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康留意到了,取笑他:“公子哥就是公子哥,觉得这样不雅观?”
楼晏道:“洗手麻烦。”
吕康笑了,一边吃一边说:“我老家附近有个水塘,长了很多菱角。小时候为了这口吃的,一到季节赶紧去摸。哪像现在,想吃了说一声,反而没有那种感觉了。”
忆苦思甜完毕,他瞅了楼晏一眼:“你应该没有这等体会,打小锦衣玉食的,就算想吃,也是别人剥好了送到嘴边。”
楼晏只说:“北襄没有这个。”
“桑海总有的吧?”
楼晏点点头。
先生的书斋外面,就有一个水池,也种了菱角。
每每快到成熟的季节,就有个家伙蹲池边殷切地看着。
那样子,仿佛一只等鱼长大的猫。
宜安王见她喜欢,叫人到外头买。
然而她说,珍贵的是等吃的心情。
可见有的人,天生懂得体会世间微小的美好,无关贫穷富贵。
“萧家那边,你就这么急?”吕康终于提起正事,“你如今才入通政司,就这样急着排除异己,不怕步子太大了?”
楼晏淡淡道:“机会稍纵即逝,错过可惜。”
吕康点点头,倒是认可了他这个判断。
“何况,想排除这个异己,不是一次两次能做到的事,现在不上眼药,以后就晚了。”
吕康被他说服了,却又取笑:“扯这么多道理,说穿了,就是为了那姑娘吧?”
楼晏没否认。
吕康哈哈一笑:“行!小师弟要讨好意中人,我这个当师兄的,怎么能不助你一把?”
楼晏起身施礼:“谢师兄出手相助。”
吕康摆摆手:“以后少找我就行。”找过来就是一堆麻烦。
……
府尹看傻了。
乌泱泱的人群,几乎占据了整条府衙大街!
站在最前头的,是一群少年,和抓起来的学子们一般年纪。
再后面,也都是年轻人,全都穿着文士袍。
疯了吧!全京城的读书人都挤到这里来了吗?一个个不好好读书,跑这里来干什么?闲得慌吗?
府尹在心里大喊。
他的手有点手抖。
历来读书人闹事,都不是小事。
处理不好了,他头上的乌纱都得摘了。
府尹深吸一口气,力持镇定,对他们露出笑容。
“诸生,这是做什么?要告状递状纸,要办事到书吏处登记。你们这样堵了大街,那些有事来府衙的百姓们怎么办?岂不是耽误了公务?”
戴嘉上前长揖:“府尊见谅,我等既不是来告状,也不是来办事的,更不想耽误公务,而是为受冤的同窗陈情而来。”
府尹道:“你们来陈情,本官可以理解。但是聚了这么多人,难免影响公务。这样好了,本官正在审理此案,破个例让你们旁听如何?只是你们人太多了,府衙容不下,就派几个代表吧!”
聚众陈情,说白了堆的就是气势。
只要学子们肯退一步,散了这口气,后面就好办了。
府尹算盘打得精,岂知戴嘉被指点过的。
他大声道:“大人,我等都是自发而来,没有代表!此案存疑,若是不能释清,于您的清誉也有影响。既然府衙容不下,就请大人将公堂挪到外面来。是无辜是有罪,审个明明白白!”
“对!”后面有人喊道,“请大人当街审案!”
236章 当街审案
府尹心里骂娘。
现在的读书人怎么回事?油滑成这样,读的什么书啊!
听听这话,拿他的名声来要挟他,还说得这么诚恳,这叫他拒绝不是,不拒绝也不是。
“诸生,”府尹按下脾气,好声好气地劝,“公堂威严,当街审案,未免失之体统……”
一句话没说完,易装改扮的寒灯,挤在人堆里喊道:“大人这是不敢吗?”
府尹一口血!
能不能让人骗完……不是,说完啊?
但这句话,已经把大家的疑心撩起来了。
“大人,我们又不干别的,就是听您审案,这都不行?”
“是啊!大人,我们保证,只提出合理的疑问,绝对不会扰乱公堂秩序。”
“府尊,您的公正严明,就是最大的体统。”
寒灯再次喊道:“请大人当街审案,主持公道!”
旁人受了引导,纷纷跟着喊:“请大人当街审案,主持公道!”
这些读书人!
几句话下来,府尹发现,自己已是进退两难。
前面说他不敢,后面又软语恳求,什么话都让他们说完了,自己说什么?
“大人。”师爷凑上来,小声道,“您再拒绝,恐怕会激怒他们。这么多学子,闹不好了要上达天听啊!”
府尹无奈,只得松了口:“也罢,既然你等一再保证,本官就从了你们的心愿。只是,你们要记住刚才的话,不许扰乱公堂秩序!”
“大人放心,”戴嘉出声,“要是有人这么做,学生第一个站在您面前!”
“学生也是!”
“大人放心吧!”
差役搬了桌椅出来,府尹往上一坐:“带嫌犯!”
池璋等人终于出了府衙,看到外头这么多人,也震惊了。
“池二!”戴嘉喊道,“我等来此,为你们见证。倘若真是你们恶意伤人,今日无论府尊如何判决,我等都无二话。倘若你们是被冤枉的,那我们拼着功名不要,也要上告申冤!”
“对!”寒灯嚷道,“要是萧家仗着权势,污蔑你们,我们为着天下士子,也要为你们争个公道!”
这句话引起了学子们的共鸣:“正是这个道理。”
读书人的清白,何其重要?他萧家随意诬蔑,就想毁人前程,天下士子谁看得过去?
府尹想擦汗。
这谁啊!句句戳人肺管子,也太毒了!
得了,他也不折腾了,赶紧把证据甩完拉倒。
府尹一拍惊堂木:“肃静!带原告!”
萧府的管家被带了上来。
那管家原以为,这差事很简单,岂料公堂突然挪到外头来,被这么多学子虎视眈眈地盯着,不禁心里发毛。
不会出意外吧?他在心里嘀咕。再想想,心又定了些。
有府尊大人站在他这边呢,怕什么?再说,他们想翻案,找得到证据吗?
对方见过礼,府尹道:“堂下何人,所诉何事?”
萧府管家禀道:“小人萧志,是禁军统领萧将军的管家,奉主人之命,诉池璋、孔蒙、常禹……等人,蓄意谋杀我家公子性命。诉状已经上呈,请府尊大人阅览。”
听得此言,众学子脸上露出愤怒之色。
先不说萧廉是不是他们打的,光这句话,就够阴险的。
什么叫蓄意谋杀?明明是打群架掉进水里,哪怕真是因他们之故,也是误伤。
从误伤到谋杀,仅仅两个字,性质完全不同。再加上蓄意二字,当真恶毒!
然而萧志嚣张惯了,完全没有体会到学子们的情绪,继续道:“另外,证人证词,我们也呈上了,请府尊大人过目。”
府尹在心里叹口气,后悔自己接下这个人情了。
萧家到底发家太晚,这管家竟如此没有眼色。
罢了,尽力为之吧。
书吏拿出状纸,将内容一一朗读。
众学子越听越是气愤。
什么叫颠倒黑白?明明只是意气之争,却说成蓄意谋杀,而且手段十分凶残,早就拿了船桨在手,专门等萧廉出来拍在他脑门上。
念完状纸,又上证人证词。
“大人!”戴嘉出声,“这些船工,虽然不在下仆之列,可生计都握在他们手中,证词如何可信?”
萧管家正要开口,就被府尹截断了。
“别着急,下面还有。”
说着,又命差役带上证人。
这次却是位游客。
他瞧着斯斯文文,自称是外地来的商人,出事当晚,正好在长乐池游玩,离出事的两艘船不远,看到了萧廉被打的一幕。
戴嘉质问:“当时船头挤着那么多人,你如何能肯定,是蓄意为之?”
这商人神色从容,回道:“因为,萧公子当时还没有走进人群,就被人踢了一脚,使之扑跌在船舷上,随后那一桨拍过去,才把他给打下船的。若不是蓄意为之,怎么挤在一起的没事,他这个还没过去的,反而遭了殃呢?”
戴嘉卡了一下。
这个,他还真没留意。
萧志立刻作证:“大人,我家公子腿上还有淤青,可以证明,当时确实被人踢了一脚。”
府尹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
池璋出声:“大人,学生请求自辩。”
府尹点点头:“准了。”
池璋看着那商人:“照你的说法,我们有两个人动手了。一个人踢了萧廉,另一个拿船桨打了他,对不对?”
“是。”
池璋伸出手:“那晚就是我们几个去游船的,你且认一认,到底是谁踢了,又是谁打了。”
商人眯起眼,仔细看了看他们,摇头道:“抱歉,鄙人认不出来。”
池璋冷声道:“怎么,你认得出萧公子,认不出我们吗?”
商人笑道:“当时天黑,哪里认得出长相。我只是看到有人被打下船了,他们说是萧公子,那应该就是了。除非,还有另一个人落了水。”
这谎言编得可真圆,少年们气闷不已,却找不到漏洞。
寒灯挤出人群,准备找己方证人过来。
编谎话嘛,谁不会似的!虽然他们没有找到目击证人,可间接证人多得很,一起胡搅蛮缠好了。
便在这时,换了小厮装束的絮儿跑过来,塞给他一张字条:“快,交给戴公子。”
寒灯看了眼街边的马车,点了点头。
戴嘉接了那张字条,展开一看,眉头顿时舒展开了。
“大人稍等,学生有个法子,或许可以辨别,证词的真假。”
237章 当场揭穿
戴嘉道:“事发那天是晚上,我们去长乐池问了许多人,都说太暗了没看清。这位证人却言之凿凿,说看到我们把萧公子打下水。故而,学生以为,很有必要检测一下证人的目力。”
这话合情合理,府尹看了眼那商人,点了点头。
那商人目光微动,仍旧笑道:“公子要怎么检测目力?该不会要等晚上,实地演练一番吧?”
“这倒不必。”戴嘉转身,指着斜对面的食铺,那里有面幡旗,是今天早上才挂出来的,“现下青天白日,光线明亮,虽然距离远了点,可比晚上更容易辨认。证人就说一下,那面旗上,写的什么字,如何?”
学子们纷纷转头,看着那处。
有人眯了眯眼,小声问同伴:“写的什么字啊?我看不清。”
他的同伴警觉:“嘘,等会儿再说,别让人听见了。”
“怎么样?看清了吗?”戴嘉催促。
那商人笑道:“真是对不住,鄙人打小不识几个字。想来,写的应该是铺子的名号,或者物美价廉这样招揽客人的话吧?”
戴嘉面色沉了下来,喝道:“你可真是巧舌如簧!当真不认识上面的字?”
“让公子失望了,确实不认得。鄙人一介行商,如何能与诸位公子相比……”
商人说着说着,感觉到气氛变得很怪异,萧管家竟向他瞪了过来,目光极是凶狠。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戴嘉脸上的怒色已经退去,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向府尹拱手:“大人,您看到了。那面旗上,分明没有字,而是画了一个面碗。现在是大白天,他都看岔了,到晚上,真能在人群里看到萧廉被打的情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