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现在可不是萨尔浒,朕不觉得那帮建奴还有各个击破的能力,张世泽,你说说分兵的情况。”

    崇祯皇帝说着,望向英国公张世泽。

    后者点点头,走向帐内摆着的大地图前,说道:“经过商议,伐清大军此次兵分为四路......”

    以前那些次御驾亲征崇祯都是抱成团打群架,可现在不一样了,这么多人还多是言语文化不通的军队抱团,出点什么茬子谁兜得住?

    再说那萨尔浒之战,大明动用了多少人,连后勤部队算在内也就十几万。

    现在是多少人伐清,至少五六十万人。

    明军和朝鲜军成一路,就有十几万人,莫卧儿自成一路有十万,那些蒙古人成一路,也有十几万,再算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华盟成员国,每一路的人数都不少于十万。

    而如今鞑清的两路有多少人?

    多铎在朵颜的那一路不过五六万,经过前面战斗现在他们人数可能更少。

    多尔衮刚刚拿下锦州的主力也就十几万,这还是算上全部的蒙汉阿哈们倾国而出。

    此时满清能调动出来真正的八旗,全部人数决计不会有十万。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他们击溃了四路大军中的一路,接下来也没有任何能力去击溃崇祯的主力。

    一旦作战失利,多尔衮就将陷入满盘皆输的状态,不仅野战要连连败退,就连已有的辽东地盘都很难守住。

    如今大明在军力和国力上对满清呈现出的碾压之势,就是崇祯分兵四路的底气。

    张世泽、王先通等人作为经常亲临阵战的武将,自然明白皇帝陛下这个做法的圣明所在。

    那些成员国虽然多,但小国来的一般只有几千人,几十个成员国,前来人数超过一万的都是屈指可数。

    这还是人数,装备上他们五花八门,兵士质量更令人不敢恭维,与他们在一起,估计只会拖累自己。

    有时候张世泽真不明白,皇帝陛下为何要和这些国家结盟,明摆着他们都是来打酱油的,不会有什么战斗力。

    可皇帝的意思,又岂能是旁人所能理解的?

    “四路大军,北路为蒙古多部联军,以察哈尔汗荣王布尔民、车臣汗辽王硕磊、土谢图汗凉王衮布为都督。”

    “南路为莫卧儿帝**,以沙贾汗之子,第一皇储达罗·悉乔为都督。”

    “边路为华盟成员各国联军,中路以我朝禁军、京军和朝鲜军为主,皇上亲自指挥,我与蓟镇总兵杨御藩为左右都督。”

    听众人议论声起,咳了一声,待帐内稍微安静下来,张世泽又道:

    “边路多国联盟军与南路莫卧儿帝**支援朵颜,合围多铎,北路蒙古联军与中路本队直奔松山,必取多尔衮。”

    对于已定的四路大军都督,众人虽然议论声比较大,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满意。

    莫卧儿军自然要他们的皇储亲自率领,蒙古联军三个都督都是大部的汗王,第一步就是先跟着崇祯去打多尔衮,也没什么好说。

    唯一有议论的就是华盟各成员国,这大大小小几十号国家加在一起,人数也有十几万。

    他们语言不通,问话也不一样,互相之间谁都不服谁,不管让谁当这个都督,都还是有人会不满意。

    不过他们这些小国满不满意都还得跟着大明混,崇祯并不在意这些人的看法。

    崇祯建立这个华盟是有考虑的,把这些小鱼小虾编队到一块也是有考虑的,就看多铎给不给力了。

    崇祯这边兵分四路的消息一传开,尤其听见来自己这边支援的是哪两路之后,多铎乐了。

    先前来支援的蒙古蛮子,多少还有些战斗力,可这些多国联军,多铎是一点没放眼里。

    朵颜一带的明军总兵是蔺养成,麾下几万边军算有些战斗力。

    但在多铎眼中,也就仅限于此,宽河总兵蔺养成没有出城野战的意思,一直都是龟缩不出等着援军。

    现在看来,那些援军不是需要担忧的,却是一直缩着不出来的蔺养成,得想个办法把他引出来。

    “他们的援军到哪儿了?”

    镶黄旗的固山额真完颜叶臣在底下坐着说道:“回豫亲王的话,现在他们应当到了建平。”

    正红旗多罗贝勒勒克德浑也大笑几声,问道:“豫亲王想要怎么做?”

    “既然那明国皇帝想用这华盟来威慑我大清,我就以眼还眼,击溃了这两路援军,让天下知道八旗的厉害。”

    其实清军上下,都不会对这些多国联军有什么忌惮之情,人数虽然不少,但野战无敌的满洲八旗除了明军以外又虚过谁?

    建平一带,多国联军行进到此处,为首的阿萨姆国都督也警惕起来。

    这个地势,看起来十分容易遭受袭击。

    虽然崇祯已经将他封为联军都督,但毕竟语言不通,再加上许多国家都不服,并没有人对他的命令当回事。

    此时他们的不远处,一支蓝、红、黄三色间杂的清军骑兵正注视着他们,蓄势待发。

    “哈哈哈,我就说,他们只是唬人,看这样子,哪里像是能野战的?”

    多铎头上顶着白色的避雷针头盔,看对面声势浩大的多国联军却旗帜掺杂,行军混乱,更是信心大增。

    完颜叶臣抽出虎枪,也是说道:“豫亲王,下令吧!”




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国夕阳
    “杀,杀光他们!!”

    正阿萨姆国都督忐忑之时,对岸果然传来地动山摇的呼喊声,众人转头看去,纷纷大惊失色。

    在他们的眼前,正有无数镶黄、正蓝、镶白三旗的骑兵朝他们冲锋。

    这些骑兵身上披着三色布面甲,头上顶着高高的避雷针头盔,手中挥舞着虎头战刀,身后又都清一色背负着精钢虎枪。

    灰茫茫大地上,遍地都是喊杀声,清军骑兵们不断在人群中左砍右杀,十几万人的多国联军,居然一触即溃。

    这十几万联军,就连个骑兵都没有,全都是步兵混杂,就算崇祯给他们指定了都督,大部分人也没当回事。

    阿萨姆都督的话不管用,再加上各**队此时都已经溃败,便只好带着两千多人的阿萨姆军向后山败退。

    那些听起来牛鼻的多国联军难不成就啥战斗力都没有?

    说对了,都是听大明要灭满清过来打酱油的。

    起初他们对满清的印象,也不过是如蒙古那样的塞外部落,都是派上最好的部队,兴致勃勃的捞外快。

    到了才知道,这特么哪儿是蛮夷,装备比自己都好,而且骑兵这么多。

    怎么打?散了吧!

    多国联军一哄而散,漫山遍野的被多铎、完颜叶臣等人率领的三旗鞑子兵追着跑。

    但毕竟这么多国家,除了不丹、安南那些干啥啥不行的国家以外,好歹还是有几个能会点东西。

    比如柬埔寨的金边王朝,古泰国暹罗的大城王朝,还有阿萨姆国,都算是有点小手段。

    暹罗军、柬埔寨军聚齐在崇祯指定的阿萨姆都督身边,收拢了约两三万的联军兵力,结成一个阵型,稳步的向后边撤边打。

    不过这批成建制抵抗的联军部队,很快就吸引到多铎的注意。

    “完颜叶臣,带人去冲散了他们!”

    后者哈哈一笑,在马上抱拳应道:“豫亲王放心,保管一冲而下!”

    很快,约几千的三旗马甲在完颜叶臣的调动下,开始向联军仅存这几万兵力前集结。

    “杀!”

    完颜叶臣很想多喊出点什么,可从前是喊杀明狗、杀汉狗这种口号,眼前这帮老外不是汉人也不是明军,怎么喊?

    一个字杀就完事了,管他那么多。

    事情也正如完颜叶臣所想的那样发展,虽然金边王朝、大城王朝还有阿萨姆国做出了英勇抵抗,但在面对建奴大军进攻时,还是不可避免地溃散了。

    清军看着眼前联军阵地,不论牛录额真还是固山额真,亦或最底层的马甲、步甲,无一不是神态疯狂。

    已经杀红了眼的他们,根本不是联军这种松散军阵所能抵挡的。

    满清引以为傲的骑兵威力,自从接连败于明军之后,总算是在这场战斗中又找回了些许感觉。

    如果面对的是那种建制齐全的明军龟壳阵型,他们或许还要忌惮三分,不敢直接冲锋。

    因为明军可不仅仅是阵型稳固,他们还有威力极强的各种火器,向他们正面突脸,那就是自杀。

    可眼下不同,这支联军中的兵器和衣甲五花八门,各军队互不统属,甚至还没等冲到眼前,他们就已经崩散逃窜。

    ......

    “呜——”

    雄浑而悠扬的螺音回荡在朵颜地区的原野上,一支打着雄狮旗帜的军队正在一步步前行。

    相比之前的那些联军,这支来自莫卧儿帝国的大军则真正有了些军团的意思。

    这支十万人的帝**队,不仅盔甲制式鲜明,就连兵种也是齐全得不像话。

    当然,这是和那些联军去比,若与大明禁军去比,这支沙贾汗精挑细选出来的帝**依旧不够看。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自己的战术与规章。

    第一皇储达罗·悉乔率领下的十万帝**队,并不是多国联军那样混成一团,相反,他们分成了三个野战军团,左翼、中翼和右翼。

    中翼军团在达罗·悉乔的亲自率领下,无疑是整个莫卧儿最精锐的部队。

    虽然古代印度的农业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但他们与中原不同,素来都不是步兵强国。

    莫卧儿帝**步兵部队的主力,是一些手持火绳鸟铳的轻步兵射手或弓箭手。

    这些轻步兵由沙贾汗在城镇或农村的定居居民中招募征发而来,大部分使用传统弓箭,一少部分配备了土耳其式的重型火绳枪和葡萄牙式的常规火绳枪。

    这种轻步兵阵列,在骑兵并不是很常见的印度地区作战,通常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

    在第一次帕尼特尼战役中,巴布尔的波斯-突厥火枪手就曾依托过阵地连续打退了多次德里苏丹国战象和重步兵的攻击。

    因此,莫卧儿帝国的指挥官们认为,远程轻步兵能比重步兵提供更强大的火力。

    尽管骑兵并非很常见,但莫卧儿帝国骑兵,在后来英国入侵之前的印度战场上依旧占有统治地位。

    如今沙贾汗在位时期,也曾倚靠帝国骑兵作为持续扩张帝国版图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帕尼特尼战役中,骑兵都作为决定性力量改写了莫卧儿帝国的历史。

    食邑骑兵、封邑骑兵和皇家骑士组成了莫卧儿军队的骑兵。

    前两者是地方提供的部队,后者则是用国库供养的精锐骑兵,不过人数较少。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造成如今莫卧儿为了与大明结盟而不遗余力示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阿富汗地区接连失败的战役。

    如今的莫卧儿帝国,已经随着沙贾汗进入晚年而逐渐走向衰落,再也不能像巴布尔时代那样招募到大量中亚突厥战士。

    莫卧儿军队中作战能力极强的突厥战士,逐渐被本土的阿三们取代。

    骑兵也是如此,帝国版图北部的印度教臣民拉杰普特人成了如今莫卧儿骑兵的主要来源。

    拉杰普特人在作战上与他们的中亚同行没有很大区别,但却不是很好控制。

    沙贾汗年轻时,曾费尽心机的控制拉杰普特骑兵为帝国作战,初期取得了很好效果。

    但随着晚年的到来,这些拉杰普特人变得不是很好控制,作战不是很上心,经常出现战斗中溃逃的情况出现。

    虽然这些变化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莫卧儿在边疆战役上接连的失败,显然对帝国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如今这个历史上,沙贾汗利用不断的让步,最终成功促成莫卧儿与大明的结盟。

    大明这个强有力的盟友的出现,成功帮助沙贾汗巩固了莫卧儿在东南亚地区的强权位置。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成功让莫卧儿保持国际地位,并且让西方各国有些忌惮的关键决断。

    可从另一个方向来说,保持这种虚无的强权地位,对如今的莫卧儿来说,真的是好处吗?

    要知道,虽然莫卧儿与大明结盟后,在他们境内发展殖民地的东印度公司不敢过分动作,但他们国内的本质却并没有任何改观。

    莫卧儿军队依然逐渐被本土化,战斗力愈发低下,而各种阶级矛盾,在此时沙贾汗在位的晚间时期,就已经显露真容。

    沙贾汗被自己营造出来的这种盛世图景所迷惑,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陵墓,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也并不是很好。

    崇祯皇帝对这些事情心照不宣,沙贾汗却依旧沉醉在自己与大明结盟后的强权幻想中。



第七百二十六章:给力的多铎
    “停止行军!”

    很快,这支莫卧儿军队的都督达罗·悉乔发现前方不断跑回来零零散散的多国联军,问过之后,得知的消息使他吃惊不已。

    这么多国家组成的十几万联军,居然被满清五六万人就击溃了。

    还不仅如此,除了阿萨姆、大城王朝、金边王朝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以外,其余国家几乎是一触即溃,完全无法阻挡八旗骑兵的锋芒。

    “传令给左翼、右翼军团向我这里集合。”

    这样震惊的消息,使得达罗·悉乔有些失神。
1...204205206207208...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