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匠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沙包

    在班门世界的时候,许问对着这份图纸看得非常认真,但记忆归记,他并没有把握把它完全复制下来,只想着能画多少画多少,后续再想办法补完。

    没想到刚一提起笔,那份图纸就无比清晰地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细节都异常鲜明,闭一闭眼睛就能回忆出来。

    许问落笔于笔,线条流畅延伸,更像是脑海中的图纸倾泄了出来,直接“倒”到了纸上一样。

    当然,他这只是把看过的东西重复出来,没有补完的功能,图纸上缺失的部分还是缺失的,并不会因此就自动出现了。

    “这是什么”两边的老头子一起围到了许问的身边,聚精会神地看。

    他们都是本行业的专家,马上就看出来了,这是标准的传统无梁殿的式样,就像宗正卷里描述的一样,不用水泥,甚至连三合土也没怎么用,就靠土和石的结构把整个巨大宫殿撑起来了。

    “是别人送我师父的一份羊皮卷轴,破损得比较严重,有些地方看不太清楚了,我试着把能记住的部分画出来。”许问发现,不管在哪个世界,他师父都很好用来挡枪。

    果然,听见这话,老者们只是在心里嘀咕了一句,有传承就是好,老东西就是多。接着他们又被许问的动作吸引了注意力。

    他嘴上说就是试试,但下笔非常果断,没有丝毫犹豫,显然已经将这份残缺的图纸完全背了下来!

    能者无所不能,这记性是真的有点厉害……

    “这个好像真的跟宗正卷上的东西有点像!”文传会姓董的那位专家叫了起来。

    “这就是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个东西!”班门的那位长老也认了出来。

    “缺掉的部分能补全吗”另一个专家迫不及待地问。

    “我最近就在尝试这个,还想请各位帮忙。”许问头也不抬地说。

    文传会聘请的全是相关行业的资深专家,班门这边保守了点,但也是本门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师傅。

    这时,两边的大佬一起喊了起来“没问题!”




420 要学吗
    有了新的线索,所有人都是干劲十足。

    继这份图纸之后,许问把史光明建筑连窑的技巧也记录了下来。

    史光明这个技巧就跟脑筋急转弯一样。

    连窑这种数学题在他那个年代只有很少的解法,但在这个科技更加发达的时代,解法已经变得有很多种了。

    但如果把现有条件极度缩小,放到当初的那种环境下时,你会发现解法还是有限的,而史光明这个,就是其中最简便、最巧妙的一种。

    最关键的是,它涉及的是力学和结构学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将其变形引申,完全可以应用到其他地方,其价值可以说是难以估量!

    这个东西一拿出来,马上就有文传会这边的专家轻“咦”了一声,坐下来扯过纸开始计算。

    史光明的技巧是经验与灵感的集合,它跟民间工匠留下来的很多传承一样,思路很妙,但数据化程度不够,这使得很多东西只能靠经验来解决,很难具体在纸面上。

    将其具体化、理论化,本来就是许问打算做的工作之一,不过他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还在琢磨入手的角度和办法。现在这位专家主动接手过去完成,那再合他心意不过了。

    不过专家做了一会儿就停住了,他抓着笔,喃喃道:“缺乏实例还是有点麻烦。”

    “我这里有一个,是跟这项技术记录在一起的。”许问说。

    他直接把阳宁村他跟史月娥一起完成的那张图纸上的数据报了出来。

    另一个专家赶紧抓起纸笔,把他说的内容全部记了下来。

    许问描述得很清晰,专家记着记着就开始直接画图。他年纪虽大,但落笔非常稳定,直线就是直线,曲线就是曲线,描绘非常精细,转眼之间就把简易的结构图画了出来,粗看上去竟然跟许问当初画在黄土地上的那个几乎相差无几!

    不愧是文传会专门聘请来的行业顶尖人物,光这一手,就很厉害了

    “太好了,一个完美的例子!”前面那个专家看着图纸成形,兴奋地说,继续回头去把史光明依靠经验的技术转化成可通用的理论。

    而这时,另一位专家也开始动手,对着那份残缺不全的无梁殿图纸完成同样的工作。

    他们相关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远不是许问能比的,以前也不止一次完成过类似的事情,现在他们工作起来有条不紊,娴熟而笃定。

    许问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的工作,眼神极为迫切。

    他们现在在做的,就是他最想知道的东西!

    从本质上来说,许问跟班门这些传统工匠没什么区别,他师从连天青,学的也是这套东西。

    但是他从小接受的是系统理论的教育,内心信服的也是这一套。

    在班门世界,他一直力图将两者结合,将传统技术整合到系统体系里面来。但这方面,他懂的有限,能做到的也很有限。

    而眼前这里坐着的,可是这方面的顶尖专家,他们在各家高校任教,知识丰富、钻研精深,他们所掌握的,正是许问最为欠缺的。

    许问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伺机发问。

    这些专家都是为人师为习惯了的,最喜欢学生好学提问,也非常看重学生能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毫无疑问,许问就是一个绝佳的提问者。

    他从小接受现代教育,思维体系和思考方式完全就是这边的。但同时,他自打学习技术开始,学的就是传统技艺,在那边的浸润极其深刻。

    这两边向来存在矛盾冲突,许问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想得非常深入。

    甚至由于他的实际体验,有些东西比专家们想得还深。

    一开始,专家们回答得非常轻松随意,因为这基本上属于许问知识空缺的部分,照本宣科就行了。

    但渐渐的,他们回答得越来越慢,也越来越吃惊。

    实例,本来就是专家们最欠缺的部分,也是他们最容易走进误区的部分。

    许问有些问题,甚至有了一些点醒他们的感觉!

    这个年轻人,真的很不一般啊

    他们就这样忙活了一整个上午,中午休息的时候,文传会在外面的石桌上摆了丰盛的饭菜,请里面的人去吃。

    文传会那位姓董的专家一边喝茶吃饭,一边问许问道:“你读过大学的吧”

    传统工匠没读过大学很正常,不过许问思考问题的方式明显跟他们不同。

    “嗯,读过,本科毕业。”许问说。

    “咦什么专业”另一位姓王的专家问。

    “计算机。”许问一边扒着饭一边说。

    这时他脑子里还在想着刚才在讨论的一个问题,回答的时候有点漫不经心。

    几个专家的筷子同时都停住了,他们不可置信地对视一眼,一起问道:“计算机”

    “对。当时报考的时候,这个专业最流行,我也就糊里糊涂地跟着报了。”许问老实说。

    “这你师父没有劝着你吗”王专家问。

    “没有。”这是最难解释的事情,许问只能含糊过去。

    “唉。”几个专家一起叹气,非常无奈的样子。

    “小许,有件事情还是想跟你建议一下。”过了一会儿,董专家放下筷子,非常诚恳地看着许问说。

    “你有独特的传承,在你个人的专业方面基础打得非常扎实,这个很了不起。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选这个跟你的技术半点也不沾边的专业,但我觉得,有机会的话,你还是应该重新去学一些东西。”他慢慢组织着语言,对许问道,言辞里一派拳拳爱才之心。

    一上午时间,足以让他们看出许问的优势和需要补全的方向了。

    “老董说得对,传统的那些老东西你学得挺好的了,还有不会的看上去你也有师父教,一直在学,没什么可担心的。但现在毕竟是新时代,老东西要学,新东西也不能丢。这样,我们学校有几个专业的课程,挺值得你现在听一听的。我给你开个证明,写个单子,回头你随时可以去咱们学校旁听”王专家跟着说道。

    他说前面几句的时候,董专家还在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到最后他就掀桌了:“少听他的!我们学校这方面专业多了,要听也应该去我们那边听!”

    “哪有专业得多,只能说各有擅长。去年一整年,我们学校发表的相关论文,比你们还多三篇呢。”王专家慢吞吞地说。

    “三篇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少了三篇,影响因子加起来比你们还多十个!十个!”董专家嚷嚷着说。

    “前年你们比我们多三十个,大前年多五十个。今年也过了一半了,到现在为止是持平的吧咱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嘛”王专家一边说一边对着他眨了眨眼睛。

    “那就更不能让你们挖人了!”董专家被揭了短处,暴跳如雷。

    这时,一直在旁边闷不吭声的一位姓文的专家凑了过来,小声对许问说:“明天上午,我们学院有一场建筑力学方面的讲座,你有兴趣去听一下吗”



421 似
    许问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找陆立海要个水泥厂实地考察的经验,现在竟然坐在了a大明亮的阶梯教室里,与无数大学生坐在一起,正等着听将要开始的讲座。

    他口袋里还放着那份介绍函,文清华文教授专门为他写的。

    阶梯教室是对面开放的,只要来得早,听课不需要有人介绍。

    这份介绍函是文清华单独写给讲座的主讲人陈若华陈教授的,讲座结束之后,许问可以单独去找他,与他交流一些问题。

    许问来得很早,但他并没有坐在最前面,而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偏后的座位。

    他毕竟不是a大的学生,不好跟正牌同学争位置。

    他很认真地带了纸笔过来准备做笔记,现在人还不多,他从袋子里把一件件东西拿出来摆到桌子上,思绪飘到了昨天下午的工作上。

    昨天中午吃完饭之后,两边专家重新坐在了会议桌旁边,开始继续研讨无梁殿技术。

    这时陆远也赶了回来,带了一大堆东西,跟着清单一起,正是许问早上列给他的那些。

    一上午时间,他把所有东西全部准备齐全,用车拉了过来。

    陆立海又是惊讶,又是感动。

    他儿子可是出了名的不会跟人打交道,虽然这跟他尚且处于学习阶段也有关系,但陆立海明显还是很担心他的未来。

    许问之前就听陆立海絮叨过,班门断代情况非常严重,下一辈除了陆远,其他没什么特别出色的人才。

    他现在的指望是陆远在完成学业、正式出师之后能够变得成熟一点,能够担起班门的整个担子,但现在看起来,总之还是让人非常担心。

    所以,许问也很能理解陆立海看见陆远独立完成这项工作时的感动,但他同时也留意到,陆远一脸的面无表情,但在看见桌上的图纸时,两眼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芒……

    下午,他们开始用陆远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搭建模型。

    陆远非常积极,对此投入了一百万分的热情。不仅如此,这项工作是很多人共同参与的,他跟别人交流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无论是班门自家的长辈,还是文传会这边的专家,他热情谦虚有礼,主动帮忙做各种事,积极参加讨论,看得他爹陆立海都惊了。

    看来他不是没办法跟人打交道,是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没有这个想法。

    不过说起来,上次去班门的时候,他看见的年轻人可不止陆远一个啊……

    周围声音越来越响,许问抬头,发现周围的位置几乎已经全部坐满了。

    陈若华教授似乎非常受欢迎,许问坐下不久,进入教室的学生就越来越多,最后把整个阶梯教室塞得满满当当,还有人继续搬凳子进来,给自己安排了加座。

    许问环视四周,有些惊讶。

    建筑力学不是很专业的课程吗

    a大这么多人学这个这么多人来听这种专业课

    他还发现,新来的人大部分朝前坐的,之后才慢慢往后分布过来。

    那是更靠近老师,更方便与老师交流的位置,也是要好好认真听课的位置……

    这时许问的身边也坐满了人,都是三两成群结着伴来的,没人认识他,也不会有人奇怪他这个生面孔。

    讲座不同于大课,人员比较随机,不认识也正常。

    没过多久,上课铃响了起来,周围陡然安静,很多人都齐刷刷地拿出了笔记本,摆出准备做笔记的架势。

    片刻后,一道穿着旗袍的身影走了进来,花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用簪子在后面盘成发髻。

    她年纪已经不轻了,脸上有着皱纹,但她五官秀美,姿态非常优雅,有一种经过时光沉淀的特殊的美。

    显然,这位就是陈若华教授,今天的主讲老师。

    她跟许问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许问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心里有点惭愧,凭什么女性不能教授这么硬核的课程

    他定下神来,仔细打量着这位年长的女老师,突然有点疑惑。

    这位陈老师长得好像有点眼熟眉眼略略有点熟悉,但他怎么都想不起来她究竟长得像谁了……

    陈若华翻开教案,开始上课。

    她的长相温和秀美,口音带着吴语特有的温柔绵和感,真的是悦目又悦耳。而她讲课的方式也很别具一格,案例讲得像故事一样,但又不乏细节和数据,干货也很多。

    这样一来,你到这里来无论是想听个乐子还是想学到一些东西,需求都可以被满足。

    这种老师,上这样的课,难怪这么受欢迎呢。

    许问的思绪轻轻掠过,很快就投入到了学习中。

    陈老师讲的内容比基础略深一点,但是科学系统,正是他现在最需要了解的东西。
1...151152153154155...1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