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续南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他心中一阵火热,又想起浑家女儿跟自己出庐州后,就一直饱一顿饥一顿的苦日子,不由一阵心酸。
蒋福海有些惶恐,他的瘦妻周氏一样凄惨的站在身旁,二人打听过了,庄中并没有煮盐的活计,那一个灶户能在这边做什么?
如果在新安庄也朝不保夕,不能安顿,又怎么寻找自己失散的女儿?
蒋福海暗暗心焦,他要求不多,一个初级技工就行了,甚至学徒也可以将就,只要能吃饱饭,有地方住。
李天南听着身旁弟弟李天西,还有妹妹李竹娘的私语议论,则是沉吟不定。
老实说,他还是想上京师铸炮,只是……
算了,先攒一笔盘缠再说,在庄中干个三年,就当报答杨相公的救命之恩吧。
胡就业与曾有遇今天不知出了什么状况,总在广场上走来走去。
其中胡就业总在郁铁匠一家不远处转。
曾有遇则在李天南兄妹不远处转。
李天南妹妹李竹娘好奇的看了他们一眼,心想:“这二人好奇怪。”
台下一片兴奋的议论,只有那个郑姓军匠皱着眉头,脸色忽晴忽暗,心中竟有满腔的郁恨,萌生了离开的念头。
其实当日在邳州城内,与他同来的那户军匠要走的时候,他已经犹豫不定。
路遇刺客时,更是暗暗后悔,感觉新安庄不太平。
昨日晚餐时,别的工匠兴高采烈,他却是摇头,那杨相公不会过日子,穷奢极欲,金山银山也会败光,看来新安庄很快就会衰败下去,介时树倒胡狲散,怕会连累自己。
台上那庄中严管事宣读种种规矩,郑姓军匠更是皱眉,规矩太多,怎么干活都要管。
还有什么奖金,什么未来分房子,他都没有听进去,这种甜言软语,这辈子他听得少吗?
最后听到技师的评选,关键要看带出多少学徒,甚至技工,他更是全身发抖,这是要破坏行规啊!
邳州城的铁行,一铺最多让带两个徒弟,杨相公要让众人带多少?
这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杨相公明目张胆要破坏规矩啊!
杨河定的制度条例,待遇种种,他说不出一二三四,但隐隐感到不妥,似乎这边会有一只怪兽将要诞生。
这让他感觉恐惧非常,别的不说,大量铁匠徒弟带出来,以后他的子孙如何在邳州城谋生?
他喃喃道:“过份……太过份了……破坏行规……”
他喃喃说着,不知不觉声音大起来,最后众人都听到了。
严德政吃惊的住了口,杨河眉头微皱,淡淡道:“你说什么?”
所有人目光,都向他看去。
郑姓军匠看众人目光投来,特别那些新安庄的头目庄丁,个个目光森寒,不由吓得魂飞魄散。
他卟嗵一声跪倒在地,慌乱的连声道:“……没……小人没说什么……小人求杨相公饶过……”
杨河道:“方才你说过份、破坏行规?”
胡就业与曾有遇一直在广场上走来走去,此时都是大步走来。
胡就业更怒骂道:“我日嫩管管,你小子胡说八道什么,讨打是吧?”
看他身材高大,面目狰狞,身上带着血气与杀气,还一手按着刀把,那种压迫力直逼过来,郑姓军匠感觉全身寒毛都涑栗起来,他面色惨白,猛然就号啕大哭起来,用力叩头道:“饶命,饶命啊。”
他哭声凄惨无比,他身旁有浑家,还有一个儿子与女儿,见男人突然跪倒在地,还大哭起来,一个个也是面色发白,惊慌失措的跪倒在地,都是大哭哀求饶命。
一时间,这边一片哭叫声。
众人目瞪口呆,胡就业呆站在当场,骂道:“日嫩管管,老子还没动手呢,怎么就哭了?”
曾有遇也是站住,飑出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
杨河皱着眉头,心中一阵不悦。
那郑姓军匠不断叩头,听身旁老婆孩子的哭声,心酸难言,猛然他头脑一热,心一横,满脸鼻涕泪水的大叫:“不错,你们新安庄破坏了规矩,这奖金是一个,还有多带学徒,这是破坏了行规。”
他更转向郁铁匠,嚎叫哭泣:“郁爷啊,这新安庄以后是要断了邳州各大小铁匠的生计,你也是邳州人,还入了行,就放任不管吗?”
他大哭着,痛苦难言。
郁铁匠与身旁的李铁匠不语,良久,郁铁匠说了句:“老汉是新安庄人了。”
场中工匠都是转开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新安庄待遇好,有前景,他们自然愿在这。
况且,一把刀都没有打制出来,也未入城销售,怎么破坏行规了?
至于学徒带出来,可能扰乱邳州的市场,那是以后的事,现在管不着。
他们眼不见为净,只是郑姓军匠一家哭声不断传来,让人心烦意乱。
见众人不理,那郑姓军匠全身发抖,他看着沉默的各人,哆嗦道:“你们……没有天良,没有天良啊……”
杨河看了他良久,冷笑一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同时心中一叹,果然还是来了,端倪初现。
在古代社会发展生产,提升技术,创立制度,其实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甚至成为强大的障碍,或是敌人。
那就是各地的行会。
行会唐宋时就有,明清时更为强大。
为了维护市场,限制竞争,各行各业都会成立行会,然后有着种种严密的行规订立。
比如未入行会者,不得在本地开店经营,要经营,就要交“上行银”,这个入行会的钱各地不一,但普遍不少,如在湖广各地开个篦店,规定的“上行银”是二十两。
行规还严格禁止本地同行与外来同行合伙开店,否则将重罚银两,仍毋许开店。
更禁止各作坊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
如清时的汉口铜匠行会,就对铜水烟袋制作有着严格的规定:“至各人之业此者,每烟袋一枝,只准一手造成,至可用而止。不准尔盒我杆,盖李底张,配搭而成,违亦议罚。”
又禁止上街做广告,只准在自己店门口招募生意。
“新开铺面,不得对门左右隔壁开设,亦不准挑担上街发卖”,后世的广告手法肯定行不通,便如上街发传单什么,可能才广告一天,就被同行上门打个半死,还没有人同情。
运气不好,可能还会被取消做生意的资格。
又有原料,工资,销售,甚至设备数量等方面,都有着种种限制,严密规定。
至于带学徒,那更是规定严格,基本是出一进一,不能擅带,否则严惩!
比如苏州金箔作曾规定收徒只许一人,有某人违众独收二徒,于是众忿甚,将他召到公所议事,百多同行一拥而上,将他活活咬死,而且抵罪的四人早准备好,应付官府那边。
行会种种规定,除质量方面考虑外,更多是为了控制市场流通商品的总量,免得各家卖力竟争,破坏了同行的生计,毕竟农业社会市场总量小,你一家发展了,同行就要死一大半了。
先进器械的出现,一样会遭受普遍的敌视,因为可能剥夺了同行的饭碗,扰乱了市场。
捣毁机器运动,东西方都普遍出现过。
又有种种别的规定,比如你工匠未入行会,未开有自己店铺,那产品只能寄存同行店铺发卖,便如牛金锭父子,就是将打制出来的产品交给李铁匠发卖。
三百六十行,行规无数,障碍无尽。
新安庄现在是作为“消费者”形象出现,当然饱受邳州各商行的欢迎,甚至挖人,各行会工匠也是喜闻乐见,因为减少了城匠的竟争,自己市场份额扩大了。
反正离开容易进入难,想在城中开店,请再交二十两的“上行银”。
暂时杨河不会与各行会敌对,因为他现在基本自产自用,自己都不够用,怎么会卖出去?
然强大生产力总有外溢的一天,随便一个冲击波,就会淹死无数的虾米。
那未来他杨河恐怕会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就是大明各地数之不尽的行会。
还有无数恨他入骨的商人工匠们。
就象这个郑姓军匠,就觉察到什么了。
只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破开阴霾,总会有那些蝇营狗苟。
杨河可以想象未来自己敌人很多,也不在乎多那么一两个。
他冷冷的看着这个嚎哭的郑姓军匠,现在样子极可怜,然可怜的外表,是可恨的内心。
自以为坚持什么,然只是个油子。
兵油子,匠油子,办公室油子,此人只是个匠油子罢了。
他不跟随自己,是他没那个福气。
只看蝇头小利,目光短浅之辈,不值得挽留!
他说道:“你不必多说,留下安家银子,滚蛋!”
他起身环顾台下众工匠:“还有谁要走的,现在就走,我决不挽留!”
台下众人一阵骚动,他们相互而视,没有人动。
郑姓军匠失望的看着各人,良久,他恋恋不舍的从怀中掏出安家银放下。
众工匠让开一条路,都是冷漠的看着他,人各有志,反正自己觉得新安庄挺好,不走。
郑姓军匠失魂落魄,他喃喃道:“会有报应的,会有报应的……”
寒风中,他踉跄着脚步,带自己的妻人家小远去。(未完待续。)





续南明 第130章 标准化
郑姓军匠的离去没有引起什么波动。
余下十五户工匠都愿意留下来,也都愿意成为合同工,签完契约后,他们的等级评定也将在十天内完成,由张出恭兄弟主考,杨大臣与陈仇敖监督。
各工匠暂时也没什么军民部门等严格划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走,毕竟目前可用之人还不多。
他们各类福利住房等交给民政所安排,然后杨河要准备的,就是各工匠开工前的各项事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杨河打算推行新安庄标准。
话说一流强国定标准,二流国家体系中混,三流国家连体系都挤不进去。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标准很重要,一切都要事前计划好。
所以杨河打算事先定下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武器标准规格,让以后各类武器的零配件,都可以互换。
近代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标准化,规模化,这个时代的工匠都是各搞各的,根本没有任何标准,这个现象必须在新安庄杜绝,事事都要讲究标准。
这样一些必要的装备就要先准备好,如工匠使用的铅笔、图纸、营造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等。
这些交给张出恭的公造所打造,以后庄中工匠,统一用这些工具,不得大尺小尺,计算混乱。
这些器械都没什么技术含量,打制很容易,只有铅笔略难些。
中国古时也有铅笔,汉明帝时,便有曹褒寝则怀铅笔,行则诵读书的记载,不过这时的“铅笔”,真正是铅笔,一根芯,也没有外面的木壳。
杨河要的,是类似后世的铅笔杆。
大量加工木制笔杆不难,张出恭兄弟就有一架制作箭秆的器械,里面是旋刀,外面是手柄,将一根木条放进去,摇动手柄,一根箭秆就诞生。
类似这种器械改造下,就可以大量加工出标准化的细木条,然后细木条中间还可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
然后是铅笔芯,其实应该是石墨铅笔棒,此时叫黑铅,不论东西方,早早都用石墨写字绘画,只是石墨条很容易弄脏手,而且很容易折断,这就是此时铅笔的困境。
杨河直接套用后世的铅笔芯配方,用一定量的粘土、黏土,再混合石墨加热,制造出来的铅笔芯就坚实耐磨。
最后铅笔芯放入笔杆槽内,两条木条对紧、粘合,铅笔杆就出来了。
以后此类铅笔,便会成为工匠手中的利器,为新安庄的标准化立下汗马功劳。
铅笔杆器械,铅笔芯配方保存好就行,以后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山寨货,不过要买正宗的新安笔,还是要到新安庄。
张出恭兄弟对杨相公的本事早深信不疑,立时雷厉风行去办。
……
三天后。
军需所。
杨河在一块支着的大木板上画着什么,他一手持三角板,另一手持一根铅笔,却是手工加工出来的一根铅笔样品,杨河看过不错,就直接拿来用,以后就按这个标准生产。
“我新安铳,总共就这些零部件,以后各件标准就是如此,若有误差,当以毫丝来记之。”
指着各火器零部件的标准,尺寸,形状图画,杨河大声说道。
他下边张出恭兄弟站着,还有郁铁匠、李铁匠、李天南三人,他们都签了契约,还是保密级最高的那种,连庄门都不能出去。
虽然还未评定等级,但在杨河心中,他们都是高级技工,为表信任与激励,此时皆能参与这种心腹之事。
几个工匠看着,张出恭兄弟三人还好,知道杨河的本事,李天南,郁铁匠等人皆面露惊讶之色,都知道杨相公能文能武,未想还以工能匠,真是世间少有的奇才。
这种制图本事,这种对火器的了解,他们听了,都有自愧不如之感。
郁铁匠与李铁匠虽然看了兴奋,但老来持重,谨慎的不发言,李天南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看得心痒痒的,用他那带浓厚粤语口音的广官说道:“相公这画,似乎是类掣雷铳一样的后装铳,难道以后庄中要打制的,都是这类后装火铳?”
杨河心想这李天南果然懂得多,掣雷铳一样接触过。
他微笑道:“是的,五十步作战,打得远狠,不如打得快猛。”
杨河决定庄中大规模的打制新安铳,这种后膛的火绳枪。
依他估计,精制火药后,新安铳约在七十多步可以破甲,但要提高命中率,仍然要放到五十步距离开打,离得越近,准头越高。
所以,有这后膛火绳枪就够了,毕竟如果打不中,就是射程有一千米也没有意义。
这也是杨河是穿越者的缘故,敏锐的判断出,什么样的火器,才是最优良与适用的,就是后膛火绳枪与后膛燧发枪!
而放眼东西方,此时却有一个谬区,就是火铳拼命追求射程远,火力大。
确实武器精良的话,火绳枪、鸟铳、燧发枪,二、三百米距离都可以打死人,这指的是没有披甲的人。
然因为滑膛枪的缘故,精度极差,命中率很低,却只能放近打,走到几十米距离作战。
东方是约五十步,七十五米,西方普遍是五十码,不到五十米,英国人更走火入魔,十八米。
这使得滑膛枪射程再远,火力再大,都变得没有意义,因为三百米可以打死人,仍然要走到五十米距离作战。
而这时的后膛枪射程、威力当然不如前膛枪,但五十米距离,就是这时代的掣雷铳后膛枪,用很差劲的麻秸灰火药,一样可以打穿一切盔甲,不论是板甲还是清军的三重甲,而且射速不知高了多少倍。
这时代的后膛枪技术也不比前膛枪复杂,其实鸟铳后面那个丝转,技术含量更高一些。
所以有什么理由不用后膛枪?
后膛枪就算漏气,反正都是几十米距离作战,**气有什么关系?
后膛枪就算弱些,然跑到五十米距离,前膛后膛威力上又有什么区别?
特别几十米距离后膛枪优势太明显了,相同的时间内,前膛枪可能只能打三阵排枪,后膛枪则可以打十五阵。
每五步、十步打一阵排枪,东西方没有一只军队可以承受。
那将会是一场屠杀,将一大半的敌人打死在几十米的距离内,一口气将他们打崩溃。
杨河其实也知道东西方这谬区心理的原因,有士兵素质,更有想把敌人拦得越远越好的心理。
只是想法很好,打不中目标也是白撘,还是必须几十米之内见真章。
李天南摸着头,佛山那边,各匠大造鸟铳,客人要求也是打得远与准,连红毛鬼也不例外。
只是远好说,准头就难说,各匠试射,当然可以打得又远又准。
只是他们是吃这碗饭的,常年累月的下苦工,客人自己打射,就不一定了。
然在他年轻的心中,火器不是打得越远越好?
他久在佛山,也听说边塞胡虏的马队尤如疾风暴雨,远远的看了都害怕,官兵们都是一两里就拼命开打,真放到近距离开战,士兵们能忍得住吗?
不过想想邳州这边位于淮安府,离鞑子远着呢,杨相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他们仔细讨论,敲定规格大小。
“三钱铅弹的孔径足矣,眼下百步可洞甲的鸟铳皆用三钱弹。”
“铜栓可与膛径如一,要套入膛中,合缝紧密,再仔细磨去五丝。”
“阴阳机这边……”
张出逊、郁铁匠、李铁匠、李天南等人也会参与铳管打制,但在杨河打算中,他们更多会负责铜栓、阴阳机等要害部件打制,还有穿孔,钻膛诸方事宜。
毕竟是后膛枪,铳管不需要很长,就不需用技术较高的拼接法,而用熟铁板直接卷合,打制铳管需要的技术直线下降。
只要严格标准,工料充足的话,便是张出恭、张出逊、郁铁匠儿子郁有铁,流亡铁匠牛金锭等人都有这个打制能力。
而杨河新安铳的口径就定在十二毫米,铅弹重三钱,约十二克左右。
这个口径大小,铅弹重量足够了,就算清军披着三重甲,五十步距离,一样全部打开。
最终众人敲定新安铳的大小规格,各部件如何。
看着木板上的图案,杨河有些神往,以后后膛枪新安铳,就会按这个标准源源不断产生了。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新安铳还是火绳枪。
杨河也想改为燧发枪,只是……
燧发枪相比火绳枪,最难的不是技术,老实说燧发枪的技术也很简单,各种零部件并不难打制。
最难的是在材料上,没有好钢做弹簧片,就不可能有发火率高的燧发枪,那还不如用火绳枪。
目前杨河有两百斤苏钢入库,这些苏钢每一斤每一两,他都有计划如何使用。
毕竟这钢太贵了,也太稀缺了。
王琼娥算是有关系,卖了一部分给杨河,然一斤也要六两六钱银子。
这个价格放在太平盛世,若以米价计算的话,与后世的人民币相对比。
也就是说此时一斤的苏钢,价格在三千多块钱。
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而且不是说有银子就可以大量购买,杨河从王琼娥处得来的消息,苏州那边同行公议,对产量是有限制的,为的是保持高额的利润,跟后世牛奶倒入河中一个道理。
他买了两百斤苏钢,下次有货,不知要到什么时候,还真是用一点少一点。
也只有用这种钢,燧发枪击锤火石才能打着火。
然杨河要用苏钢的地方太多了,却不可能用在燧发枪上。
……
最后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就是钻枪管。
大明很多工匠火铳钻膛用的是堕子钢,一种低碳钢,为了避免损伤钻头,钻钻停停,一根枪管要钻一个月。
张出恭兄弟曾有一根苏钢材料的钻头,所以火器打制又快又好。
不过他们也有局限性,苏钢钻头钻膛时仍会发热,他们用湿布冷却降温。
这其实对枪管与钻头仍会有损害,杨河有更好的方法,用冷却油。
不过没有相应专业油汁,暂用菜油。
但就算如此,有了苏钢钻头,又有了菜油冷却,钻膛需要的时间,直接缩短到一天之内。
张出恭兄弟钻头有所缺陷,菱形结构,这样产生的废品率还是很高,一不小心,深加工孔洞时枪管就钻偏了。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杨河现在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在几个工匠期盼兴奋的目光中,他缓缓的在木板上画了出来。
……
老白牛:多谢法艾东书友的盟主打赏,现在似乎只有打赏盟主才有系统公告,然后可以加精在手机上显示。
下一章估计是在晚上。回找找bug书友,依我查的资料,还有询问当地人,淮北一片,以前是这样的,铁匠不洗脸不洗手才能坐上席,洗了手脸,就没这地位。(未完待续。)




续南明 第131章 车床
众人都是期盼看着,特别张出逊睁大眼睛,腼腆清秀的脸上满是紧张。
他几兄弟的火器都是他钻膛,他两个哥哥更多是帮工,从很久以前,铳管钻偏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他。
杨相公曾言过,这问题出在钻头上,要解决很简单,当时他含笑不语,现在终于说了。
他紧张看着,一颗心七上八下的。
他看着杨相公在木板上作画,慢慢成形,最后画出一副钻头的形状。
这是……
张出逊的眼神凝固了。
李天南一样睁大眼睛。
他自认自己打造火铳的技艺,在佛山一片也是排得上号的,然钻膛之弊病,也一直困扰着他。
经常钻着钻着,整根铳膛就废了。
而且他还没有苏钢钻头,用低碳钢材料的堕子钢,进度缓慢,慢慢干活,一个月打制一根鸟铳。
甚至很多工匠不如他,钻膛是钻到一半,翻过来再钻另一半。
1...5455565758...1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