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工仗局隶于工部,兵仗局隶与内监,而军器局整改后却自成一派,今日商议过后,在京便是要形成三局分别管理各种兴建工作的系统。
“对了,李若链,速派缇骑出京前往奉新,召宋应星进京,就说朕拜他为工仗局局长。”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等李若链道是,却忽然摆摆手,颇为慎重的补充道:
“不,你派一个得力的千户亲自出京,告诫随行的缇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的请宋老先生进京,有如对待藩王贵戚,不许有丝毫的怠慢。”
“若是宋老先生进京少了一根头发,朕诛了他们的九族!”
李若链赶紧躬身说是接旨,崇祯皇帝无论启用冯铨入阁,还是启用王绍微为吏部尚书,都没有达到如今这样极为重视的地步。
“难道这宋应星是什么神人不成,居然能让崇祯皇帝重视到如此地步。”带着这样的疑问,李若链也是不敢怠慢,归列之后便是在心中细细思索出京的合适人选。
&nbs
第一百二十四章:圣旨
“早先朕便是有意复设蓟镇,靖南伯黄得功良乡之役有功,再加上吴三桂讨饷一事,更加坚定了朕心中这个想法。”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看向内阁次辅范德璟,问道:
“对于复设蓟镇一事,蒋爱卿有何高见”
蒋德璟实际上也属东林一系,前段时间崇祯皇帝对于东林党简直有如杀鸡屠狗,稍有不对付便是血溅当场,轻则充军戍边,重则夷平十族。
这些做法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东林党更是被杀怕,蒋德璟方才提议是出于对朝廷和内阁次辅之位负责,提醒一下当朝的皇帝,的的确确是没想到崇祯会问到自己头上。
犹豫一会,蒋德璟还是恭恭敬敬的出班说出自己心中所想。
“陛下圣明,蓟镇东接辽左,北御城关,南则为京师藩屏,为历朝之兵家要地。自陛下登极以来,清虏频频寇边,为祸京畿,所依仗的正是蓟镇接辽左之处薄弱。若蓟镇重设,京师幸矣!”
“启奏陛下,陛下登极以来,四海升平,民生和乐,范德璟污蔑圣颜,实乃大逆不道之罪!”忽然,一个言官跳出来喊道。
确实,蒋德璟话中有些话听在其他人耳中,实在是大逆不道之语。
像‘陛下登极以来,清虏频频寇边’这种话,满朝文武怕也就是只有这个蒋德璟敢当着崇祯皇帝面说出来,若坐在上面的是历史上的崇祯,心中免不得又是一阵愠怒。
这个忽然跳出来反对的东林党所说是毫无营养,崇祯皇帝自打穿越过来,听最多的就是各种马屁,当下便逐渐皱起眉头。
蒋德璟是现今朝中少有的能臣,一番话颇有道理,不过现在的崇祯皇帝并不在意这些颜面问题,先是挥退那言官,继而叹口气道:
“卿所言,朕亦明白。只是京师一带京、团两营尚未形成战力,靖南伯所部又是少有的勤王劲旅,贸然派往外地,将置京师安危于何地”
“陛下过虑了!”蒋德璟对崇祯皇帝没有问罪于自己倍感意外,听见这话后却又是毫不犹豫的站出来斩钉截铁的奏道:
“陛下两次大捷,我朝天威已显。京观之下,万民称颂,又岂有宵小之辈敢于跳梁耶况且,京、团两营兵员何止数万,责有司三局整修器械,架重炮于坚城之上,又有何惧哉!”
“陛下,当此之时,万不可有妇人之仁!”
听着这略微有些刺耳的忠言,崇祯皇帝倒是哈哈大笑,心道这个蒋德璟还真是愈发的喜欢他了。
蒋德璟早就把话憋了一肚子,这次说出来已经是痛快异常,生怕崇祯皇帝不想继续听下去,又赶紧把话说完。
“三屯,乃蓟镇之枢,陛下若想复设蓟镇,需得重建三屯之地以为藩卫,开马市拉拢蒙古。因此臣建议,朝廷当以靖南伯为蓟镇总兵,增设东北、西北两大营,招募义勇之士为国效力。”
“东北大营专防辽左,以防吴三桂狗急跳墙,西北则以陈奇瑜为主,专剿顺贼。”
“东北、西北两大营若成,我朝兵威天下,进可剿贼虏,退可保京畿,但吴三桂等宵小之辈,岂敢以区区山海一关要挟朝廷!”
“此策不妥!”正待这时,詹事府少詹事胡世安出班,厉声喊道:
“朝廷于大同、宣镇补发军饷,增添军械、衣袄、盔甲,如今已是耗费白银数百万两之巨。然则京、团两营操练、招募事宜,忠烈祠兴建事宜等又是所耗甚多。此时增设东北、西北两大营,于国无利!”
“臣附议!”
“臣等附议!”
见到蒋德璟被同属东林党的官员围攻,户部尚书倪元璐根本不给自己这些同僚的面子,也是出班力挺蒋德璟道:
“启奏陛下,良乡大捷缴获银两器械、宣镇之役缴获银粮器械,前日皆已由高杰部押解入京。”
“而范永斗、王登库等七家豪商于全国各地之商铺、票号都已经陆续派人封存,现银十有四五之数也已入京,户部存银充足!”
&n
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
其实吧,本来崇祯皇帝是想叫几个心腹过来说几件事就结束,后来觉得没有东林猴子在眼前蹦跶又感觉没劲,这才叫太监把他们全都从温柔乡拎出来参加议政,让他们看着自己装逼。
没成想,这事情是越说越多,越扯越远。
你说一件事,就立马有人刨根究底的扯出另一件来,比如最开始崇祯皇帝问怎么支援周遇吉,议到现在不知跳到哪去了,周遇吉的支援办法倒是没人提了,真乃奇葩!
这些东林党祸国殃民的名号真不是吹的,就是在这冬暖阁,崇祯皇帝和三厂督主与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眼皮子底下,只要一个看不住,那也要互相攻讦上几句才痛快。
这帮猴子议来议去,用各种毛皮琐碎之事吸引注意,就是绝口不提西北战事,搞得崇祯皇帝自己个儿差点都忘了。
忽然间想起今日主旨的崇祯皇帝眼眸之中一下子出现杀气,若不是今天心情不错,给他们来一个血溅冬暖阁也是没什么商量。
“好一帮东林党,还真差点让他们给绕进去了。”崇祯皇帝猛地想起来自己还有事没做完,看着下面嗡嗡议论的东林党,却是毫无征兆地发怒了,拍案道:
“朕叫你们来,是商议西北战事,宁武关告罄,不能再拖了,别的事都给朕放到一边。胡世安,方才朕见你说的高兴,宁武关那边儿怎么解决”
“臣...臣...身体不适,陛下恕罪!”少詹事胡世安脸色瞬间煞白,‘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无论再怎么问,都是趴在那一声不吭装死。
“好你个胡世安,跟朕玩这套,你身体不适和脑子有关刚才弹劾蒋德璟不是挺能说吗!”崇祯皇帝呵呵冷笑一声,见胡世安仍然撅着屁股不动,当即挥手怒道:
“拉下去,送入诏狱,给朕大刑伺候!”
这次冬暖阁异常寂静,除了胡世安又惊又惧的大叫求饶以外,却是没有任何臣子再敢出列说点什么反对质疑的话。
没人出来反对自己,崇祯皇帝本该高兴,可现在看着下面这些唯唯诺诺的臣子们,却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爽。
就这帮人,若是按历史车轮的发展,这时候大部分人都投了建奴,到底是怎么混到大明朝堂上来的
这帮嘴强王者,除了在自己朝中撒泼党争以外还会点什么,真正把话问到头上,一个个不是身体不适,便是撅屁股都放不出一个响屁来,历史上的大明不就是这样给他们祸祸亡国的吗!
“来来来,你说。”
“不说好,拉下去。”
“你说!”
“还不说,拉下去砍了。”
崇祯皇帝挨个指着眼前的臣子,当场被吓尿裤子的都有,但只要提到宁武关战事,无一例外都是屁话说不出来一句。
还真是一帮不打不服的贼子,这才几个月没杀人,胆子居然大到这种地步了,若是再惯着,他们岂不是要上天!
几刻钟之内,崇祯皇帝已经接连让厂卫拉下去五名官员,除了前面三人被打入诏狱,准备编排罪名抄家的,剩下那两人则是直接拉到门外砍头。
有些胆子小,从未见过血腥的官员由于心理原因,甚至能闻见那并不存在的血腥味,当场作呕,崇祯皇帝也是满脸的鄙夷。
虽说被杀的五个人都是小吏,并没有什么大官,但朝堂上的重臣们一样被吓得呆若木鸡,居安思危啊!
不少人这才意识到,自己眼前这位皇帝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备受蒙蔽的皇帝了,他若是想要杀人,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就你们这一群废物,还结党营私刚才一个比一个叫的欢,是不是还有人私下里说朕是桀纣昏君那好,朕给你们一个机会,当场说出来的,朕保他不死,站出来!”
崇祯皇帝环视一圈,自己看到哪儿,哪里的官员就都是立马缩到一起,就连动弹一下都不敢,更别提什么勇于承认自己心中所想了。
“陛下,臣认罪!”正待这时,内阁次辅蒋德璟忽然出班,这倒是出乎了崇祯皇帝的意料,只见他跪在地上磕头道:
“当初陛下处置
第一百二十六章:给饷
一番训斥之后,臣子们都是带着既惶恐又意外的心思离开暖阁。
虽然还有些事没商量完,不过崇祯皇帝却是不打算和这些东林党再搞什么弯弯绕推太极了,到时候直接发中旨下去。
要是谁不遵,抄刀砍丫的,要是有人不服,那就杀到服为止!
不过话说回来,崇祯皇帝自打穿越以来,直到现在还是头一次站在这些东林党面前开喷,胸中愤懑一股脑儿的倾斜出去,实在是从头爽快到了脚趾。
看这些后世的狗汉奸们对自己敢怒不敢言,崇祯皇帝心中更是爽上了天。
不过爽是爽过了,逼也装完了,看着剩下这些心腹大臣,正事却也需要商议个章程出来,崇祯皇帝清了清略微有些发干的嗓子,说道:
“聒噪的人都走光了,承恩,对于宁武关战事,你有什么话说”
王承恩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先称不敢,等崇祯皇帝再问一句,这才是毕恭毕敬的回道:
“启奏陛下,宁武关已经是焦灼之势,需要朝廷立即派兵增援,高杰所部最为妥当。如今保定地区已无朝廷之师,逆贼刘芳亮尚且在逃,京畿一带态势仍显不稳,需得留兵驻防。”
“并且老奴还觉得,朝廷原定是唐通任蓟镇总兵,此次临时更换为黄得功,唐通难免不服,为安其心,陛下可命唐通率部协防山海关,以发军饷之名入关,三桂必不敢动。”
吴三桂手握山海关军政大权,实际上就是个土皇帝,此人是个极好功利的赌徒,不然也不会在这种时候上疏公然威胁朝廷。
但山海关除却后入为主的关宁军之外,最先镇守在这里的却是高第部,山海关总兵一职从来都不是吴三桂。
自崇祯十六年开始,高第便被任命为山海关总兵,率部五万余人镇守在山海关,至今已是一年有余。
唐通在良乡大败阿巴泰,这种威名现在想必也应该传到了山海关,吴三桂虽是平西伯,唐通却因为良乡之役高升为定西侯。
起码在明面上来看,唐通这厮各方面都不输于吴三桂,是去山海关极佳的人选。
相比吴三桂麾下数万关宁军,唐通所部也有数万得胜之师,而高第麾下还有五万余山海关守军,至于他是不是真心实意的跟着吴三桂与朝廷作对,这还是两说。
高第这个人崇祯皇帝十分了解,别看他现在对吴三桂言听计从,但此人也是个墙头草,如果朝廷稍显强势,免不得就会在背后插吴三桂一刀。
唐通以协防为名,发饷为由率部进入山海关,既是在蓟镇重建之时防患于未然,也是不甘软弱的崇祯皇帝给吴三桂一个警告,现在的朝廷可不是只靠着他关宁军!
仅仅在山海关的高第和唐通部朝廷兵马加在一起便已经接近十万,黄得功又在蓟镇重设三屯卫,京团各营的新军都在京师操练,再加上两次大捷筑成的京观,起码在声势上是很足的。
所以崇祯皇帝觉得没必要和吴三桂妥协,助长了这贼子的气焰。
王承恩是个太监,在议政的时候总归还是不太好说话,他把话说一半留一班就退了下去。
这些道理崇祯皇帝也懂,没有多问,当即细细思索起来。
多尔衮忙于平乱,现在无暇顾及山海关之事,但等他腾出手来会不会横插一脚,那就很难说了。
所以,王承恩这老小子说话的还算是一针见血,崇祯皇帝意识到吴三桂的事儿不能拖着,必须在多尔衮平定叛乱腾出手来之前处理好。
就算不能直接把吴三桂弄死,也要让唐通给他添乱,和高第一块搅乱山海关内部的情况,只要吴三桂不能在山海关一家独大,那就好办!
如果山海关捏在自己手里,再把蓟镇和西北大营设起来,京畿就是固若金汤,建奴下辈子都主不了中原。
 
第一百二十七章:帝党
“其三,便是范永斗这八家贼商的事,银子虽多,并且目前看来是源源不断,但这个账是只出不进,不能只靠这几家贼商的产业过活,朕欲设皇庄,不过”
“各地尚有天灾,设西北大营后每年军费又要有多少倘若再同设东北大营,这点银两怕也用不了多久,好钢要花到刀刃上,除兴建西北大营之外,银两便优先用于安置各地难民。”
“其次,由兵部牵头,尽快补齐京畿各处留守官军的积欠军饷,责军器局、兵仗局加班加点打造,招募的新军将士不能还用老旧的盔甲和刀枪。若是新军都装备上了,供给来京的勤王官军即可。”
“至于京畿一带因为朕旨意而流离失所的百姓的赔偿一事,一应支出皆由皇银内帑出算,此次各种银两支出一概由厂卫负责记录、监督,每一笔的去向朕都要知道!”
“若有人敢从中牟利,剁手、跺脚,就给朕在他们家门口挂上三日,以此为诫!”
不得不说,东林党不在了,少了来来回回的攻讦过程,这议政的进度也就快了许多。
崇祯皇帝一件件的提,臣子们则是认真商讨应对和处理之策,并且崇祯皇帝根本不像风传那般刚愎自用,对倪元璐或者蒋德璟等人提出的建议都会认真考虑,然后才会根据情况下命令。
等周围众人全部没有异议,崇祯皇帝继续说道:
“还有,着户部拨款增加养济院在京的房屋,用于安置京城内外的孤寡老人,如果是父母双亡的孩子,就接到幼军营好生照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