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杨河一愣,想想时代果然不同了,不过此事他当然不会放在心上。
他只是隆重为众人介绍九爷,然后举起酒杯道:“诸位,让我们举杯,欢迎九爷的加入!”
欢声潮动,九爷钱仲勇也是阵阵激动,看着周边一副副真诚的面孔,他心中那种感觉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就似乎有一种新世界涌到面前,命运的潮流浩浩荡荡前行一样。
“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钱某人也为镖局的兄弟找到一个好家!”
九爷郑重起身,对周边团团一揖。
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续南明 第171章 马队
当日,九爷一行人,就在新安庄安顿下来。
九爷在镖局一向威望素著,众镖师都与他共进退,看看庄中情形,想想眼下世道,又听庄中对他们的待遇安排,也没什么好说的,都同意留下来。
对他们的安置,杨河让民政所拨出一些四合院,一般此时民间四合院,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一所四合院十间屋,正好可以住一甲十个人。
五十个骑兵,五所四合院安置绰绰有余。
当然,九爷父子女儿几人,也单独拥有了一套四合院,牌号六十八,还带后院的,就在这些宅院的边上,他住正房,一间也布置为书斋,他女儿钱三娘住西厢房。
此处一般作闺房或客房,正好合适。
他两个儿子钱礼魁,钱礼爵,住东厢房。
还有那粗壮女子李如婉,也随钱三娘住西厢房,似乎感于三娘的救命之恩,有随身护卫的意思。
此女不一般,两柄沉重的短斧轮得呼呼响,还会骑射,马上马下功夫颇为了得。
大体九爷等人就如此安置,他们如有家口搬来,再想方法安排。
不过九爷丧妻多年,就一个人,他大儿子钱礼魁今年二十一岁,虽在徐州城内说了一门亲事,但暂时没有成亲,说亲时女方年方二八,今年也有十七岁,计划在今年中完婚,搬来也早。
然后余者子女不用说,都是没成亲的,然后九爷还有一个二儿子钱礼仪。
他子嗣以“礼义仁智信”排辈,眼下是礼字辈,比起大儿子、四儿子,他二儿子钱礼仪从小体弱多病,走不得镖,不过为人精明,会算帐,镖局的财务,都是他在打理。
闲谈中,杨河得知九爷其实还有一个女儿钱鼓琴,众子女中排行第五,但很早就失踪了。
此时取名多为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九爷外貌虽粗,但其实也是讲究之人,当年他两个女儿出生后,他就特别备上重礼,请城内一个有名的举人为他女儿取名。
最后她们名字来源,就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两个女儿,最后得名钱鼓瑟、钱鼓琴,按排行,人称钱三娘,钱五娘。
钱五娘从小聪明伶俐,素是九爷的掌上明珠,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徐州城内地棍骗行横行,某日钱五娘到黄河边玩耍,竟被一乞丐喂以内置哑药的果饼,然后哑不能语,被抱入舟而去。
九爷雷霆大怒,将当地骗行捣毁一空,并将多人沉河,只可惜钱五娘再也不知所踪,寻找不回来。
九爷这么多年走镖,踏遍大江南北,未必没有到处寻找小女儿的心思。
……
此时九爷二儿子钱礼仪在徐州留守,商议后,就派钱礼魁带几个精干的镖师,还有庄中拨给的安家银前往徐州,安顿众镖师家口的同时,也将那边擅马术的一些留守之人招来。
与九爷商议中,杨河还决定镖队暂时歇整,然后以一些镖师为骨干训练队伍,装备盾牌长矛火器,类似后世的保全公司。
训练好后,飞云镖局会重新开业,总部设在新安庄,走邳州到徐州,邳州到淮安等地路线,武装押运商货等等。
乱世中护卫运输队还是很有作为的,也方便沿途各类情报的收集打探事宜。
镖队中一些伤员还安排入医院休养,种种所为,让九爷钱仲勇完全放下心来,只心切骑兵队的训练之事。
新安庄东面几里的太平山下,有一大片的盐碱沙壤地,约有二平方公里左右,这片地连高梁都不能长,但面积大,也算平整,平时就作为哨探队的马术训练之地。
骑兵队建立,训练也放在这边。
眼下哨探队十个人,只有裴珀川、凌战云两个骨干,可以马上马下的搏战,还会骑射,但余者各人,虽马下各有本事,很多人还有一手娴熟的箭术。
但就算队长曾有遇,骑术都非常差劲,眼下只可在平地小跑,马上舞刀搏斗,那是不用说了。
裴珀川、凌战云二人虽对队友教导骑术,但他们各有机遇,一身本事很难复制,教导的时候,也很难说个子丑寅卯出来。
但九爷就比较有系统性了,可以形成操典。
如他训练骑兵,竟是分为多个步骤,首先是如何骑马,上马下马,静坐,抓缰绳,都有姿势标准,然后在平坦地面小跑,然后学着快跑,最后是在复杂地形如何骑马。
基本马术训练到人马合一程度,马匹服从骑手灵活指挥,就可以训练马上搏斗了。
开始都是短兵,毕竟乘马斩劈不是简单的事,不但要有强壮的体力,还必须具备过硬的骑术,疾驰中一手举着马刀,一手操纵马匹,左劈、右劈、上刺、下刺。
机会稍纵即逝,动作稍慢连训练的靶子都会漏了。
提前量是关键,技术更必须娴熟过硬,马上劈斩,训练非常艰难。
所以马上搏斗,使用短兵都这么困难,能使用长枪镋钯,那都是精锐。
最后是骑射与跨越障碍,骑射基础取决于骑手骑马的稳固程度,因为双手放开缰勒,只以身体重心来控制马匹,稍有闪失就会从马上跌落,疾驰间中还要果断判断,如何在小角度间完成射箭。
能骑射者,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又要考虑地形地貌,天气风向,战场形势等因素,除非大目标抛射,一般骑射作战,都是在一二十步之内,射出箭矢的准头也非常难说。
九爷经营镖局多年,现连他在内,他的几个儿子女儿,现估计只有十个人有骑射的本事。
最后是骑马跨越障碍,主要要克服马匹对障碍物的恐惧感,训练时先将马匹牵到各样障碍物前使其熟悉,然后骑手牵马跳过障碍物,最后才能骑马通过。
训练这步时,信号很关键,骑手在接近障碍物时,要以腿与缰绳给身下的马匹起跳信号,然后骑手在马蹬上身体站立,臀部离鞍与马协调完成跳越动作。
但经常马匹临跳障碍物之前,会因为克服不了恐惧,突然急停,使得骑手从马头前栽倒出去,形成伤亡。
所以到了这步好马很关键,有些烈马训练后连长矛阵都敢冲,但大部分马匹就不敢。
跟人一样,有的士兵非常勇敢,面对死亡毫不动容,有的就非常怯懦,马匹也一样。
还有各类的战阵配合训练,这点九爷就不清楚,但杨河已经心满意足。
不愧当年通州十二骑一员,不单骑术不用说,就连骑兵训练都有一套,杨河感觉九爷的马队教导,已经跟后世的马科训练很接近了。
后世骑兵掌握马科训练要两年时间,杨河估计让九爷来教,二三年也可以出师。
所以杨河决定,新安庄的几百队兵,都让九爷等人轮流训练马术,看到什么好苗子,以后也可以选入骑兵队,哨探队。
不过马术科目训练,杨河想了想,还是与九爷商议,将之更系统与完善,将马术训练,分为马场骑术、野外骑乘、骑马劈斩、骑马射击、骑马超越障碍、战阵配合六大项。
这内中马场马术训练,杨河还设立各种口令,如“先头骑士——立定——”,“左转弯——走——”,“先头骑士,左转向右编列——走——”等等,更条例化。
一甲训练,甲长以口令指挥全甲骑士行进,停止,步伐变换,各方向变换等等。
一队训练,就以队长来喊。
然后骑手根据口令,用缰勒与身体重心来操纵马匹,使马匹服从骑士来灵活变换方向。
这样与步兵队列训练一样,骑兵们在马场上,也可以有个基本的队列训练,为以后的战阵配合,打下基础。
然后野外骑乘训练,多选择不同的地形,山地、平原、水草地等等,行进速度也细分三种,慢步、快步、袭步,最后不但人,马匹也能听懂口令。
斩劈训练,则设立不同的靶子,从易到难。
基本队兵就训练这三大项,只要马够的话,杨河估计一年多时间,很多队兵不但马术娴熟,还可以拥有马刀劈斩的能力。
然后什么精骑,再训练骑射,跨越等项目吧。
九爷无语,他是有家传的本事,然后根据多年的经验形成教导,平日血的代价,点点滴滴形成的马术经验规律。
本以为删无可删,加无可加,但听了杨相公的商谈想法,却发现这边更完善,更可经磨砺,更循序渐进,麾下的训练,更有迹可循,按杨相公说的这个“骑兵操典”,恐怕以后新安庄强悍的骑兵要源源不断诞生了。
他摇了摇头,这杨相公脑子是怎么长的。
……
暂时九爷骑兵队不需要怎么训练,他麾下的镖师,不说马术,就是短兵长兵都可以在马上舞得呼呼响,只需人到位就行,眼下更多训练队兵骑术,镖师们成为教头。
不过他们战时要兼职哨探,这就跟平时走镖大为不同了。
作为斥候,绝不是马术娴熟,会骑马射箭就可以。
如计点兵数,如懂得对手的旗号金鼓知识,这都是基本的,发现敌情,你看上一眼,就必须懂得眼前敌人会有多少,他们往何处来,要往何处去。
各种的天气地理,文书图字,也是必须掌握的。
探得敌情,还要传达回来,所以不但要读书识字,还要考虑到情报文书被敌人截获后的结果,这就需要一种密码本了,使得情报就算落到敌人手中。
他们也很难破译出来,保证情报的安全。
但眼下哨探队,骑兵队基本都是文盲,哨探所得,只能口耳相传,传回一些模糊不确定的消息。
杨河决定,先让他们读书,等他们能写会画后,再采用一种密码母本的方式。
这种密码体系,除非有密码母本在手,又抓到书写情报的人,严刑拷打,否则这时代很难破译。
最后就是哨探队、骑兵队的武器装备了。
续南明 第172章 三眼手铳
九爷麾下用惯各种兵器,马上长兵短兵都会,那就不变。
不过哨探队各人,虽马下各有所长,但马上都是菜鸟,大部分还处于马场骑术的第一阶段。
以后他们学到骑马劈斩第三阶段,就用最普及的马刀,开始用不开刃的马刀,等他们成了娴熟老兵后,再用开了刃的马刀,免得用得不好,伤到自己与胯下的马匹。
新的骑兵训练出来后,一样用马刀,这是最简单,最基础,也是最普及的马上兵器。
又因为目前主要对手,匪徒与流寇,披甲的敌人不多,就暂时不用厚背马刀。
不过武库中可以准备一些,介时要用,就有兵器用。
但哨探出行,马背上还是需要远程兵器,不会骑射的人,也必须有防护杀敌的武器,单手作战,那就短弩、手铳最佳了,一手持缰,一手持器,那准确度其实不会差过骑射射出的箭矢。
高难度的飞斧标枪,旋刀短剑,暂时就免了。
当然哨探出行,某些勾索药包,帐篷干粮等必要装备不可少。
杨河还决定给骑兵哨探队装备旁牌,这是骑兵用的一种圆盾,木质,外面包裹皮革,面积不是很大,有套环,可以套在左手胳膊上,作战时用于抵御箭矢与飞石。
这种骑兵旁牌唐宋骑兵装备较多,明朝略少,但很多军伍也有用,因为旁牌套在胳膊上,不妨碍左手抓着缰绳,右手又空出作战,还有不错的御箭能力,还是很受骑士欢迎的。
还有盔甲。
杨河决定给哨探队、骑兵队装备镶铁棉甲,长身罩甲类型,一样配八瓣帽儿盔,夹袄内镶嵌甲片,钉以铜泡,胸背等要害部位甲片厚实些,估计重二十斤左右。
平时骑兵队棉甲为红,还有臂手也是红色,斗篷也是红色,以后马鬃也会染成红色。
不过若他们出哨,装备会略略一变,不套臂手,减轻负担,不戴铁盔,戴毡帽,棉甲与毡帽颜色也是灰色,配上黑色的斗篷,可以更好的掩藏身形。
这一套等于是哨探队的装备,兼职哨探的骑兵队先拿来用,待哨探队成熟了,就各用各的,各有各的库存。
……
时间很快进入二月。
这日,火器坊。
丁丁当当的敲击声不断,风箱拉着,炉中焦炭烧得通红,热量惊人,很快内中精铁料烧得通红,郁老铁匠夹出来,就在铸铁凹模敲打,因为是手铳的铳管,短而小,一个人就可以。
再看他儿子郁有铁,一样在旁边铸铁凹模敲击另一根铳管,铁锤击着,火花四溅。
父子二人专心干着活,都非常卖力。
现庄中一切越让他们满意,连家中小乖乖郁剪刀,都获得中级技工的待遇,调到兵器坊去淬火,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他们用钢芯做冷骨,不时在合缝处撒上白铜粉,很快铳管卷成。
但他们仍然敲着,不同长铳铳管八棱型,这手铳的铳管,却要敲打得圆滚滚。
不过也没耗费多长时间,测量标准后,很快这铳管的粗胚工序完成。
然后这些铳管粗胚送到张出逊与李天南处,打磨钻膛配装。
仍用钻床,不过摇柄的人,已经换成李天南弟弟李天西,妹妹李竹娘。
内中李竹娘协助李天南,李天西协助张出逊。
“阿妹,注意了。”
李天南取根手铳管固定在铁木台中间,让铳管的孔洞正对着钻杆,然后抺了些菜油在钻头上,李竹娘颇为俏丽,她早已及笄,发上贯着青玉的笄簪,胸前挂着青布围裙,系着,显得干净利落。
她与哥哥配合密切,见状摇动起转柄,那钻杆就缓缓转动起来,很快成为匀速,略有些声响,这是此时机械的毛病,涂了芝麻油作润滑油也避免不了。
那钻杆钻头也换了,适合手铳管的钻膛。
李天南看了一会,就推动活动的铁木台,固定的铳管缓缓移来,很快靠向苏钢的单面钻头,然后钻进去,开始钻膛。
他注意着钻头情况,不时铁木台后移,将铳管抽出来,然后在钻头上涂抺冷却油。
手铳的铳管毕竟短,又有苏钢钻头与冷却油,不多久就钻了一根。
李天南取出端详,他细看孔内情况,满意的点了点头,就是光滑,有如镜面。
那边张出逊也钻着,李天西与他现在配合还算好,但没有李天南兄妹默契,还需要他嘴巴不时叫。
而且,张出逊事多,也不可能都埋在这边钻膛。
比如他也钻了两根膛后,就取了一些手铳管到一边,固定打磨,磨得铳管外端光滑裎亮,又取了丝锥,加工内螺纹之用,手铳,当然就不可能设计成后膛样式。
而前膛枪,此时都有丝转,封闭后膛之用,也方便取出来维护,“丝转,左转则入,右转则出。铳腹既长,如铅子在内或克火门等项,取开后门丝转,以便修整。”
新安庄的手铳,一样要丝转封闭后膛,火器坊已专门打制了手铳用的丝锥,都是苏钢材料精心打制。
就见张出逊取了加工手铳管用的丝锥,扶着手柄,对着手铳管的后膛口就拧进去,再拧出来,内螺纹就加工好了。
然后他取来膛塞丝转,柱体上已经用板牙加工了外螺纹,标准什么也是整体如一,任何一个拿来就能用。
就见张出逊慢慢将丝转拧进去,一直拧到底,拧得紧紧的,这样后膛就封闭不会漏气,要维护什么也便利。
张出逊露出满意的神情,杨相公设计板牙跟丝锥后,这加工内螺纹,外螺纹,真是太方便了。
……
张出逊又忙碌,杨河与他商议设计的新安手铳颇为不同,却是三个管,每管口径十毫米,每枪管长一百九十毫米,依现在新安庄火药的威力,估计初速有三百多。
又膛内光滑,游隙小,闭气好,射程威力增加,在二十步距离,可以拥有不小的威力,近距离停止作用较好。
因为又有一批苏钢到来,考虑到哨探马战的特性,杨河下了大本钱,让新安手铳都使用燧发结构。
然后他参考柯尔特单动转轮手枪的原理,使用三个角的单向齿轮,当击锤扳下时,附在扳机上的制转杆会推动棘齿来带动枪管旋转,使得每个枪管的火门孔,正对着击锤火石,然后扣动板机击发点火。
这些物件打制不困难,但需要精细,为防止枪管倒转,还有一个小卡榫。
这样骑兵作战,就等于随身携带三杆手铳,火力威力大增。
若转轮枪一样,这样的设计还不怕哑火,三个管,总有一个管可以打响。
况且使用苏钢作弹簧片,发火率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
新安手铳零配件还是多的,好在有了板牙跟丝锥,螺栓等标准件打制轻松了许多,很多标准件取来就可使用,又早准备了握把,击锤,火镰等部件。
各管还钻了眼,安了火门,涂了生漆。
张出逊一一装配好,最后这手铳,就到了杨河的手中。
此时众人聚在火器坊的靶场中,杨大臣,韩大侠,韩官儿,杨千总,罗显爵,张出恭,张出敬,陈仇敖,曾有遇,胡就义等等,除了胡就业这段时间神出鬼没,靶场上将官云集。
却是听说杨相公又设计了新火器,都赶来观看。
还有九爷钱仲勇,他四儿子钱礼爵,他大儿子钱礼魁已经回来,一样挤着看。
钱三娘打着斗篷,包着帕巾,魔鬼身材凹凸有致,她站在边上,比大多数男人都高,给人以沉重的压力。
她按着重剑,妙目一样好奇瞟着,那粗壮的李如婉站在她身旁,腰间别着短斧,同样探头探脑。
新安手铳专门有设计枪套,都是上好的牛皮缝制,枪套后面一样有套环,皮带可以从中穿过,此时杨河连皮带连枪套扣在腰上,他试了试,将手铳插入,又拨出。
又插入,又拨出,试了几下,插枪拔枪还是便利的。
他点了点头,细看手中的新安手铳,全长三百多毫米,差不多二三斤,整体手感良好,轻重得当,马上作战正合适。
三个管磨得非常光滑,都涂了生漆,闪着幽幽的光,一看就是精细。
握把木制,涂着红漆,光泽良好,给人以大气的感觉。
后面结构有点类似柯尔特转轮枪的弹匣固座,当然只是类似,因为这手铳是前装的,并不是转轮枪的六巢,但因为扳下击锤时,要带动枪管随之旋转,所以三管后面是包成圆形的。
然后类转轮座一样,三管可以轻松的旋转,因为里面塞着转杆。
然后转杆这边有三个角的单向齿轮,还有为防止枪管倒转的小卡榫。
又击锤有制转杆连着棘齿,扳下击锤,就带动了枪管旋转,这种物理原理说穿了就那回事,打制也不复杂,关键要标准与精细,材料到位,任何一个大师傅都有能力。
为使枪管不会掉落,固座前口还正好挡住三管上的一道箍,然后临近口部,还有一道箍。
总体新安手铳重要位置还是制转杆与棘齿,因为这样,才能三管合一,一杆铳当三杆铳用。
点火装置也很重要,所以固座上有火镰,设计在正上方,后面就是火门,火门为漏斗型,火镰为搓板型,这样火石击下时,可以多多刮下火星,增加火门药燃烧的可能性。
而火门药,杨河使用的是鹅毛引药管。
然后火门后面是击锤,可以夹上火石,总体外观,很类似柯尔特单动转轮手枪,除了三个管,还有火镰等等这时代的特色。
看了一会,杨河试射,张出逊早取来合适的定装纸筒弹药,还有合适的鹅毛引药管。
因为是前膛枪,定装纸筒一端就要咬去,杨河三根都咬了,然后将三发纸筒塞入,用通条塞到底,捅了几下。
本来膛内光滑,合口铅弹入内游隙已经非常小,再包上纸筒,那真是非常紧,肯定不会掉落,这样将士哨探,就可以事前将弹药装填好,然后塞在枪套之内。
装好定装纸筒弹,杨河又从张出逊手中接过三根鹅毛引药管,固座右侧有个孔洞,可以从这边塞入。
比起正上方火门孔塞,这边可以更便利些。
杨河塞了一根,枪管扭转一下,卡卡声中,又露出侧面一个火门眼,再塞入。
再扭转,再塞入,很快三根枪管都塞入了鹅毛引药管,各枪管都有了各自的火门孔引药。
众人好奇的看着,杨千总兴奋的对旁边罗显爵道:“这比三眼铳便利多了。”
一切准备就绪,击锤上也早夹了火石,杨河举起新安手铳,瞄向了前方二十步左右的一个靶子。
众人都是屏气凝神,钱三娘妙目更是不断看来,看看靶子,又看看杨河手中的铳。
“卡卡卡……”杨河大拇指扳下,将击锤扳到了最大的待击发位置。
然后枪管随之旋转,杨河正上方的枪口,已经换了另外一个孔眼。
杨河品味着手感,点了点头,还是轻松的,不过为防止枪管以后旋转不灵活,士卒平时应该多涂润滑油保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