在新安庄内活动,连庄门都不得出。
稍保密的,可以在新安集活动活动。
临时工,会比较自由,但也必须至少干半年活。
他们的待遇,将分不同等级,如学徒、技工、技师几等。
内中学徒与技工,更分初、中、高三级,每级待遇不同。
比如高级技工,每月底薪就差不多有一两银子,还有奖金,又包吃住,他们居住的房屋,三年后,也可归他们所有。
而技师,就要看你带出多少学徒,甚至技工了。
他们待遇也更好,每月底薪最少二两银子,砖瓦房的四合院也肯定会分一套。
当然,带学徒也是有标准的,不是随心所欲乱带的。
下面众工匠安静听着,都有一种新奇的感觉,杨相公庄子的规矩,真与别处不同啊。
不过大体来讲,这个待遇是很不错的,比如这个每月固定的底薪,这时都有忙节与闲季,不可能每月工钱固定,学徒更谈不上什么工钱,这里却月月有固定的钱拿。
还有奖金,更让人耳目一新,干得多,干得好,就奖励得越多,在这大明别处哪里听过?
东家每月给你工钱,你就应该好好干,甚至还有人看管督促,这里却用物资刺激。
孰优孰劣?他们自然更喜欢这个。
只是各人奇怪,杨相公刺激各人拼命干,只是打制出来的物什,用不完怎么办?
这事当然不归他们管。
李天南弟妹兴奋的议论,言自己阿哥,肯定会被评为高级技工。
最让众人心动的还是这个包吃住,昨晚的晚宴他们都有参与,按这种吃喝,州城每月五六两的档次都不能下来,而按现在的米价,各人居住在城内,每月光买米,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杨河其实还给他们另一个选择,就是住吃另补贴银米多少,让他们自己开伙。
然经过昨晚的经历,众工匠不约而同,都要选择吃食堂。
至于高级技工三年后得房,中级技工五年后得房,众人倒没什么感觉,毕竟时间远了点。
他们更看重眼前的,比如这个吃,比如每月底薪多少,奖金怎么算,自己被评为哪一级。
众人窃窃私语,都是将要开展新生活的兴奋。
郁铁匠笑呵呵的与亲家李铁匠议论,一看新安庄,他就喜欢上这里,他愿意在这里安家落户。
而当日杨相公亲自拜访,看来自己一个高级技工免不了,亲家手艺精湛,同样可能被评为高级技工。
然后三年后,各一套房子就入手了,在新安庄有个家,要知道,在邳州城内,备置一所宅院多么的艰难。
瘦高有力,瞎了一只眼的顾九听着众人说话,一边盘算自己的技艺,虽到邳州,然自己的手艺没落下,应该会被评为高级技工,然后……
1...5354555657...1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