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这到底是宋朝的江山,还是王氏的社稷做人做到这地步。相信也没什么是王黼所不敢的了!与之相比,童贯实在是个苦力,放着好生活不享受,非得跑到大西北跟帮大兵们混日子。离开兵营就觉得心里没底…蔡京似很有品味。也很奢侈,但比较下就会知道




余覩降金篇
    花石纲就像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把长江以南压垮了…最先反抗的不是被压迫得最惨的一个,而是最聪明最冷静的那个人。他叫方腊,家里开着一个漆园,算是一中产阶层。史书记载:他发动起义时远没到山穷水尽之时,只是因为他觉得机会到了!身为江南人,方腊也被剥削得很愤怒,但一直忍着没发作。直到这时,临界点到了,方腊决定反抗了!

    这一天,他把周边受苦受难的群众集合起来,公开理由是请客吃饭!等大家吃得差不多了,方腊发表了一次讲话,讲的非常有水平,在我认为:几年后耶律大石为重建辽国,在西域发表的那次讲话,也没法和他比!

    讲话分成几部分:1试探。方腊问:现在有一人家,子弟玩命劳动,辛苦一年才赚来点糊口粮食,却全被好吃懒做的父兄抢去。稍微有点怨气,就拳脚相加。你们说:子弟们甘心吗

    不甘心!大家都共鸣了,当然知方腊指的是什么!

    共鸣之后是理智。讲话第二部分:国际形势。方腊说:父兄挥霍之余,又把钱财拿去交给敌人,敌人靠着我们的钱财更富有,反过来加倍欺负我们。父兄不但不为我们做主,反而驱使子弟为仇敌服劳役。子弟力不能支,责罚随之而至。尽管如此,每年拱手资敌的财物却并不减少。你们甘心吗

    岂有此理!民众沸腾了,这正是宋朝的症结所在!

    接下来,方腊的讲话进入真正的主题。分析了反抗成功的可能性:东南百姓受苦己久,我们揭竿而起,旬日之内便可集结万人以上。地方官知道了,不会马上上报朝廷,因那样会影响他们的政绩。这样只要耽搁2个月,江南必将遍地烽火、不可收拾。这时朝廷得到报告,也不会马上派兵围剿。因要召集大臣商议。至少议论1个月。再等调集兵马、越过长江,已经半年过去。那时起义军早己做大,只要掌握江南之地,就不必再动刀动枪。宋朝必将灭亡!

    为什么因为钱!宋朝每年要给辽、夏近百万岁币,本身还要更大的经费维持运转,这些钱都是由东南百姓供给的。现在起义军占据东南,宋朝要想生存下去,必将转而压榨中原。中原百姓不堪压迫,也将变乱。那时,辽、夏也将乘乱而入…到那时,哪怕赵匡胤复生,也挽救不了大宋!我们只要先与它划江而治,轻徭薄赋。坐等宋朝崩溃。到那时,以江南富足之财力、稳固之人心,这天下还不是我们的

    综上所述,这漆园小生意人的话让人信服!首先他把宋朝当时官场看透了!2个月上报开封,半年发兵江南。这速度已非常快了,基本和宋仁宗时代狄青击败侬智高速度的相等。而宋徽宗时代的效率,拿什么和宋仁宗时相比另外,他更看透了宋朝的立国之本——“钱”这精致的帝国处处要钱、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钱!不能压榨东南必将压榨中原,那时千疮百孔、处处漏风,赵宋天下立即崩盘!

    而事态的发展也完全印证了方腊的推论!

    方腊起义以“诛朱勔”为口号,瞬间传遍江南。响应起义的人数不是“旬日之间可得万众”而是几天内达到了10万人!

    11月1日,方腊自号圣公、建元永乐。攻占青溪县。12月2日,攻占睦州。再向北攻占了寿昌、桐庐、遂安。

    这时,消息才传进开封城。果然是2个月!地方官才放弃幻想,承认自己失职。而到了开封后,宰相王黼继续幻想。想把这事压下去…

    20日,起义军攻占歙州。随即杭州城破,东南第一重镇丢失!起义军已抵近长江,威胁到江北、淮南一带,淮南转运使受不了了。以省长名义向京城告急,消息这才传进赵佶的耳朵里!不过还好赵佶没有让百官去扯什么皮,而是在百忙中紧急召见武装大太监童贯!21日,命他率15万大宋西军、禁军,南征平叛!临走前他想了想,给了童太监一天大特权“如有急,当以御笔行之”如情况紧急,来不及汇报,可用天子名义发布文告。这不仅仅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么简单了,简直是将在外,和皇帝一样!

    宣和3年(1121)1月,东京道、上京道已经沦陷,耶律延禧如今正在西京道。这位仁兄心态非常好,大辽已亡国在即,他反而很悠哉。他公开对外界宣称“我和宋朝是兄弟、和西夏是舅甥,就算辽国丢了,到哪里也还是一世富贵”说完就干!他把大批金银珠宝打了500多包、绑在2000多匹马上,随时准备跑路。这是一多么天才的皇帝啊,比他更天才的是他的大臣萧奉先!第三奸臣再接再厉,在助金灭辽的工作上做出了决定性壮举!他在这样的紧急关头,把辽国的军政体系彻底搞垮…

    事情还是要从契丹人的传统说起,天祚帝将这一传统演绎到了极致!在他爷爷耶律洪基和第一奸臣耶律乙辛联袂演出的那一幕‘杀妻灭子’的大悲剧之后,他也和第三奸臣萧奉先一起合作,上演了最后一幕的‘杀妻灭子’从而把自己最有能力、最有望中兴的一个儿子害死,也让完颜阿骨打得到了一个最大的收获——辽军最后名将的投降!

    耶律延禧共有6个儿子:长子晋王耶律敖鲁斡、文妃萧瑟瑟所生、最贤;次子梁王耶律雅里、三子燕国王耶律挞鲁、四子赵王耶律习泥烈、五子秦王耶律定、六子许王耶律宁。定、宁2人皆元妃萧贵哥所生。而这位元妃正是萧奉先的妹妹。于是,悲剧发生了…萧奉先在国家都将要保不住的情况下,突然间心血来潮、决定搞次宫廷政变,把外甥推上皇帝宝座。那么晋王就必须去死!

    要达到这目的,政变范围就太大了。除去晋王本身实力外,光他妈妈文妃势力就超强。文妃有一姐一妹,姐姐嫁给宗室耶律挞葛里,妹妹的丈夫正是此时大辽国最后的希望——名将耶律余覩!这时正率军在前线和金军交战。由此可见晋王的体系是多么的完整,由内而外、从政到军。全套齐全。相应地说:如真摧毁了这一切,大辽国实力立即降档。当此国难之时,这么搞纯粹是自杀行为。可萧奉先不管,他眼



国之少年篇
    他们以黄河大改道之后留下的梁山大泊为根据地,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聚众起义,官军莫敢撄其锋。这时,亳州知州侯蒙上书,不如招安宋江,让他去给宋朝平定方腊起义。有这样的好事宋朝当局当即任命侯蒙为东平知府,负责招安宋江。但侯蒙还未上任就死了,宋朝不得不再任命张叔夜为海州知州。张叔夜抚剿并用,终于使得宋江投降、起义平定。

    不过方腊起义却绝不是受招安的梁山好汉们去平定的。解决方腊的,还是童贯那15万大宋西军!以一份自作主张的“罪己诏”解散起义军的人心之后,童贯展开了进攻。这样就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因战况是一面倒,没相持、没决战,方腊的人不断溃散、败退,直到他逃回老家青溪,宋军包围了整个青溪。4月26日,擒住了方腊。

    过程很单调、很枯燥也许。如看正常史书就是这些。但在这些单调里隐藏着无数激流,不久后名扬天下、纵横无敌的国之将帅们,都在这时崭露了头角!南征方腊,正是张俊、刘光世、吴氏兄弟、韩世忠等人崛起的时候,他们都参加了。可以说:这是他们成名的跳板…

    距离1103年介绍他们时,已过去了18年,当年的少年们都长大了。这些年里,他们每个人或辛辛苦苦打生打死、或悠哉游哉混日子,都有了各自一点点成绩。

    先说刘光世,这位将门之子过得很顺。他不必从基层做起,他老爹刘延庆早把路铺好了,起点就是三班奉职。随着一年年长大,升到了防御使、鄜延路兵马都监。至于打仗嘛,他也实习了几次,毕竟刘延庆是西军主将之一,这些年的宋夏之战,上战场实在很平常。但硬是没刘光世的战绩记载…

    这就是刘光世一生写照,他是宋朝有名的将军、名列“中兴四将”之一,可就是找不出他有什么光辉或惨烈的战绩!

    人家就是能顺利、快速、名利双收的往上爬,哪怕老爹不在了。没人关照,仍不耽误他往上爬…所以后来有人很疑惑:他到底叫刘爬爬呢还是叫刘跑跑

    而在这次集体行动里,还是不要打扰他了,让他在父亲的羽翼下继续爬一年。一年后天地动荡,他的衙内生活也要开始改变了…

    接下来是张俊。18年前默默走进西北军营的少年现在有官衔了,是承信郎。翻下宋朝官衔系统表,这衔大致相当于三班借职。参照上面的刘光世,人家起步就是三班奉职。人和人真是没法比!同一个官衔,张俊是走遍宋朝江山,从大西北打到大西南。血战近10年才勉强得到的!

    他16岁进入西军当上三阳弓箭手,一直混在底层,默默无闻。1115年卜漏之乱,大宋西军精锐入蜀平乱,张俊很幸运的在参战部队里。杀得满身血腥,终于脱离了大兵身份。回到西北,他当上了都指挥使…再与西夏开战,张俊没挤进主攻队伍里,让富贵从手指缝里溜走了,不过他是从攻者,军功见者有份。分了他个小小的“承信郎”

    这就是张俊的命运,他有力、有才,可惜的是没根基、没运气,这两个极端让他心灵强烈扭曲着“我要富贵”这种心灵呐喊一直伴随着他从少年走向青年、从青年走向中年。岁月蹉跎、时日无多,留给他的机会更少了,于是当机会终于来临时。他会加倍凶狠、无所顾忌的扑过去!拦在前面的不管是什么,哪怕天地难容、背信弃义,也别想挡住他!我要富贵!

    吴氏兄弟过得更平淡,比张俊还要平淡。哥哥吴玠生性沉默寡言,每天除练习弓马。就是静静读书。久而久之,连军营里都会忘记他。在这18年里,他隶属西北泾原军,托宋夏之战老断断续续、不停在打的福,他渐渐升了点官。是义副尉、队将。就是个小队长或大队长…他弟弟吴璘更安静,从始至终是哥哥的影子。哥哥是大队长、他是小队长。哥哥是小队长、他是小班长…

    韩世忠是国之少年中的异类,在18岁那年他突然感触,对当职业混混的日子厌烦了,那做什么呢看了看自身条件,不当混混当山贼、不当山贼去当兵!他走进了军营…

    进军营先测试,韩世忠挽强弓、骑劣马“勇冠三军”入伍没几年,宋夏战争开打,韩世忠随军出塞,第一战在银州境内的一小城,西夏人躲在城里固守,拒绝出战。韩世忠一个人冲上城去,斩关杀将,把敌将人头扔出城外。宋军士气大振,一涌而进。

    第二战在蒿平岭,那里被西夏人包围了,韩世忠率精锐骑兵去解围,他顺利完成任务,可觉得不过瘾。他从小路又回去了,这时敌军云集,众寡悬殊,韩世忠不仅没跑,反而率人马杀了过去!在几十万人厮杀的战阵中,个人再猛也没啥效果可韩世忠不同,他一生玩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总能用极少数兵力扭转战局,干出不可思议的事!如这时,他居然把敌人给打退了。退了后他还是不过瘾,他问抓来的俘虏“喂,那个骑兵很厉害嘛,他是谁”中奖了,那是西夏驸马,叫兀移…韩世忠跃马过去,一刀砍倒!接着继续砍下去,直到西夏人全军崩溃…

    这一战后,大宋西军整个军营里全都知道有一空前猛人诞生了!可事情干过了头总会有点副作用。等论功行赏时,这种战绩报上去,连主帅童贯都不信了“骗人是吧”大太监觉得郁闷“骗人居然骗到了俺头上哼,这么多功劳,有一个是真的就不错了!对!就只给他记一次功”

    消息传来,整个大宋西军都为他鸣不平!凭什么这世道连英雄都没法当!反观韩世忠本人倒没什么,在他心里,这不过多砍了几个人、少拿点工钱而已,难道以后再砍不着了吗切!急什么!

    于是他转身蹿进军营深处,去喝酒打架找乐子去了。机会很快就来了,他很幸运,被调上最前线,去当工程兵。

    前面说过:从范仲淹开始。宋朝不断在西北修堡垒,步步蚕食,把西夏人生存空间挤掉。这一条是行之有效的,每一代西军都在做。现在轮到韩世忠。巧合的是他所在的工程队,隶属于刘光世老爹刘延庆…

    韩世忠他们刚盖个堡垒,起名天降山砦,就被西夏人占领了。这很窝火,但也平常,这种事在宋夏边境常有的。可韩世忠受不了,这是他盖起来的!他半夜起来,独自一个人摸上寨墙,手起刀落砍了两个西夏人,想了想。这年头杀人讲证据的,不然童太监不认账。他回身把两个人头切了下来,之后又想了想,杀人也要看时间、地点的。散步时杀的和半夜爬墙杀的,难度不一样的。于是他顺手把天降山砦的护墙毡子割下两块。带回了营里。之后这样的事他又做过两次。

    18年过去了,他做到了“勇副尉”简单说:是比兵蛋子大一点的兵蛋子



北伐前奏篇
    皇上说了:谁能抓到方腊,得“两镇节钺”这就相当于军区司令员了!是普通大兵做梦都不敢想的位置!现在只要杀进去,凭自己本身搞定就行,这是件多么爽的事!该大兵继续在深谷间穿行,一路上他应要穿越很多明哨暗卡,这都难不倒他,溜进去好几里山路后,他终于来到方腊藏身的洞穴前…

    他冲了进去!一个人挺着杆长枪,冲进不知深浅虚实的强盗窝里,他居然反客为主,一连杀了好几十人,把方腊活生生抓了出来!

    这是他有生以来做过的最炫目的事,足以让他名扬全国、富贵终身,想想看他已摇身一变,脱离大兵身份,是国家军方高官了。但紧跟着最郁闷、最倒霉的事就来了,他把方腊抓了出去,没走多远就遇到顶头上司辛兴宗,辛兴宗二话没说,指挥手下兵一拥而上,抢了方腊就走!

    于是官方认定,抓获方腊的人是辛兴宗——

    那位神勇的大兵站在山里呆呆出神。这就是现实!**裸的争名夺利!他有什么好说的哪怕他叫韩世忠,也无济于事!

    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大人物,在刚起步时都有本辛酸的血泪史。在这时,岳飞得去种田当保安、韩世忠被白白抢走了功劳。从这一刻起,他真正明白了这世界的真相:太丑恶、太卑鄙了!但可贵的是:韩世忠没被现实击倒。他只是长了心眼,以后小心些,并没随波逐流,变得跟这世道一样的厚黑无耻!

    方腊起义失败了,最后8月24日他在开封被砍头。关于这次起义,还有两点要说。首先,一直存在一种论调,说方腊起义是自私的、为他个人名利而已,并非什么受苦受难、没法活了才反抗。理由是他家里有漆园。远没到吃穿无着、被迫揭竿而起的程度!我想这实在是无稽之谈,谁规定只有最底层、最受压迫的人才能代表正义以这理论,新中国的创立者们绝大多数都流学海外、很多人家境小康,难道他们不能代表无产阶级吗活见鬼!

    第二。宋史对方腊起义的最后一句记载是“方腊作乱,破6州52县,杀平民2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吊死林中,百余里内相望不绝”太邪恶、也太恶心了!

    方腊起义的确杀了很多人,这点相信让方腊自己说,他也不会否认。但关于妇女的事,就太无耻了些!他到底抢了多少女人,吊死后能变成绵延100多里的风景线他就算把那6州52县女人都抢光了。能达到这数字不第二,那是100多里长啊,相信那些受苦受难的妇女们是真的逃出来了。请问受罪时不死,逃出来了反而上吊,这是啥心理呢且最远的都逃出去100里路了才想到死。100里路。要走几天才能走到100里路青溪县到底多大青溪县的山到底多大

    童贯很荣耀地回到开封城,他准备收复燕云了,可他突然发现一更大的战场等着他。在这战场上,危险真正笼罩了他,就算再多100万军队,也没法替他挡灾!

    皇帝和首相一起恶搞他!

    赵佶的日子里不能少了奇异的石头、艳丽的花朵,它们必须每天换着花样的出现。不然他会无聊寂寞!这想法和王黼不谋而合,王黼是花石纲总纲头,是他比皇帝还要优越的生活的来源保证,他比谁都盼着让花石纲立即恢复!于是闰5月11日,应奉局重新开张!王黼、梁师成2人领衔,朱勔也重新得志!

    可童贯就怒了!说来童贯也算六贼中一个异类。他和所有权二代、富二代都不一样、也和蔡京不一样。他要带兵、要打仗。生命里无时无刻不出现着尸横遍野、饿蜉满地的惨状,人间地狱他见得太多了。可他终究不是杀人魔王,没法做到毫不动心!如这时,他长叹一声“东南百姓家中的饭锅还没支稳,就又想干这种事了”说这话时。童太监很是失望,赵佶和王黼更是难堪,他们都是聪明人,非常清楚童贯这是在骂他们,伤疤才好就忘了疼,还搞花石纲,不怕再次激起江南起义吗

    面对难堪,赵佶忍了,童贯劳苦功高,刚立了大功,不能驳他面子。但王黼怒了!他拿了张纸去见赵佶,上面写着童贯在江南发布的那道罪己诏!他相信只要皇帝看到了这些,目的就会达到…

    果然赵佶大怒,朕当初是给你承诺,童贯可在江南以他的名义发布圣旨,可也不是让你发罪己诏!赵佶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怎能容忍自己犯了错、还向人认了错呢

    童大太监的形象轰然坍塌,就算再有能力、再忠心也没用了。王黼满意了,他又成功搞倒了童贯,他势力会升得更高,甚至会渗透进军队,成为集政军一体的大佬这是蔡京都没法比的。可没等他来得及得意,立即就浑身冷汗。童贯反击了!武装太监不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且迅速做出了反应!

    具体招数史书没记载,结果是王黼大惊失色,立即投降。投降罪己诏的事怎么办影响怎么消除、皇帝印象怎么抹去总得有个说法吧!

    童贯一概不管,谁挖的坑谁去填,王黼小儿你去想办法。王黼欲哭无泪,这活难度太高了,谁有记忆清除器请借用一下,不然只要皇上记得罪己诏,这事总有再翻出来的一天。想来想去,王黼想到了一利己、利童贯、也利赵佶的好办法…
1...7273747576...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