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复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桥老树

    侯云策没有想到王进这么快就把刺客的身份查了出来,略为有些吃惊。他看着一脸沉稳的王进,心道:“这倒是一个极为历害的中军官,可堪大用。”

    林荣用手指了指李重进,半天没有说话。李重进脸如死灰,以头触地,道:“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林荣没有理睬李重进,怒道:“林贵是龙捷左厢都指挥使。此事他难逃干系。”

    林荣说到这,顿了一下,龙捷左厢都指挥使是林贵是显德三年底才从邢州军调入禁军,林荣料来和这三名刺客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三名军士都来自龙捷左厢军,不处理林贵难以服人。林荣看着王朴道:“此案涉及禁军,就由王枢密使全权来处理。”

    雷霆之火发过,林荣对跪在一旁地李重进。道:“李将军,起来吧,明天回城之后,把所有磁州籍的禁军军士全部遣散。”

    就在林荣在大帐发怒之时,龙捷右厢都挥挥使张令铎神色紧张地守在柴震身旁。林震在编制上属于龙捷右厢营。虽说张令铎从来没有把林震当作下属来看,可是从理论上说张令铎是林震的主官,因此在林震受伤之后,张令铎就守在其身边,祈祷其大难不死。

    约一柱香以后,林震呼吸突然急促起来,他大喊一声,头向左侧一偏,就没有动静。

    太医手中的汤碗“砰”地摔落在地上。

    张令铎头脑嗡地响了起来,禁不住叫道:“林震可不能死。”大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尽管太医及时对伤口进行了清理,可是林震中毒部位紧靠着心脏,毒素得以迅速侵入了心脏,太医的努力没有能够挽回林震的生命。

    张令铎和太医神色惊慌地走进了大帐,两人跪在了林荣面前,张令铎颤抖着道:“林震死了。”

    林荣脸色刷地变得灰白,他重复了一遍:“林震死了。”

    林震、林贵两人都是人丁稀少的柴氏家族最优秀地子弟,此时林震护主而亡,刺客又出自林贵军中,林贵肯定难辞其咎。想到这里,林荣手抚刀柄,恨不得杀掉所有磁州籍军士泄愤,可是冰冷的刀柄让林荣迅速清醒了过来,现在局势一片混沌,不知道刺客的主使是谁,也不知刺客还有无后手,所以目前宜稳住局面,不宜节外生枝。

    林荣迅速调整了心态,对李重进下令道:“再调一队澶州籍军士到帐前护驾,约束各营不得擅动,明日辰时,朕就回大梁城。”

    众将散去后,大帐中只剩下宰相范质、侯云策和枢密使王朴,范质见陛下脸带怒容,就上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息怒,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若让御厨送上了新鲜的野味,我们君臣继续饮酒,天很快就要亮了。”

    林荣明白范质的意思,今夜无法再睡了,就在心中叹息一声,脸色平静地点头道:“朕已很久没有和你们夜饮了,今日就慢慢喝吧。”

    很快,诱人的香味重新飘荡在大帐之中。

    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林荣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他举着酒杯,一饮而尽,感慨道:“没有想到禁军中居然会混有刺客。”

    林荣早年走南闯北,多次遇到过强盗山贼,对于强盗山贼的勇悍印象颇为深刻。高平之战后,林荣开始整顿禁军,为了提高禁军战斗力,曾招募了一批强盗土匪,后来这一批人出了不少问题,林荣这才停止直接从民间招募勇士,而是在各节镇军中选调武力强悍者补充禁军。林荣平静下来之后,断定这几位刺客定是最初所招募的强盗。

    范质、侯云策、王朴各怀心事,听到林荣发出感叹,都没有说话,抬起头等着林荣的下文。

    “侯郎毕竟是带过兵的人,感觉极为灵敏,若不是侯郎示警,又射杀了一名使飞刀的刺客,后果实在难料。”林荣心情平静下来,便夸了侯云策一句。

    侯云策假意自嘲道:“臣有一个坏毛病,睡觉前必须要如厕。这军帐中摆个尿桶,味道实在难闻,这天地广阔,随处不可以如厕。因此臣就没有在帐中摆尿桶,内急之时就在帐外解决,今晚我正准备打开军帐后门,恰好看见了两个匍匐前进之人。”

    侯云策这一番话,半真半假,却又合乎情理。林荣举起酒杯道:“看来冥冥中自有天意,中原尚未一统,阎王爷还不肯收留我。众爱卿举杯,干了这杯酒。”

    林荣似乎突然又想起一事,对着侯云策道:“侯郎,你如何识得乌头毒”

    侯云策知道林荣会有此问,已经有所准备,就原原本本讲述了当年在郑州屡次被刺的经过,这一直是悬在侯云策心中的迷案,虽然怀疑是礼弥教所为,却并没有最终揭开迷底。

    林荣没有想到事情还如此复杂,用刀细细地切割着一腿青羊,半响才道:“看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大梁城内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我们轻视不得。”

    他用力在羊腿上割了一刀。“北伐是大局,距离河水解冻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无论大梁城内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动摇北伐这个根本,追查刺客之事也不必由王郎来办,王郎须负责枢密院之事,不能因此这些细节未节而分了神,追查刺客一事还是交给刑部。”

    王朴原本担心林荣盛怒之下大举清查禁军,若如此一来,则会让北伐主力禁军人人处危,战斗力必然要受到影响。听到陛下表态,不断点头,道:“刺客一事不可大动干戈,但是也不能淡然处之,臣建议,一是把所有磁州籍的军士全部赶出禁军,多补充一些青州老军,山东弟子向来忠厚仁义,勇猛善战,是禁军最好的兵源,二是李重进为侍卫军主帅,出了这种事情必然要给予处罚,否则就是赏罚不公。”

    李重进是太祖外甥,以皇族身份掌握着大部禁军,权高位重,实是林荣的一块心病,王朴跟随林荣时间极长,对林荣心思摸得很透,就想趁着刺客一事,变坏事为好事,趁机削弱李重进的兵权。

    侯云策心中一动,王朴深得林荣信任,是林荣的铁杆心腹,他这一番话大有深意:看来,林荣有意调整李重进的职务了。

    林荣并未采纳完全采纳王朴意见,仍然用刀慢慢切着羊腿,羊肉已被切成细细的一堆,道:“第一件事情可以马上办理,至于第二件事情则不必再提。”

    第二天一早,林荣就带着众臣回到了大梁,刺客一事就交给了刑部,因为三名刺客都当场死亡,没有更多线索,刑部忙了数天,此案仍是一头雾水。除了李重进、柴贵、张令铎等少数当事人,此事似乎就如一块小石块,被扔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除了几圈波纹以外,再也没有其他动静。

    侯云策没有忘记此事,一直记着王朴地最后一番话。王朴当上枢密使以后,成天虎着脸,不露一丝笑容,话也越来越少,和当年石虎颇为相似。不过,他话少却字如千斤,其在朝堂上所议之事,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林荣的支持。王朴虽是枢密使之职,实际上已经分夺了一部分相权。这样一位重臣在非常时期向林荣的建议,定然是有的放矢,侯云策脑海中一直浮现着王朴的建议和林荣当时慢条期理切肉的表情神态。

    十二月六旬,禁卫中一百六十五位磁州籍的军士全部被遣送回磁州,这些军士被一队禁军押解到相州,交给了彰德军节度使的人马。随后,这一百六十五位磁州军士,全部被秘密处决。十二月十日,一千青州军补充到禁军中。

    磁州籍军士的悲惨结局,只有几位宰臣和具体执行者知情。对于此事结局,侯云策一点都没有意外,杀人灭口,虽然残忍,在看不清局势的情况之下,确实是极为有效的办法。这也是权贵们的习惯性思维,侯云策杀赵普同样基于这样考虑。

    当侯云策回到安宁和平地府弟之时,当侯云策抱着宗林,牵着小璐在花园内玩耍之时,心情才真正宁静下来。不过,当参军封沙一脸严肃地递过来一张纸条时,侯云策内心深入地柔软也就荡然无存了,他又变成了一个冷静、果断极有杀伐之气的宰相,侯云策此时并非一个流浪汉,他身后是赵英、秋菊、师高月明、是小璐、小清和宗林,是侯家商铺、飞鹰堂、黑雕军、里奇部、颇超部和浑未部,若他真地倒下,或许就是这些至亲好友忠心的军士鲜血纵横。

    就算不复国,在这个强权世界,人,必须有选择,要么生,要么死!

    十二月十一日,赵家六女正式被册封为贵妃。

    赵皇后死后,赵家六女就已经进宫,转眼间就是两年时间,林荣忘不了赵皇后。又不愿违背赵皇后之遗愿,就以赵家六女年幼为名,把赵家六女养在深宫,一直没有册封。

    赵家家教极严,子女们都受到了充分的教育。赵家六女虽然比不上赵皇后,可是言行举止也极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每次林荣来到赵家六女居住的侧宫,赵家六女都是盛装相迎。没有丝毫马虎,随着时间推移,赵家六女相貌也和赵皇后相似了,林荣有些在恍惚间,把赵家小女也当作了赵皇后。

    经过两年观察,林荣最终认可了赵家六女,等到赵家六女满十八岁之时,也就是十二月十一日。林荣突然正式册封赵家六女为贵妃。

    大林的后宫制度和大武后宫基本一样,皇后之下,有四妃,即贵妃、德妃、淑妃、贤妃,皆为正一品,四妃之下有昭仪、昭嫒等九嫔,为正二品,其次有婕妤九人。为正三品。再其次为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




第247章 道人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广政殿层高极高,正殿当中有六根巨大的圆木柱头。由于层高很高,就使得大殿顶部有些阴暗,大殿两侧还垂吊着一些布幔,布幔上有一些怪异图像,使大殿凭空增添了些许神秘和威严。

    侯云策的提议涉及禁军体制的重大变革,林荣一时下不了决心,禁军一分为十,对林荣很有些吸引力,可是他还有些犹豫,没有急于下结论。

    面对林荣咄咄逼人的目光,侯云策没有退缩,胸有成竹地道:“若遇到战事,则可以挑选德高望重的将领统领禁军出征,这在前朝也有例可循。”

    设行营出征是大武朝的一项重要用兵制度,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大多撤并,每遇战事发生,就由朝廷另行调发府兵、兵募,派遣大将统率出征或备御,这些大将称为行军总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而大武在经营中亚的时候,更是经常抽调胡兵蕃将组成临时的大军。侯云策知道林荣和王朴对这项制度都很熟悉,也就没有过多解释。

    林荣是平民皇帝,同时也是一位马上皇帝,林荣称帝前,曾长时间在军中任职,曾任过左监门卫将军、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广顺元年,大林立国后,又出任镇宁节度使,广顺三年,擢大梁尹,封晋王。显德元年正月,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总管内外兵马事。

    称帝后,林荣又先后四次御驾亲征,打败了北汉和南唐。奠定的大林中兴之局。

    林荣多年征战,战争经验极为丰富,当侯云策提出把禁军一分为十的新方案以后,他立刻发现了此方案的问题,再道:“行营是以府兵为基础,府兵不复存在之后,行营制度也就失去了实用性,现在禁军这样的体制。若临时选将出征,则必然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将帅若不对自己的部队了解指掌,如何能做到知已知彼,又如何能让各位禁军将领心服”

    林荣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却非常尖锐。

    侯云策对于林荣的心态摸得很准:林荣现在进入了两难选择,要想军队打胜仗。则必然要给军事将领极大的自主权,但是,军事将领权力增加以后,又会对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

    “十支禁军可轮流到京城守卫,没有守卫任务的禁军则集中在城外军营,由陛下亲点大将轮流到营地主持训练,这样一来。即能避免统兵大将尾大不掉。又能让统兵大将们了解军队的基本情况。”一直以来,侯云策对于解决禁军问题做过很多思考。这是一套适合林荣心理状态的方案,也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

    侯云策这个建议有一定的可行性,林荣有些心动,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王朴,询问道:“王郎觉得此议如何”

    王朴一直在静听着陛下和侯云策的议论,他的想法是把禁军一分为四,却没有想到侯云策地提议更加彻底,王朴同样没有明确表态,只是缓缓地道:“侯郎练兵着实有一套,当日在郑州之时,创立了书院,让黑雕军的中下层军官都到书院接受培训,黑雕军几年来迅速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强军,稳定了大林朝的西部边境,书院的功劳不小,侯相训练禁军的主意恐怕也来源于此。”

    三人又议论一会,林荣最后也没有对侯云策的提议下定论,当侯云策、王朴准备离开的时候,林荣不经意地对侯云策道:“侯郎是第一次到广政殿来议事,出了广政殿,就要把在殿里发生的事情统统忘掉。”

    侯云策心中一喜,林荣此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绝对保守秘密,凡是第一次到侯云策书房议事的下属,侯云策也会叮咛相同的话;二是意味着侯云策已经真正得到了林荣的信任,成为能够进入广政殿单独议事的心腹。

    一名太监总管恭敬地在前面为侯云策和王朴带路,接连走过两个大殿,再往前就是福元殿,福元殿东面就是贵妃的福齐宫和德妃的福全宫。侯云策眼尖,看到几名太监和宫女匆匆向东而去,里面还有两名穿道袍的男子,这几人一闪而过,很快就消失在青灰色的围墙里,其中一名道袍男子身形瘦高,如竹竿一样,在人群中特别显眼,侯云策一瞥之下,这个瘦高身影也印在了脑海之中。

    林荣素喜黄老之术,对于道法高明的陈抟青眯有加。

    显德三年,陈抟从华州来到宫中,在宫中住了将近一个月,每日林荣都要抽时间和陈



第248章 寻医治病
    天将晚,大梁侯府的几个院落都升起了袅袅炊烟,饭菜的香味随着夜色悄悄潜入了千家万户。

    侯府大门两侧站得笔直的带刀军士,军士们皆虎背熊腰、满脸杀气。陶七郎背着药箱,有些畏缩地跟着秦家河走进了侯府。

    半个月前,侯相的儿子身体有些不舒服,小有名气的陶七郎受命入府来给侯宗林治过病。今天是陶七郎第三次进入侯府,不过,陶七郎踏入侯府大门时,仍然心中发虚,陶七郎暗自打气道:“陶家祖先是大武太医,就是专门给皇帝治病的,如今只是给宰相的家人看病,没有什么了不起。”

    打起精神的陶七郎,跟着管家秦家河拐了好几个弯,这才来到了一个独立的院落。这是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子,位于上次来过的主院旁边。一进小院,陶七郎暗叫一声:“苦也。”

    只见院中立着两条如狮子一样的猛犬,昂着方形巨头,四肢如人的手臂一般粗细,全身毛长而密,看到有人进来,就从喉咙深处发出一阵雷鸣。

    陶七郎何曾见过如此凶恶的猛犬,双脚一软,若不是拉住了前面的管家秦家河,肯定已坐倒在地上。

    林中虎爱煞了这两条来自清水河畔的猛犬,他得意洋洋地面无人色的陶七郎道:“不用怕,横行、霸道不会咬你的。”

    这种猛犬来自清水河畔,据房当族老人讲,党项人的祖先曾和大蕃人生活在一起,大蕃人喜欢养这种大狗,后来党项人北迁以后,就把这种巨犬带到了清水河畔,成为党项人放牧的好帮手。

    回大梁之时,侯云策特意从清水河带回来两条品种纯正的小犬,平时就养在别院中,一条名为横行,一条名为霸道,回大梁不过数月,小犬地身形已超过了一般大狗,横行前胸特别宽阔。眉上有黄色圆点,有着茂密的鬃毛,它眯着眼睛,用一种蔑视的目光看着陶七郎。

    进入房间之后,陶七郎仍然惊魂未定,眼睛余光仍然不断看着院中的两条猛犬,侯云策进入会客室时,陶七郎连忙跪倒在地。

    “陶郎医术不错,上前一个方子就治好了小儿的病。”侯云策看着跪在地上的陶七郎,道:“起来吧,上次就给你说过,在内院之中,不必行此大礼。”

    当日在大梁城外的草市,侯云策救下了擅长治儿科的陶七郎,又让陶七郎在城中行医,并把小李娘子送给了陶七郎。陶七郎因祸得福,就在大梁城内坐诊行医。陶七郎祖辈是大武医学博士,自然有些货真价实的医术,很快,陶七郎在南城区就有了些名声。

    侯云策等到陶七郎起身,面色严肃了下来,道:“陛下的三公主今年有三岁,前天突得急症。甚是凶险,宫中太医都束手无策,陶七,若你能治好三公主,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侯云策话虽如此说,可是对陶七郎并没有太大的信心,陶七来到大梁以后,虽然在治小儿病方面暂露头脚。可是大林皇宫的太医医道也甚为高明。陶七医术就算不错,料来也高不过资深太医。
1...107108109110111...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