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特别白
杜弘域这位大公子给的好处没那么好拿!
从总兵府回来的高进,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五十杆鸟嘴铳、五门虎蹲炮,这是本就说好的,另外高进又拿了十领铁铠和百副布面甲,另外还有五十人的刀盾手装备,以及二十张上好角弓并其他军械。
只是这么多的军械,杜弘域只让那郑大装车送到关府,至于要如何运回河口堡,那便是他自己的事。
“高老弟,这倒不是大公子要为难你,而是老爷的意思。”
关府门前,郑大和高进说道,他是杜弘域的心腹,自然清楚些内情,只是他不好和高进明说罢了,围绕着古北寨的这场仗,从这骆驼城里便开始了。
“是总兵大人的意思”
高进从关爷口中了解过,杜文焕膝下四子,最得宠也最得看重的就是杜弘域这位大公子,他眼下也算是杜弘域的人,所以他实在是不明白杜文焕到底是什么意思。
“高老弟,接下来若是有什么消息,我自会派人报信于你。”
郑大没有回答高进,只是让手下将那几车军械交接给高进的手下后,扔下这句话后便告辞离开了。
回到关府,高进找上了关爷,郑大不愿意透露自己知道的消息,他便只能找关爷帮忙了,说起来关爷是杜家老人,想必应该能看得出杜文焕这位总兵大人的心思。
关爷的书房里,看着向自己请教的高进,关爷皱眉想了一会儿后才开口道,“小高,老汉问你,你从总兵府领走这么一大批军械,你觉得瞒得过这骆驼城里的将门吗”
“瞒不过。”
高进回答得颇为直接,他听刘循说过,这总兵府里各家将门眼线多得很,但凡有大一点的动静都瞒不了人,他这回去武库挑选军械,用不了半天这骆驼城里该知道的就全都知道了。
“老爷若是还让大公子派人帮你把军械运回河口堡,你觉得另外三位公子还有胆子向古北寨下手”
关爷的反问,让高进思考起来,然后他想明白了关爷暗示的其中关节,自己拿的这批军械是杜弘域答应给他的,但是杜文焕却不许杜弘域派人帮他运送这批军械,那么在外人眼中,那就是杜文焕和杜弘域父子失和,杜文焕很不满意他这个河口堡来的乡下百户。
这么一来,另外三位杜家公子怕是要卯足了劲对付他,这三位手底下投靠的将门和豪强也会出死力,拿他来邀功请赏。
“小高,接下来你可得小心些,这骆驼城里虽说没人敢胡来,可一旦你出了城”
关爷的眉头不见松开,虽然他知道高进和手下兵马能打,可俗话说得好,猛虎难敌群狼,高进这趟出门带的人手加起来也有四十多号人,真要带上那么一大批军械上路,这回程可不好走。
“关爷不必担心我,既然总兵大人想试试高某成色,高某必不会让总兵大人和大公子失望的。”
高进反倒是笑着安慰关爷道,他知道杜文焕父子是要利用他来杀鸡儆猴,给这骆驼城里的将门提个醒,谁才是这骆驼城里做主的。
高进不怕被利用,他怕的是连被利用的价值都没有,河口堡百废待兴,一切才刚开了个头,他需要时间来发展,也需要靠山来遮挡,这杜家便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关爷也不知道高进是真有了主意,还是只是在安慰他,可他毕竟是杜家的家奴,不好多说什么。
既然总兵府那里借不到半点助力,高进便只能耐心等着,他从河口堡出发前,曾派人往神木县给范秀安报信,毕竟当初说好的是一起来骆驼城,他给范秀安和关爷这边牵线搭桥。
眼下那批军械,他也只能指望范秀安帮他带回河口堡,至于古北寨那里,他一点都不担心,有了鲁达的报信,只要董步芳侯三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千把人是拿不下古北寨的,更何况敌人的队伍要集结,要安排好行军路线和后勤辎重,可还有的扯皮呢!
高进安心住在了关爷家里,压根就不急着离开骆驼城,杜弘域可是说过,敌人的虚实动向都能告诉他,他眼下还不知道到时候杀向古北寨的敌人有多少,是何人领兵,携带粮秣军械有多少,何必急吼吼地回河口堡,然后增援古北寨。
“高老弟,你可真够沉得住气的!”
见到上门的高进,刘循忍不住叹道,他刘家如今和高进算是捆绑在了一块儿,虽说因为驼前街那事儿,自家隐隐有些被排挤,不过这好处便是没人再敢小瞧刘家,这将门说到底还是要看谁的拳头够大,刀子够快。
刘家是败落,可是架不住有高进这等强援在,再加上这几日刘循狠狠整顿了一通家门,砍了各种浮于表面的开销,重新募集家丁,让家里的老家人狠命操练,如今这刘府倒是恢复了往日将门的几分气象。
刘家有了崛起的势头,这骆驼城里的将门也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有的是人愿意来烧冷灶,毕竟万一刘家复起,这雪中送炭的情分可比锦上添花强许多,所以刘循也隐约知道了些总兵府里,杜家子之间的争斗。
“刘兄,我这趟过来,可是有事相求”
“这是什么话,你我兄弟,哪需要这般客气,高老弟你直说便是,只要为兄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刘循拍着胸脯道,他现在也算是杜弘域这位大公子的人,知道高进在杜弘域心里的分量,这也让他越发坚定了要交好高进的心思,就是自家小妹若是也看上了升哥儿,他觉得也未必不能考虑一下结亲的事。
反正这骆驼城里的将门,他是不敢把小妹嫁过去了,更何况如今自家那小妹,黏那弟妹黏得厉害,人都跑去关爷家里住下了,整日地不见人。
“刘兄可还记得说过的那位孙大匠,我这几日正空,不知道刘兄可否带我去见一见这位孙大匠,就是不能把人带回河口堡,那神器谱总得容我抄写套。”
高进笑着说道,这神器谱是赵士祯当年进献朝廷的火器书籍,朝廷印刷的数量不多,也就是当年刘循这等爱飞鹰走马,拿鸟铳去打猎的纨绔子才弄了套神器谱收藏,最后拿去送了那孙大匠。
“我还当是什么事,原来只是这等小事,老弟你且稍待会儿,我派人去那孙泰家里瞧瞧,若是在家,咱们便直接过去。”
刘循一边说着,一边却是喊了老管家,让他派下人去孙泰家里问明情况。
那孙泰是延绥镇里的匠户,也是有名的巧手,只是他的手艺再好,也就是刘循这样混不吝的纨绔子,才会喊一声孙大匠,换了旁的将门子,谁会正眼去瞧一个匠户。
小半个时辰后,孙泰家里,正在家的孙泰见了刘府的下人,知道刘循要带那位如今在骆驼城里名声大噪的高阎罗上门,连忙喊着家里婆娘和儿媳收拾家里。
“刘老爷来也就罢了,怎么连那高阎罗也要来,可不会是什么祸事吧!”
孙泰婆娘胆小,这几日在街面上听人说闲话,讲那高阎罗是杀星转世,被他看一眼都要折寿。
“说什么胡话,刘老爷对咱们家有大恩,那高阎百户和刘老爷是朋友,能有什么祸事。”
孙泰骂起了婆娘,他虽然被旁人喊一声孙大匠,可他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就是个匠户,哪怕手艺再好,在上面那些大官眼里,还是个贱籍。
卫所的匠户,日子大都不好过,毕竟上官们要从军械里捞钱,便只能克扣物料费和工钱,匠户们要是不接些私活,压根就过不下去,刘循过去是纨绔子的时候,就认识孙泰,那时候刘家还没败落,他出手也阔绰,在孙泰这里定了好几把鸟铳,孙家才能起了砖石砌的大宅,日子过得尚算可以。
高进和刘循一起往孙家去的时候,也命人买了礼物,对于这种人才,高进向来都舍得花本钱,当他们到了孙家时,孙泰已带了儿子在门口候着。
“见过刘爷、高爷!”
高进从马上下来时,看到的不是什么大匠,只是个满脸谦卑,想要活得更好的普通人罢了。
“孙大匠,在下高进。”
高进说话时,自有随行的下人送上礼物,刘循更是直接在边上道,“孙大匠,我这位老弟可说是极为看重你”
收礼的是孙泰儿子,满脸敦厚,当他看清楚那礼物里还压了封银子,拆开看了看后足有十两,竟是直接看呆了,直到被自家阿大拍了记巴掌才回过神。
这时候孙泰也看到那封足有十两的银子,顿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进了孙家坐下后,高进也没有直接道明来意,只是说要借阅神器谱一观,孙泰
自是连忙交出了那本被他贴身收操的神器谱。
孙泰虽然不识字,可是神器谱上诸般火器样式部件都有图,孙泰早已牢牢地记了下来,眼下这书物归原主也无妨。
拿了神器谱后,高进才问孙泰,愿不愿意去河口堡落户,直接把孙泰给惊住了。他没想到自己这辈子居然还有离开骆驼城的希望。
第二百零三章 雄心和私心
大明朝的户籍制度,是能把人坑到死的,哪怕早几十年,匠户里还能出几个因为功劳得以升官发财摆脱匠籍转为民籍的幸运儿,可到了如今,那便是半点希望都看不到了。
孙泰祖上是南直隶人,他祖父是南京兵仗局的大匠,可是流年不利,提督军器库的太监监守自盗,发卖火器于南京城里的富家子,本来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可是偏偏遇上个偶然得知此事的御史。
在大明朝,南京的御史向来最为穷酸,一旦遇上屁大点的事,不怕语出惊人,就怕事情闹不大,到最后那位掌印太监遭不住,便只能请孙泰的祖父来背这个黑锅,于是孙泰那大字不识一个的祖父居然留了封畏罪自杀的遗书,自个吊死在了兵仗局库房的大梁上。
到最后那御史也不知道是不是收足了钱,原本是攀咬兵仗局的掌印太监图谋不轨的案子不了了之,唯一倒霉的便是孙泰全家,祖父畏罪自杀,全家发配九边,他当时家里排行老三,结果前面两个哥哥和还在襁褓里的妹妹都死在了流徙的路上,只剩下他活下来。
在骆驼城里,孙泰从延绥镇的军器局里的杂役做起,靠着家传的手艺和能吃苦的狠劲,成了其他匠户眼里手艺超群的大匠,只是他牢牢记得当年祖父的遭遇,哪怕军器局里有几任上官曾经表示要抬举他,给他个职司,全都被他坚辞不受。
听到高进这位百户要请自己到河口堡去落户,孙泰动了心,他在军器局干了这么多年,最清楚军器局这些年的军械兵甲的账目那就是团浆糊,这里面被上下经手漂没的银子是笔大数目,虽说他如今只是个匠人,可是当年祖父的遭遇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那些上官要找背黑锅的替罪羊的时候,说你是就是,不是也是
“高百户,小的自然是愿意去河口堡的,只是小的一家在军器局里挂了名。”
孙泰颇为期翼地说道,那河口堡纵是穷乡僻壤,可是有这位高阎罗在,至少安全无虞,而且这位高百户把话也说得很明白,他是为总兵大人做事的,所以能从库房里提了鸟铳火炮,但是这鸟铳火炮用起来损耗较大,需得有匠人保养修缮,他去了河口堡活儿轻松,这待遇也不会太差。
“这事儿我知道了,既然孙大匠愿意举家迁到河口堡,这便不是什么事儿”
高进夸下了海口,这事情他打算去找杜弘域帮个忙,想必这位大公子不至于为这等小事拒绝他。
出了孙家家门,刘循才没憋住,朝高进笑道,“高老弟,这孙泰胆子可小的很,等到了河口堡,要是知道你是打算让他铸炮,没准能吓他个半死。”
“铸炮的事情不急,等孙大匠在我河口堡待上一段时日,说不定他会主动为我铸炮。”
“接下来,咱们去哪儿,高老弟”
“打铁趁热,倒不如趁大公子还未厌烦我,便将孙大匠这事情给办了”
眼下高进是杜弘域的心腹这消息早就传开了,高进跑去总兵府见杜弘域也不算扎眼,只是如今人们都说杜文焕这位总兵大人因为驼前街的事情很不喜欢他,因此连杜弘域也受了牵连。
这回刘循可没继续陪着高进,他知道杜弘域把高进当成了半个心腹看待,他还是不要跟着去凑热闹为好,省的被以为不识趣。
总兵府里,杜弘域的住处,摆设简单的书房里,高进正襟危坐,听着眼前这位大公子在那里发着牢骚,“有时候我都怀疑我那三个阿弟都是抱养的,怎么能蠢成那般样子。”
就像高进猜得那样,杜弘域那三个弟弟即便联手,可还是要先内斗一番,争出个做主的出来,只不过三人实力相当,手下攀附的那些将门豪强也都各有心思,想在古北寨那里捞足好处,于是这都几天过去了,他们还没吵出个结果来。
“大公子何必着急,既然他们已经在召集人手,就算再拖还能拖到年关去。”
高进见杜弘域有些焦躁,不由在边上道,对他来说他倒是巴不得敌人拖得越久越好,这样他能够做的准备就越充足。
“你倒是沉得住气。”
杜弘域笑了起来,然后道,“高百户,那批军械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带回去”
“大公子说笑了,下官如今这点人马,要是带了这批军械出城,只怕就是羊入虎口,恕下官卖个关子,过几日自会将这批军械妥善带回河口堡。”
和范秀安的关系,高进没打算隐瞒,只是眼下时机还不到,没必要那么早和杜弘域交代。
“你有办法就好。”
杜弘域敲着桌子,然后在书桌上摊开一副延绥镇治下的关防地图,指着古北寨的位置道,“这古北寨本是当年白莲教的那些余孽所建,这地方挑的不错,离窟野川不远,附近都是平原,若是能好好灌溉,就是上等的良田。”
高进看着满脸自信地指点地图侃侃而道的杜弘域,发现这位将门子还是有见识和胆魄的,自古以来,要抵御塞外草原的异族入侵,必定要守住河套。
大明朝就是土木堡之变后丢了河套,对鞑子的防御就变得越发消极起来,哪怕是在陕西宁夏这边修了几千里长城,军堡无数,可还是没什么卵用,只要鞑子愿意,总是能找到薄弱口突入,然后扬长而去。
这些年之所以太平,那是因为鞑子自己内斗的厉害,河套蒙古的鄂尔多斯部直接崩成了大大小小四十二个部落,最大的部落兵马也不过两千,彼此联合又勾心斗角,可即便如此,鞑子还是会时不时地侵扰边关。
“高百户,你若是能牢牢控制住古北寨,在此地召集流民屯田,日后等我挥军北上,能为大军粮秣,这便是大功一件。”
杜弘域双眼放光地盯着地图上的河套,充满自信地说道,父亲的身体被病症折磨,连带着为人处事也变得越发暮气深重,本来这接任延绥总兵,对杜家来说乃是难得的机会,前几年官秉忠那厮连年和河套蒙古诸部厮杀,眼下猛什克力部、火落赤等大部都是最虚弱的时候。
归化城那里,土默特汗位虽定,可到底那位新大汗根基太浅,要不是各部大台吉联手抬他上位,他压根就压不住素囊这个叔叔,只要朝廷愿意给素囊名分和支持,土默特部自己就能先打个你死我活。
接下来这两年便是收复河套的最好时机,也是杜家封侯拜爵的大好机会,杜弘域的野心大得很,他正是壮年锐气最盛的时候,他如今已是参将,父亲身体越见衰弱,迟早这延绥镇副总兵的位子是他的。
杜弘域可不满足于在骆驼城里当个太平总兵,这古北寨在杜府其他人眼里只是个财源进项,可对他来说却是收复河套的关键。
“大公子雄图壮志,下官佩服。”
高进故作激动地拊掌喝彩道,可他心里对杜弘域收复河套的计划十分不看好,以大明朝眼下的实力,杜弘域想要收复河套,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