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朔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特别白

    “凶什么凶,我不来,难不成要大哥你要带着这空轿子进门不成。”

    刘小妹可不怕自家大哥,她这大半年跟着木兰阿姐,练了手好快刀,就连阿升都夸她好武艺,是能上阵的。

    刘循一时语塞,只能瞧着自家小妹大大咧咧地下马钻进了那八抬大轿,然后自有刘家的侍女赶忙送了大红嫁衣和首饰盒进去,那四周雇来的吹鼓手和姑婆子们也都看得是目瞪口呆。

    再看向陈升满脸无奈的表情,刘循忽地策马到他身边,沉声道,“妹夫,苦了你了,先前是我错怪你,以后你多担待些我这小妹。”

    迎亲队伍再次起行,那铁骑滚滚如雷在前开道,搞得不像是迎亲,倒像是大军凯旋得胜归来。

    一路上倒是没再出什么幺蛾子,河口堡里,高进自是给伙伴们都起了大宅,陈升新家外面满是左近的邻居们瞧热闹,接下来刘小妹也没什么出格的举动,文文静静地进了陈家的门,刘循和陈升老娘坐在那里受了新人的拜见后,这亲事便算成了。

    原本王斗还想闹陈升的新房,只可惜杨大眼他们接下来也都要各自成亲,全都没人附和于他,还有陈发这小子亲自给他大哥把着后院,那些想来听墙角的邻人都被他乱棍打了出去。

    最后还是高进拎着孤家寡人的王斗回去,又借着这事教训了他一通,“马上大眼他们也就要完婚,正好沙同知家里有个侄女,听说长得俊俏,就是生得高了些,还舞刀弄枪的,所以十八了都没人敢去提亲,正好我有封信要给沙同知,你明日就动身随刘兄去骆驼城。”

    高进说这话的时候,没避着刘循,说起来他也是指望这刘循能盯着王斗,他当日是答应过众家婶娘她们,不能叫叔伯们家里断了香火的,伙伴们里面就王斗孤身一个,他若是不盯牢些,怕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

    王斗这回倒是出奇地没有推托,他想起了杨大眼那厮的话,等他们都做了阿大,他以后生的娃岂不是要做小,再说二哥这回说得那沙家女子倒是很合他。

    “知道了,二哥。”

    见王斗老实答应,显然也是动了心思,高进方才放下心,等王斗告退后,他才朝刘循道,“刘兄,咱们继续喝两杯,有件事我还真想找你帮忙?”

    “老弟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刘循就怕高进找他没事,他们交情虽好,可要一直是他占便宜,他心里说不过去不说,这对两家来往也不是好事。

    到了书房后,高进让下人送了几样精致的小菜和一壶梨花酿进来后,自是招呼着刘循吃喝起来,同时把他带回来的羊毛呢料拿了卷放在桌上。

    “刘兄,觉得这毛呢如何?”

    刘循放下酒杯,拿起那卷羊毛呢,不由道,“好沉的分量。”

    一边说一边展开那呢料,刘循仔细地摸了摸,只觉得这羊毛呢虽然手感偏硬,但是硬中带软,入手暖和,“这是羊毛织的?”

    “这毛呢正是羊毛所织,厚实保暖,而且还能防风防雪,可比棉衣暖和得多。”

    北地风大,再厚实的棉袄,被那风吹透了,也冷得要命,高进弄出这羊毛呢来,便是用来做冬装的,毕竟皮货虽好,可是那价格也不是普通百姓能穿得起的,倒是这毛呢,日后河套那里羊毛纺织业兴盛起来,这成品价格是能降低不少的。

    “好东西啊,老弟,有没有成衣能试试?”

    刘循听了后两眼放光,边地的棉布价格乃是暴利,江南产的松江棉布在边地能卖出十倍的价格,边地不少村寨的百姓那当真是穷得连裤子都穿不起,棉衣都是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破烂货。

    “刘兄稍待。”

    高进唤了下人,让人去取了几件用羊毛呢做的成衣,刘循很快便穿了件上身,只觉得这毛呢衣服可比棉衣重了不少,他甚至还去院里走了圈,发现这毛呢果然能抵御寒风,顿时大喜起来,“老弟,这毛呢造价不知道多少钱?”

    “要是便宜的话,那可真是条发财的路子。”

    刘循在那里喃喃自语道,这天底下最赚钱的行当无非是盐铁茶布,这布匹价格一直捏死在江南那些大布商手里,他们这些边地将门想捞好处都没法从中下手。

    你要是敢用强,人家便不和你做生意,更何况那些江南的大布商在朝中有人,所以陕西这边布匹生意几乎都是被那些大布商所把持着,他们顶多赚些小钱,大头都被那些江南大布商给拿走了。

    “这羊毛呢料子成本和棉布相当,只是暂时产量还上不去。”

    羊毛在鞑子那里就是不值钱的玩意,同样在草原上劳力也不缺,这羊毛变成呢料,高进真正要出的本钱在于要付那些女织工的工钱,至于织机本身,河口堡自有匠户能打造,成本也低得很。

    “老弟,你究竟要我帮什么忙?”

    “我这回带了万匹呢料回来,除去我河口堡自用外,剩下那些呢料,我想拿去外面发卖,不知道刘兄在骆驼城可有门路。”

    虽说沙家也可以合作,但是相比之下,高进更愿意扶持刘循,同时熬一熬沙家和骆驼城里那些将门,这毛呢产业一旦做起来,要得罪的是那些江南的大布商,高进虽说自问也能使银子去喂饱京师那些大员,可他宁可分些好处给那些将门。

    到时候他倒要看看,这些被朝廷断了财路的将门,还能有几分忠诚。




第三百五十六章 盐湖
    刘循喜滋滋地拉着几车毛呢料和王斗回了骆驼城,万匹呢料听着很多,可是高进光是把这呢料当成犒赏的赏赐发给底下的兵卒,便足足用去了一千多匹。

    再加上河口堡留下自用,和交给刁麻子他们拿去山陕各地铺货的,高进手头上能留个一半就算不错了,更别提刘循走了后,范秀安又扔下他的生意不管,跑来了河口堡。

    “倒是要恭喜老弟又立奇功,我听说这回老弟要升任指挥使了。”

    范秀安的消息灵通,比之刘循强得不是一星半点,杜弘域这位大公子在复套这件事情上仰仗的除了高进的武力外便是范秀安提供的财力了。

    “指挥使。”

    书房里,听着范秀安的道喜话语,高进却是不已为然,他知道这是杜弘域在投桃报李,想着法儿给他升官,不过他估摸着朝廷未必会答应,他的年纪资历都是问题,可偏偏他立下的那所谓奇功,是不能拉到台面上细讲的。

    见高进没有喜意,范秀安知道高进自有想法,再说他此来为的是那批毛呢料,所以也就没说什么,便把话题引到了正事上。

    “高老弟,你剩下那批朔方呢,可能全都交给我范记商号来发卖?”

    范秀安问得很直接,在他看来高进把毛呢料交给刁麻子那些山西老抠去各地发卖,那就是拱手送钱,这哪有做买卖还把价格定死了的,那毛呢料保暖御寒还能防风防雪,比起棉袄来不知道强多少,就合该卖个高价出来。

    “范兄,这件事情怕是要叫你失望了。”

    高进很平静地拒绝了范秀安,他给毛呢料定得售价是如今边地棉布价格的八成,实际上这毛呢料保暖防风远胜过棉布,定价便是比棉布价格翻个倍,也有的是人买。

    可高进让刁麻子他们拿去发卖的地方都是小地方,虽说价格贵了些,但是他允许那些买不起毛呢料的百姓赊欠,日后自拿他们的土货来抵债。

    这种做法放在范秀安这等商人眼里,自然是愚不可及,高进自不会主动和范秀安提这事情。

    “高老弟,你这是有钱不赚?”

    “范兄,我这呢料就是卖到四两一匹,万匹呢料也就四万两。”

    “不一样的,高老弟,如今是万匹呢料,可日后十万匹呢,那就是四十万两。”

    范秀安盯着高进,并没有放弃,天下的布料皆产自江南,织布业最盛莫过于松江苏州,那边普通棉布二钱一匹,上等棉布也不过五钱,可过了长江价格便翻了个倍,再到陕西这边价格翻了五倍都不止,而到了边地最高能有十倍差价。

    高进带回来的朔方呢,保暖防寒远强于棉袄,换句话说这朔方呢最大的主顾其实应当是朝廷,因为边地苦寒,给士卒配发冬衣那里面可是藏了天大的好处。

    看着范秀安仔细说着其中的好处,高进并没有生气,范秀安想争取好处不是坏事,只是他始终看得还不够长远。

    “范兄,你应当知道,如今天下布业尽皆操于江南那些大布商手里,这些人背后乃是朝中的大员,不管是浙党还是东林党,都是他们的人。”

    “我这朔方呢,只是在乡下地方卖卖也罢了,可真要动了这些大布商的禁脔,在军需上和他们抢银子,你觉得咱们眼下能应对得过去。”

    高进冷静地说道,他在河套搞起了羊毛纺织业,迟早是要和这些江南大布商做过一场的,他在朝中没有根深蒂固的政治势力,但他手里有的是刀子,只是这把刀现在还不够利,什么时候等他把这把刀磨得可以把这大明朝捅个天大窟窿的时候,就是羊毛呢料席卷九边,把那些江南大布商打垮的时候。

    “宫内有宦官,再说那些大员也不过是贪银子罢了,咱们把钱送到位……更何况这朔方呢作为冬衣远胜过棉衣,朝廷哪有放着好东西不用的道理。”

    范秀安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忍不住道,自从尝过了垄断贸易的巨利后,他是绝不愿意轻易放过这垄断边地甚至整个北方的呢料生意的,哪怕高进拿大头,他做个代理商也足以赚到巨大的好处。

    “把钱送到位?”

    高进轻笑了起来,“范兄,说句不当说的,便是整个绥德商帮绑一块,比拼财力怕是也拼不过那些江南大布商的,更何况彼辈又多是乡党,咱们在别人眼里不过是边鄙地方的武夫和乡下土包子罢了。”

    这番话说出来后,范秀安终究是颓然下来,他没再提什么要高进手中剩下那批朔方呢的事,只是疑惑地问道,“那高老弟你这定价虽然比那普通棉布贵了不少,但是仍比那上等棉布便宜,就不怕惹到那些江南的大布商。”

    “范兄,你怎么糊涂了,我这万匹呢料,放到市面上能掀起多少水花来,更何况刁麻子他们都是于小地方发卖,便是刘兄那里,那些呢料也多是那些将门和家境殷实的军户购买,我不过赚个区区两万两银子,又值当个什么?”

    高进最后说了实话,“我如今便是要边地百姓都知道朔方能产呢料,物美价廉,今后朔方呢是他们冬天里能穿了御寒保暖的好东西,日后等咱们和江南那些大布商撕破脸的时候,这边地百姓就是站咱们这边的。”

    范秀安本想说那些百姓能顶什么用,可是想到河口堡那些高进治下的百姓,他闭口不言了,最后道,“既然高老弟已有成算,那我就告辞了。”

    “范兄,何必急着走,这朔方呢最近两年我都没法许你好处,可是这盐的事情上,我却是有眉目了。”

    驯服切尽三部后,高进等于实际上控制了半个多河套,他本就是学地质的出身,这鄂尔多斯的盐湖分布他大体都知道,找各个部落详细询问过,他自派人找到了好几座盐湖。

    虽说这些盐湖不能和后世那些青海的超大盐湖相比,可是给范秀安个交代却是绰绰有余,哪怕这些盐湖里,有些并不适合食用,但是也有其他用处。

    “高老弟,你找到盐了?”

    范秀安可谓是瞬间大起大落,本以为这趟白来了,没想到高进还有这等好消息。

    “确实找到几处盐湖,但需得熬湖水煮盐,才能制得精盐,那粗盐不能直接食用。”

    高进没有隐瞒,盐业这块也是暴利,他一个人吃不下,绥德商帮本就是干这行的,倒是能拿出来给范秀安做人情。

    “那可真是太好了,高老弟,不知道这盐湖什么时候能出盐?”

    范秀安急忙问道,他这一年来靠着垄断半个陕西的煤炭,身家一跃成为绥德商帮七家之首,可他说穿了一来资历浅,二来这门生意他也不能拿出来给商帮,所以他想争那个会首之位没什么希望。

    可是眼下,如果他能在高进这里打通这河套部的盐路,从草原上弄来大批食盐,这会首的位子他便有机会争上一把了。

    “我已经让人在那些盐湖边上熬湖煮盐,等到来年开春就能运盐回河口堡。”

    “这煮盐耗费的煤炭不在少数,范兄想要多少盐,这煤炭方面就不能短缺了。”

    高进眼下手上也握了两座煤矿,不过都在关墙外,但是煤炭这东西属于消耗极快的资源,眼下堪堪供应河口堡、古北寨和朔方部所需而已,更别提他要驯服切尽三部从游牧转为定居,那煤炉和蜂窝煤就是首先要推广的事物。

    “高老弟放心,如今我范记商号别的没有,煤炭有的是,你报个数,我这就让人送过来。”

    范秀安面色潮红地说道,扬州那边,那些徽州佬越来越强蛮了,那位会首如今不过还是在那里苟延残喘,他们是有盐引不假,可是从盐场拿不到盐,那盐引又有个屁用。

    只要自己带回大批的盐,便是商帮的大功臣,会首的位置非他莫属。

    “高老弟,此事若成,我绝不叫你吃亏。”

    “范兄,我只需你答应我一桩条件,其他按着规矩办就是。”

    “高老弟但说无妨。”

    “辽东建州老奴作乱,范兄可知道?”

    “当然知道,那老奴本是辽东李家的家奴,如今倒是闹出了好大声势,立了那什么后金国,大同张家口那边的几家豪商可谓是捞足了好处,我听闻张家口上下官军守将都叫他们给买通了。”

    范秀安摇着头叹息道,那后金国新立,所需要的物资海了去,那范永斗几人赚得盆满钵满,轮财力也不输他多少。

    “好,我只要范兄自明年开始,卖盐给建州奴,从山西那几家豪商手里抢了这食盐的生意,另外这批卖给建州奴的食盐,我不收分文,但是范兄绝不能将这些盐卖于大明百姓,否则咱们的交情从此作罢,不知道范兄可愿答应。”

    “我答应你。”

    虽然高进的要求有些古怪,可范秀安还是答应下来,反正那些盐是高进出的,又不需要他掏钱,至于要和范永斗他们撕破脸抢生意,他可是一点都不怕,眼下他有杜弘域这个延绥总兵做靠山,再加上陕西镇守府的镇守太监,他才不怕范永斗那几家。

    “好,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来,咱们喝酒。”

    高进给范秀安杯中倒起酒来,盐湖里的盐不经过处理,食之有害,绥德商帮本就是经营盐业的,范秀安卖盐给建州奴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他不过是顺手为之,另外范秀安搭上老奴那里的线,他也多了个能打探建州奴消息的渠道。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朔方都护府
    “哎!”

    方从哲轻轻叹了口气,他这个内阁首辅,一人独相,表面看着风光,可他坐在这个位子上却是如坐针毡,心中片刻不得安宁。

    自去年开始,地方官府报灾的公文不绝如屡,山东河南水旱蝗灾不断,两地灾民起义,才刚刚镇压下去,国朝各地都在伸手要银子,辽东那里建州奴称帝建国,李家旧部不堪大用,广西又有土司作乱。

    这个新年刚过,方从哲就没有舒心过一天,如今只有陕西那边那道请功的公文算是唯一的好消息,只是那四千多的斩首数和两部鞑子汗王首级并其部金帜缴获,让方从哲还是不敢相信,所以这份公文他一直没送进宫内给皇帝瞧。
1...177178179180181...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