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清穿之躺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凉城心不凉

    齐瑜名噪一时,崎桓心里有了底,皇上的意思他明白,如今恩师能够有这般名声,别管别的,皇上的初步意思他做到了,既然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后来也就走了一个大致计划,知道该怎么走下去了。

    齐瑜因为这件事,心里也有一些想法,他不缺才能,就是想要施展一番抱负,可惜官路有不同,




第九十一章 集思广益
    崎桓的意思齐瑜明白了,办一所针对性的学院,有点类似于绣坊之类的,但本质上又有些不同,绣坊培养绣娘要为绣坊工作,而他们培养的人可以输送出去。

    齐瑜有些心动,但是这事还需要再考虑二三。

    齐瑜:“为师再考虑些时日,这是倒是让你费心思了。”

    崎桓没觉得有什么,他说的都是事情,如今他们确实缺针对性的人才,他和《政报》还有《晨曦》的内部人员交流的时候,他们都反应过这方面的问题。

    要是能够解决了,皆大欢喜不是。

    崎桓:“都是徒弟应该做的。”

    齐瑜在崎桓走了之后认认真真的在书房想了一整天,不停的写写画画,在三天后决定这事干了。

    他已经过了半辈子了,不缺银子,儿孙都有了,就那么一个心愿,堵一把又如何。

    齐瑜下定决心亲自去了崎桓哪里一趟,这可把崎桓给惊讶到了,在古代,师傅和弟子之间等级分明,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有父亲找儿子还要亲自登门的,哪怕是有事要说也不合常理。

    崎桓:“师傅怎么亲自过来了,您派人过来说一声,学生过去就是了。”

    齐瑜:“你手里忙活着呢,为师闲着也是闲着,过来也不要紧,你也不要在乎这些。”

    崎桓:“那师傅过来是”

    齐瑜颇为感慨说道:“想通了一些事情,你说的对,虽然具有针对性的学院乍一听起来有些荒谬了一些,但是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为师有多少斤两自己也清楚,听你的,办个你口中的学院未尝不可。”

    崎桓没想到师父能够这么快想通,其实也不是没理由,齐瑜心里一直存有遗憾,只要没能实现,心里就一直放不下,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办起来太有挑战性,用另一种方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想法也可以。

    崎桓有些兴奋:“那真是太好了,师傅有什么尽管吩咐。”

    然后师徒两人开始讨论接下来要做什么了,毕竟光有想法也不行,书院建在哪里开设那些课程招生对象是哪些启动资金有多少从哪里聘请先生……都是问题。

    崎桓这边根据自己报



第九十二章 觉悟
    一番寒暄过后,一个和崎桓小时候就认识人的认率先开口道:“崎桓兄,今日把我们都叫过来可是有什么想要说的”

    崎桓笑着说:“还真让你猜着了,皇上深谋远虑,宣传部负责的《政报》、《晨曦》都走上了正规,我这边的《京报》也开始走上正规,但是效率方面总有些不如意的地方,还有就是,有些人这方面能力有限,我不知道《政报》、《晨曦》怎么样,《京报》是很缺人,人不够规模就有上限,师傅他老人家一心想要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局面,就想着能不能办个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书院,诸位觉得呢”

    崎桓话音落下,众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过了一会,宣传部的部长开口道:“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崎桓和恩师对视了一眼,觉得有戏。

    崎桓随从哪里拿了纸件,分发给众人,人手一份。

    崎桓:“这是学生和恩师一起整理出来的计划说,众位大人不妨看看,要是觉得尚可,咱们就接着讨论,要是觉得哪里不妥,您们指出来,学生再改。”

    崎桓态度谦卑,求人有求人的态度,何况崎桓刚才说的那些确实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们也想看看这份计划书有没有可行性,要是有,自然皆大欢喜。

    在座的众人拿到东西都认真的看了,崎桓和齐瑜师徒两人做的确实用心,不过因为时间的原因,不够详细。

    崎桓作为计划书的制作者之一,细心解答。

    众人又不傻,自然知道这份计划书的价值。

    天下读书人之多,可是官位却直走那么几个,剩下的,要是有自知之明,还能放下身段去谋生,一部分是放不下身段,半肚子墨水,不能进衙门里谋份差事,只能看着功名那点老本啃一辈子。

    按照古今报纸的规模,还有皇上对这个行业的态度,将来佣人的地方多着呢,要是有一个书院专门培养他们行业需要的人才,自然是皆大欢喜。

    看完了也问完了,宣传部的部长笑着说:“可以试着办,但是这其中还需要再详细的计划,齐先生要是有时间再花费些精力在这上面。”

    齐瑜和齐瑜听了这话心里有底了。



第九十三章 竞争
    胤禛想着既然要做就要好好做,所以还挺重视这个书院的。

    胤禛看了折子,知道这事是崎桓和齐瑜师徒两人提出来的,而且他们打算自己出资,胤禛想了一下自己的私库,打算大方一回。

    胤禛把消息传达下去,宣传部部长一个快五十岁的大爷都觉得皇上会不会太重视了一些。

    胤禛下了道圣旨,他不仅打算提供书院的修建资金,还送了块适合修建书院的地皮。

    并且,胤禛下的圣旨还说,只要书院办的好,以后书院的开支可以酌情走一部分公账。

    齐瑜和崎桓师徒俩着实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贴心,给银子给地还给后续资金。

    有了皇上这大力支持的态度,齐瑜和崎桓都有了干劲,齐瑜的《科举传》已经连载完了,本来就不长,紧接着有开了一本《游侠记》。

    小说来源于生活,齐瑜的《游侠记》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是他不得志后四处游历的真实经历,内容确实不差,里面描述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故事的主人公经历的很多事,从中获得很多东西,也懂得了很多道理。

    是本不错的书籍,有点像游记,但是有一些不同。

    齐瑜写了这本《游侠记》之后就暂时停笔了,一方面是他需要盯着书院,人的精力有限,他的着重点在书院上,其它地方难免就有些力不从心。

    还有一点就是,《京报》经过一系列的传阅,人们已经能够接受小说这种体裁,把它和话本分割开来。

    又因为皇上对齐瑜要修建书院支持的态度,也有人开始试着动笔写小说,有些齐瑜这个珠玉在前,读书人也怕比较,敢送稿子去《京报》的都是些功力不错的,再加上几番斟酌的稿子,倒是让崎桓挑的有些眼花了。

    以前愁没稿子,如今愁稿子太多。

    《京报》中连载小说,对于一些不打算科举的读书人和女眷也是十分有吸引力的,他(她)们或许对国家大事不感兴趣,可以不看《政报》《晨曦》,但是



第九十四章
    齐瑜如今的心思全都在书院上,这个书院的名字叫新闻书院,韵蓉提议,胤禛定下的。

    书院的名称是后来定下的,齐瑜得到圣旨的时候正在督促书院的修建,他知道皇上对书院挺看重的,要不然也不会掏银子还赏地了,可是他没想到,皇上竟然连名字都给命好了。

    新闻书院,齐瑜仔细品味了一番,“新”有新奇、最新的意思,“闻”的意思那就更加丰富了,有消息的意思,也有见闻的意思,怎么理解都是好寓意,十分贴合书院的修建初衷,就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报纸方面发光发热的人才。

    新闻书院最近在京城又是掀起了一番风浪,很多人都在议论,本来一个书院不至于这么惹人注目的,只能说实在是这个新闻书院性质在当代来看有些特殊。

    人嘛,总会对特别的事情感兴趣,喜欢议论。

    新闻书院虽然还在修建当中,但是已经有风声露出来了,新闻书院收的学生身上至少有个秀才的功名,要不然免谈。

    就因为这个非秀才免谈的书院,京城的读书人都在议论,毕竟这关乎着他们的前途。

    茶馆、酒楼都能听到人在议论纷纷。

    “你们说,这个新闻书院到底靠不靠谱,我这个资质,想要家里到底能一直让我读书,可是我又不是那块料子,要是靠谱的话,我倒是想去试试。”说话的是一个有点微胖的十来岁的小少爷,穿着可以看不出“贵”不“贵”,但是能看出来出来,是个有家底的。

    另一个人接着说:“靠不靠谱不知道,不过要是有机会还是不要去,咱们年纪也不大,以后还有机会再往上进一步,何必去一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地方呢!”

    小“胖”少爷撇撇嘴道:“你是个有志气的,我可比不了。”

    两人谈话虽然简单,但是确实代表了一些年轻人的看法,还有一些就是年纪三十岁以上的秀才公,他们自觉没什么希望了



第九十五章 打广告
    齐瑜的妻子名叫张玉兰,很古代的名字。

    张玉兰这些年和齐瑜夫妻两人人谁看了都要称赞一句琴瑟和鸣,齐瑜体谅妻子,张玉兰有手段却知道有分寸,夫妻两人都很满意这样的生活,尤其是年纪大了,孙子都快有了,更是如此。

    张玉兰对夫君的吃穿用度十分关注,她知道夫君的心结,也知道他最近忙活的起劲,结果饭量越来越少,这就让张玉兰有些纳闷了。

    晚上安置前,张玉兰关怀道:“老爷最近是怎么了饭都没怎么用,老爷还以为是十多年前的自己,那时候身体好,一顿两顿不吃都不要紧,老爷不是诚信让妾身担心不是。”

    对于张玉兰的“说教”,一开始齐瑜还觉得别扭,但是这么多年来下来,他已经习惯了自己夫人的说话方式,他甚至觉得这样挺不错的,关心的话谁听了都觉得窝心。

    齐瑜:“是为夫的不是,让夫人你跟着担心了。”

    张玉兰:“莫不是真的遇到什么难题了,要不然老爷你和妾身说说,妾身虽然一介妇人,但也读过几本闲书,兴许就能给出个主意呢!”

    齐瑜可知道妻子可不是只读过几本闲书的程度,岳父对妻子疼爱,启蒙以及后续教学都是他亲自看着来的,对妻子的教育同男儿没什么区别。

    齐瑜:“和你说也好,新闻书院即将修建完工,但是没有多少人愿意来读书,这让为夫甚是发愁啊。”

    张玉兰想了一下,问道:“老爷在这干着急也没用,老爷派人探查过为什么没人愿意来读书吗”

    齐瑜:“派人打听过,有意向的人其中大部分心里有顾虑,没意向的人自然觉得来咱们这读书没前途。”

    张玉兰这人不仅肚子里有墨水,平时管理内宅,做事细心周到,考虑事情也挺全面的。

    张玉兰:“妾身这里有个主意,老爷不妨听听。”

    齐瑜如今一筹莫展,自然希望妻子能出个好主意:“夫人说说看。”

    &



第九十六章 效果显著
    在现代没有出现互联网的时代纸媒的宣传能力是巨大的,在古代也不例外,三份报纸连翻轰炸确实有了效果,动摇了很多人的心思。

    以前那些踌躇不定的人有一部分已经报名了,还有一部分就是原本那些有志向的不愿意考虑新闻书院的,也开始动摇自己一开始决心了。

    他们不愿意去新闻书院不过是因为觉得没前途,读书人嘛,志向都是拜官封侯,如今去新闻书院也有这个机会,有一部分自觉资质一般,但又不甘心为布衣,所以觉得这是个机会。

    齐瑜见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到了可以自己挑人的地步了,十分开心。

    胤禛消息灵通,第一所专业书院意义特殊,所以关注的就有些多,在听闻齐瑜对书院的宣传方式,觉得很是新奇。

    胤禛虽然以魂魄的方式飘了很多年,也见过报纸,但是毕竟不是亲身经历,对在报纸上打广告这种事还是头一回见。

    胤禛心里清楚,这种方法既然有效,那么韵蓉应该也是知道的,便想和韵蓉说说。

    胤禛和韵蓉白天各有各的事情要忙,如今韵蓉作为皇后,后宫诸事哪怕有得力的宫女嬷嬷帮衬着也不能一点都不过问,她的研究事业也不能落下,还有两个孩子,啵啵大一些还好,小女儿还需要额娘陪伴。

    夫妻两人也就用膳和晚上有时间能说会话。

    晚上,洗漱好了,夫妻俩躺在床上,胤禛开口道:“还记得新闻书院吗”

    韵蓉有些印象:“记得,怎么了”

    胤禛把齐瑜做的事跟韵蓉简单的说了一下,韵蓉听完之后内心只有感叹了,古代人还真是特别聪明啊!报纸才出来多久,都会打广告了。

    韵蓉想了一下说:“这种方式现代也有,叫做广告,纸媒兴盛时期,报纸能够运转下去靠的就是用这种方式赚取商家的钱,很多商贾想要把自己的产品打出知名度吸引顾客,大把大把的钱往上撒,商家觉得花钱给自己的产品推广,这样盈利空间很大,这样一出一进,最后还是进的多,商家觉得自己赚到了,而报纸这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用多做什么就能轻轻松松坐等收钱,他们也觉得自己赚了,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胤禛听了,觉



第九十七章 互惠互利
    胤禛心里算计着时间,康熙二十年马上也就过去了,如今已经十月份了,他让工部的人帮把手,争取明年和京城各大书院差不多时间开学,就算韵蓉忘了,他也会记得的。

    胤禛这么想着就这么做了,齐瑜那边看到工部侍郎亲自过来盯着新闻书院修建事宜,整个人都在飘,感觉特别不真实,像是在做梦一样。

    齐瑜心里想着,皇上会不会太重视新闻书院了,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福利砸下来,他心里高兴的同时难免有几分不知所措。

    他倒霉了半辈子,突如其来的好运让他着实莫不着头脑,不可置信,但又是事实,真是幸福的烦恼。

    齐瑜慢慢也接受了皇上的重视程度,心里想着以后定然要好书院经营好,万万不可辜负了皇上的重视。

    京城三份报纸同时出力,广告的魅力自然被有心人看到了,有远见的商人见有利可图,便想着能不能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商品。

    因为三份报纸性质的不同,《京报》是率先被人问及的,《政报》和《晨曦》带有政治色彩,商人为了保险起见,打算在《京报》上先试试。

    然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已经吃过午膳的崎桓被京城几家有名有姓的商人联名请了一顿不午不晚的客。

    崎桓在他师傅利用报纸的影响力把新闻书院的名头打响的时候,崎桓就有预感,以后《京报》必然财源滚滚,如今被这么多人联名请客,崎桓还是乐意去看看的。

    他费心费力讨了《京报》这份差事,除了自己感兴趣,要是能够财源滚滚,也没人回拒绝。
1...2425262728...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