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之前岳飞攻打兴庆府,李彦仙攻打兴中府的时候,金国东朝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力量,在北面防备西朝的攻击。

    只是收到第二份札子的时候,宇文虚中怀疑的看着札子,金国真是有趣啊。

    促使金廷对王彦封王的事,本来就是宇文虚中和赵桓商量的一步闲棋。

    若是金人真的上当了,裂土封王,那金人就失去了对那片土地的法统。

    但是显然金人的勋贵没有认识到法统这两个字的意义。

    这是未来领土撕逼的时候,重中之重的依据啊!

    但是宇文虚中隐隐有一些担忧,他不是担心大宋皇帝有什么问题。

    当今天子是宇文虚中见过的人里,最注重实效的人,别说王彦封王,只要能消灭金人,大宋皇帝是可以亲自站上城头,做诱饵的皇帝。

    这种注重实效的性子,宇文虚中在完颜阿骨打的身上看到过。

    他担心的是李纲,不会同意这件事。

    大宋皇帝制诏,皇帝的玉玺,太宰的印,缺一个都不是圣旨。

    他连夜写了一封札子和书信去汴京,劝皇帝不要太生气,也劝李纲不要太过纠结名分这事。

    “官家,王彦不能接受金国的册封,否则就是叛逆。奉旨,也不行!”李纲依旧一如既往的该硬的时候,梆硬!

    赵桓收到札子的时候,内心十分喜悦,他大喜过望,连夜拟定了命王彦假意接受金国册封的事。

    等到金国被灭,扶余府被王彦治理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归入大宋版图,岂不美哉

    可惜自己选的这个太宰,总是喜欢在自己最高兴的时候站出来,怼自己一手。

    李纲一脸苦涩,这倒霉的事,怎么总让他这个太宰碰到。

    别的太宰三年任期里,能逮到一次喷皇帝的机会就不错了。

    自己做了两年太宰,总是要制止官家一些行径,而这次官家居然让大宋的将领接受别国册封

    他组织了一下的语言说道:“官家,不是臣迂腐……”

    “你这就是迂腐!”

    赵桓愤怒的打断了李纲的话,多好的机会!可以削弱金国力量啊!

    削弱金人的同时,还能保住自己在扶余府的大宋军卒!何乐而不为!

    “官家,这个口子不能开,也没有这个先例啊!这口子一开,大宋军卒的忠诚如何维护官家!”

    李纲声音也大了几分。

    呀

    赵桓略微惊讶的看着李纲,平日里劝谏归劝谏,可没见过李纲这么炸毛啊!

    赵桓让自己的语气缓和了几分说道:“可以夺了扶余府的法统!可以保住大宋的军卒!可以以一种不流血的方式,削弱金国!为什么不可以做。”

    “从来如此,不一定对!这是当初李太宰,在朕提醒李太宰失蜡法,可以铸军器件的时候,李太宰亲口说的。”

    赵桓寻思着这么刚下去,李纲就真的被自己刚没了。

    陆宰欲哭无泪的看着快吵起来的李纲和皇帝,自己刚当中书舍人几天啊,就碰到太宰和皇帝吵架,这事记录还是不记录

    陆宰眼珠子一转,举手说道:“官家,臣内急。”

    “憋着。”赵桓依旧气呼呼的说着,现在的局面,陆宰还必须在。

    中书舍人不在,就没有了见证,王彦归宋的时候,就是八张嘴也说不清楚。

    陆宰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今天的奏对,火药味儿再大,他也得待在这文德殿里。

    李纲还在劝谏:“官家,这不符合祖宗之法啊!从未有此先例!若是这口子一开,日后大宋军纪败坏,军卒望风而投,岂不是贻害万世基业若先秦之赵佗!官家!”

    而赵桓飞速盘算了下,从秦到清,似乎没有一个朝代有万世基业。

    &nb




第五百三十二章 宋之寿亭侯
    赵桓下了这道圣旨之后,就一直忐忑不安当中,他总觉得这个札子传下之后,写到史书中,会成为自己最大的黑点!

    但是他这步闲棋完全是为了保全大宋那五万远征军而下的。

    赵桓也不知道自己是真的仁善还是假的仁善,但是若能装一辈子,未尝不是真的。

    他看着窗外,总觉得自己为了胜利,有些不择手段了。

    李纲的劝谏也没拦下赵桓的圣旨向北方而去,因为大宋兵事上,一向不允许他们这些文臣插手。

    而王彦却陷入了非常深的思考之中,他抬头看着苍穹。

    那条亘古流传下来的银河依旧没有任何被世事所影响,群星依旧闪耀。

    他眉头紧蹙的看着这条星河,一如亘古而来一直存在的中原王朝一样。

    自己能成为闪耀其中的一颗明星吗

    王彦踩着雪花来到了伤兵营巡查,他按个查看了伤病营的伤病,多数躺倒来年开春就能痊愈。

    而重伤营那里的人数更多,多数都熬不过这个冬天。

    “孟德啊,感觉怎么样啊”王彦看着浑身缠着棉布,躺在褥子上的孟德笑着问道。

    孟德的伤势看起来很严重,但是脑袋上拿到伤口若再深半寸,孟德就活不下来了。

    可惜终究是少了半寸,孟德还是活了下来。

    “还不错,这次我不是懦夫。”孟德脸上依旧挂着憨厚的笑容。

    王彦点了点头,问道:“最近的传闻你听说了吗”

    孟德左右看了看,没有任何伤兵营的医护,王彦找他商量大事,将左右屏退了。

    这偌大的伤兵营只有他们两人。

    孟德知道了这次王彦找他是有大事商量。

    他艰难的坐了起来,靠在床背上,虚弱的说道:“听说了,说是金国要册封将军为王万万使不得啊。”

    “为什么”王彦搬了个凳子坐在了孟德的面前。

    孟德这个家伙,这次带领的左翼,凿穿了对方的阵型,逼迫金人退兵,当居兀惹城下血战首功!

    “等这次军功结算了,你差不多也可以做校尉了呢。”王彦看着孟德满意的说道。

    孟德看着王彦郑重的说道:“将军,这次金国封王万万不可接受金国的册封,不管什么原因。”

    “哦为什么”王彦也是坐直了身子说道。

    孟德再次确认了周围没人之后说道:“将军你想想,若是接受金国册封,就正中了金人的奸计!”

    “必然有大宋军卒忠诚于官家,忠诚于大宋!也有人为了想让将军封王,以博得高官厚禄!这样一来,我们就中了金人的离间之计!”

    “若是将军接受了金人的册封,必然哗营!大宋军营必然分成两派,离心离德,此乃军伍之大忌!”

    王彦点了点头,说道:“可是现在我们远征军被敌人包围在这座小城里,进不得退不得,虽然某略施小计,敌人无力攻城,可是待到春天到了,冰雪化了,我们还是不被消灭在兀惹城,也被消灭在黑土区啊。”

    孟德笑道:“那有什么,反正咱们也没打算活着回去啊。”

    王彦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也没打算活着回去,但是,为将者怎么能不体恤军卒你继续说为何万万使不得。”

    孟德紧紧的盯着王彦的眼睛说道:“哗营之事,绝无可能避免,若是有必要,某必然第一时间带兵而起!还请将军知晓,这只是其一。”

    “其二,不知道将军知道关羽归降曹操之事吗”

    “知道。”王彦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备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这是《三国志关羽传》里所说的话。”

    孟德笑着说道:“可能和官家赐下的《三国通俗演义》里的不同,在三国志里,关羽投降了曹操。”

    “当时袁绍遣大将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派出了张辽和关羽为先锋。”

    “颜良来势汹汹,连营百里,关羽策马杀颜良于万军从中!遂解了白马之围,随后被曹操封为了汉寿亭侯。”

    “羽,世之虎将,莫能挡之!”

    “这也是为何到现在关公已然民间成圣,但是武庙祠里前排里,依旧没有关公的原因。”

    “不进主祭,配享,甚至没进武庙十哲之中,最后只进到了七十二将之中。”

    武庙,别加裁定,取功业始终无瑕者,这段投降的事,终归是他关羽功业上的瑕疵。

    王彦忽然想到了什么,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孟德说道:“曹操,字孟德啊。”

    孟德连连摆手说道:“王将军莫要胡说呀,末将又不姓曹,末将姓孟,字德远。”

    “不过,将军想做宋之寿亭侯”孟德目光炯炯的看着王彦说道。

    王彦点头,说道:“为了保住我大宋这近七万有余的大宋远征军,军卒之性命,委曲求全也好,以身饲虎也罢,先保住了军卒之性命,再保住兀惹人之性命。”

    “最后官家打下了金国之地,再归宋即可。”

    孟德看着王彦坚定的说道:“将军,关将军那是汉寿亭侯!而不是魏寿亭侯!”

    “彼时曹尚未称王。不管是关羽在曹操手下,还是在刘备手下,都是汉之忠良!可与今日之情景大为不同!”

    王彦看着孟德极为强烈的反对,说道:“若是这金国册封之事,乃是官家安排的呢”

    孟德脸色变了数变,大宋的皇帝这是看王彦不顺眼了吗有必要这样至王彦于死地吗

    这要是还朝,王彦怎么能躲得过文官们的口诛笔伐

    不过他忽然想到官家那个仁善的性子,就是连连摇头。

    当初王禀在临潢城陷入重围的时候,官家居然下了明旨,



第五百三十三章 汴京皇家天文台
    孟德和王彦谈话的内容,被王彦写成了一道札子,递到了赵桓的手里。

    他合上札子,只能叹气。

    自己为了大宋的将卒,留下了足够的后路,可惜大宋的将卒,从来不搭理自己给他们留下的后路。

    当初王禀这样,现在换成了王彦也是如此。

    “官家,明天就是上元节了,刘益归京了。”赵英看出来官家的兴致不高,笑着给官家说了个好消息。

    “哦”赵桓提起了兴趣。

    刘益可是说要丈量大地之广袤,可是没人相信,但是赵桓却相信他的话。

    赵桓见到刘益的时候,刘益手中捧着一个仪器觐见。

    “官家安泰。臣刘益见过官家。”刘益看着英气勃发的赵桓行礼说道。

    赵桓示意赵英给刘益搬个凳子,说道:“快快请起。这是什么”

    “这是水运仪象台上的浑仪,前唐的李淳风发明的,拆下来就是这样,官家可还记得”刘益看着官家笑着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他当然记得这个浑仪,水运仪象台现在给汴京的百姓报时。

    他当然记得这东西。

    “官家这是浑仪的浑针,浑仪的可随天阳时时而动。浑针随时可以指着太阳。那就到了夜晚这浑仪依旧转动,浑针就指着地下。”刘益笑着指着浑仪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浑针可以指着太阳,可是到了夜里,浑针就指着地下了。

    他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当时自己还跟李纲说到过这事,说太阳在地下。

    李纲还说,天日昭昭而煌煌,安能九幽下沉寂

    现在看来,李纲大概是把这事交给了刘益去做。

    刘益笑着说道:“官家,臣这次出行,把混天说,补全了。”

    “不知道官家可曾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就是说,同一时分,同一高度的杆子的影子,相差一寸,则地相差千里”

    赵桓琢磨了很久,他真没听说过这个说法。

    【历史事件提醒:日影一寸,相差千里,是同一经线上的南北两个地方,在夏至这一天的中午,测得的日影长度相差一寸,那么就说明两地相距一千里。】

    赵桓点头,系统提醒了他,他笑着示意刘益继续说下去。

    “前唐的僧一行,就曾经忙前忙后跑了很多年,专门用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在大唐约十三地,测量过日影一寸,南北距离就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

    “臣这次出去就是在算这个,日影一寸,精确了应为三百一十一里三十二步。”

    “还算了其他的东西。”

    刘益从袖子里拿出了札子,递了出去。

    赵桓打开看了看,发现并不是一大堆的公式,或者一大堆的计算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总结。

    但就是这个总结,让赵桓的呼吸逐渐加重起来。

    【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四海之内,则东西八千里,南北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

    赵桓得亏不算是不学无术的人,他还是知道古代的亿,指的不是后世的亿,古代的亿指的是十万。

    真正表述一亿的意思,应该是万万。
1...216217218219220...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