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虽说蔺养成不至于真仍人,但官兵们很快都反应过来,纷纷从城头抛下竹篮。

    早就在城下急成团团转的达罗·悉乔也知道城上明军听不懂自己说话,正打算继续跑路。

    这个时候,却忽然从城头扔下来许多竹篮子,有的老外还不明白是咋回事儿,达罗·悉乔反应倒快,直接一屁股就坐了上去。

    见他被明军拉了上去,老外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大明官兵救人的高招,实在是太特娘的让人感动了!!

    等回国以后,自己一定要把明军这么大无畏的事迹传扬出去。

    当然,许多人反应过来之后,根本不想放弃这唯一活命的机会,便开始争抢。

    蔺养成不是吃干饭的,放一小批进来就行了,其它城关也各有人照此去做,若都加在一起,人数也不少了。

    “对准了下面,谁他娘的要争,先射死再说!”

    随着城头爆发出连绵的火铳声响,下头多国联军有些懵逼,大明不是咱的盟友么,咋自己人打自己人呢。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容不得他们再多想,多铎的骑兵到了,非常给力的将城下那批联军给灭了口。

    过后,多铎看着遍地的尸体,有些纳闷。

    “南蛮子们怎么想的,用竹筐拉人,他们到底是想不想救人?”

    完颜叶臣自然不知道崇祯的想法,他只是说道:“回豫亲王的话,奴才觉得,他们是犯了蠢。”

    “明人一向这么蠢,不然也不会派这联军来送死了。”

    多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大笑道:

    “本王也这么觉得,明国可真是高看了这批联军,只怕那崇祯听到这消息,又要痛哭失声了。”




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
    尽管多国联军在朵颜一带溃败,但依旧有相当的军事力量得以保全。

    蔺养成所部本地留守的明军仍旧于各城镇中龟缩不出,还有为数不少的善战之士。

    联军此次最大的功劳,便是让多铎所部的三旗清兵遭受些许损失,不能再得心应手的对朵颜地区继续大举进攻。

    实际上,听闻多铎大败联军一路的消息,多尔衮很是欢喜,孙之獬甚至说这将是第二次萨尔浒之战。

    明廷的四路大军,不出半月,就被多铎接连击溃两路,可见都是些乌合之众,也可见如今清军的战斗力之强。

    同多尔衮相比,崇祯皇帝的表现正如孙之獬等汉臣所料,真是又哭又嚎。

    实际上,在这伤心的表象之下,崇祯皇帝却是给多铎默默点了个赞,高兴的简直不得了。

    联军主力的溃散,让其它国家军队第一次听说了这支北方蛮夷的强大实力。

    但是这场胜利不仅让清军一路遭受不小的伤亡,最主要是为这一战日后大明在亚洲的霸权埋下了伏笔。

    没错,崇祯皇帝在这场明清决战还没开打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战后几十年之内在亚洲地区的扩张问题了。

    崇祯二十二年九月,是如今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号称东亚大陆上最强的明清两方,在宁远一带不期而遇。

    他们之间的战斗结果,也直接决定了日后至少数百年间的东亚乃至世界历史的格局。

    以多尔衮为主的满清势力,实际上正处于一个非常为难的境地。

    虽然在前几十年的时间内,他们已经摧古拉朽般的横扫了大半个辽东,然而相比已经立国近三百年的华夏正统朝廷而言,这个新生势力的扩张来的太过突然。

    在辽东被武力占领的地区范围下,依然是盘根错节的问题。

    由于八旗子弟缺乏对传统汉家士大夫的认同和尊重,也缺乏既有的行政管理班底,在实际管理上,多尔衮不得不采取让步。

    他一方面利用汉人官僚,在对大明的战争上取得更大优势,一方面又要在保持对八旗子弟的特权,让他们继续为自己出生入死。

    现在的满清早已不是多年前的后金,在崇祯皇帝重新统一内地各省之后,留给多尔衮一伙人的时间并不充裕。

    一方面,他需要维持住归国心切的辽东地区百姓,着手恢复秩序。

    同时,他也要尽可能的将地盘上可用的资源全盘榨出,用来和地大物博的明朝继续维持战争。

    另一方面,他要考虑如何对付明朝在关外的厂卫眼线,各地大大小小的汉人义军,还有国内仍旧忠于豪格及黄台吉的保守派。

    直到行进到宁远遭遇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的明军主力时,多尔衮都在绞尽脑汁的想要入主中原。

    对于曾经吴三桂送来的联合计划,多尔衮不置可否,又按照计划一步步的他传达善意,引诱关宁军投降清朝。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崇祯皇帝不按套路出牌的那一纸东征山海关诏书,毁于一旦。

    大明重新把山海雄关握在手里,并且重新将长城防线建立得固若金汤,这是多尔衮最不想看到的。

    早先他也在观望,期许着明朝能和从前一样自毁长城,派一个既无能力也无威望的人来驻守山海关。

    但多尔衮再次失望了,被崇祯调来守卫山海关的,是出身勇卫营的黄得功。

    黄得功对明廷异常忠心,其部下号称虎山营,更是曾经大明日暮穷途时威名赫赫的部队。

    黄得功这个人,多尔衮不仅招降不动,而且在战斗经验方面也极其丰富,深受崇祯信任。

    虎山营在山海关一带布置的防御体系,后依托永平府及蓟镇、天津的陆海支援,侧翼也有蔺养成遥相呼应,让多尔衮头疼不已。

    不仅如此,崇祯皇帝还在“京畿—山海关”一带调集重兵,彻底捏碎了满清的入关梦。

    黄得功守山海关、蔺养成任宽河总兵、张鼐为永平府屯驻总兵,杨御藩则入驻蓟镇。

    海上,张名振率组建多年的天津水师蠢蠢欲动,黄蜚也配合朝鲜军,带领重建多年的东江镇时不时在金、复一带搞出点大动静。

    京畿西北,密云总兵马进忠、宣镇总兵高杰等部也都随时可以奉诏北上南下。

    这些将领形成的防御体系,比初年大明所设置的九边重镇更为完善,即便是在崇祯调集京军南下剿匪时,他们也根本无机可乘。

    顺治不过小屁孩一个,主政的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失败以后,心中尽管清醒许多,但依旧有些迷茫。

    他必须带领扩张中的大清前进,但明国已今非昔比,如果不慎失败,也将被内部的政敌们乘机清算

    崇祯皇帝统一内地,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彻底失败的消息传到关外,使得多尔衮明白,他必须立刻决战,否则可能再无机会。

    明清双方都对自己十分自信,都有志在必取的意思。

    明军刚刚统一国内,连战连捷,各将领为朝廷争相效命,而清军也才剿灭豪格之乱,志得意满。

    尽管多尔衮对自己的政治生存地位和大清的前途仍有担忧,但他对自己亲手重建起来的八旗,还是信心十足。

    尤其当多铎以少胜多,击溃多国联军的消息传来,更令清军上下踊跃请战。

    现在清军眼里,如今明军不过是在重蹈萨尔浒之战的覆辙罢了,大清入主天下,乃是大势所趋。

    话说回来,明军上下并不知道联军溃散是他们效忠的皇帝所一手导演,总还是有些担忧。

    不过也就仅限于此。

    自崇祯十七年以来,各地明军常年跟随崇祯皇帝亲征,镇压流寇,平定多王之乱,军改之后,战斗力早已不同以往。

    尤其是其中禁军,更是崇祯皇帝以原来九边各镇边军及辽东钉子户亲手打造的当代新军。

    这支军队,在第一次亲征中崭露头角,随后一发不可收拾,战功显赫,直盖过了宣大两部。

    他们不仅得到了崇祯最好的银粮供给,在装备军械方面,也是紧随如今世界的顶尖水平。

    禁军从上到下几乎全部都是由已经在大明内定居的普通百姓家庭组成,这样的出身,更令他们对崇祯皇帝感恩戴德。

    作战起来,只要皇帝在场,这支禁军又都会换成另外一幅样子,个个狂呼酣战,比之八旗蛮夷也根本差不到哪里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场云集重兵的宁远决战,也就此拉开帷幕。



第七百二十九章: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
    自察哈尔开拔之后,崇祯皇帝所在的其余两路,就以一种非常缓慢的速度进军。

    直到听见联军被击溃的消息之后,这部人数多达十余万的明军主力才打着新仇旧恨一起算的旗号开始加快速度。

    现在,全天下的人甚至是许多老外都屏住呼吸,静待这场大战的胜负。

    对于迁都北京后的明朝来说,山海关不仅是长城防御体系中从东往西的第一座关防重镇,也是屏障京师的最重要的一座关隘。

    扼守辽西走廊的山海关防线,一旦被南下的势力突破,京师就无险可依危在旦夕,这是世人皆知的“常识”。

    宁远卫城位于锦州之后,是前突护卫山海关的前沿阵地,是企图沿辽西走廊南下的势力,绕不过的关隘。

    宁远的重要性非同寻常,这座久有烽烟的城市,再度迎来了本世纪的一场旷世之战。

    就是在今天,明清双方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意在一战定乾坤。

    不仅如此,就连双方的皇帝朱由检和多尔衮亦双双到场。

    若明胜,明军势必就将乘胜追击,收复辽东,若清虏胜,他们虽然还不能直接入关,却无疑是跨进了一大步。

    在多年前的辽东战场,恐怕很多人都会将宝押在满清身上,可是如今,几乎全天下都在一边倒的支持大明。

    甚至于,多尔衮刚走不久,身后的辽东就再度有迫不及待归回祖国的汉民揭竿而起,反抗鞑清的暴虐统治。

    守卫宁远城的明朝总兵刘周智曾是祖大寿的部将,听闻锦州被清军血洗,便是对鞑虏没了半点侥幸之心。

    此时宁远城内的明军,除了刘周智手下一万余守军以外,还有两万多的乡勇。

    眼下粮食虽然够吃,但刘周智也明白,就连重兵防备的锦州都被攻破,自己这点人数决计挡不住清军的锋芒。

    不过清军血洗锦州消息传来后,城中军民虽惶恐失措,却意外地齐心,没有人想再做清虏手下的冤死鬼。

    本来对朝廷仍有疑虑的刘周智,听闻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率军大举反攻辽东以后,彻底放下了最后一点犹豫。

    君肯执剑,臣亦何惧?

    所以,面对多尔衮的招降信使,原本历史上随祖大寿降清的刘周智却在此时表示出了坚定地态度。

    他选择了与祖大寿相同的方式,将清使割下耳鼻,附带信件回复给多尔衮。

    宁远总兵刘周智宁肯以几万守军对数倍与己的做殊死一搏,也绝不再次降清,做三番两次背主求活的贰臣,这极大触动了多尔衮。

    刘周智和锦州内军将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朝廷的支援有很大关联。

    更何况,刘周智觉得自己手握坚城宁远,易守难攻,不缺军饷也不缺粮食,后方大军不日就将抵达,又如何不能与清狗一战。

    山海关是天下第一雄关,是因为这座关城设计之初,就是依托京畿的一整套防御体系。

    而宁远绝非山海关,最开始筑城的时候,就将此处建成了一座抵挡异族南侵的孤城绝塞。

    整个宁远,实际就是一个巨大在运作的战争要塞,如果守军不想投降,想要攻取,绝非难事。

    刘周智让战斗力较差的地方乡勇去防御各处工事,自己则率领有些战斗力的正规军列阵在城下与与清军接战。

    两军对垒,多尔衮仍对其抱有招降的侥幸心理。

    不过此时的多尔衮已经身为大清皇帝,自是有些孤傲,只听他道:

    “刘周智,朕不计你叛我大清之前嫌,只要肯投降,朕保证,宁远城内军民,我大清秋毫无犯!”

    “抱歉了摄政王,哦,现在该说是皇上了?”早打定主意为大明而死的刘周智不以为然,冷笑道:

    “摄政王,请恕我刘周智不能认你这个皇上,因为在我看来,这天下间真正的皇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的皇帝!”

    “你们这些人,只不过是窃占一时的蛮夷罢了,待我大明皇上率天兵到来,必会土崩瓦解!”

    “所以,摄政王,您还是趁着我天军未到投降算了,这样本将还能在皇上面前为你美言几句,留个全尸!”

    他说完,后头列阵一万余宁远守军纷纷举起刀枪,爆发出了恢弘的气势。

    “大明永存,皇上万岁!!”

    “这明狗如此猖狂,摄政..皇上,让奴才去提了他的脑袋来孝敬您!”正蓝旗甲喇章京愤怒不已。

    不过他说话时差点被刘周智给绕进去,还好见多尔衮面色不善及时改口。

    看对面这个样子,多尔衮也知招降无望,叹口气,点头道:“嗯,你去吧。”

    “正蓝旗的勇士,跟我杀明狗啊!!”

    说干就干,阿尔津得到多尔衮的许可之后,带着一万余的正蓝旗骑兵便向城下的明军阵型展开猛攻。

    与此同时,早在城头严阵以待的炮手和铳手们,也是对准了清军,轰鸣齐放。

    尽管正规的明军在战斗力上胜于临时招募的乡勇,但毕竟对方是野战能力极强的清军。

    一万宁远守军即便是依托城池和密集火力的掩护,也只能勉强支撑。

    当已经没有任何耐心的多尔衮挥军全面进攻的时候,刘周智便是不得不下令撤入城内固守了。

    清军还是常规打法,主力八旗气急败坏的与刘周智城下激战一会儿以后就被阿尔津和纳穆泰带着撤了回去,换成大批量的蒙汉绿营炮灰们顶上。

1...206207208209210...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