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特别白
高进看向吴克善身后那些科尔沁左翼的台吉们,结果这些人没有丝毫不满,都是欢天喜地的跪拜谢恩,至于如何分配这三成利益,高进自是交给吴克善负责。
“大都护,我左翼诸部也愿意出兵为大都护效命,还请大都护成全。”
莽古斯人老成精,虽说右翼被他们彻底吞并,可是大都护让那些败军之将带着两个千户在军前效力,叫他不得不多想。
随着莽古斯开口,其余左翼的台吉们也都是恍然大悟般纷纷高喊起来,眼下蒙古诸部都挑选勇士在大都护帐下效力,虽说他们的汗王是大都护帐下爱将,可是他们科尔沁左翼并没有多少勇士加入朔方军,这怎么能行。
“大都护。”
吴克善同样期待地看向高进,他也希望自己的兄弟和部中交好的年轻台吉能带着最善战的勇士加入朔方军,跟随大都护征战,获取无上的荣耀。
“们左翼人口不及右翼,便允们挑选一千勇士交于吴克善统领。”
高进答应下来,他麾下蒙古各部军队,都已经被他收服,自认为是朔方人,但是数百年下来的敌对让各个千户间都视彼此为竞争对手,互相较劲,眼下也是如此。
不过短短几日,塔虎城便成了处大工地,那些被努尔哈赤送到科尔沁部用作笼络的三千辽东汉人则是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他们本是清河堡附近被劫掠的民户,本以为落到鞑子手里,怕是要在草原上当奴隶到死,可是这才半个月不到,他们便被释放为自由民。
“们都听好了,如今辽东那里大乱,大都护虽然救了们,但是也没法送们回家乡去,更何况们就是回去了又能活下去么?”
李老根站在临时搭起来的木台上,扯着喉咙朝底下那些三千辽民大声说道,“大都护要在这塔虎城筑城开府,们在这里好好干活,不但能吃饱穿暖,以后还能分田亩和蒙古婆娘给们成家立业。”
科尔沁部死了近五千青壮,留下的孤儿寡妇不少,原本按着规矩,获胜的左翼自是会接收这些人口,不过有高进在,这些孤儿寡妇什么的,便成了高进用来留下这三千辽民的筹码。
随着李老根的话,底下三千多辽民几乎绝大多数人都动心了,他们都是底层的平民百姓,家园被毁,亲人惨遭屠戮,要说他们不恨东虏那是假的,可是即便他们回去又能怎么样?家没了,土地也肯定被那些豪强士绅夺走,回去也是给人当牛做马,未必比在草原上给鞑子做奴隶强到哪里去。
可那位大都护却是给了他们希望,原本能吃饱穿暖已是奢望,如今还有分田发婆娘的好处,谁还愿意回去呢!
三千辽民里,最后只有百来人不愿意留下来,然后他们被带去了军营。
王斗很满意眼前这百余辽民的眼神,那是充满仇恨的眼神,这些人看上去像是行尸走肉,但是只要给他们希望,他们就会为了复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我听李老根说,们不愿意留下来,是想回去和东虏拼命。”
看着那些默然不语的辽民,王斗笑了起来,“看看们的样子,还和东虏拼命,怕都是去送命的!”
“大人,我们……”
辽民里,有人愤而出声,只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王斗一巴掌扇倒在地,“真要是带种的,当初就和东虏拼了,们成了俘虏,能活到现在,就说明们全是孬种!”
“孬种不配在老子面前拿大,要不是大都护发了话,们以为老子愿意训练们这群孬种,接下来都给老子听好了,想要杀东虏报仇的,老子会把们往死里练,吃不了这苦头的,便给我滚回去干活,听明白了的,想留下来的往那边去拿东西。”
一百十三个辽民最后没人离开,只是默默地去边上领了军服和兵器,这位王将军说得没错,他们当初做了孬种,既没有奋起反抗东虏,也没有和亲人一起赴死,可现在当复仇的机会出现,他们不打算再继续当个孬种,浑浑噩噩地活着,每天做着噩梦,思念死去的妻儿父母。
“很好,接下来,便给老子端着长矛跑起来,老子不喊停便不准停。”
王斗领着亲兵操练起了这一百十三号辽民,二哥说了,今后这新编的辽东营里,像这样失去家园的人会越来越多,而这些人就是种子,他们迟早会亲手夺回自己的家园,让东虏血债血还。
仗着携带的海量物资,高进让半个科尔沁部的牧民们用上了煤炉,同时他按着记忆里的查干湖矿藏资源的分布让科尔沁部的骑兵在大致范围内搜索。
高进之所以要牢牢占据草原,便是因为不管是内外河套还是辽河套,他占据的神木县和内蒙古大部再到松嫩平原的广阔地域,实际上资源极为丰富,自从被大明赶出中原后,蒙古各部不管是从文明还是技术都退化十分严重,可他却知道这些地区的潜力,这也是他始终将占据草原当做最重要的事情。
落后腐朽陷入内卷的大明已经是王朝末世,即便没有崛起的东虏,它的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至于某些人幻想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只是个笑话,这个时代有的只是官商一体的士绅集团残酷的剥削底层。
“二哥,咱们接下来做什么?”
陈升的轻唤声让高进回过了神,然后他看着从察罕浩特赶来的陈升,眉头皱了皱,王斗被他打发去练兵了,杨大眼留在河口堡督造火炮,他本来是想让陈升坐镇察罕浩特,可是平定科尔沁部后,高进发现自己若是要带兵接应杜弘域,反倒是科尔沁部这里更重要。
“阿升,科尔沁部和海西女真各部接壤,努尔哈赤这老贼能有如今这等声势,是因为他征服了海西女真大部,如今科尔沁臣服于我,海西女真必然得了消息。”
“二哥是说,努尔哈赤那老贼会和咱们动兵?”
“努尔哈赤奸猾,他是不敢劳师远征来找我麻烦的,更何况眼下朝廷那边调兵遣将,他也没精力顾及科尔沁这边。”
高进站了起来,走到那座简易的沙盘前道,“马上就要入冬,这个冬天,我要率兵扫荡和科尔沁接壤的海西女真诸部,让他们知道我朔方军的厉害,同时招揽海西女真里不服建州女真的部落。”
眼下高进手上可以动用的兵力有一万五千,不缺粮食马匹牲口,后勤辎重无忧,他要拿海西女真开刀,削弱后金的战争潜力。
“稍晚些,我自会让吴克善带人过来,咱们再好好商议番,努尔哈赤这老贼征服海西女真三部时间尚不算久,必有人不服,此战攻心为上,用兵为下!”
“二哥放心,我知道了。”
陈升点点头,他明白二哥的意思,对海西女真用兵,是去示威的,不是真把他们往死里打,这其中的分寸需得把握好。
(iishu)是,,,,!
第四百零九章 不如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广宁城,辽东总兵府,刚刚赴任月余的杜弘域眉头紧皱,他在骆驼城时最后听了高进的建议,并没有按照朝廷的命令征兵一万五千,而是以自己的五千新军和各家将门的精锐家丁为主,最后带着一万大军北上。
在京师时,杜弘域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召见,更是得了内帑拨付的五十万两军饷,这份恩宠冠绝调集的众军之首,不过这也让杜弘域招来了各种嫉妒仇视,甚至还有兵部的官员威胁他交出那五十万两由兵部统一调拨。
杜弘域自然不会交出到手的军饷,他要驱使麾下大军死战,便得靠真金白银,而不是什么尽忠王事的空口白话,于是他在京师待了没多久,便领着大军前往广宁城,沿途上可是没少被地方刁难,最后他不得不领兵用强,才勉强维持了大军的补给。
到了广宁城后,杜弘域校阅诸军,检查府库,发现可战之兵不足五千,军械粮草空虚,向兵部催讨军械粮草却迟迟没有答复,到最后他只能掏银子向兵部购买,这才囤积了大量粮草。
“大帅,魏公公来了。”
随着亲兵的禀报声,杜弘域精神一振,朝廷派了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总督此战,不过这位杨大人虽说当年在援朝之战时有些知兵的名声,可他在沈阳与之见面后发现仍旧是个纸上谈兵之辈,反倒是来监军的魏忠贤还更懂些军事,至少这位魏公公坚持要派遣夜不收和锦衣卫前往后金侦查敌情。
“魏公公!”
杜弘域这时候不再敢小觑魏忠贤,甚至隐隐有些感激,京师里不少官员弹劾他跋扈,贪墨军饷,要不是这位魏公公告诉他,皇上将所有的弹劾奏折全都留中不发,对他始终信任,恐怕他都要受不了这等压力。
“杜总兵无需多礼。”
魏忠贤身披甲胄,若不是面上无须,这外表当真是看不出半分阉人模样,他比杨镐还早到沈阳几日,随行带了东厂和锦衣卫的大批番子,让他们在辽东各地查探,可结果却叫他甚为担忧。
辽东各地边军就没多少能打的,那些能打的都是将领蓄养的家丁,只知将主,不知朝廷,是以底下边军士卒毫无对东虏的同仇敌忾之心,而且辽东各地土地兼并严重,将门和豪强侵吞民田,百姓苦不堪言。
“杜总兵,可知道清河堡之战,辽东官兵战死六千余居然也造了假。”
因为高进的缘故,魏忠贤对杜弘域还是颇为看重和信任的,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查出来的消息越多,他就越是后怕,这辽东地方的人心向背还真不好说,有些人甚至没拿努尔哈赤当东虏看待,觉得努尔哈赤不过是起兵造朝廷的反罢了。
“魏公公何出此言?”
杜弘域满脸错愕,清河堡之战当初可是震惊朝廷,才让皇上下定决心要调集大军剿灭东虏,勿使其做大。
“什么战死六千,这里面有三千人是吃空饷的,然后临时强征的平民百姓。”
魏忠贤的脸色难看,要不是他听了高进的,带了大批的东厂和锦衣卫番子,暗中打探消息,他根本就不知道辽东上报朝廷的消息多半不实。
杜弘域没有说话,因为这种事情在边军里真的不稀奇,就是延绥镇里,真要按名册点兵,那吃空饷的也起码有三成,为什么小高对骆驼城那些将门向来不假颜色,可是那些将门反倒是还要讨好小高和他,便是小高用那近万颗鞑子首级,平掉了这些将门历年吃空饷和军库亏空的账目。
东虏大掠辽东,底下那些带兵将门趁机平账再正常不过,更何况他们还能以此为借口向朝廷讨要军饷,这上报朝廷的伤亡必然全是造假的。
“魏公不要动怒,国情如此,朝廷那里也未必不是不知道。”
杜弘域劝着魏忠贤,魏忠贤闻言一愣,随即便思索起来,这时候他忽地想起和高进闲聊时,这位老弟曾经说过的那番话。
朝廷积欠各地边军军饷,再加上京师到地方那些过手军饷的经办文官一层层漂没,那些带兵的将领不狠狠吃空饷的话,怕是连家丁都养不起,莫看大明名义上各地动辄边军十万十数万,但实际兵力打个对折都不止,而这里面真正能上阵的起码得再打个对折。
“看起来高老弟说的一点都没错,这仗朝廷压根就没多少胜算。”
魏忠贤自言自语起来,说起来先前他还觉得皇帝拨银二百万两,这仗还是能打的,可是此时往深处仔细想想,除了杜弘域直接拿走的五十万两,剩下那些银两最后有多少能用在实处,他可是记得高老弟和他说过的冤案,当年援朝之战,朝廷都能拖欠戚家军的军饷,事后安个叛逆的名头把人给杀了,这回调集各地的精兵真的就是“精锐”么?
“魏公公慎言!”
哪怕知道魏忠贤说的是实话,可杜弘域还是出声提醒道,他也知道这仗难打,可是这些事情这些话,皇上听不进去也不想听,他深受皇恩,只能竭尽全力去打赢这一仗。
“这里只我二人,难不成还要参我吗!再说我是监军太监,自当向皇爷禀报实情!”
魏忠贤心里闷得发慌,忍不住大声道。
“魏公公,皇上未必不清楚这些猫腻,可皇上并不想知道这些,我臣子,当为人君分忧。”
见杜弘域劝起自己来,魏忠贤亦是跌坐下来,失神半晌后方自叹了口道,“皇爷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若非知道辽东糜烂,又岂会这般急着调集各地精兵要剿灭东虏。”
“可恨杨镐那厮,不听我的,以为东虏仍是跳梁小丑。”
“魏公公何必生气呢,杨经略也是迫不得已,他总不能和朝廷说东虏势大,即便调集各地精兵也不是东虏对手!”
魏忠贤听到这话,越发愤怒起来,不忿道,“他是辽东经略,他也在那里装傻,那这仗还打什么打,高老弟说过,咱们不是没有胜算,十万大军合兵直推赫图阿拉,逼那野猪皮和咱们打硬仗死仗呆仗,就是赢不了,也能耗死他。”
“可眼下这混账东西,还喊着要分进合击,说什么朝廷过往对建州用兵,都是如此。”
看着怒不可遏的魏忠贤,杜弘域也觉得荒诞可笑,过往他们这些带兵的将领只觉得监军的太监最是可恶,可如今这场押上了大明国运的大战,反倒是这位监军的魏公公是个明白人,比那位杨经略更加知兵。
“魏公公,咱们如今只能指望高都护了。”
杜弘域看不到破局的希望,他只能希望到时候自己能拖住东虏大军,撑到小高领兵到来,或许他们能重创东虏也说不定。
“皇爷有旨,高老弟要震慑蒙古诸部,此战高老弟若是带兵讨伐东虏,便是欺君。”
魏忠贤看向杜弘域,他知道杜弘域对高老弟有知遇之恩,可是在他看来高老弟还得已经够多了,若没有高老弟让出的战功,杜弘域岂能这般年纪就做成为镇西将军,封威远伯。
杜弘域目光随之黯淡,皇恩虽重,可又怎么比得上小高对他的情义,想到这儿,杜弘域犹豫不决的内心终于有了决断,于是他朝魏忠贤说道,“魏公公说得不错,我不能害了小高。”
魏忠贤看着杜弘域的神情,心中猜到他的几分心思,可是他只在乎高老弟的安危,不过只要力所能及,他还是愿意帮杜弘域的,“杜总兵,是皇爷亲自点将,杨镐纵然是辽东经略,也未必就得听他的,若是有胆子,我便豁出去帮。”
杜弘域晓得魏忠贤是市井泼皮出身,胆大包天,可事到如今他却佩服起这位魏公公来,历来监军的太监莫不是索贿受贿,可这位魏公公自到沈阳后,却是掏腰包请各军有名的勇士喝酒吃肉,还死死地盯着兵部下拨的军械辎重,可是把兵部的人给得罪不轻。
“魏公公但有吩咐,杜某自当遵从。”
杜弘域连命都打算不要了,和杨镐这个辽东经略翻脸又算什么,只是他实在想不到破局之策,要是魏忠贤有法子,他不介意听这位监军太监的。
“杨镐要分进合击,庙堂诸公也做此想,可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别说他只是个区区经略。”
魏忠贤这时候清楚,和东虏这仗就像高老弟说的,根本就打不赢,别说杨镐,就是方从哲他们这些朝堂上的大佬,全都是纸上谈兵之辈,真按他们定下的策略出兵,五路大军分进合击,在赫图阿拉会师,只会被东虏各个击破。
“刘綎、马林、李如柏他们,我都见过了,刘綎马林过于自大,李如柏守户之犬,而且辽东兵不可用。”
魏忠贤皱着眉头,说起来另外四路大军主将里剩下的杜松,也好不到哪里去,可他和杜弘域是亲族,也是杜弘域唯一能争取的帮手。
“到时候只要和老杜总兵两路大军合兵,四万大军,只要稳扎稳打,我就不信东虏还能吃下们。”
听完魏忠贤的话,杜弘域沉思起来,自己那位叔祖虽然是暴躁的急性子,可却是军中宿将,而且他们是一家人,两人合兵确实可行,于是他点头道,“魏公公放心,我自会去寻叔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