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听说有一直钻,不担心钻偏的钻头样式,自然是睁大眼睛看。
此时他盯着杨相公画出来的钻头形状,喃喃道:“这就不会钻偏了?”
杨河提着铅笔,笑道:“不错,用这单面钻头,就可以解决铳管钻偏的问题!”
看张出逊与李天南面露非常激动的神情,他笑了笑,这两个年轻人,可以好好培养。
毕竟年轻,可塑性强,本身他们技艺也非常不错。
而要解决铳管钻偏的问题,确实很简单,将菱形结构改为单面钻头结构,一种简单的物理原理罢了。
当然原理再简单,这窗户纸不点透的话,可能数百年上千年,也没人会想到这上面去。
事实到了清末,很多地方的工匠仍用菱形钻头,印第安人几千年历史,早有了车轮的雕塑玩具,就是想不到发明推车用的轮子。
对着这单面钻头结构讨论良久,杨河吩咐张出逊先用普通堕子钢打造一副这样的钻头,试用后,若可行的话,再用苏钢打制,以后钻头也皆是此标准的单面结构。
张出逊激动的答应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试试。
张出恭在旁看着,一样心下激动,相公将此等绝密技艺相授,自己等更得尽心戮力做事。
杨河决定先打制六副单面钻头,暂时张出逊与李天南各用一根,余者几副备用与更换。
钻膛是技术活,普通铁匠却是行不通,不过他们可以打制铳管与别的零配件。
铳管直接用多炼好铁打制的话,也就是一天之内的事,郁铁匠等人一样可以参与打制。
熟铁板直接卷合膛管并不困难,技术含量不是那么高,很多铁器的打制比铳管还困难,郁铁匠等人毕竟是几十年技艺的老铁匠,就算没打制过铳管,张出逊等人带一段时间,熟悉后就可以了。
这样几个铁匠按标准打制铳管与零部件,打磨铜栓,张出逊与李天南钻膛,一个月一百杆新安铳是很轻松的。
杨河还设计一种车床,使各项工具汇集一体,让打磨钻膛更为的便利。
依杨河的估计,基本半天就可以钻膛一根。
这样张出逊与李天南二人,一天就可以钻四根的铳管。
……
“这是?”
众人看着杨相公又在另一块木板上画的器械图案。
看那上面的器械图,颇类似一种床式的结构,然后上面有床架,有钻头,有移动台,有固定槽,还有种种类类的附件加工台等。
众人都是紧盯着看,张出恭与张出逊特别关注上面的钻头,却是换成了曲摇柄,与他们往日所用钻头使力颇为不同,而且上面的钻头似乎是固定不动。
毕竟杨河的素描功底还是很深的,图案部件画得非常精准到位,一眼就可以看到这个状况。
看钻头对面,还有一个固定槽,上面夹着一根铳管样子的图案,图案边上还有着示意的虚线头,意思是钻管时,是铳管向这边移动,而不是钻头。
这个……
不单张出逊,就是李天南都是震惊沉思,他们敏锐的觉察到,这个钻床的犀利之处。
特别铳管被固定夹住,整体推移过来,那钻管时,将难以想象的平稳。
真是……
两个年轻人都是赞叹不已,杨相公是怎么想到的?
大明这么多工匠,也没人想到这个样子。
至少李天南居在佛山,那边有“铁镇”之称,匠工云集,大师亦不少,然他们只是手艺不错,这么犀利的器械,却从来未有所耳闻。
再看这器械又有各类的加工固定台,介时铳管与零配件的打磨切削等等,都可以在这车床上完成。
太美妙了,众人心中赞叹。
李铁匠看着图案,亦是心醉神迷,对他们工匠来说,这副器械图是如此的绝美,想不到竟从一个秀才手中描绘出来。
他脸上甚至现出敬畏的神情,寻思:“杨相公难道是匠神转世?”
他怎么也不明白,杨相公作为一个读书人,是怎么知道这些匠工方面的事情?
他在邳州城多年了,也知道军局器那帮书办管事大使是什么德性。
郁铁匠也是走近仔细看,看得入了神,想不到自己老了,还能看到这种绝世利器。
这新安庄,真来对了。
若长久待下去,以后自己郁家,要出几个大师啊。
杨河看着众人神情,微微一笑,这是他结合这个时代,创绘的简单钻床、铣床、镗床、刨床汇合体。
这些车床整体零配件并不复杂,技术含量更不高,眼前这些工匠就能打制。
而这个简单的车床若能制作几个,至少张出逊与李天南二人,一天钻四根铳管没问题。
别的工匠,也一样可以在车床边切削打磨。
他看着木板上的图案,这个机械现在还很简单。
但虽然简单,却代表力量。
眼前这力量粗粗换算,就是等于他新安庄区区几个铁匠,就超过别的大作坊百余铁匠大家的力量。
而且这边生产出来的产品,会更快,也会更好。
也只能被摹仿,不能被超越。
事实上很多革命性的机械开始都很简单,但很快就焕发出难以置信的活力。
……
车床的打制,还有火铳上面,其实有一个零件必不可少,连接、紧固,处处需要。
这个小东西在工业学名“标准件”,也就是非常常用的螺丝螺栓。
此时这东西的加工可不简单,经常是慢慢切削出来,一根圆棒料夹住,慢慢一刀一刀割下,每一次还要仔细对刀,免得割错割坏,最后切削出一个小小的螺栓。
加工效率低不说,制造成本也非常不经济,材料浪费太大了,对工人的要求也高,经常需要老师傅。
所以杨河打算使用一个模具式的东西来批量打制螺栓,还有一种加工内螺纹的刀具。
而这两个东西的打制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
不是技术,这个时代的技术不可小看,很多工匠大家制造的工艺品,都让后世叹为观止,感觉摹仿不易。
而是材料,就象燧发枪的击锤弹簧片,需要好钢才能打着火。
这两个东西对材料的要求更是非常高,毕竟是模具,使用高碳钢免不了。
好在杨河有两百斤苏钢,材料问题基本解决。
在众人期盼目光中,他在另一块木板上缓缓画出那两个东西的图案。
有这两个东西,就可以批量打制螺栓等标准件。
或是加工内螺纹了。(未完待续。)
续南明 第132章 熬硝
杨河画出那两个东西的图案,张出逊等人慌忙盯着看。
“这是……”
李天南喃喃道:“感觉很象螺母跟……”
不错,杨河画出的东西便是板牙跟丝锥。
板牙便是外螺纹的加工工具,外观就是一个非常高硬度的螺母,可以装上手柄,便利的加工出螺丝螺栓。
虽然依杨河的眼光来看,板牙加工出的螺纹精度还是低,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单件、小批生产和修配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丝锥则是一种加工内螺纹的刀具,因为沿轴向开有沟槽,也叫螺丝攻,按形状有螺旋丝锥和直刃丝锥两种。
此时当然都是直槽丝锥,虽精度也低,但加工容易,产量较大,是近代加工内螺纹的最主要工具。
杨河设计的这丝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小尺寸的内螺纹来说,是非常便利的加工刀具。
“真是长见识了。”
张出敬兴奋的道。
郁铁匠也是看得叹为观止。
杨河笑道:“幸好有苏钢,否则便是堕子钢,制造此等器械也颇不耐用。”
模具最重要一点,就是需要好钢,高碳钢是最基本的,后世很多模具都是使用合金钢。
杨河吩咐张出恭等人按图纸,按尺寸,先将这些器械打制出来,再谈造火器的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工工具先搞出来再说。
最后众人再对新安铳进行一番讨论,杨河还在枪托上设计了一个火绳仓。
火绳一截截还是麻烦,但捆在铳身上,却也碍手碍脚,就天鹅颈样的铳托设计为中空,长长的火绳就塞在里面,通向龙头有孔道,火绳烧完一截,拉出一些就行。
这样使士兵更为的便利,也会更美观些。
火绳仓也可以打开,就算两米长的火绳用完了,也可以再次塞堆进去。
……
杨河的新安铳设计安排就如此了,走上正轨后,至少一个月一百杆后膛火绳枪的产量。
新安庄目前有一百杆购买来的鸟铳,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张出恭兄弟也基本将内中的五十杆改造成新安铳。
暂时庄中还是用这些火器,等标准化的新安铳批量打造出来,这些买来的鸟铳就转为训练之用。
怎么说这百杆买来的鸟铳也是精良的火器,质量可以打千发,足够训练很久。
只是这批火器口径大小不一,弹药不能通用,寿命到后,便会废弃。
……
筹备好后膛火绳枪的标准化,摆在杨河面前还有一个重要问题。
那就是火药的精制化。
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到了明代,特别经戚继光完善,其配方“硝一两,磺一钱四分,柳炭一钱八分”,和现代黑火药的配率已经基本一致。
当然,因为此时硝、硫磺的纯度比较差,就算配方基本一样,明清时黑火药的威力,也只有现代黑火药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有的更差的,只有百分之五十。
然这三者提纯获取都不容易。
木炭粉的选料较苛刻,需要清明前后的柳条,别的时期柳条一般不用。
没有这时期的柳条制炭,用杉木灰与秸杆灰也可替代,但威力就差了,就是所谓的麻秸灰火药。
赵士祯做的实验,用柳灰火药,鸟铳百步可穿透两层一寸,共六十六毫米厚的木板,麻秸灰火药只能穿透一层。
眼下离清明还早,显然杨河只能用这种次等的麻秸灰火药。
还有硫磺,要得到纯度很高的硫磺晶体,一般是回收硫磺气,然操作比较危险,还是罢了。
用过滤沉淀法提纯硫磺会较为安全可靠,只是这需要大量的牛油与麻油,一般的比例,十斤的粗硫,就要两斤半的牛油,一斤的麻油,可谓耗费惊人。
还是算了。
最后是硝石,此时一般是使用大量的鸡蛋提纯,一样耗费惊人。
种种问题下来,此时火药纯度很糟糕,想得到戚家军中那么优良的火药可不简单。
中国缺乏硝石,然硝的比例最大,占75%,本来是很难办的,好在黄河沿河两岸,盐碱地无穷,只需付出一些劳力扫来硝土就行。
而且杨河知道一种廉价的提纯硝石方法,不需要用鸡蛋,用草木灰便可。
就先从硝下手吧。
……
“小人蒋福海见过相公。”
“小人陶龙飞见过相公……”
站在杨河面前的,是两个新加入的工匠蒋福海与陶龙飞,那蒋福海相貌凄惨,听说是逃亡灶户,有瘦妻一枚。
那陶龙飞年岁较轻,沉默寡言,看起来是个性格孤僻,不善言辞的人,自称有家传火箭技术,先祖陶成道曾做过一辆蛇形飞车,上面绑了四十七支火箭,想靠此上天,最终被炸的粉身碎骨。
杨河不置可否,此时人习惯攀亲戚,吹捧先祖,显摆“俺祖先也阔过”,就是很多开国人物也不可避免,只有明太祖实诚些,明言自己就是淮右布衣。
对煮盐灶户杨河颇有兴趣,细细询问了蒋福海,他老家在苏州,自称祖上曾是张士诚座前大将,后“洪武赶散”被强迁至盐城,成为煮盐灶户,代代相传至今。
而此时晒盐法虽很普及,但也不是每个地方都可晒盐,盐城那边就是煮盐,那方也到处无尽的茅草苇荡,官府明令不得砍伐,以为煮盐燃料之用。
“煮盐……”
杨河心中一喜,细细了解了煮盐的程序,心想此人倒是个熬硝的有力人选。
又问了陶龙飞一些事,杨河点点头,不管此人懂不懂火箭,懂得一些火药上事是肯定的。
他说道:“行了,你二人可为高级技工,就在庄中好好干活吧。”
在二人猛然睁大的眼睛中,他对蒋福海道:“听闻途中你小女蒋有盐失踪?只要你尽心戮力,庄中定会替你寻找失散的女儿。”
……
杨河让张出敬负责硝土火药方面的事,孙招弟协助,蒋福海与陶龙飞为高级技工。
又调派一些妇女老弱归在他们手下,就开始准备熬硝。
熬硝大部分是体力活,细致活,耐心活,而不是技术活,用一些妇女干活倒是合适。
而原材料,就是硝土,收集这事庄民早不干了,因为剿灭焦山匪后,杨河就向各庄摊派硝土份额,用硝土,顶替税粮保护费。
周边各庄基本都是穷鬼,也盘剥不出什么,就用硝土替代,也可获得一个仁义的名声。
毕竟去盐碱地收集硝土,只需付出一些劳力与时间,不涉及最敏感的钱粮问题,缴纳份额后,余下的还可以按担算钱。
因此这农闲的时候,不知多少乡民主动去收集硝土,也成为这周边村落一个新颖的谋生手段。
众人拾柴火焰高,到目前为止,庄中硝土已经堆积如山。
只是提纯不易,一般来说,百斤的硝土只可熬出五六斤的硝,七八斤的盐。
这盐还是工业盐,要吃的话,还要继续提纯。
人手原料到齐,杨河让孙招弟等人准备二十口大陶瓮,每口陶瓮偏底部都钻出一个筷子粗的小孔,然后将硝土倒在里面摁结实,一般每口陶瓮约摁入一百斤的硝土。
二十口大陶瓮都摁入硝土后,杨河吩咐在各瓮的上半部倒入清水,很快各瓮底部小孔缓缓渗出黄褐色的水流,这就是含硝的“卤水”了,待到滤出的水无色,这二十口陶瓮内的硝土就完成了使命。
接下来,就是蒋福海与陶龙飞的事,将卤水倒入大锅,开始熬硝。
前方的程序,后世有个俗名叫“摁瓮子”,说起来简单,过程很长,摁瓮子至少要半天,然后滤水也要三天。
这事没有技术含量,就是要耐心。
然后熬硝差不多要四五个小时,这事就是机密了,每个熬硝的人选,都是仔细挑选。
毕竟被别人知道了,他们提纯硝石,就不需要昂贵的鸡蛋了。
在杨河指导下,蒋福海从熬盐变熬硝,加入草木灰熬制,得到纯度为百分之九十五的纯硝。
以后杨河会用重结晶法过滤一遍,硝的纯度可为百分之九十九。
不过等到有柳条制炭,高纯度硫磺再说吧,火药是三方合一,不单硝纯就可。
而约四天的时间,杨河也得到约一百斤高纯度的硝,让蒋福海与陶龙飞等人目瞪口呆,心中涌起与李天南等人相同的感受。
看着这些略白色的结晶体,杨河心中现出喜悦。
二十口大陶瓮,每四天一百斤高纯度的硝,一个月就是七百斤,目前来说足够用了。
以后需求量大了,增加陶瓮的数量便可。
每四天还有一百四十斤的工业盐,一个月近千斤。
不过这些工业盐先摆着吧,以后再说。
……
杨河仍用麻秸灰,此时纯度不高的硫磺,加上他纯度为百分之九十五的硝,按比例配成黑火药。
捣碎碾粉成末,加水再捣,取出晒干,成品块状火药。
然后破碎成粒,火药颗粒化。
又用粗细不同的罗筛,分别筛出不同颗粒,一些为发射药,一些为引药。
最后试验,用后膛火绳枪新安铳发射。
杨河欣喜的看到,新火药六十多步就可破甲。
比买来的那些火药,威力足足提高了十多步。(未完待续。)
续南明 第133章 扩军
物资入手,工匠募来,新安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新安庄的七百多口人,也投入了忙碌之中。
每个人都有活干,就是各大街小巷,都安排了老弱清扫,将垃圾运到庄外,这也是庄内每天干干净净的原因。
各铁匠、蒋福海等人,都分配了事宜,两个木匠,因为一个会制车轮,就安排去制盾车的轮子,另一个,专门打制火铳的木身。
还有顾九等瓦匠,那些窑夫,坯夫,修缮城楼,兴建澡堂厕所,那磨坊附近的水库,立址西山下的砖窑,等等等等,大量的公共建筑等着他们,杨河招这些人来,自然不会让他们白吃饭。
只是目前天寒地冻,人手又少,他们干不了多少活,不过基础打下还是可以的。
集市还在兴建,估计月底可以开市,各庄约十几个木匠,石匠,瓦匠在那边忙着,等集市告一段落,杨河也会招募这些工匠。
忙忙碌碌中,时间一晃到了十一月的十五日。
剿灭焦山匪后,杨河让各庄丁回乡等待,言半个月后,考核招募乡勇之事,也就是今天。
这天天气不错,气温虽低,但没有劈面的冷风,天上甚至太阳高照。
一大早,各庄的百姓男人就纷纷前来,人人都想被募为乡勇。
新安庄种种传闻,庄内百姓生活早传了出去,那种吃住,是众百姓不敢想的,新安庄更强悍非常,这一片可止小儿夜啼的焦山匪贼,竟被他们一鼓而灭,谁不想进入这样的庄子呢?
对招募之事杨河当然非常关注,他亲自考核,除身强力壮,老实本份外,有家口者更是优先,基本就是按照戚家军的要求来。
当然,有些略特殊的兵种可以放宽要求。
……
经过一天的考核,杨河招募了四百人,这筛选可谓非常严格,要知道这一片人口有上万,青壮也有二千三百之多,结果只挑选了六分之一人数。
被选中者兴高采烈,他们的家人也欢呼雀跃,落选者不免垂头丧气。
不过前来观摩的各庄当家倒松了口气,庄中悍勇之人,那些弓箭手基本没有被招走。
虽希望乡勇编练后这一片能太平,但他们不会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新安庄上面,庄中的防护力,战斗力他们也不希望衰弱。
杨河当然也注意到各庄的弓箭手,还有一些悍勇之人,剿灭焦山匪时,各庄一百六十个弓箭手出力甚多,他也不想放过。
就言日后新安庄若有战事,这些悍勇之辈与各庄弓箭手都可以随军出战,自带干粮,自有收获。
一些未被招募者露出心神领会的笑容,剿灭焦山匪时,一些人曾有出战,通过收罗匪贼的腰包,个个腰间满满的。
他们也听说新安庄管理颇为严厉,自己可能不会习惯,或许介时随军,是最良好的选择。
……
招兵持续了一天,新兵招募后,杨河立时进行了编伍。
对编制之事他早胸有成竹,以新兵老兵混编,大体分为杀手队、火器队、辎重队几大部分,还有军法、突击、护卫、哨探等一些小队。
这些青壮招来,杨河兵力赫然也有五百人,除辎重等队外,纯战兵分为两个总。
每总四队,每队五甲,每甲十人,内一人为甲长,一人为甲副兼任伍长,又有一个伍长。
五甲为一队,设队长一人,队副二人,一队五十三人,又有一个旗手,一个护旗手,一队共五十五人。
然后四队为一总,内一二队为火器队,三四队为杀手队,皆为纯队。
火器队,暂时全部用鸟铳,战时四甲分二排作战,第五甲作为预备。
杀手队,以两甲刀盾,三甲长矛编制,战时一甲刀盾掩护两甲长矛作战,最后一甲刀盾手与长矛手作为预备队。
又每总设把总一个,副把总两个,又有一个旗手,一个金鼓手,五个护卫,一总共二百三十人。
因为招募的新兵太多,原来的队兵皆尽成为军官。
杨河伍中军官比例是非常高的,每甲的伍长皆由老兵担任,这样一甲三个老兵,一队就是十八个,一总就是七十五个,两总就是一百五十个,还有别的兵种,杨河原来老兵都不够用。
这当中人员安排。
以杨大臣为一总把总,韩官儿、杨千总为副把总。
一总下分四队。
一队,队长罗显爵,队副杨汉、张出敬。
二队,队长董世才,队副赖坤祐、张出逊。
三队,队长林光官,队副张宗相、雷清伯。
四队,队长高进忠,队副施贤伟、宁绍廉。
内一二队为火器队,三四队为杀手队。
以韩大侠为二总把总,米大谷、张出恭为副把总。
二总下也分四队。
一队,队长马祥,队副虎蹲炮、管枫。
二队,队长杨天福,队副李文昌、呼延晟。
三队,队长杨祖文,队副邹钦孟、黎萼。
四队,队长张董,队副邓栾、阎承差。
内也是一二队为火器队,三四队为杀手队。
又以崔禄为掷弹队队长,以常如松、黄建中为队副,队中暂设二十人。
以杨大臣任军法队、突击队兼护卫队队长,以陈仇敖、张松涛任队副,队中暂设为二十人。
以韩大侠任哨探队队长,曾有遇、胡就业为队副,队中暂设为十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