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这等道理周思昭和闵炼又如何不懂,可是每每想到深受建奴迫害的百姓,还有他们看着自己那希冀的眼神,周思昭便下不定决心离开,恨不能和建奴拼他个你死我活。
再者说来,周思昭素以忠义自居,被迫无奈之下投降建奴这许多年,虽然圣天子英明不做追究,甚至另有重用,但他心中总归是觉得自己对大明不起。
“李百户不必说了!”忽然间,周思昭神色坚定起来,‘砰’地一声将拳头砸在桌上,横下一条心道:
“百姓相信我周思昭,我又如何忍心弃他们而去就算建奴打来,某也必会一拳挥去,打掉他两颗门牙来,也不枉生为汉人!”
说到这里,周思昭摆手制止了李百户和闵炼的劝告,背过身去,说道:
“闵副将,速速带人和李百户离开吧,就和我的老母亲说,自古中孝难两全,儿子不孝,未能尽足孝道...若有来世,我周思昭还会当大明的臣子,还会是个汉人!”
既然周思昭决议已定,李百户身为外人倒也不好再说,只是深深为周思昭舍己为人的精神所这幅,由于时间紧迫,便是直接动身前往码头安排船只。
闵炼苦劝不得,最后也只能是召集众将议事,商讨归明。
众人本来都是对未来的情形一无所知,听完闵炼所说,都是兴奋异常,各自带着属下兵士拖家带口,准备前往港口出海。
周思昭独自在房内待了两日,在其余人临行前,忽然给闵炼和曾经的部下们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杀遍全城旗人。”
闵炼也明白周思昭的心意,许多人都在辽东受到建奴的压迫,他自己也是对建奴恨得咬牙切齿,临走之前释放出来其实是一件好事。
听见这话后,闵炼没有一丁点含糊,亲自操刀砍了一个姿色不错,跪在地上苦苦求饶的旗人女子,自此拉开了金州之屠的序幕。
这所谓的‘金州之屠’时间不长,但影响牵广。
汉军兵士们多年积压的仇恨在那短短两炷香的时间之中被全部释放出来,所有人都在挨家挨户的寻找旗人,但凡找到,不论老幼,不论男女,一律都是格杀勿论。
大约两炷香的功夫之后,金州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鬼城,汉民几乎全部都跟着南逃,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到处都是旗人凄惨而亡的尸体。
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宫
且不提周思昭与周母二人双双殉难,远处地平线处的清军马队在一盏茶的功夫之后也是呼啸着赶来,看见金州城此时的状况,人人都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只见城上几束浓烟冲天而起,透着城门洞口处向城内看去,就能见到满街的尸体和杂乱的货物,而且还有许多尸体倒在城门前,尸体上插满了箭支。
前来奉命进剿的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石廷柱面色动容,说道:
“看此情景,似乎是当时被乱兵围追堵截,最后走投无路,全部被杀死在这里,究竟是什么人有如此大的胆量”
“必是周思昭无疑。”策马在一旁的洪承畴也是面色唏嘘,指着尸体说道:“固山额真您看,这些尸体有什么特点”
石廷柱不明所以,问道:“洪先生有什么看法”
对于洪承畴这个人,不论现在还是以前,石廷柱都是非常佩服的,更别提如今其身受摄政王多尔衮的信任,每逢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在场,但就是不知道为何还没被委以重用。
洪承畴也注意到这个建奴固山额真对他的毕恭毕敬之情,当下并没有什么异样,神色如常道:
“很简单,固山额真难道没发现,死的全部都是旗人吗”
“洪先生所说...颇有些道理。”听见这话,石廷柱回身去看,再加上入城探马的回禀,这才发现尸体全都是大大小小的旗人。
石廷柱深知多尔衮的脾性,面色有些惧怕,“洪先生,若是被摄政王知道了在金州发生的事,在下怕是难以保全,该如何脱身”
洪承畴心中一动,附耳说了几句什么,石廷柱则是面色大喜,再没有什么担忧之情,挥手示意下令大军入城清理尸体。
不知为何,石廷柱虽然明知乱兵并未走脱多远,但却并没有急着派兵追捕,进城之后只是忙于收拾尸体,吩咐属下将这些凄惨的尸体妥善安置处理。
洪承畴独自走到城头,看着抱在一起的两具尸体,又望向大明京师的方向,伸出手将周思昭并未闭合的双眼抚合,似乎正在想着什么。
“洪先生,上边儿看什么呢,下面有事要问您!”
正在此时,后方传来石廷柱的叫喊声。
洪承畴惊觉自己方才失色,鬼鬼祟祟的朝周围看几眼,发现并未有人看见自己的动作才是松了口气。
“来了来了,老夫这就下去。”
洪承畴深呼口气,整理仪表后从容走了下去,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
紫禁城,崇祯皇帝正在冬暖阁和一个来自朝鲜的人商讨国事,周皇后却在后宫接见一个来自民间的女子。
司礼太监李凤翔前段时间东奔西走,到处跑腿颁旨,去宁武关‘发饷’那次本以为是个好差事,后来被东厂提督王承恩面对面警告一番之后,发现这是关系到国朝存亡的大事,也就不再敢动什么手脚,一路上都是老老实实的办差。
当然了,贪是贪肯定要贪点,太监都是这个样子,就算李凤翔装模作样的说不要,那些各地的文官武将也还是会死命的往他手里塞,这也是人之常情。
自己吃肉也好叫人家喝汤不是,崇祯皇帝对自己手下鹰犬们的动作不是不知道,就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加之今后对付文官还用的着他们,只要贪的不是库银,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李凤翔来说,前半年在宣、大、京师几地来来回回的办差,那是真的又累又苦,但他还是任劳任怨的把正差全都办完了。
事到如今,这大事小情基本上也没什么是李凤翔能再帮得上忙的,不趁此机会为自己拿点银子花花哪儿成。
&nb
第一百一十八章:诏书
此刻崇祯皇帝还在接见来自朝鲜一位姓林的将军,并不知晓周皇后已经安排了一位新的宫女进入坤宁宫奏琴。
“臣林庆业,参见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看着眼前这位有着朝鲜人鲜明特征的将军,崇祯皇帝也没顾虑他礼节上有什么失当之初,毕竟人家朝鲜方面对大明也算是忠心。
说到底还是大明自己保护不住附属国,朝鲜内部有不少文臣武将直到现在还是忠于大明的,这位后世的名将林庆业,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林庆业总算能亲眼见到大明天子,心中是激动万分。
一路上林庆业和他带领的几千朝鲜兵见到大明京师的繁华和强大,再一联想到自己朝鲜所谓的京师,端是羞愧的无地自容。
对很多朝鲜人来说,明朝对他们有再塑之恩,尤其是万历年间大行神宗皇帝为了支援朝鲜派出的援军,更是让朝鲜和大明自那时候起便结下了宗主国以外的深厚情感。
到了现在这个年头,朝鲜在夹缝中求生存实际也挺不容易,服从明朝,明朝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连皮岛都撤了,压根就没能力也无心去管朝鲜的存亡。
清虏在崇祯十年用武力迫使仁祖屈服,仁祖一路跑到了南汉山城,实在不行了才是出城对黄台吉行三跪九叩的臣子之礼。
朝鲜仁祖李倧这么做自然有他的苦衷,但是在朝鲜人心中,他们的宗主国依然还是大明,如果不是到了实在不行的地步,谁愿意去帮着清虏。
所以自那时候起,朝鲜上下臣民便是开始对李倧不满,八道各地开始不断发生变乱,都是以归附明朝为名,讨伐仁祖。
这些小乱子当然被已经巩固王权的李倧轻松平定,然而据厂卫禀报,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当年仁祖反正的功臣沈器远居然也在国内发动政变,想要将懦弱的仁祖拉下马。
就是在林庆业来到这觐见自己的几日之前,崇祯皇帝接到了一封来自朝鲜的求封书。
沈器远在朝鲜发动政变拥立怀仁君李德仁取代李倧,所以想要获得明朝方面官方认同的册封诏书。
林庆业是朝鲜名将,沈器远则是仁祖反正归附大明时期的功臣,两人都是明朝一系,对于沈器远的要求,崇祯皇帝自然打算应允。
但是在历史上,沈器远这次政变实际上是以失败而告终,所有人都被李倧斩尽杀绝,不得不说,李倧这家伙运气当真不错,老是能在变动前夕获知消息,防患于未然。
究其原因,和朝鲜国内大臣金自点等附清派自然脱不了干系。
然而现在的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打算让李倧继续在这个朝鲜大王的位子上坐下去。
按照历史上的发展,沈器远最后会失败而死,可若是自己帮他一把呢,结果就是不得而知了。
林庆业顿首再拜,说道:
“大明皇帝陛下,昔年李倧反正归明,方得全国之拥戴,而如今其昏聩不堪,懦弱无功,竟伏拜于建虏脚下苟且偷生,臣深为不齿。”
“清虏窃据辽东,此辈党同伐异,坐视宗主国之成败,其行可诛!一日为大明臣子,当世代为大明臣子,臣愿率所部八千朝鲜儿郎与建奴死战到底!”
林庆业现在回去是一丁点作用也没有,沈器远的事还是让厂卫去办,林庆业在这个时候在朝鲜国内被通缉,实际上没有什么名份可言。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摆手示意他起身,说道:
“林将军忠贞之心,朕已知晓,李倧之德行,朕亦深知。司礼监,拟诏。”
“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八道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汉山。”
&nbs
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肃
谈完了国事,崇祯皇帝见天色已晚,便是前往坤宁宫。
说实话,后宫里面的诸多妃嫔之中也就只有袁妃有些姿色,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对仁寿殿的懿安皇后颇为尊敬,每隔几日都要亲自前去拜见。
自从现在的崇祯皇帝穿越过来之后,起先为性命所迫无暇顾及,现在有时间了,却是压根对老太婆提不起任何兴趣,就连参拜的环节都省了。
到现在就连宫中的下人们都知道崇祯皇帝现在独宠周后的事,要是看见皇帝往后宫来了,那没别的,定然是奔着坤宁宫去了。
翻云覆雨一番之后,崇祯皇帝看着躺在自己胸脯上的周皇后正在想什么,却忽然间听见一阵悠扬曼妙的琴声,皱眉问道:
“皇后,朕以往来坤宁宫怎么没听见如此好听的琴音”
“是臣妾见一个罪犯之女模样清秀,觉得就这么糟蹋了实在可惜,便将她留在后宫充当琴女,皇帝不喜欢”
听完这话,崇祯皇帝并没有多想,只是微微一笑,说道:
“这样也好,皇后在宫中烦闷,多个琴艺上佳的宫女陪伴,朕也放心。”
夜上三更,崇祯皇帝正抱着周后在熟睡,忽地一阵冷风袭来,打了个喷嚏翻起身坐在软塌上,恰好正前方一个人影停在那。
“昏君,去死!”
前方宫女眼见事情败露,一声娇喝,手持剪刀不知死活的奔着崇祯皇帝杀将过来,似是想要鱼死网破。
说时迟那时快,崇祯皇帝被刺杀几次之后对这种事早有准备,再怎么说也是上过战场见过阵仗之人,没什么慌乱,猛地一脚踹过去,紧跟着抄起一旁不知名的物件便是狠砸过去。
这一脚正中那宫女小腹,崇祯皇帝为了保命可是用足了九牛二虎之力,那宫女连中两招身上吃痛,手中剪刀‘铛啷’一声落到地上。
寝宫内的打斗声惊动了门外侍立的御马监小太监,纷纷是带着腾骧四卫营的禁军侍卫冲进宫中,三下五除二制服了刺帝的宫女。
待掌灯完毕,崇祯皇帝总算是看清了这个刺杀自己宫女的面容,不过很意外,崇祯皇帝问了三遍,就连闻讯赶来的内厂提督方正化都不知道这宫女的来历。
崇祯皇帝自打穿越过来之后,那是几乎每个月都要被这么刺杀上一次,刚开始在京城抄家的时候,东林党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就连翁太医都被他们给杀了。
就算后世没有心脏病,此时也快被吓出来了,不过崇祯皇帝一时情急也想不明白,宫中早已被自己整改一番,居然还能出现不知姓名的宫女。
当即便是勃然大怒,喝道:
“此女姓甚名谁,速速查将出来,届时不仅要将她凌迟处死,还要夷其十族,以泄心头之愤!”
每一次刺帝事件的诞生,往往都伴随着三厂一卫彻头彻尾的追查,没多久,京师以及各地又是要血流成河了。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啊...”
方正化心里苦的很,确确实实每一个宫女太监都已经经过内厂的仔细调查,最终才敢放入宫中侍候皇帝和各位妃嫔。
这女子究竟是怎么混入宫中,他是一丁点都不知情。
这个时候,已经换上一身得体衣装的周皇后赶来,看见方才刺帝的居然是自己今日才召进宫中的琴女顾媚,当即大惊失色,满心的懊悔。
“皇上,此女名为顾媚,便是...便是今日臣妾和皇上所说的琴女。”
“皇后,你,你糊涂啊!”崇祯皇帝瞪大了眼睛,言语之中第一次对周皇后有了不满之情,“那龚鼎孳和郑三俊密谋行刺朕,此女岂能不知就算不知,又岂能不怨恨于朕为何留其性命,真乃妇人之仁!”
崇祯皇帝连珠炮似的说完这番话后也是一时无语,看着周围战战兢兢的嫔妃与太监侍卫们,又深深看了一眼周皇后,挥手道:
“将此女打入大牢,明日午时在菜市口处斩。”
&nbs
第一百二十章:留京
“臣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实际对这位历史上所谓的民族英雄并没有什么好感,看着面前这位胡须稍长的中年人,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说道:
“史爱卿,朕知道你是南都的兵部尚书,在场这些人也都知道,这种话今后在朕面前就不必再提了。”
“臣明白。”史可法没什么慌乱之情,一板一眼的行礼。
这种不阴不晴的态度就连旁边侍立的直殿监掌印太监李春都是头一次见,皱着眉头愠怒起来,颇有些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