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即使这样,青州的纺织工厂依旧给徐世杨带来了不少的惊喜:这其中包括将近3000年轻的产业工人妇女,而且随时可以扩大到5000人。
这些女性经过工厂的工作和训练,对外形象上显得衣着干练,行动迅速,也有纪律,因为有自己可支配的劳动收入,因而更加自信,有一种劳动妇女特有的健康美。
眼前这些女性,已经开始脱离封建道德体系对女性的压迫,逐渐向工业社会靠拢。
嗯,至少在工厂内部,确实有了几分原来位面20世纪50年代后到90年代前,华夏产业女工的风采。
虽然只有几分,但对徐世杨来说,已经是值得心花怒放的大好事了。
实际上,徐世杨怀疑,给这些女工发一条步枪,再训练三个月,纺织厂女工同样会是优秀的士兵,排队枪毙跟鞑子一换一,怕是也不会弱多少。
当然,现在这种生活不会长久就是了。
‘好好享受这最后的快乐时光吧。’
徐世杨看着纺织厂女工组成的队列,心中其实是略有些羞愧的。
青州的纺织产业链尚未真正建立,工厂里的活儿取决于原材料,其实开工时间并不长。
因而相对后世资本主义积累初期地狱一般的血肉工厂,这边反而显得有些田园牧歌般美好。
但这美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徐世杨正暗搓搓的想要把资本主义这头巨兽放出牢笼,一旦成功,让这头巨兽尝到血腥味道,它一定会尽一切可能压榨利润。
那个时候,即使徐世杨尽力干涉,限于成本和技术条件,工厂也会变成
第239章 回家1
接下来对兖州和莱州的统一战争,徐世杨本人并不参与指挥,对兖州府各地的攻击,由镇远营营长李井槐指挥,除了镇远营之外,还有靖远营,一千个大周禁军士兵,五千青州民兵参战。
对莱州府的进攻,由徐世松指挥,部队包含来远营,致远营,另外一千禁军,五千民兵。
来远营和平远营作为两个方向的战略预备队备战,新兵营继续训练,其他新军野战营都可以轮换放假休息。
因此,李逵获得5天假期。
自从徐世杨把原来的青年近卫分散,当做老兵和军官安排在各营充当军官之后,他就开始担任徐世杨的亲兵队长。
目前的亲兵队是个只有30名选锋兵组成的小部队,属于真真正正的护卫队,而非以前那个徐世杨亲手培育的新军未来。
李逵本人对此倒是不怎么在意,他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这样,觉得在最高领导身边做个近卫,远比到部队中尝试独当一面舒服。
毕竟领导身边获得好处的机会也不少,对吧
新军确定军饷制度之后,李逵攒下最近两个月的军饷,买了一大堆东西。
现在,他挑着一个扁担,身前是二十斤肥猪肉,一只鸡,一条大鲤鱼;身后是三十斤高粱,五斤细面。
这些精致的食物是孝敬他居住在日照的老娘的,当然还有他的兄长,嫂子以及侄子。
当初离开家去莒州参军之前,兄长一家对他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说是苛刻,几乎就是把他当成一个免费的佃户使用,重活累活干了很多,最后确是一点家产都不想分给他。
当时,李逵确实是有些愤恨的,孜然一身离家,去外县当兵,在当时人的眼里,几乎可以说是已经算个死人了。
不过当了快两年的新军士兵之后,李逵反而逐渐想通了。
首先当然是因为新军的待遇着实不错。
他是在新军中才吃了第一顿饱饭,之后连续的训练和战斗虽然辛苦,但也不是承受不住,而且粗粮管够之下,还能时不时吃顿肉或鱼。
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随着青州控制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新军待遇提升很快,鱼肉禽蛋之类的补给品越来越多,出现在食堂餐桌上的频率也越来越快。
充足的营养,使得原本就身强力壮的李逵变得愈发魁梧,他甚至可以把一块四斤重的圆形石头扔到50米开外,如果发挥好一点,他还能扔的更远。
当然,暂时没有人知道徐世杨专门挑选部分选锋精锐训练扔石头有什么意义,不过这确实是选锋兵很重要的考核项目。
另外一项自然是白刃近战。
这是李逵的拿手好戏,实际上,目前整个青州,近战能确保战胜李逵的人也不超过十人。
几个陷阵营中的女真人也承认,李逵的近战水平,放在辽东鞑子那里也是数得着的勇士。
李逵的缺陷也很明显——他至今不会射箭,开弓倒是可以,但箭总是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又一次射箭训练,他甚至把包头训练箭直接射到身边观看的战友身上,闹了一个大笑话。
徐世杨曾经笑话李逵射箭是“布朗运动箭”,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过看徐世杨那乐呵呵的模样,猜一下大概也就明白了。
说归说,笑归笑,徐世杨确是并不怎么在意选锋兵的射箭成绩了——能射箭当然更好,不过不会射也没什么。
如今的射箭成绩在选锋兵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降低了很多,而且还有继续降低的趋势。
甚至李逵这样的,还被特许以后不用参加射箭考核了。
因为按照徐世杨的说法,青州府兵工厂稳定投产后,即使近战选锋,也很快就能装备手枪,未来的新军也要尽快普及火器,现在训练弓箭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第240章 回家2
现在的新军士兵,收入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
第一是入伍时发放的土地券,服役期间立功授勋或升迁,这土地券还会增加。
节帅府给出的说法是,这土地券就是真正的土地,拿土地券可以直接换取耕地,只是得到土地之后还得按章纳税,因此家里男丁少的士兵,都不愿意真的去兑换土地罢了。
现在这土地券也是有价值的,听说是一亩5贯左右,还有上涨的趋势,甚至在民间,已经可以直接拿来做钱用了。
第二个收益自然就是军饷,军饷由铜钱和粮票混合发放,由于新军士兵在军营中的伙食是免费的,这些军饷其实只在购买副食品——比如额外的酒肉,以及现在偶尔能出现的糖上才有些用处。
家境贫寒的士兵自然不是那么舍得,因此虽然军饷只发了两个月,但士兵们大多积攒了不少钱。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手头上有了钱,回家孝敬一下老爹老娘,在乡亲邻居面前炫耀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其实,这也是很多士兵强烈希望能放几天假的重要原因。
李逵自己也是同样的想法,特别是他在内心深处原谅了兄嫂之前对自己的苛刻之后。
因此,这次回家探亲,李逵还专门给嫂子买了五尺花布,给小侄子买了一两红糖和一块枣糕。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老娘,除了鱼肉细面之外,李逵打算给老娘送一贯钱,有这样一笔钱,兄长家若是出点什么问题,她还能帮衬一下,这样即便嫂子再苛刻,应该也会好好照顾母亲吧
嗯,老娘也得有件穿的出去的好衣裳,因此布料也得有娘的一份,这就是十尺了。
至于李逵自己……,李逵自己现在最想要的就是好好喝顿酒,军营里酒是限量供应的,像李逵这样好酒的,攒几个月份额才能面前喝个半饱,真的馋死个人。
但离开军营,在家里喝多少都没什么问题,因此李逵专门买了一大坛黄酒,打算拿回家去好好喝一顿。
李逵挑着担子,怀里抱着酒坛,手掌得意的轻轻排在上面,听着酒浆在坛中晃荡的声音,脚步轻快的,美滋滋的向日照方向走去。
……
同一时间,辽东。
阿虎迭骑在马上,洋洋得意的向家里走着。
他左手边上还牵了另一匹马,右手拽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尽头捆在一对男女的脖子上。
这些是阿虎迭此次出征最大的收获,两匹马,两个奴才。
此外就是一些羊皮、酪和少量糜子,不值一提。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作为一个刚刚成丁不久的新手女真战士,阿虎迭此次跟随大汗出征之前,只有一张弓,一把铁刀和谋克大人接济的行粮而已。
没有马,没有铁甲,也没有奴才。
现在就好了不少,跟蒙兀人作战过程中,阿虎迭所属的谋克立下战功,完整的抢到一个猝不及防的蒙兀人大部落。
阿虎迭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斩杀了两个试图抵抗的蒙兀骑手,因而分到两匹马,两个奴才。
谋克大人还答应,回家之后再分他一件甲衣——铁甲是不可能的,不过布甲或亚麻甲应该没问题。
虽说这些玩意只能远距离挡挡轻箭,不过总比只有一身单薄的衣服强得多。
有了这些,下次再出征,阿虎迭就可以作为真正的甲兵参战了。
嗯,听说同谋克的邻居们说,下次出征应该是去扫荡汉地的青州
那他可得好好抢几个婆娘——身后牵着的那个蒙兀女人一股子羊骚味,阿虎迭一点都不喜欢。
 
第241章 回家3
李逵身强力壮,用扁担挑着几十斤的东西走路,对他来说纯粹小菜一碟,一口气走到日照靠近莱州的原王家坞堡附近,额头上连汗水都没有。
他站在一处小坡上,眺望原本王家的坞堡,却发现原本坞堡围墙外面,也有很多小小的建筑物——大多数是稻草房子。
不过重点不在房子的材质,而是为什么这种明显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建筑物会盖在坞墙之外
这些人不怕的吗
别说鞑子山贼倭寇什么的,就算小股流民或附近其他的坞堡主逮住机会也有可能来抢一波的。
自从朝廷南迁后,江北已经十几年没有出现过这种防御体系之外的建筑物了。
“叔父!”
这时,一个活泼的童音叫醒了正在疑惑中的李逵。
他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侄子正提着一个大篮子,里面装着一大捆猪草,跟男男女女7、8个小伙伴站在李逵身后,瞪着大眼睛惊喜的看着他:
“叔父你回来啦!”
小家伙似乎对见到李逵非常非常惊喜,他小跑着来到李逵身边,拽着李逵的衣角,对小伙伴们炫耀道:
“这就是我叔父哦,我叔父是新军的勇士哦,我叔父是司令的亲兵队长哦”
童音拉的很长,李逵却觉得略有些不习惯。
叔父现在的小孩子都叫的这么正式吗
不过小侄子这么一炫耀,确实收获了小伙伴们阵阵惊叹,这居然也让李逵觉得自己似乎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所以喽,也不能给小侄子丢脸不是
李逵放下扁担,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小的油纸包,打开之后,小心翼翼的捏出一捏红糖,放进侄子嘴里:
“尝尝,这可是好东西!”
小家伙舔了舔,又仔细砸吧砸吧嘴,片刻之后,脸上释放出灿烂的光芒:“真甜!”
“是吧”
李逵乐呵呵的把小侄子抱起来,让小孩骑在自己脖子上,再提起行礼,向家里走去:
“叔今天买了细面,回家让你娘烙饼子吃,还有红烧肉!”
“哦,吃饼子喽!”
一大一小俩人欢快的走了,身后还跟着一大串直流口水,羡慕不已的小不点……。
一刻钟以后……
“不行!吃啥烙饼子!”
李逵那看着跟他一样粗的嫂子掐着腰,指着耸拉着脑袋的李达、李逵还有小侄子仨男人一顿臭骂:
“刚吃几天饱饭不知天高地厚了是吧吃烙饼子还想吃红烧肉!你们咋不上天啊”
李逵的兄长李达是王家的佃户,以前两兄弟住在一起的时候,穷的叮当响,这个婆娘还是王家看李达老实本分,勤劳肯干活的份上,赐了个家中粗使的婢女给李达,这才让李家留了个后。
因为这事,李逵的老娘对王家一直感恩戴德,连带对这个儿媳妇也是百依百顺,特别是她生了个儿子之后,李家的内政大权实际上已经落入李达媳妇手中。
别说李达和他儿子,就连李逵这个实际上已经独立出去的,回到家中也得老老实实挨训——没办法,谁让老娘就是支持人家呢
李逵这个人,别的不说,至少在孝上,做的还是没问题的。
“细面留着过年再吃!”
狠狠训了家中男人一顿后,李逵的嫂子开始着手张罗做饭,当然,否决了烙饼子和红烧肉,不代表今天不能改善一下。
“俺给你们焖干饭,李达,你带着兄弟拿肥肉去熬油!”
肥肉在这个时代是难得的好东西,但贫民一般不会像大户人家那样直接做来吃,而是拿来熬油,剩下的脂渣也能做菜,一举两得。
&n
第242章 进军1
有人说兴亡都是百姓苦。
但也有老话说,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其实两句话都对,只是对应的标准不同而已。
若是相对徐世杨前世来的那个时候,华夏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是标准的兴亡百姓苦。
但若是对比历史上那些外敌入侵的悲惨时代,或者直接对比这个世界之前十年江北的平民生活,那就真的是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即使在日照王家的坞堡附近生活依旧困苦不堪,必须忍受自然灾害的威胁,必须忍受王家的压榨。
但只要能有一块地种,不用担心各路土匪强盗的攻击劫掠,能够在一年辛苦,缴纳高昂的税粮之后能够享用剩下的产出,这就比做个流民,居无定所强无数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