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眼下清虏虽然退去,城外到处都是勤王大军,也算比较安全,最好将城外废弃的村庄也重新建起来,将朕的口谕捎给新上任的顺天府尹,这件事就交给顺天府衙门去办。”
“京城内外流民多了,青皮和地痞的数量也就多了。方正化,等会出去你便亲自去一趟五城兵马司,告诉他们要加大排查力度,顺便问问各处衙门的情况。”
“蒋爱卿你也别闲着,出去以后便亲自去翰林院和国子监,让那些闲得发慌的的士子们下到各处衙门,帮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衙役们将难民记录造册。好生做点实事,别整日在那喊什么桀纣昏君的屁话!”
说到这里,内阁首辅魏藻德总算是找到可以插话的地方,赶紧站出来笑着道:
“昔日汉武帝创立幼军,这才有后来羽林军之威名,如今圣上设此幼军营,于汉武之幼军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营日后必为我大明之羽林军。陛下圣明!”
魏藻德这话就属于**裸的拍马屁了,蒋德璟等人深为不齿,但又不好多说设么,只好是跟在下面赔笑,说全都是皇帝一个人圣明。
崇祯皇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马屁,自然是稳稳当当接下来。
不过扪心自问,设这幼军营的时候崇祯压根就没想过汉武帝什么羽林卫的事儿,纯粹是想把这些孩童统一安置起来。
一来可以以此鞭策将士为自己效力拼死,二来则可以让无家可归的孤儿好过一些,这也方便管理。
这文化人毕竟还是文化人,魏藻德也不愧是崇祯十三年的进士,居然直接想到汉武帝那块去了,一个不注意就是一顿猛拍。
魏藻德都这么说了,崇祯皇帝也没什么好推辞,在众人面前脸不红气不喘的把这英明神武的面子扛了下来,义正言辞的道:
“这点小事儿你知道就行了,还说出来做什么”
魏藻德深深为崇祯皇帝脸皮之厚所惊,当下也是跟着堆笑道:“陛下说的是。”
“今日就先这样吧,相关的事儿你们再到偏殿议一议,最后让王承恩呈给朕就行了。”
......
“诸位,圣上把咱们打发到这里来,可是都明白什么意思”王承恩最后一个出冬暖阁,来到偏殿之后虽然还是满脸笑容,但说出来的话却显得警告意味十足。
&nbs
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
其实这些人在这里商量的好听,但的主旨并不是什么大事小情,却是王承恩他们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将倪元璐和蒋德璟的意思探听清楚。
一众所谓的保皇党成员,在东林党散去之后,又在偏殿谈了一些有的没的,直到酉时才逐渐散去。
且不提倪元璐和蒋德璟回到府中之后干了些什么,散去之后,王承恩独自回到冬暖阁,见到崇祯皇帝独自负手站在窗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心中也是一阵酸楚之意。
“陛下,倪元璐和蒋德璟都说肯忠于王事,陛下可以放心了。”
王承恩说这话本想起到些安慰的效果,但崇祯皇帝听到之后却是冷笑一声,不过也没多说什么想关的话,自顾自道:
“承恩哪,朕方才翻阅陈年档案,发现一批对朝廷有功的忠义、有功之臣还未平反,真正的罪魁祸首仍逍遥法外。所以,朕打发诏算为一些人平反。”
王承恩心中一亮,紧跟着又是一紧,赶忙道:
“不知陛下说的都有谁”
“天启年的时候,张居正虽然已经被熹宗皇帝恢复名誉,但却并未真正平反,还有十二年在巨鹿战死的卢象升,十六年在潼关战死的孙传庭、被袁崇焕矫诏所杀的毛文龙。”
“还有,袁崇焕也一起平反了吧,身后之事,到现在也该有个了断了......”
说着,崇祯皇帝话中有深深的自责,“这些都怪朕,从前未能经历风浪,被那些软骨头的东林党所蒙蔽,看不见卢少保与孙伯雅为朝廷的鞠躬尽瘁,不过朕现在把一切都看清了。”
王承恩岂止是崇祯皇帝肚中的蛔虫,对他来说,崇祯皇帝小时候还在王府的时候就已经当自己儿子去养了,又怎么会听不出来崇祯皇帝这最后一句中的杀机顿现。
果然,崇祯皇帝下一句便是说道:
“朕方才已经想明白了,除了为一批臣子平反以外,还要新账旧账一起算,高起潜如今还在京师吧”
“回陛下,在京师待的好好的。”王承恩躬身道。
“哼,若不是他得力,卢象升也不会轻易的在巨鹿战死。”崇祯皇帝冷笑一声,正色说道:
“这件事东厂、内厂和西厂都不要插手,派人告诉李若链,让锦衣卫连夜把高起潜抓到西市,但凡查出与之有关系的人,一并缉拿,明日卯时处斩。朕要让所有百姓看一看,陷害大明忠烈是个什么样的后果!”
在历史上,方才崇祯皇帝打算平反的一批人,比如孙传庭,有很多都是等到鞑清入关以后才得到该有的荣誉,就连卢象升都是南明时期才得到追赠。
除此之外,甚至有些人终明清两朝都未能得到荣勋,这不得不令人唏嘘。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自己穿越到了历史上崇祯皇帝的身上,京畿一带也终于算稳定了下来,那就不能让这些人和天下将士寒心,得把该办的事都办了。
......
昨晚发生了很多事,与之相比,崇祯皇帝在冬暖阁接连将五位大臣处斩抄家倒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有谁会再提。
第二天一早,由于崇祯皇帝已经下诏恢复早朝,朝臣们按例从家中起来前往皇极殿上朝,可是刚等他们出门,便是看见不少百姓满脸喜色的往西市去跑。
一番探听之下,朝臣们更是震惊不已。
这位皇帝做事令人捉摸不透,历代大明皇帝都是在西四牌楼这种较为繁华的地段处斩罪犯,可自从崇祯十七年开始,却是换到了屁民居多的菜市口去了。
为了观看处斩,不少行脚商户和勋戚、大臣,甚至是豪商都要屈尊去菜市场和那些小民站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些在府中听不见的消息。
“听说了吗,皇上给卢少保和孙传庭他们平反了!”
“可不是,这次平反的可不仅是他们俩,就连袁崇焕和毛文龙的功过是非都已经写好,据说已经是入供忠烈祠,有时间咱可一定要要去看看!”
“那还用说,毛帅忠勇敢战,袁崇焕通敌卖国,岂能同日耳语”
“你说的不对,俺倒觉得袁都督不像是那种通敌卖国之人。”
“行了都闭嘴,要行刑了,这等事如今朝廷都有了公论,你们两个小民还在这争议个什么劲!”
“说的
三江感言
日日盼,夜夜盼,做梦都盼着,总算是在今天上了三江娘。
等等,为什么要加个字,没错了,就是历史群的那帮坏作者把石头带坏了。
没有期待中那么兴奋的感觉,因为石头都明白,这一切都和长期支持朕的众卿们有关,如果没有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就没有最强崇祯的今天。(一鞠躬感谢大家)
自从分类榜开始,杠书名几乎成了大家的日常,哈哈,朕悄悄说一句,不针对某个崇祯,在座看过的所有崇祯,都是辣鸡。(堪比城墙厚度的脸皮是和你开玩笑)
话说,有多少人是因为书名点进来的,让朕掰起一根手指好好数数。
还记得当初把这个奇思妙想的书名发给徐徐的时候,老大也是当场就回了一句:“可以啊,这个书名和你的简介很搭!”
那一刻,朕就觉得有了,是真这样想的!
后来的情况说明了,最强崇祯虽然和各路大神的新书还有差距,但却是石头想都想不到,目前为止个人的最好成绩,从前只能高高仰望的成绩。(二鞠躬感谢大家)
三江之后,这本书的新书期就算是走到了尽头,接下来两周左右就要上架了,一成不变的还是订阅。
石头在这里恳请每一位读者,就算其它平台的,就算是盗版读者,一定也要来给本书一个首订!
&n
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贼
京师城外大营,中军帐外环卫着一群西厂番子。
“国公爷,皇上意思你可是明白了”西厂提督曹化淳将几个随身的番子支出去,正色问道。
张世泽听曹化淳说完,便是带着团营总督董琦、参将齐正远等一批新军将领起身,皱眉问道:
“皇上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国公爷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曹化淳冷笑一声,见张世泽面露不解,不似不知,这才解释说道:
“刘泽清那个犯上作乱的贼子留在山东就是一大祸害,此番朝廷两次大捷,京、团两营新军名头已经打响了。”
“圣上的意思,就是将军饷发到山东官兵手中,趁此时机把刘泽清做了。”
张世泽先是毫不犹豫的点头接下这份差事,而后面色沉吟的跟随曹化淳走出帐外。
毕竟这刘泽清不必姜襄和王承胤,山东一带各路官军不听约束已久,许多文臣武将不明不白的死在那里。
原来的朝廷根本没有现在这种京营、团营和各地忠君之士奉诏赶来的勤王大军,既不敢过问,也不敢多管,实在是混乱。
看着几十车的白银,张世泽点头道:
“那刘泽清的事在下也多有耳闻,左营聚众几十万,朝廷管束不及,但刘部只有数万,倒是可以一试。”
曹化淳闻言放下心来,这时候董琦伸出手摸了摸车轮,蹲下来问道:
“此次前往山东发饷,皇上是否下诏让团营同去”
良乡大捷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甲子营的牢狱罪犯奋勇,自那以后,崇祯皇帝便是下诏,将立有功勋的甲子营兵将赦免无罪,并且赐下银两,准许他们各自回乡。
实际上,这些银两甲子营的兵士们虽然收下,但大部分人都是京城人士,此番戴罪立功,本来就是功勋之身,又有谁会回家无所事事
新编团营主力除甲子营以外,还有驸马巩永固负责招募、编练的乙子营,再加上前段时间整合在一起的京畿一带的各卫禁军,总人数也有接近四万。
新编团营战斗力等各个方面虽然都不如京营,但董琦还是非常有信心,他倒没有什么私心,深知一切都是崇祯给的,随手一道圣旨就能再给收回去。
况且,自己以及部下的家人都在京师,在这种乱世,自然是要争着出去立些功勋才是。
曹化淳却是摇摇头,说道:
“京畿一带尚且不稳,陛下对团营及腾骧四卫营另有安排,此次便只是京营和一些勤王军出征。”
曹化淳话中有话,先是看了一眼天边,又道: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锦衣卫的通令应当已是传到山东千户所了吧!接下来老奴要传陛下口谕。”
张世泽和董琦等人对视一眼,带着新军将领纷纷半跪在地。
“大明皇帝口谕:英国公记住,敌退我进,敌进我退,不可与敌力战。以保存实力,摧敌军心为上,刘泽清的部下,也都曾是大明的臣子。”
“臣等谨记!”
......
山东,临清州。
在年初的时候,作为山东总兵的刘泽清与唐通、黄得功等人分先后接到朝廷勤王诏令。
山东一带的各路官军虽然都听闻朝廷诏令勤王的事,但人人只求自保,没有谁敢于妄动,都是待价而沽的打算。
当时刘泽清正在青州府屯驻,作为朝廷正选的山东总兵,接到诏令之后这货的表现倒还中肯,先在青州府一带聚齐兵马,说是择日誓师勤王。
传诏的太监大概也觉得山东是虎狼之地,也没管刘泽清是不是
第一百三十章:文武
这天一大早,刘泽清刚刚起来用清水洗好脸,正在擦拭,美滋滋的想着待会儿去寻昨夜周家的小娘子好生温存一番。
可就在这种时候,一名家丁不适时宜的匆匆忙忙跑进来,说是巡抚王大人和京师来的新任监察御史即将抵达临清州境内,让他出城相迎。
听见这话,刘泽清厌烦的摆摆手,满心欢喜转瞬间荡然无存。
实际上,昨日晚间刘泽清便从朝中东林某臣那里得到了可靠消息,说是崇祯皇帝在冬暖阁杖毙了五位大臣,并且原任的户部侍郎党崇雅被打发到山东来干监察御史。
前面的消息让刘泽清高兴不少,毕竟在他看来,崇祯杀伐越重,杀的越多,这大明的朝政也便是会越混乱,自己也就更能趁机浑水摸鱼。
当听见后面消息的时候,却让刘泽清一丁点也高兴不起来了。
监察御史虽然只是七品官,但却是以天子之名监察地方官员,名义上甚至对自己这种实镇一方的总兵官权利要大。
监察御史在太平年代也算是位高权重,鲜少有人敢于招惹,武将被他们一纸奏折便身败名裂的更加比比皆是。
但是现在,这种官员在手握重兵的刘泽清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崇祯皇帝的心思向来都很简单,刘泽清也不用做什么仔细的考虑,这姓党的显然就是朝廷安排过来监视自己的。
说怕倒是不必,在地方上就只有兖州总兵牟文绶、屯驻武定州的参将邱磊,还有登莱总兵陈洪范有实力与刘部抗衡。
只是就连这这三位,平日都是对刘泽清毕恭毕敬,几乎不会有什么正面冲突的情况发生,上次刘泽清没有奉诏勤王,这三个人虽然颇有微词,但却没有一个敢说出什么忤逆之言。
现在刘泽清之所以没有做的像左良玉那么绝,正是因为觉得自己还没那个实力与朝廷撕破脸皮,更何况,他也根本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这监察御史忽然派过来,虽然明知是崇祯用来监视自己的,应付起来总归还是麻烦,刘泽清遂是放下厌烦之情,对家丁队官说道:
“派人告诉下面的将士们,最近两天这监察御史新到,让他们都悠着点,起码明面上给他点面子!”
家丁队官点点头,却是面露狠色的道:
“大帅,要不要属下派死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