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天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云芨

    丫鬟道:“这可要命,脱不了罪,以后就不能考试了吧?”

    “可不是吗?所以他们的家人,正在找证人。”

    柳丝丝目光闪了闪。

    那天晚上,她看到了。

    萧廉出了船舱,她也跟出去了。

    正好瞧见,有个公子哥手里拿着船桨,混乱中不知道被谁推了一把,正好拍在萧廉的脑袋上。

    可是,出面作证的话……

    “柳姐姐,你有看到吗?”忽然听到丫鬟问。

    柳丝丝挤出笑容,端起冰粉:“天那么黑,谁知道呢?赶紧吃完,把碗送回去。”

    “也是。除了在场的人,没几个看到的吧?下仆们作证又不算,唉!”

    吃了几口冰粉,却见街角乌泱泱来了一群人。

    他们都穿着文士袍,年龄从十几到二十几,斯斯文文的样子,见人就问。

    这么多书生聚到一起,还真是难得一见,顿时引起了骚动。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哪来这么多书生?”

    “他们好像在打听什么事。”

    柳丝丝正在发呆,有几个书生已经往这边来了。

    他们客客气气施了礼,才上船道:“我等是天水书院的学子,打扰了。”

    柳丝丝等人连忙还礼:“几位公子,你们……”

    其中一人笑道:“姑娘别紧张,我们只是想打听一件事。”






234章 言论的作用
    


    一天前。

    三张字条,写了三个词。

    俞慎之写的是“学子”,楼晏写的是“文武”,池韫写的是“造势”。

    俞慎之笑了:“果然我们不如瑜亮二人默契。”

    池韫道:“写什么无所谓,意思是一样的。”

    楼晏点了点字条:“这不是正好?整个计划都出来了。”

    俞慎之写的学子,意思是从书院入手,煽动学子们同仇敌忾。楼晏写的文武,就是要把这件事,往文武对立方向引去。池韫写的造势,则是鼓动声势,闹得人尽皆知。

    池韫将三张字条扔进香炉:“萧家想闹大,那就如他们的意,看看谁吃亏。”

    三人议定,池韫派人去找戴嘉,俞慎之去寻袁谦。

    楼晏也去找人,一个能一锤定音的人。

    ……

    “三天前,长乐池曾经撞过一次船,有人落了水,几位可还记得?”

    果然是问这件事。

    丫鬟和小厮犹豫着答了:“这事,当时闹得挺大的。”

    “对对对,”另一人笑道,“不瞒你们,其中一方是我们的同窗,现下他们被误会有意伤人,抓到府衙去了,所以我们出来寻找目击者。不知几位可曾看到?”

    小厮回道:“公子,晚上天太黑,离远一点就看不到了。抱歉啊,我们帮不上忙。”

    “多谢。”他们又施了礼,依次下了船。

    丫鬟看着这些人的背影,说道:“到底是读书人,比那些纨绔知礼多了,姐姐,你说是吧?”

    柳丝丝低应一声,重新拿起琵琶,慢慢弹拨起来。

    戴嘉快步走到街角,跳上一辆马车。

    “池大妹妹,你说的那位柳姑娘,有同窗去问了,她没出声。”

    池韫道:“她只是一个伎子,想来不敢得罪萧家。”

    “那要怎么办?”

    “这件事,关键在于闹大。萧家言之凿凿,你们也可以一口咬定。他们所谓的证人,都是自家的船工下仆,没有可信度。只要把‘被冤枉’三个字宣扬出去,你们就可以聚众陈情了。”

    她镇定的态度,安抚住了戴嘉。

    “好,我去跟他们说,力求每个人问遍,问到所有人都知道为止。”

    池韫笑起来:“辛苦戴七哥了。”

    戴嘉摆摆手:“这事我也有份,应该的。”

    戴嘉走后,池韫也下了车。

    絮儿问:“小姐,我们去哪?”

    池韫看着水边那艘花船:“没人证可以闹,有人证当然更好。”

    柳丝丝弹得心不在焉,零零落落不成曲。

    忽听岸边传来问话:“敢问,是柳姑娘在此吗?”

    柳丝丝抬头看去,不由放下琵琶,走到船边。

    “你……”她的目光落在池韫身上。

    池韫笑了笑:“柳姑娘,又见面了。”

    柳丝丝认出来了:“原来您是……丝丝有眼无珠,见笑了。”

    “那日不便以真身相见,柳姑娘不要见怪才是。”池韫笑问,“我能上船再谈吗?”

    柳丝丝点点头:“您请。”

    池韫带着絮儿上了花船,在她面前坐下。

    “不瞒柳姑娘,那日与你们相撞的,就是我的船。”

    柳丝丝怔了一下。

    “被抓的学子里,有我的兄长。”池韫继续道,“他今年刚刚中举,已经拜了名师,只等下科高中。可现在被抓进了府衙,如果不能证明他是无辜的,说不定会革去功名,再也不能踏入考场。”

    “真是可惜。”柳丝丝客套地回应。

    池韫仍然面带微笑,说出的话却直指重点:“当时柳姑娘在船上,我瞧见了。”

    柳丝丝猛然抬头。

    池韫平静无波:“那位萧公子,强行拽你进房,若不是你巧舌能辩,那晚是什么惨状,不必我多言。”

    柳丝丝震惊地看着她:“你、你怎么知道?”

    “我的船刚好经过,本想去救你,不料柳姑娘几句话就脱了身,实在叫人佩服。”

    柳丝丝低下头,脸上带了一丝难堪。

    池韫仿佛什么也没看到,继续道:“柳姑娘,那位萧公子如此对你,难道你不想让他受到教训吗?”

    柳丝丝默然片刻,答道:“您说笑了,丝丝这样的人,哪有资格教训别人。”

    “原来柳姑娘是这么想的?”池韫点点头,“这也能理解,毕竟我们大小也算官宦之家,仍然被萧家随意欺凌,何况姑娘这样的无根之萍。”

    柳丝丝在心里做好准备,被她责问要如何回答,不想池韫这样通情达理,倒让她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池小姐……”

    “萧家一时半会儿倒不了,柳姑娘若是出面作证,被报复就不好了。除非能够一次扳倒萧家,那样柳姑娘或许还能挣得一个侠义之名。”

    池韫起身,向她施礼:“是我强人所难了,柳姑娘莫见怪。”

    柳丝丝连忙起身回礼:“不敢……”

    池韫直起身,笑道:“打扰你了,告辞。”

    说罢,她一句废话没有,带着絮儿下了船。

    柳丝丝张了张嘴,想叫住她,又不敢,只能怔怔地看着她离去的背影。

    “姐姐,这位小姐真是个好人呢!”丫鬟如此感叹,“换成别人,哪会把我们这种人的死活放在眼里。”

    “是啊……”柳丝丝喃喃道。

    比如萧廉,生气了就把她抓去舱房,若不是她应对得当,还不知道被糟蹋成什么样子。

    伎子的命,在大部分人看来,无足轻重。

    下了船,絮儿不解地问:“小姐,我们就这样走了吗?这位柳姑娘神情不对,肯定知道什么。”

    池韫笑道:“不走难道逼她?没有用的。她这样的花魁娘子,必是从小教出来的,深谙生存之道。只要萧家不倒,她就绝对不会站出来。”

    “那我们……”

    “所以我刚才说了,除非能一次扳倒萧家。等着吧,柳姑娘聪明得很,只要咱们把时机送到她面前,她一定会抓住的。”

    过不多时,柳丝丝发现不对了。

    聚在长乐池的书生越来越多,不止有天水书院的,还有国子监的,甚至外来的考生。

    在他们的宣扬下,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件事。

    就连请她去助兴的文会,都不可避免。

    萧家,俨然成了仕林的公敌。





235章 闲得慌的读书人
    


    萧廉旧伤刚好,又添新伤,这脑袋就跟烂西瓜似的,被砸了一次又一次。

    这次还加个落水,连内伤也一并发了。

    萧达送走太医,听自家夫人哭哭啼啼地抱怨:“太医说,连着伤了好几次,就算好了,可能也会有遗留症状。老爷,阿廉这个样子,耽搁了亲事不说,谋的职司也不能去了,这如何是好?那些闹事的人,怎么还没判呢!”

    萧达听了好几天,早就心烦了,说道:“你好好照顾他就是了,外头的事,我自会处理。”

    他越想越是火大,叫人拿了帖子去府衙催促。

    赶紧把这案子结了,好出一口气。

    府尹事务繁忙,听得下吏禀报,回道:“那就结案吧,反正证据确凿。”

    京兆尹历来不好当,能坐上这个位置的,要么精干,要么油滑。

    这位府尹显然是后者。

    萧达如今权势赫赫,对方只是几个学生,证据又做得那么足,顺手推舟给个人情,也不碍什么。

    他还特意等了两天,看看有没有人来求情。

    结果来递话的,都没什么分量。

    既然他们背后没有大靠山,那就别怪他成全萧达了。

    “升堂!”

    池璋等人再次被带上来。

    府尹惊堂木一拍,喝道:“尔等可认罪?”

    少年们受了冤枉,平白被关两天,正是气愤的时候,哪里肯认?越发大声嚷嚷起来。

    “大人!事情不是我们做的,认罪从何说起?”

    “所谓的证人,都是下仆,本就作不得数。”

    “不错。大人如此审案,未免草率。”

    “分明就是往我们头上栽赃!”

    “草菅人命!”

    府尹大怒,喝道:“证据确凿,你们非但不认罪,还污蔑本官!既然不知悔改,那就罪加一等!”

    他打定主意,快速判决了事。

    才要使出手段,却见一名差役飞奔而来,喊道:“大人,大人不好了!”

    府尹不高兴了。

    会不会说话?什么叫大人不好了?

    “何事?”

    差役欲言又止,最后道:“您出去看看就知道了。”

    府尹不悦,些许小事,还要他这个四品大员亲自去看?府衙里养着这么多人做什么?

    吏员们会看眼色,马上出去探情况。

    过了会儿,吏员也急匆匆回来了,一脸为难:“大人,还真得您亲自去……”

    听吏员说了原委,府尹踏出府衙大门。

    前一刻,他心里还在嘀咕,不就几个陈情的人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京城这么大,案子那么多,哪天没人喊冤?

    聚众陈情,也算个事?真是……

    一句“没见识”卡住了,府尹愣愣地看着府衙前的人们。

    确实是聚众陈情,可这个众,未免太多了吧?

    ……

    吕康正在吃菱角。

    握住菱角两头,用力一掰,中间便折断了。

    捏着外壳一挤,白生生的菱角肉脱壳而出。

    吕大人一口一个,吃得不亦乐乎。

    “不吃吗?”他抽空问了句。

    坐在他对面的楼晏摇了摇头,目光瞥过他蹭得漆黑的手。
1...8283848586...1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