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王黼先去见赵佶“陛下,南方平定了、经济复苏了、花石纲恢复了、辽国快亡了,您还要燕云16州了吗如想,那么得尽快,别被女真人都抢光了”赵佶既喜又急“朕要燕云16州”“好,那么童太尉…”“让他出




北辽立国篇
    2月10日,完颜宗翰以偏师败奚王霞末于北安州,北安州陷落。3月2日,天祚帝离开大同府,继续逃亡白水泊。驻兵北安州的完颜宗翰遣使请主帅完颜斜也快速发兵追捕。斜也以金太祖的圣旨拒绝深入。但经不住完颜宗翰、完颜宗干等年轻一辈的盛气,终于发兵白水泊。

    7日,天祚帝不得不离开白水泊继续逃亡,这次选的目标够狠:夹山!这是片真正的原始森林,就是以女真人的原始程度也不敢孤军深入。追击终于告一段落…

    逃入夹山,耶律延禧仿佛开窍了,大骂萧奉先“汝父子误朕至此!今欲诛汝,也无益于事。但你要再跟着朕,杨国忠之事难免重演。到那时朕都要被你连累。你滚吧”萧奉先下马,哭拜而去。出了夹山,就被金军擒获。长子萧昂当场被杀。萧奉先及次子萧昱被押往金国首都,但半路上被辽兵所劫。这一次,天祚帝下旨:斩首示众!

    之后,耶律延禧以第三奸臣同党之罪驱逐枢密使萧得里底(后被金军抓获,逃归。此时耶律淳已称帝。萧得里底叹曰“吾不能事僭窃之君”遂绝食而死)

    天祚帝耶律延禧在离开南京道逃往鸳鸯泊的时候,在析津府(即幽州)留下了一部分军队、一整套政府领导班子、外加一个国王!该国王便是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族叔、秦晋国王耶律淳。在大辽面临亡国的时刻,他被抛弃了,扔在金国和宋朝夹缝里,在理论上注定了必死无疑的命运但就是他,给大辽国留下了仅存的一点点尊严!此时他军队不多,只有六七万人。有两个汉人宰相,宰相张琳、参知政事李处温。有一位妻子萧普贤之女。此外还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名叫耶律大石!

    在合法皇帝逃进原始森林后,大辽国最富庶、最文明的燕云16州怎么办所有大臣、军队首脑、平民百姓。都来到耶律淳面前,跟他讲了一个历史故事:当年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避难之前,留下儿子李亨。最后李亨来到灵武。受众人拥戴,登基成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最后,两京才得以收复、唐朝才得以重建!一句话:耶律淳,你来做李亨吧!虽然你已经60岁、比耶律延禧都大12岁、还是耶律延禧的叔叔辈!但大难之前不拘小节,你就是李亨了!

    1122年3月,60岁的耶律淳被推举为天锡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则被遥降为湘阴王。所有官员都封赏。张琳加太师、李处温加太尉。妻子为萧德妃。改怨军之名为常胜军,而军事方面,全权由耶律大石负责!

    耶律淳的就任很仓促、甚至不合法、任期也很短。3个月就死了,但他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牛的印迹。为纪念他,史书把他的政权称为“北辽”辽国正式分裂!北辽帝国据有南京道、西京道、上京道及东京道的辽西之地(当然:所谓的上京道、东京道也只是名义上的)而耶律延禧的大辽帝国则只有一片大漠和西北、西南2个都招讨府而已。

    称帝后的耶律淳马上遣使请和于金国。金军主帅完颜斜也当然不承认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北辽”他要求耶律淳投降,投降后的官职是大金国燕京留守。耶律淳再遣使,请求保存宗庙。被完颜斜也严词拒绝!耶律淳再遣使直接去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请和。完颜阿骨打回诏“汝。辽之近属,位居将相。不能与国共存亡,乃窃据孤城,僭称大号。若不降服,将有后悔”

    但其实,北辽此时面临的最大危机并不是金国,而是世代友好的兄弟之邦宋朝。北辽立国之时正是宋朝扑灭方腊起义、童贯被任命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正准备北伐的时段!

    这对宋朝简直是天赐良机。情况好得出乎意料,连之前失误都能补回来。之前的海上之盟,赵佶摆了大乌龙,把燕云16州地理都搞错了,导致金国人只答应了一小半土地转让。现在大辽皇帝耶律延禧一路狂跑,把金军主力都引到了草原深处。现在燕云16州是北辽的,金兵根本顾不上!只要出兵快,管他什么金国不金国,趁机抢到手,以前谈的合同就是张废纸!

    于是。耶律淳北辽建立的同月1122年3月,童贯再次率15万大宋西军杀出开封!等加上原来驻守的边防军,最起码可达20万以上的军力!无论从哪方面讲,都足以压倒北辽军!何况这时契丹人已魂不附体、早就被吓垮了。更何况燕云地区主要是汉人,自古以来汉人向心力都是超强的,他们会主动帮助宋军收复故土!

    战前分析到这步,赵佶也来了兴致。他给童贯特批了一条子,给这次军事行动定性——童爱卿,朕有三点要求:1最好结局是号召汉人恢复故土,我们自动得到燕云全境。2让辽国人保持自治也可,但耶律淳必须纳款称藩,成为宋朝属臣。3实在不行,你可提军巡边,在边境上等待时机…所谓时机,说的是等金军主力从草原深处杀回来,那时南北夹击、燕云必破!但宋朝想得到好处就很难了!

    于是童大太监很纠结…局势要求速战速决,皇帝却提出了三点要求,每一点看上去都很有道理,可仔细想一下:1号召汉人赵光义当年远征燕云时,汉人真的举城归降。但还是有韩德让这样的汉人死守幽州城,140多年过去了,汉人能被招降吗2让耶律淳纳款称藩好主意!但人家如果讨价还价呢这要搞到猴年马月只要2个月,金军立即到位。那时啥都晚了!3提军巡边实在无语,到这步想必是劝降被拒绝、打仗没效果,成了一相持不下的局面。再提军巡队有意义吗,这4个字是耀武扬威,是王厚拿下熙河路后在西夏边境上玩的手段!

    可这是皇帝的命令!童贯必须遵守!当然他可再一次君命有所不受,但小心已有过前科,再不听话,哪怕打了胜仗也没好结果!纠结啊纠结…到底是听皇上还是听局势的呢童大太监在苦恼中催动大军,奔赴燕云!在前方。还有一连串纠结在等着他…

    4月,大辽国第四道——西京道被金军攻陷!童贯啊童贯,燕云的“云”已经没了,你还要再等“燕”从你的手中溜走吗那样。你向往的战神名号、你的王爵从哪里来

     



首轮北伐篇
    在这种情况下劝降,效果只有一个:60岁的耶律淳大怒!宋朝共派去2个使者,被耶律淳杀了一对…

    到这时,童贯才算执行完赵佶的前两项政策。5月,带着超过15万人的大军正式北伐!

    全军分东西两路:东路军种师道,从白沟发起攻势;西路军辛兴宗,从范村进攻。东路军无论兵力还是目标,都是主力军!于是战争最初焦点,集中在白沟河!这是宋辽两国的界河,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追溯源头,当年荆轲刺秦,请燕太子丹以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为礼物入秦,那张地图所绘,就是白沟区域!

    这回童贯北伐,本应突然袭击,瞬间越过国境线,却搞来搞去仍还是在白沟这里和辽军相遇!

    尽管闹情绪,但真正开战了,种师道还是非常认真的。他派出手里王牌战将、号称万人敌的前军统制杨可世去抢占阵地——白沟界河的桥!这是重中之重,现在宋辽两军隔着河都能看着了,作为攻击方,这座桥至关重要,如被辽军抢先毁了,现搭起来一座能承载近10万大军的桥简直是开玩笑!

    杨可世行动神速,他带着几千轻骑兵冲了出去,尽管是客场作战,但他一路狂飙,居然直接冲到了桥北岸。这等于是把白沟河抛在了身后,进入到辽国国境天险变通途,这时他心情大好,从怀里拿出宋朝的特殊武器——劝降榜。上面封官许愿,只要北辽军肯投降,官位、待遇好商量!

    到这一刻,宋朝顶级官场仍在做美梦。这也难怪,他们怎知这时对面的人是谁呢对面的北辽军元帅叫耶律大石!这位大辽的末代状元、开国太祖皇帝的8世孙,文武双全,就像命中注定一样,没在天祚帝身边当官。而是留在了北辽。从这时起,他走上了历史舞台!

    杨可世送来的劝降榜被他撕得粉碎、扔到地上,他接下来的动作让杨可世大吃一惊,他没命令辽军冲击。而是派出大股骑兵冲向白沟河下游。这意味着什么杨可世瞬间明白,他之所以能一路冲过白沟桥,不是因他速度快,而是耶律大石根本就不跟他抢!

    下游定有浅滩!辽国骑兵要涉水过河,抄宋军后路!

    意识到这点,杨可世马上分兵尾随辽军,隔着河盯住,辽军在哪过河,就在哪设防!正巧这时种师道派来后援部队,领军的是老将赵德。杨可世让他向河下游增援。他本人仍占据白河界桥…无论怎样分析,这都是当时最佳方案。既守住了既得利益,还防住了辽军暗算,剩下的就是用实力说话。两军对冲,杨可世非常渴望!

    他是万人敌。这不是空话,是他在西北战场上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杨可世算到了开头,没算到结尾;他算对了自己,却没算清楚赵德。赵德是个老西军了,按理说混到这位置,哪个西军将领都是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哪怕不能常胜。至少不是个胆小鬼但万事都有意外!

    只有极少数勇士,是从不胆怯、决不妥协的人,更多的是一会勇敢一会怯懦,得看当天遇上了什么敌人!赵德就是这样,他沿河岸追向下游,速度很快了。可惜他是增援来的,启动就比耶律大石慢了些。他赶到时,辽军先锋已从浅滩渡过了河。他凭经验立即断定这些辽国骑兵凶狠度超过了他的勇敢值!

    这些契丹人是来拼命的!他们建国200多年了,从没像现在这样狼狈,五京已丢了4个。偌大帝国只剩下幽燕这一块,还被宋朝逼上了门!这时的契丹人可用刚才耶律大石撕碎劝降榜时的话来形容“无多言,有死而已”

    未来西辽的开国皇帝都拼命了,手下大兵们还不拼命他们只想和这伙趁火打劫、捡现成便宜的宋朝人同归于尽!

    赵德转身就跑!把杨可世、白沟桥北的几千宋军轻骑都扔在界河对岸,这等于是人为的把之前火速突进的杨可世部变成孤军。只要让从浅滩处渡河的辽军再兜回来,就全落进包围圈里!

    危急中杨可世大怒,他大骂赵德“老匹夫,奈何一战就跑,拿什么报效国恩”骂归骂,赵老匹夫跑得跟兔子似的,根本不可能因脸红回来帮他…

    耶律大石指挥军队迅速合拢包围圈,要吃掉宋军先锋。这是他军事生涯第一战,说实话真是很不错的开端,从理论上讲,他必将大获全胜可惜他遇到的是不讲理的杨可世!这世上有种人是没法靠人多就压死的,多少人都不行,在契丹战史上就有过先例…

    五代时,以大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战力,率30万铁骑包围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内的1000余名骑兵,结果居然是李存勖突出重围,汇合10万步卒,追杀耶律阿保机100余里!后唐庄宗单以武功值计算,绝对是公认的五代第一强人!杨可世当然没逆天到李存勖的程度,但他仍不是末代辽军能包围得住的!

    杨可世率军突围,刚刚起步,就遇到了最大凶险。耶律大石是状元,他太聪明了,根本就不给宋军机会,他集结军队里的弓箭手,守住南端,向宋军密集攒射!非常准确的命中杨可世,杨可世的血瞬间就流了下来,流量之大,很快就灌满了他的战靴。他中的不是普通的箭,是辽国特制的铁蒺藜箭。这样的创伤,足以让人失去战力。但杨可世却越伤越勇,他让辽人知道什么叫做“万人敌”他怒发裂眦、突入敌阵,连杀百余名敌骑,率人马冲出重围,回到营寨!

    真是神勇,足以让耶律大石和北辽军目瞪口呆!可回顾战况,无论如何都是宋军败了。哪怕没损失多少士卒,没丢掉阵地,仍输掉了第一回合!且杨可世重伤。

    出师不利,东军主帅种师道意兴阑珊,这仗他本就不愿打,出了这事,更是懒懒散散。当夜。耶律大石夜袭,他坐拥优势兵力,却没出击,只是命全军各营金鼓齐鸣。辽人不知虚实,只好退走。第二天耶律大石又来挑战,这回光线良好,他居然想冲进来踹营这胃口大得让种师道恼火,只是个前军小接触,你占了点优势嘛,居然猖狂到这地步了他下令全军准备大木棒,把营门口打开,放耶律大石进来!

    结果



北辽内乱篇
    但这命令被西军拒绝!以种师道为首,西军将领们集体反对!理由倒并不是虚幻的什么荣誉感,而是全军覆没的危机。理智告诉他们:在这种局面下,是万万不能撤退的!只要退,136年前的悲剧就将重演!

    童贯或许忘了,种师道等职业将军们却清楚记得136年前的雍熙北伐!北宋第一名将曹彬在撤退途中被耶律休哥追击,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把宋朝血本都赔了进去。而这是定律!不管时光流转多少年,只要是宋辽两国交兵,宋军敢在这地段撤退,结局都是同样的!因这里是大平原,辽军是骑马的。宋朝步兵们哪怕先跑两三天,辽军都能轻松追上,然后步骑混战,无险可守,宋军死定了!

    理由报上去,童贯却不在意。他严令立即后撤!这时没接战,只要动作快,让辽军追不上不就成了哪来的那么多顾虑!

    西军开始后撤,速度非常快,尽管辽军火速追击,他们仍抢先到达了预定地点——雄州城下。安全了,眼前就是北方重镇、柴荣当年收复的瓦桥关!这道高墙比西北的军砦可强得太多了,以大宋西军的战斗力,只要住进去,哪怕来三四倍敌人,也休想攻进去!

    可关键时刻,童贯的命令又到了:西军不许入城,就在城边和追击的辽军决战,把这股敢深入宋境的敌军吃掉!

    于是西军将士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近在咫尺的城门,转过身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杀向蜂拥而至的辽国骑兵…抛开雄州城门,这和在大平原上被辽军追上有什么区别吗甚至那扇该死的城门还不如没有!有了它,士兵总要忍不住回头看上几眼,总觉得还有退路,没法像在大平原上身处绝境,去拼死决战!

    这是场不公平的决战。西军不仅被自己领导给玩残了,甚至还被老天爷暗算!不早不晚,就在两军相接、开始肉搏时,突然间天空阴霾。北风骤起,下起大冰雹…可这是1122年阴历6月3日好吧本应是大暑天的河北大地居然下起了这种规模的冰雹、吹的还是大北风!还有没有天理了累得半残的西军将士们要顶着北风、冒着冰雹、仰着脸和骑兵对抗,仗打到这种程度,如还不败的话,这批大宋西军的确应走出国门、甚至杀出亚洲、去征服地球!

    史载“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死尸枕籍,不可胜纪”看出名堂了吗死了很多很多西军士兵只是明面上的东西。真正有趣的是一连串地名: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这么多城市、这么多城墙、这么多城门啊!西军一路转战逃亡,经过这么多能躲避的地方,却没一扇城门是给他们开的!这些城市眼睁睁看着自己国家的军队死在外面。全都见死不救!

    这是出于童贯的命令还是各城市的守军都烂掉了,胆小如鼠千年后的我们已不得而知!能确定的是大宋西军终于声名扫地!但童贯大太监的声誉仍坚挺!

    这是一惯例了,近20年来,童贯的声望扶摇直上,从太监学徒、西军头领到全**事长官。一路走得顺畅,表面原因是西军长胜,真正内幕却是黑锅换人…

    为竖立起童贯这面大旗,西军里其它旗帜一个个都倒了下去。如王厚、种师道…只要打了败仗,责任总是别人的、总是最前线指挥官的!作为总指挥的童贯永远光亮崭新,甚至还带有了些悲情光环:不听话的下属、无能的下属,真是害死人啊!

    看到这。不知大家是不是有些失望一直以来,武装太监显得既有魄力、又有人性,是个很发光的正面形象嘛,怎可这样的堕落对不起!这就是真相,要不然他就不叫童贯了…回到现实,这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大宋西军高层大动荡,名将集体下岗!

    种师道“天性好杀,助贼为谋”和诜“不听节制”侯益“探报不实,妄请兴师”…大清洗,都到后方反省去!

    辽国很快发来了战后公文。耶律淳追忆100多年情谊,说宋朝现在应做的是帮助有困难的老朋友“救灾恤邻,古今通谊,惟大国图之”大国辽国终于服低做小,知道宋朝才是天朝上国了这很好!但救灾恤邻什么的,就都算了吧。经新旧两党互殴几十年后的宋朝官场,早就没了半点雍容君子的风度,大家信奉的是只争眼前,只要自己眼前快活就成!

    就在童贯北伐失败的同一天6月1日,完颜阿骨打留四弟、谙班勃极烈完颜吴乞买监国,自己从上京会宁府亲征伐辽。

    6月,60岁的耶律淳已卧病不起,却听到一消息:遁入夹山原始丛林的天祚帝耶律延禧传檄西京道内的天德、云内、朔、武、应、蔚等州,并集合了5万蕃兵,定于8月讨伐自己的北辽。耶律淳大惊,召集百官商议。李处温、萧干等人提出了一搞笑的办法:我们迎立秦王耶律定、而拒绝天祚帝耶律延禧。

    结果大家都同意,只有南面行营都部署耶律宁觉得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天祚帝如能以残兵灭我们北辽,则是其天命未尽,我们怎能拒之否则,秦王耶律定是天祚帝第五子。要拒就一起拒。天下哪有迎其子而拒其父的道理”李处温等便要以扰乱军心之罪杀之。病床上的耶律淳长叹一声“这是忠臣,不能杀啊!天祚帝若来,我只有一死,无面目与他相见”

    果然,说完这句话,耶律淳就死了。这位老兄共只当了3个月的北辽天锡皇帝,什么享受也没,很单纯地和宋朝掐了一架,可说在任内只有责任没权力、只有忙碌没休息。看这时局势,死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遗命立秦王耶律定为帝。但问题是耶律定此时正随着他父亲耶律延禧在夹山的深山老林里逃跑呢,都快退化成原始人了,根本没法到幽州来即位…那怎么办不怕!契丹女性个个堪比须眉!
1...7374757677...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