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魔厨神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光暗之心
周栋看了看茶杯中的茶水:“袁公子,这杯‘古茶’也是考题麽”
袁公子笑笑道:“只是随园待客之物,不过父亲说了,周面王是我勤行高人,一定能喝出这道茶所用的材料几何、烹煮之妙,让我要留心记下来,向您多多学习呢。
父亲还说了,如果周面王对茶道没有研究,让我千万不可以追问,那样是非常没有礼貌的。”
“那我就喝喝看吧......”
周栋笑着端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点头道:“袁先生真是名不虚传,这不是泡茶,而是烹茶,也就是古时的煮茶。
华夏有茶道,其实是西汉之后的事情了,从西汉到初唐,烹茶之道大兴,人们会在茶中加入盐、葱、姜、桂、薄荷等食材,有些更凶猛的甚至还会加入猪油......
&nb
168 最是销魂西施舌
如果是小说中记载的‘玉笛谁家听落梅’,应该是用牛腰肉、山麂肉、兔肉、猪耳尖、羊羔臀肉五种肉相互连接融合,以不同的食材提供不同口味,再加上彼此交融生变,产生出诸般口感来。
其中以羊羔臀和牛腰肉最嫩,山麂肉、兔肉最有烂漫野趣,猪耳虽然普通,却可以保证爽脆的口感,当真十分完美,如果世上真有黄老邪此人,那绝对是不亚于‘四巨头’的美食家。
如黄蓉所说,这道菜如果不计次序,总计应有五五二十五种变化,暗合梅花之数,并因此得名。
不过书上并没有说明黄蓉是用了什么方法连接这五种肉,是砧碎后捏揉在一起,还是以肠线一类的东西缝合,就连洪七公这种级别的老饕也只是说她将‘獐腿肉加兔肉揉在一起’,其实还是语焉不详,因为他也只会吃不会做。
袁子丹既然亲自出手,那自然要比金老先生笔下的黄蓉更为高明,毕竟他是真正的顶级大厨,可比金老先生这个外行强多了。
轻轻夹起一根肉条,周栋先行咬下五分之一,又咬下五分之二,最后一口吞下;然后又取一根肉条,这次第一口就咬下五分之三。
转眼间周栋已经吃了七八根肉条,每次下口都有讲究、或近或远、或细细咀嚼、或浅尝辄止,同时微微闭起双眼,似乎是在感受什么。
老郭和于老师看得直冒汗,好家伙,吃个肉条都这么多的讲究
这也幸亏是请了周老弟,换个普通的美食家来,恐怕早就被袁子丹给绕晕了吧
袁家父子此刻也坐了下来,一面有滋有味地喝着古茶汤,一面微笑看着周栋。
“袁先生不愧是新一代随园主人,这一手榫扣肉条的手艺,不仅仅要对各种肉类的特性了如指掌,还要有非常高明的雕工。
比起这种手法来,用肠线缝合各种食材的做法,简直就像是儿童的游戏了。”
周栋又咬断了一根肉条,将截面展现在众人面前,还特别转换角度,让老郭和于老师能够看得更加清楚。
只见这个截面的肉质暗红,在暗红色肉中,隐隐留下了一块‘凸’字形的白肉,其实也算不上很白,只是对比外包的暗红色肉,这部分的肉相对更为白嫩一些。
“用木匠榫眼扣木的方法,连接不同的肉类,这份心思恐怕就连金老先生也没想到吧”
周栋看了眼微微色变的袁子丹道:“牛腰肉遇热暗红,羊臀肉遇热发白,牛羊同属膻物,先生是先将它们榫扣连接起来,然后才入锅烹制,这就需要对油、火、锅、勺的掌控炉火纯青才行。
“高明!”
袁子丹脸色一正,让他吃惊的还不是周栋后面的评价,而是周栋才吃了几根肉条而已,居然就能断出他是用了榫接方法连接各种肉条。
这也就算了,要一口咬在榫接的位置上,展露截面,让外行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这得是多么灵敏的舌头和牙齿才能做到
在认识周栋之前,他以为就算有顶级美食家能够看破他的手法秘密,那也需要吃过两三盘‘玉笛谁家听落梅’才成,却哪里想到周栋竟然这么快就发现了秘密
“华夏面王就是华夏面王,不过周兄弟不该只能看出我连接各种肉材的方法吧
一位出色的美食家,不仅仅要吃出这道菜用了多少种食材,而且还要说出我的烹饪手法,有何独到之处,否则可不能算你破题过关啊
169 苍天饶过谁
“袁先生用的是榫接法,肉一旦熟了,也就变得无力,所以需要在生肉时拼接好,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比如这根肉条,是用了炸制法。除了西施舌、牛羊肉外,还有小公鸡的腿肉和鸭脯肉。
油炸是烹饪中的粗法,可以忽略牛羊鸡鸭肉对火候的要求,可西施舌却不行。
西施舌可以炒吃、可以烧汤、可以白灼,也可以做油条西施舌,可是却要讲究沾油即起,最多一起一落!如果和牛羊鸡鸭肉同炸,恐怕这四种肉刚熟,它就已经过了火候。”
周易此时已经吃完了这根榫扣有西施舌的肉条,正夹起另外一根肉条来吃,嘴巴不停咀嚼,居然还能够保持话声清晰:“所以就只有一个办法,用双锅!”
“双锅”
老郭也是厨师出身,却还真没听过什么是双锅。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一只锅下油,伴入料物同热,另一只锅却提前煮出沸水;袁先生是故意把西施舌榫接在最靠后的位置,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手捏住西施舌这段,把前面的牛、羊、鸡、鸭部分在沸水中先汆过几遍。
等到油锅中的油到了八成热,再把这根肉条放进油锅中炸制,因为牛羊鸡鸭这些肉已经在水锅里汆过了,而西施舌还是生的,这时候只要一起一落,五种食材的火候就都是刚好!”
郭悳冈撇了撇嘴:“就只是这样听起来也不是很难啊”
周栋一面继续吃着肉条,一面摇头道:“听起来简单,其实非常困难。
因为牛羊鸡鸭这四段肉其实是不可以直接用开水煮的,否则会因为熟过头,而没办法在油锅里入味。其实是要在入水锅时,在已经沸腾的水锅中加入一些凉水,让水温降低到八十度左右,而且不能一直放在热水里,需要不停的起落。
另外,水锅是会升温的,所以这个时候袁先生要完全用手操作,一面要耐受水上的蒸汽高热,一面还要时刻判断水温,低了就要加火、高了就要添水。
等到油锅热到八成的时候,还要迅速从水锅转移出去,快一秒或者慢一秒都不行......”
话音刚落,袁子丹已经连连鼓掌:“厉害,周面王说得丝毫不差。
算了,你连我如何处理这西施舌部分都说得清清楚楚、好像是亲眼目睹一样,后面的内容也不必说了,你已经破题成功!”
袁大才子心里直打鼓,他琢磨了好久才想出的‘独门秘技’被周栋几眼就给看破了,还当众说了出来,这可不成啊,得赶紧堵住这小子的嘴巴才行。
我算你过关还不成麽你还是别说了......
周栋点点头,停下了筷子道:“袁先生,这道菜我还没吃完呢……
不过我已经吃出了牛、羊、獐、狍、刀鱼、西施舌、鸡、鸭、蟒、雀、鸽子、春笋、松茸等八十七种荤素食材。
袁先生与之对应的各种烹饪手法、有些甚至可能是独门绝技,也有六种之多。
真是太让人惊叹了!袁先生,我可以继续吃完这道菜麽”
袁子丹一听汗都下来了,还吃我袁某人可还没疯呢!让你继续吃下去,我这点东西还不都给你小子学去了回头我传给儿子什么啊我!
忙冲儿子使了个眼色,‘袁公子’倒是也不傻,一个箭步冲上来,端起盘子就走,任凭周栋怎么呼唤,他是头也不回!
“哎呀,我说袁先生,这算怎么一回事啊,怎么还不许客人吃饱吃好的,这难道就是袁家的待客之道”
老郭可乐坏了。他多鸡贼啊,到这会儿如果还看不出袁子丹的心思,还配做德于社的班主
痛快啊!老郭十万八千个汗毛孔都快乐开了,嘿嘿,你袁子丹不是挺牛的麽,哦,原来我兄弟比你还牛啊
哈哈,尔今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老袁啊,我周老弟不出,你是老袁;我周老弟一到,你就是老猿!
袁子丹有些尴尬地笑道:“呵呵,此菜既为考题,什么时候破题成功自然是本人说了算。
既然周面王已经破题成功,我这个出题人如果还不立即结束破题环节,岂不是故意拖延,有损我诗书传家的
170 慰亭鸭的难题 (二合一)
周栋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袁子丹说的难题竟是出自他的同姓之人,而且还是个古人。
同姓,却非同宗,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窃国大盗袁士凯袁大头。
如果公正评价袁大头此人,应该说他在前期还是锐意改革、推行新法新风,也曾有过一些建树,可到了晚年却利令智昏、竟然逆历史潮流而动、妄图恢复帝制,最终被千夫所指、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就呜呼哀哉,从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华夏有史以来最大的反派。
袁子丹不关心政治,他关心的除了诗书画之外,就是厨艺了,而这袁慰亭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周栋成功破题之后,老郭和于老师满意而归,他却被袁子丹热情挽留下来,暂时住在了随园。
袁家待客之道可圈可点,每天早上那位‘袁公子’都会站在周栋的门外请安;周栋吃过袁子丹亲手制作的精美早点后,就被这位新一代的随园主人请到假山凉亭上喝茶。
这回不是古茶汤了,是正宗的武夷山大红袍。
母树大红袍自然是喝不到的,那玩意儿就是海子中的几位老人家每年也就能分到几两而已,子树大红袍袁家还是有些存货的,平时舍不得拿出来,面对周栋倒是大方的很。
红亮的茶汤入口,让人心中一片熨贴。
周栋香茶在手,俯望下方湖面上泛舟采莲的燕都女大学生们,听着她们与岸边的‘袁公子’诗文唱和,每每说些什么‘鸟宿蓬山顶、一惊红羽飞’的半荤不素的妙诗晦词。
周栋总感觉这帮子文化人一个个都是骨子里风骚的很,万万招惹不起,所以就低下头,躲过那一道道来自水面的火辣目光。
这些女大学生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个的大姐姐,他感觉有代沟!
“不错,幼良这些年来在厨艺上并无寸进,诗文却是见长,只可惜耽于小道、不肯去读经义,距离‘明经’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袁子丹听着儿子作的几首诗词,不住地颔首微笑,嘴上说是批评,其实心里不知道有多麽得意呢。
这点小心思其实华夏人都有,炫娃就得炫的不露痕迹才是,动不动就在朋友圈发文发照片多没意思
周栋实在是有些看不下去了,岔开话题道:“袁先生,刚才听你说起那道厨艺上的难题,竟然是出自袁大头”
“是袁慰亭。”
袁子丹其实也不是很待见自己的这位同姓,不过他素来以名士自诩,就算对方是一只狗,只要有名有字,他也会以‘名字’称之:“袁慰亭晚节不保,世人称其为窃国大盗,不过这些是政治,咱们今天只说他对美食的贡献。
慰亭好补、世人皆知,慰亭会吃,世人知道的却恐怕不多了。
当年袁府中可不仅只是养了几位名厨,就连他的太太姨太太们,也个个都是烹饪的好手。后人猜测,袁慰亭娶老婆估计是先看厨艺,如果做不出一手好菜,他是不肯娶回家的。”
周栋点点头,这倒是听何必进讲过。抛开政治不提,袁大头确实对华夏菜有过一定的贡献,尤其对宫廷菜和豫菜的发展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我说的难题,就是袁慰亭改进的一道清宫美食‘清炖肥鸭’。世人都知道,袁慰亭与慈禧太后有种天生的默契,往往慈禧喜欢吃什么,他就喜欢吃什么,而且还不是为了拍马屁承欢上意,他是真的在美食方面与慈禧‘志同道合’。”
袁子丹喝了口大红袍,慢悠悠地道:“这道清炖肥鸭,是从慈禧钟爱的一道‘糯米八宝鸭子’改进而来。
《御香缥缈录》上记载:这道菜是将鸭子去毛、去内脏洗净后,加入调味品,然后装入一个瓷罐子中,再把瓷罐放入半水锅内,以文火连蒸三天,直到鸭子酥烂......”
周栋微微皱眉:“连蒸三天”
做一道清炖鸭子就要花费三天的时间,先不说耗费的时间太长,更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看火、添水。奢侈不奢侈先两说着,这道菜实在是太麻烦。
“周面王是不是感觉很麻烦”
袁子丹笑道:“宫廷菜中其实还有比这更麻烦的,这也是正宗宫廷菜很难在民间推广的原因,就算能够还原出来,价格也是一般人无法承担的。”
“呃,袁先生以后还是不要叫我周面王了;小周或者周栋都可以,面王什么的,听着感觉古里古怪的。”
袁子丹哈哈大笑:“别的人想要这个名号还没有呢,你倒是嫌弃古怪。也罢,我以后就叫你周老弟吧,幼良以后就叫你周叔。”
周栋点点头,经历过老郭和小岳岳的事情,他现在也不纠结辈分不辈分的了。
“周老弟以为这道菜麻烦,却不知道袁慰亭的改良版更要麻烦了许多呢。”
袁子丹笑道:“袁慰亭是在这道菜中部分恢复了‘糯米八宝鸭’的做法,先在鸭肚中放入糯米、火腿、酒、姜汁、香菌、大头菜和笋丁,然后才放入瓷罐隔水蒸。
而且慈禧太后远远比他要节俭许多,还只是用清水蒸,袁慰亭却是用鸡汤来蒸,也是要蒸上三天,才能让鸡的味道慢慢融入。
这道菜不仅美味,更有食补的作用。鸭肉滋阴益胃,利水、消肿,加入糯米和香菌后,更有了状阳的作用,袁慰亭有一妻九妾,想必是非常喜爱这道菜的。”
周栋望着袁子丹,眼神儿有些古怪。心想你家先祖的红颜知己恐怕比袁大头还要多,不知道最喜欢的又是哪一道菜呢
只听袁子丹又道:“这道菜原本是改进的不错,而且是个上好的食疗方子,我有心将其引入随园菜中,可是有一点让我非常不满意。”
周栋道:“是时间吧”
“正是。”
袁子丹道:“华夏菜中有很多泡制繁琐、程序复杂的菜品,但那都是因为食材本身的原因造成,不会被人诟病为‘奢侈’。
可这道菜却不同,本来就是出自袁慰亭这个窃国大盗之手,而且所用食材都为常见之物,如果这样也要花费三天时间,难免会被人说我随园崇尚奢靡之风,于我袁氏名声有碍。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既保证这道菜的品质,又可以缩短时间,比如将三天缩短为三个小时可惜一直想不到破解的办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