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亲君笧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停不了的歌声

    王法慧已然按照妙音的指点,打扮好了躺在床上,只是她等了皇帝半天也不见他来,不由得架不住困意睡着了。

    司马曜进来的时候没让宫女通报,只见殿内柔和的烛光中,宽大的床榻上,皇后一身简单可人的月白色丝袍,好梦正酣,她小小的身子卷在秋日的宽被中显得十分娇柔,乌黑的长发柔顺地搁在一边的枕头上,实在是秀色可餐。

    他与王法慧少年时结为夫妻,生了两个孩子后便许久没有亲热了。

    此时他已然动情,便轻手轻脚地爬上床去,抱住了自己的结发妻子。

    皇后本就睡得浅,感觉到了身边的动静,不由得睁开眼来,惊讶地望着他,脱口叫道:“夫君”

    朦朦胧胧刚睡醒的声音很是可爱,王法慧那不可思议的样子更是惹人怜惜。

    司马曜见她对自己甜甜地笑着,一如初婚时那般柔媚,心里很是高兴,凑了上去便要亲吻她。

    皇后身上,一缕如麝如兰的香味幽幽地传来,司马曜很是受用。

    他一骨碌钻进被子里,伸手摸索着,拉开了皇后的袍服。

    此刻皇后才能相信这是真的,妙音果然没有骗自己,之前自己不管怎么欺哄逼迫,皇帝就是不愿意来自己的宫殿留宿。

    而按照妙音的想法稍稍布置了一下,皇帝居然自觉自愿地上了自己的床,想到这里,皇后心中实在开怀,不由得更是感激妙音,觉得她果然是真心对自己好的,并不是虚言矫饰。

    如今的东晋王朝也是人心浮动,暗潮汹涌。

    会稽王司马道子与王国宝正在商议,明日朝堂之上,他们便要向皇帝提出由司马道子来接管谢安的卫将军府,由王国宝来接管谢玄的冠军将军府部众。

    他们在细细计算的正是皇帝和司马道子的势力对比,司马道子此时已经有不少党羽,其中不乏能言善辩,应对机敏的世家子弟,即便是在朝堂上公开讨论此事,他们也绝吃不了亏。

    两人怎么算,都觉得此时十分稳妥,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皇帝自有他的布局,王恭此时已然在谢琰的帮助下顺利接管了驻扎京口的北府兵众将领,京口大营内,以孙无终为首的一支部队里,刘寄奴也在其中。

    &nb




第一百五十一章 言和(四)
    王国宝轻咳一声,堆起一脸的假笑,恭贺皇帝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只是还有江北的几路兵马,目前也是无人统领,自也是惶然不安,不知皇上可有计较”

    对了,这才是现在可以争夺的重点,众臣纷纷捋清了思路,盘算着自己的说辞。

    皇帝还没来得及答话,王国宝的堂弟王绪便出列奏请道:“皇上,此时我国整个朝堂之上,声望同谢相不相上下的唯有皇弟司马大人,臣建议,谢相卫将军府及广陵的军政指挥权应该归于司马大人,才是安邦定国的正理,血浓于水,相信皇上也是最为信任司马大人的。”

    他话音刚落,就有好几个大臣出列附议,纷纷赞同他的言语。

    皇帝觉得广陵在江水以北,并不是特别重要,便想要答应。

    此时尚书王雅连忙轻咳了一声,反驳道:“广陵已有广陵相刘牢之,此人军功出身,能征善战,又已镇守广陵许久,若是硬生生地将他换防,只恐军中不服,还请陛下三思。”说着,他使劲地朝皇帝使眼色,那意思就是,就算要答应也不能那么轻易就答应,不然后面还有别的事儿等着呢。

    皇帝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觉得很有道理,连忙点头道:“不错不错,你们这些身处高位的人,决不能轻视手下征战的将领,若是让他们寒了心,只怕再也没人愿意为我朝出力,岂不是失算。”

    司马道子只是不想让别人拿到那军权,至于他自己,其实还没想到靠军队谋朝篡位这一步,因此,他只要军队名义上归他管辖就可以了。

    于是他连忙表忠心道:“陛下,臣弟对您的忠心日月可鉴,为了我大晋王朝的安宁,臣不得不担负起统军北伐的重任,然而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此时确实是不适合频繁换防将士,免得引起军心不稳,便是为臣的罪过了。”

    他又信誓旦旦地说道:“臣弟可以向您保证,若是您将谢相的一众部属归到臣麾下,臣必善待他们,决不敢有少许私心,而广陵道的军事,则仍是由广陵相来全权调配,您看可好”

    皇帝瞥了一眼王雅,见他微微点头,便也点头笑道:“朕的皇弟果然是忠心为国,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今日朝会也差不多了,一会我便下诏定下此事。皇弟,来同朕喝一杯吧,今日朕心情实在很好……”

    说着他便拉着司马道子向殿内走去,竟是不打算继续朝会了。

    王国宝见还有自己的事情没说呢,不由得想上去拉住皇帝,却见司马道子很是高兴地同皇帝一起去了,只能讷讷地站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

    王恭轻蔑了瞥了他一眼,大摇大摆地走了,那架势,别提有多得意了。

    王国宝望着他的背影,啐了一口口水,吐在了地上,嘴里迸出一句:“小人得志!”

    若是桓玄见到这画面,一定觉得很有趣。

    因为此时他正在荆州的官邸,同殷仲堪说着王国宝的劣迹和王恭的义举。

    “王恭大人这次可算是为陛下立了大功了,不要说他了,便是谢家的两位守制的子侄,在陛下心中也一定是那忠贞的良臣,而您却偏安在这荆州遥远之地,无法帮助皇上分毫,实在是让人惋惜……”

    殷仲堪被他说得砰然心动,王恭能做到的,他殷仲堪也能做到,现在却被皇帝圈在荆州这弹丸之地,消息还不如桓玄灵通,又天天在做一些安民服众的小事,实在是太没出息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殷仲堪性情宽厚,最适合就是做一方父母官,抚恤百姓,安定民心。

    桓玄也看出了这一点,殷仲堪其实并不适合政治斗争,争权夺利,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罢了。

    他已然被桓玄说动了心思,便问他道:“现在我又有什么能为陛下做的呢”

    桓玄劝道:“王恭与王国宝之争,迟早会浮到表面,您现在只需要同王恭交好,表明您支持他的立场,支持他就是支持皇帝,到时候在西面据兵支援他,那皇帝一定会感念你的相助之情的。”

    &nbs



第一百五十二章 羽翼(一)
    谢玄时常在忧虑,本朝的未来将会走向哪里

    他自己是个忠诚到骨子里的人,对于司马道子这种轻出校命,随意玩弄权术之人,实在是十分不齿。就算是自己,也不能确定,究竟他是否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倾颓之势

    他听王懿这么一说,不由得面露几分赞同,微微点头道:“确实如此,是我狭隘了,还请您上座。”

    王懿见第一步很成功,也不推辞,坐了下来,侃侃而谈道:“为今之世,乃是乱世,可以这么说,得民心着得天下。然而民心并不是唯一的关键,兵权亦是最为重要的必备条件。这两者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谢玄有些迷惑,问道:“兵权与民心怎会相通您这想法会不会太不务实了”

    王懿摇头道:“将军北伐已久,难道尚未看明白这个道理吗您每攻下一个城池,城中的民众都携家带口,纳粮奉酒,待将军如久违之亲人,难道这仅仅是因为您有军队的缘故吗”

    “听闻洛阳,广陵,彭城几地的私寨,堡垒,那些士族的家主一旦听闻是您带兵经过,无有不远远望着您就投降归顺了的,恨不得拿全家的兵力财力都交给您,好为晋廷收复中原的大业出功出力,这难道也是因为您有军队的缘故吗”

    “江北一地,本就是流民乱军混杂,只有您,每到一处都修缮城墙,安抚民众,约束兵将,使得百姓们对北府兵毫无怨望,而唯有交首盼望而已,这就是我说的民心,是最重要的一条。”

    “而反过来,试想一下,若是您没有足够的兵力,能够保护那些一心期盼您的民众,那即便是所有人都翘首以待您的到来,您一离开,他们就又沦落到胡人之手。这样的话,久而久之,还有谁能对晋廷抱有希望呢这就是我说的兵权,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那些胡人虽然攻城略地,十分快意,每到一处,都驱使汉兵在前锋送死,而胡兵在后劫掠,这样的军队,越是征战,越是失去民心,因而时有一上战场,汉兵便一哄而散的情况发生,两年前的淝水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苻坚号称八十万大军,其中六十万是汉兵,一听说晋廷胜了,立刻四散而逃,这就是因为苻坚不得民心的关系。”

    “您征召北府兵的时候只有您一个人为帅,势单力薄。而今军中人才辈出,能征善战之人比比皆是,而远近的壮年男子,听说了您征召兵力,无有不抢着响应的,即使是垂髫的童子,都愿意拿起扁担加入您的军队。这也正是因为您得民心的关系。”

    他自信地着看着谢玄,说道:“如今,您还要说,兵权与民心不是相辅相成的吗”

    谢玄已然为他的才智所折服,不由得下座扶着他的双手道:“您实在是深知我心,却不知此时的家国之忧要如何才能解呢”

    王懿正色道:“在下不才,愿为将军之臂助,忠君为国,死而后已。”

    死而后已。

    这想法竟是不其然和叔父相同,叔父这半生,何曾避讳过任何困难,即便是死,也要安排好身后事。

    若是叔父在世,定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

    谢玄见他报国之志甚坚,感叹道:“吾深敬之,不知足下如何称呼”



第一百五十三章 羽翼(二)
    还没等谢玄露出惊喜的表情,萩娘便加上了一句:“只是此计虽则奏效快,却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持,势必很快会迎来敌人的反攻,届时就如昙花一现,这些城池很快便还是会回到胡人的手中,徒惹百姓受苦罢了。因此,此为最下策,将军一定是万万不会使用的。”

    谢玄苦笑,这小姑子居然是在戏耍自己,他见萩娘伶牙俐齿,字字句句说得清晰明白,毫无忸怩之态,心中甚是欣赏,因而并不责备她,而是顺着她的话问道:“既然如此,何为十年之策”

    萩娘却皱眉道:“奴站立久矣,又兼口渴难耐,不知这是何待客之道”

    谢玄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听得入神,忘记请客人坐下了,真是十分失礼,忙连连道歉道:“是我鲁莽了。”便也请她上座,又吩咐了丫鬟给两人上茶。

    其实萩娘也并不是站不了一会就喊累的娇娇女,只是想面对面地试探一下,传说中宽宏仁厚的冠军将军的真实为人究竟如何罢了,见他果然如传闻中说的那样十分谦恭,并不因为身份贵重而有任何的骄矜之色,心中不由得更生敬意。

    她见谢玄甚有兴味地等待自己继续,忙组织了一下语言,娓娓道来:“所谓的十年之策,正是现在将军正在做的那些事情。屯重兵于河东,以备北军侵袭,而河东至江北一带则扶助百姓,休养生息,整顿农务。这一带水草肥美,最适合畜牧业发展,若引进了北地的骏马,能够自给自足军队马匹的供应,则是成功了一大半。”

    谢玄听着不由得心中一惊,自己偷偷养马的事情怎的这小姑子都知道连皇帝他都没告诉,也是属下有人提醒他,他才想到南国最缺的就是马匹,因此命人饲养配种,以期供给军队使用。又因为马种难觅,怕被皇室那伙奢侈之人知道了,会被讨要去游猎取乐,反而影响军中骑兵的配给,所以此事他并没有急于汇报给皇帝知晓。

    他不由得挑了挑眉,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萩娘只是根据前世里的那些知识拼凑着说的,此时见他神色不善,以为他是不赞同自己的想法,连忙补充道:“便是不发展畜牧业,只要将军少征赋税,鼓励流民安定在北地种田种粮,军队再以金帛采购之,也是很好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可持续发展这小姑子嘴里的话语听上去怎的这般新奇却又贴切,谢玄不由得连连点头,又问道:“为何这只是十年之策超过了十年又会怎样”

    萩娘正色答道:“十年只是一种虚指,若是北方五胡持续战乱,十年内不曾停歇,则我南方的稳定即可确保无虞,便是趁乱夺取中原,收复大部分失地,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若我所料不差,不出一年,晋廷将会召回将军,停止北伐,因此这所说种种,也只是空谈。”

    谢玄叹息,他也是这么料想的,司马曜暗弱,司马道子狭隘小人,这二人不论是谁掌权,都对北伐的成功毫无帮助。

    他不再纠结于为何这个小姑子所料所想都十分中肯,而是好奇地问道:“那怎样做,才能是百年之策”

    萩娘神往地说道:“若谢相复生,若主相不疑,内外同心,则外事尚可待。北地五胡,都非我族类,不同胡族之间尚且要相争内斗,并不团结一心,而胡人又性好凶残,奢侈**,不事礼仪,但凡汉族臣民,即便身在北地,在异族的朝堂上为官为将,也必不能全心全意地完全为胡人所用,若有



第一百五十四章 羽翼(三)
    谢琰牵着萩娘的手,一路向内室走去,萩娘见此处是他居所,虽也不是没有见过,因两人前日疏远许久,此时也不免害羞,嗔道:“为何带我进你寝居之处啊,于礼不合呢……”

    她傲娇地驻足不前,谢琰只能将她打横抱起,不顾她的反抗走入最深处的密室之中,萩娘见到墙上那副观音像,立刻停止了挣扎,惊讶地望着那幅画,问道:“怎的这观音的眉眼同我这般相似”

    谢琰将她放了下来,却见她也不知情,只能提示她:“你可认识一名画师,名叫顾恺之”

    顾恺之

    自然知道,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大画家,她在电视上都见过他的画。

    她眼神中有着明显的向往,说道:“他似乎是个很有名的画家呢,不过我并没有亲眼见过他。”

    谢琰纳闷地说道:“这便真是奇怪了,据父亲生前说,这副画正是顾恺之的亲笔。”

    萩娘猜测道:“或者是人有相似也不一定”

    谢琰坚决地摇了摇头,说道:“不可能,此画是琅琊王氏的王谧大人亲自送给父亲的,定是有所指,如今父亲已逝,我只怕他对你我另有所图。”

    萩娘心中一跳,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王谧的儿子王瓘曾算计了谢璎,因此她颇为反感此人,便劝道:“既然知道此画有问题,为何不索性烧了它呢”

    谢琰妩媚地白了她一眼,反问道:“若是此画上是我的面貌,你可会将它烧毁”

    将心比心地想,确实不会,不要说烧了,便是没好好保存,压坏了少许都会心痛得很呢。

    萩娘甜蜜地笑了,抱住谢琰的腰,撒娇道:“如今我人都在你身边了,没有这副画也无所谓。”

    谢琰却认真地说道:“若是此画没有在我眼前出现倒罢了,现在既然已经是我的了,便是我死了,进坟墓的时候也要带着它一起的,所以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虽然是一直知道谢琰的心意,此刻见他这样严肃地说话,虽则又是坟墓又是死的,萩娘心里却很是感动,只觉得比什么情话都动人。

    她歪起脑袋苦思冥想起来,究竟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自己被顾恺之看到了画下来的呢

    直接去问顾恺之本人不行吗她突然想到这一点,便问了出来。
1...3637383940...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