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野性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宋维扬硬着头皮说:那就太感谢高小姐了,你可是帮了我们私发会的大忙。

    郑学红也说:快请坐,快请坐。陈秘书,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搬几张椅子过来。

    陈桃飞快跑开,脚下一崴,慌得差点当场摔倒。




019【表演时刻】
    这么大阵仗,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在听说《羊城晚报的记者和中山大学的教授,以及关外两个宣传部人员一起到访后,办公间里的其他公司员工纷纷竖起耳朵。

    宋维扬郑学红陈桃三人本就神秘,这些天有不少家伙询问打听,都被他们精湛的演技给忽悠了。

    也有人怀疑他们是骗子,但事不关己,懒得去管。

    如今记者教授和官员来访,彻底坐实了私发会的身份,所有人都变得深信不疑。

    高瑜端着速记本坐下,开始采访道:刘主任,可以详细介绍一下‘私发会’的情况吗?

    郑学红拿出一份文件说:这是我们协会是章程。

    我已经看过了,我想知道一些更详细的东西,比如谁发起的,谁通过的,协会在创建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波折和故事。高瑜说道。

    郑学红说:情况你都看到了,我们条件比较艰苦,一张桌子三个人,连日常经费都有些不足。

    为什么会这样的?高瑜刚刚问完,就自行脑补,是不是招商局内部有些领导不支持?

    咳咳!

    郑学红的大脑全速运转,咳嗽一声,打着官腔说:这个嘛,不方便多说,希望高记者能够理解。

    明白,高瑜记了一笔,又问,那刘主任,请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没什么好介绍的,郑学红连连摆手,我文化水平不高,以前在轻工部门做事,跟袁总去蛇口的时候,也只是个跟班跑腿的小喽啰。说起这个深城办事处,我也只是撑场面的,专业问题都是马博士处理。高记者,我认为你可以先采访马博士。

    宋维扬被迫接球,又把球给传回去,笑道:刘主任太谦虚了,是他起早贪黑辛苦奔波克服重重困难把深城办事处建立起来。没有他,就没有深城办事处。

    不敢当,不敢当,还是马博士出力最多。郑学红继续传球。

    高瑜突然道:说起深城办事处,贵协会好像还有华北分会和华南分会。

    别说了,郑学红摆手道,华北分会和华南分会,现在都还停留在内部文件上,连牌子都没挂起来。也就我这种老实人,领导让做什么,我没条件也要创造困难啊不是,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办。我这人啊,天生劳碌命,不是个享清福的。

    宋维扬见郑学红已经有些语言混乱了,连忙兜住:刘主任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耍滑头,他太实诚了。

    高瑜瞬间就各种脑补,比如招商局内部对私发会的设立意见不一,华北分会和华南分会的领导官僚做派,只有被发配到深城当办事处主任的刘化腾勇于任事。

    一个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招商局实干派官员形象立即鲜明起来,高瑜非常兴奋,她已经抓住了报道侧重点!

    面对高瑜接下来的各种提问,郑学红很快支持不住,他胀红着脸说:高记者,我真没什么好说的,你还是去问马博士吧。

    郑学红本来是因慌张而脸色胀红,急得额头冒汗,到了高瑜眼中却变得格外可爱。

    做实事,不贪功,真乃当代官员之楷模!

    高瑜也没有再为难老好人,开始采访宋维扬:马博士,我听说你是港大的企业管理博士,还专门为袁厂长量身定制了一套企业管理系统。能谈一谈这方面吗?

    你们大陆叫管理工程学,我们香港叫工商管理学。宋维扬纠正道。

    是我疏忽了,采访之前没有做好功课,高瑜在速记本上写了几笔,继续问,马博士的普通话说得很好,你真是港城人?

    宋维扬说:我的祖父祖母是从大陆过去的,家里坚持说国语。其实港城不会说粤语的有很多,比如武侠大师金庸先生影视大亨邵逸夫先生,他们两位就一直都不会讲粤语。

    原来金庸先生不会说粤语。高瑜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宋维扬继续道:我为什么要来大陆做事呢?因为我认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中国的,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就能实现经济腾飞,gdp总量超过英法德日等国只是时间问题。我出生在港城,港城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讲得真好!高瑜越来越兴奋,她发现马博士比刘主任更具有新闻爆点。

    宋维扬说:现在中国的国企弊端重重,而私企又弱小落后。作为一个工商管理专业人员,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私营企业,给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走上一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高瑜飞快记录,问道:能讲一下你给袁厂长制定的那套管理系统吗?它有哪些优点,又对袁厂长的企业有哪些实际的作用。

    这个你听不懂,都是专业的东西。宋维扬道。

    一直没说话的张洪波突然开口:还是我来跟马博士交流吧。

    张教授请。高瑜从善如流,她想通过两位专业人士的谈话,捕捉到一些具有新闻性的内容。

    张洪波道:马博士,你那个系统脱胎于丰田的看板模式?

    张教授好眼力。宋维扬笑道。

    我要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还当什么管理学院的教授。张洪波好笑道。

    自80年代以来,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对日苯企业的管理模式推崇备至。

    早在十多年前,丰田的jit生产管理方式就被引入中国,被迅速成为大型国企争相学习的对象。如今,丰田的jit系统已经升级为t系统,而宋维扬给出的则是t系统的进化版lp系统的缩水变形版。

    张洪波疑惑道:马博士的那个系统,好像又跟丰田的看板模式有很大不同。

    宋维扬笑道:丰田的jit已经在中国推广了十多年,但能够完美运用的又有几家企业?

    是啊,水土不服。日苯企业精益求精,工人素质也高,中国在这方面比不了。张洪波说。

    宋维扬摇头道:这不仅仅是工人素质或者国企体制问题,日苯公司那套管理模式,就算拿到美国也是行不通的。

    张洪波诧异道:但很多欧美公司都在学习日苯的企业管理模式啊。

    确实如此,但欧美公司在实际运用当中,已经发现了日苯管理模式的很多问题。完全参照日苯模式进行管理的欧美企业,只有死路一条。宋维扬笑道。

    日苯的管理模式有问题?张洪波惊道。

    在日苯没问题,但在别的国家就有问题了。宋维扬说。

    张洪波立即放低姿态:请赐教!

    宋维扬解释说:就拿丰田来举例,不管是jit还是t,这两套系统都是根据日苯企业的特点出发的。比如卫星式产业结构,比如员工的高度稳定性,这些情况就跟欧美不一样,完全照搬必然会水土不服。

    张洪波说:这点对于中国的国企来说,问题并不大。

    所以中国国企运用丰田看板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这里又有个问题,那就是管理系统的可执行性,张教授你懂的。宋维扬笑道。

    张洪波叹息说:唉,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

    宋维扬又说:至于中国的私营企业,那是绝对不能照搬看板模式的。原因我都说了,员工的高度稳定性就难以解决。而且,中国的私企现在规模较小,也不适合这种大企业管理模式。所以我吸取改良了丰田t系统一些特点,并融合进其他适合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为袁厂长打造了那套系统。

    能说得更详细一些吗?我只看过大纲。张洪波道。

    两人的讨论越来越深入具体,各种专业名词蹦出来,偶尔还提出一套运算公式,把办公间的所有人都听得云里雾里。

    虽然听不太懂,但其他公司的老板们都聚拢来了。他们属于中国创业的先锋力量,好多都是辞掉铁饭碗下海的,对任何可能有帮助的先进思想理念都求知若渴。他们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用崇拜的眼神望向宋维扬,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词汇。

    高瑜也听不懂,她在速记本上飞快动笔,反正一切都先记录下来再说。

    至于郑学红和陈桃,他们看着正在侃侃而谈的宋维扬,已经分不清梦幻和现实,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难道我们不是骗子,真是中国私营企业发展促进协会的工作人员?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

    (推荐刀一耕新书《我的大小仙女,灵气复苏爽文,值得一看。)



020【撑死胆大的】
    张洪波惊喜的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中更加优秀。他们讨论的话题,渐渐从企业管理延伸到其他方面,而且聊得非常大胆,用二十年后的话来说就是有404风险。

    马博士,你对黄公子大肆收购国企怎么看?他能否带来国外的先进经验,帮助这些国营企业走出困境?张洪波问。

    黄公子是印尼第二大财团掌舵者的次子,从小就被送到大陆读书,甚至当过红x兵,还在穷乡僻壤插过队。

    从去年开始,黄公子突然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一口气收购了数百家国企。

    全国媒体热议,无论是官员还是工人,都对黄公子抱有殷切希望,盼着他能够把这些亏损企业盘活。

    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主动接触黄公子。有的地方为了卖亏损企业,居然将收益良好的国企也打包卖了;有的地方把国企清仓大处理,卖得一家不剩,甚至因此撤销轻工局和商业局,厂长们只对黄公子一个人负责。

    病急乱投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就困难重重,已然成为各级政府的财政包袱。中央和地方尝试了各种方法,树立了各种典型,采用了各种模式,但依旧收效甚微——摸着石头过河真不是一句空话。

    黄公子的出现,让资本经营一词火遍全国,人们将其视为拯救国企的仙药良方。

    如今报纸上隔三差五就要报道,黄公子又在某地收购了多少家国企,宋维扬想不知道这个人都难。

    我不看好他。宋维扬说。

    为什么?张洪波问。

    宋维扬解释道:这位黄公子的身份是金融资本家,而非企业家,他没有亲自管理过任何一家企业。他只是有钱而已,但他的钱能比中国政府多吗?中央都拿国企困境没办法,他黄公子又怎么可能办得到?

    张洪波说:黄公子是商人,如果这些国企没救,他收购到手岂不是要赔本?没钱赚的生意谁做?

    宋维扬笑道:据我所知,黄公子身后站的是港城李超人印尼金光财团日苯伊藤财团和美国摩根士丹利。他们的手法非常简单,就是在港城收购亏损的上市公司,吸纳国际资本,拿投资人的钱到中国兼并企业,再用这种利好消息抬高港城公司股价。在股市获得利润之后,继续批量收购中国企业,再跑去美国和加拿大发行新股继续圈钱。以此方式不断轮回,直到某天被戳破而已。

    资本运作不是很正常吗?张洪波疑惑道。

    宋维扬摇头道:通过报纸上的文章,我发现国内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从政府到民间都过度迷信资本。资本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有危险?张洪波问。

    当然有危险,宋维扬忍不住笑道,那位黄公子把自己都套进去了,他现在也是进退两难吧,只能捏着鼻子继续死撑。

    90年代的中国野蛮而荒诞,即便是在国外纵横捭阖无往不利的资本家,贸然进入中国市场也多半会被带跑偏。

    就拿黄公子来说,他本来只想收购那些有潜力的国企,结果地方政府各种忽悠各种打包甩卖——

    你要买啤酒厂?好啊,干脆再搭一个电缆厂和肥皂厂吧。

    你只买10家企业?我们市一共有50家企业,要不你全拿走吧。

    很多时候,黄公子都是在饭桌上喝着酒,稀里糊涂就答应了收购方案,他连自己收购的企业有多少债务都不清楚。

    玩资本也没这么玩的,非常危险。

    若非收购国企时会附赠地皮,黄公子肯定要搞砸,说不定血本无归都有可能。

    张洪波道:能具体说一说危害吗?

    没必要,而且牵扯太广,说了也没有任何作用。宋维扬笑着摇头。

    虽然在黄公子的运作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但也有一些比较正面的意义。首先,他是吸纳外国股民的钱玩资本游戏,帮着许多国内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其次,他让中国真正见识到什么叫资本运作,为今后的国企大规模改制提供了参考样本。最后,他给中国无数商人上了一课,帮助中国人迅速的快乐成长。

    宋维扬对黄公子再熟悉不过,因为此君是ba课程里的常客,他在中国的收购案例被后来者分析了无数次。

    黄公子还带来了一个非常意外的影响,他在中国的成功,让无数国外财团眼红难耐。于是外资在接下来两年疯狂入侵,将许多国产知名品牌扼杀在摇篮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民间都开始警觉起来,社会舆论迅速倒向民族主义,最终在1995年吹响了民族品牌大反攻的号角。

    那种狂热程度,犹如在进行一场商业领域的抗战。

    说起黄公子,我突然想起前不久在《中国工商时报看到的一篇文章,宋维扬担忧地说,据记者调查,沿海各省的数千家合资企业,有一半以上都存在账面亏损。外资通过转移利润虚列开支等方式,侵蚀中方利益,逃避国家税收,有的企业连续亏损七八年,规模却越亏越大。相比而言,黄公子其实很可爱了,他为了增强美国股民的信心,不但不会搞账面亏损,反而要把财务报表做得更漂亮。

    合资企业亏损确实是个大问题,相信中央很快就要严查这种现象。张洪波说。

    两人一通胡扯,话题越来越敏感,但大家都认为很正常。

    甚至高瑜还用笔全记下来,打算整理之后放进报道中。摸着石头过河嘛,谁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于是就喜欢展开全民大讨论。比如现在热捧黄公子的很多,但狂踩黄公子的也不少,双方在报纸上已经不知打了多少笔仗。

    直聊到傍晚时分,张洪波终于回到正题:马博士,你那个企业管理系统,恐怕需要专业人士全程指导才行。

    袁卫东连忙问道:我们厂自己研究尝试不可以吗?

    张洪波说:很难,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910111213...3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