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这次被抓到了把柄,宇文虚中知道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宇文虚中翻动着宽大的袖子,把玩着一枚金色的印章,这是当时他在汴京面圣的时候,新帝赐下的金印,他知道这玩意儿极度危险。
但是他还是随身携带,前段时间他听到了完颜宗翰在云中路作战失利,官家亲征收了云中路,攻克乃还的时候,喝了二两小酒,写了自己的遗书用了印。
算是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最近的军报里,总是时不时的出现一些他不认识的名字,蔡京、童贯、李邦彦、张宗昌这些名字消失了,反而多了些他不认识的新名字。
岳飞、韩世忠、梁红玉、王禀。
这四个人在收服云中路和打下平州的这段时间,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大宋中兴有望,这些年轻人,逐渐成长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人。
这代表大宋走进了新的阶段。
而金人这边,正在逐渐走进权斗的路。
走权斗路线的结果,就是朝堂昏政迭出,这是必然,官员忙着站队,谁还会做事
这就行了,自己也算是活着看到了大宋的希望。
“大帅决定让你去与宋人谈判,务必将西帅的次子换回来。”完颜希尹突然说道。
宇文虚中把玩金印的手突然停下了。他皱着眉看着完颜希尹,猜测着其中的阴谋。
完颜宗望和完颜希尹显然知道了宇文虚中,是个察子,而且职位绝对不低。
为什么不动手呢
完颜希尹直接出现在他的面前,质问他那天晚上去了哪里,足以说明了问题的严重。
按照金人的性子,只要稍微有所怀疑,就会直接将人拷了,先严刑拷打一番再说。
宇文虚中甚至都准备好了交代的内容。
一个察子什么都不交代,那只会换来无穷无尽的羞辱,适当的交代,可以减少疼痛。
他宇文虚中也是一个人,金人残忍的刑罚,他不觉得自己能够扛得住。
提供“适当”的情报,绝对有利于自己能够稍微有颜面的活到死的那一刻。
他甚至准备了足以让金人朝堂腥风血雨的大情报。
准备污蔑金国的真正的大太子与宋国联合,准备谋权篡位的大戏。
看来是没机会了。
可是为什么金人什么时候这么理智了
宇文虚中看着完颜希尹,希望能够得到一个答案,但是完颜希尹只是叹气,完全没有给宇文虚中解惑的想法。
宇文虚中下了吊篮,一步步的走向了宋军大营。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争的创伤
谈判还在继续,岳飞忍住了自己的脾气,他为自己看错人感到懊恼,还以为宇文虚中是个宋人,会好一些,没想到更加伶牙俐齿的宋人,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完颜宗望站在城头,冷漠的看着宇文虚中回到关隘之中。
他清楚的知道了宇文虚中是真正的察子,黑水司的证据确凿,可惜现在形势变了,过去可以肆无忌惮的杀戮,是因为宋人无法报复,他们怯懦、软弱、胆小。
现在的宋人的武夫,站在金国的大门口,试图用主人家的孩子,换来撬开大门的机会。
谈判陷入了僵局。
……
而赵桓一步步的深入农村,发现了大宋和他想的不同,愚昧与落后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而金人南下,带来了更可怕的兵灾,赵桓已经对路边的尸体麻木了。
人间惨剧。
“赵都知,平时村民就是从这处悬崖峭壁上,回到村落的吗”赵桓吞了吞喉咙,垂高至少数十丈的悬崖峭壁,村民们在山上凿出一道仅仅一个脚掌宽的路。
栈道,在山区是一种极为奢侈的选择,至少要数十年才能做一条栈道出来,在悬崖上凿出孔洞来,插入木桩,耗时良久。
而这群山民,居然年复一年的从这一个脚掌宽的路上,居住生活,娶妻生子。
“孙少宰的扎子提到过这里,说这是羚人。居住在悬崖峭壁之上,如同羚羊一样在山间腾挪。朕开始还有些不信,结果还真是如此。”赵桓摇头说道。
他没有像要上去的打算,因为他给孙博的扎子的批复,是将这批羚人从山上迁下来。
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但是赵桓并没有觉得大宋绝大多数的百姓们,并没有因为历史的螺旋上升,获得足够的收益。
比如他看到的田野间忙碌的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用自己的劳动工作,却连吃饱都是问题。
大宋的确是可以做到一天三顿饭,毫无疑问,甚至偶尔还能补充点肉食。
但是那是在丰年,在灾年的时候,依然会受到粮价飙升的困扰。
而现在并不是灾年,但是金兵大肆掳掠,让百姓们的粮食被掳掠,赵桓看到的处处都是凄惨。
与赵桓想的不同,太原之战,打了将近两百多天的时间,这两百多天的时间里,整个河东路的百姓,都遭到了掳掠。
金兵不是一直呆在太原城下,而是不断的派出散兵劫掠。
这也就是羚人们,为什么要把村寨建在崇山峻岭之上,他们想要依靠地利来阻拦金人的掳掠。
略有成效,但是收效胜微。赵桓已经看到了数个村寨被屠掠一空。有些百姓的尸骨腐烂在了灶台之上。
好在,现在都过去了。云中路收服了。
赵桓用力的握紧了自己的拳头,他活在一个超强的盛世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这人间如此凄惨。
他忽然想到了种师道那句话,死掉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
如果是常平仓和广惠仓没有失火,这个已经变得有点像高利贷的青苗法,多少还能救济一下灾民。
但是常平仓和广惠仓的失火,让朝堂失去了对民间赈济的可能。
赵桓扭头看着饿殍千里的大宋山河,对赵英说道:“责令孙少宰和李太宰二人,尽快掉些粮草过来,多用些银钱向江南商贾买些粮草。”
“官家,淮南陈家答应了买粮的事,而且决定在未收到钱款的时候,先向平州发粮。崔家也上奏少宰,言官家若有所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赵英回复道。
赵桓点了点头,大宋国祚才一百六十余年,本来就是命不该绝的时候,不管是军卒,还是商贾,都还没有彻底的腐化。
赵桓猜测,哪怕是自己不付款,淮南淮北这两家富商,也会将所有粮草补齐。
“那就让崔家督办两千万贯粮食入河东路,赈济一下饱受战乱之苦的灾民。”赵桓不介意给这两家富商一些圣恩。
他是皇帝,稍微青眼有加,即使没说一句好话,他们在大宋的买卖,绝对会一帆风顺。
“还有河北西路河北东路两路,赶走金人之后,也是这个模样,官家。”赵英低头说道。
“那就再填两千万吧。令陈崔两家注意粮价的事。”赵桓摇了摇头,河东路常平仓失火,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就不失火了
更何况完颜宗望在河北两路做的孽,一点都不比河东路少,河北两路的状况,可能比河东路还要差些。
毕竟河东路陇右还有不少山,村民还能依据地利,阻挡一下金人的劫掠
第二百二十六章 废后另立
赵桓的车驾转回了太原府,到了太原府,与上次那种死气沉沉不同,整个太原府散发着一种朝气蓬勃。
太原府是均田制度的最初受益者,而因为抵抗有功,连升三级,他们比普通的百姓,收益更大一些。
还有很多人被孙博抽调为吏,到各县担任各种吏官。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
这进一步刺激了太原城人的所有热情。
而赵桓新建太原城的举措,也给当地带来了相当多的劳动力,太原城虽然还有恢复百年前的宏伟,但是人心已复。
对赵桓这个大宋官家,更是感恩戴德。
所以赵桓入城的时候,路边的百姓,都会驻足观望。
而赵桓也见到三个多月未见的朱琏。
三个月未见,本来丰润的朱琏,现在形容消瘦。好生憔悴。
“参见官家。”朱琏行礼,面色惶恐不安。
“跟我说说八门进兵汴京城的细节吧。”赵桓坐在庭院的石凳上。
李纲上了一份详细的扎子,将八门之事,里里外外说的通透,赵桓让朱琏也说一下,就是相互印证。
没有不同。
只是朱琏坐镇皇宫,外面的事,她知道的不多,但是内宫之事,她说的极为详细。重要的事,两个人的叙述是一致的。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也就是说那封封了两封的信。是宫女拆的”
“朕给了你一千五百亲从官,还有李纲这样的辅国大臣,你却掌控不了皇宫,性子太过柔弱了。连食物都只能依靠李清照的帮忙。”
“不过也是为难你了。”
自己亲自烙饼给孩子吃,每日生活在惶恐不安里,那样的日子不好过。
“臣妾害怕宫人对谌儿下手,有些投鼠忌器,所以不敢让程指挥清理宫城的宫人,万一要是有没清理掉的,就会让谌儿陷入危险之中。”朱琏解释了一句。
“全杀了,不就行了。”赵桓喝了一口热茶说道。
中午吃的肉很多,喝茶助消化,赵英办事不利,但是伺候人一等一的强。
“像李太宰那样,直接全部清出宫去不就完了李太宰是忍辱负重,不愿大宋内耗,如果你们两个联手,将门的兵卒甚至连磁州都到不了,就得打道回府。”
“将门不断的进兵,甚至做梦一样,想要扶持傀儡的想法,其实和你的软弱有很大的关系。”赵桓摇头,朱琏是个妇道人家,做事还是阴柔。
“如果有你的支持,李纲做过四壁守御使,知道攻破汴京简直痴人说梦。金人数万精锐连瓮城的城门都破不了,禁军那群软脚虾,能敲下汴京城的一块砖吗”赵桓继续说道。
而朱琏已经满头大汗,她在北上请罪的路上就知道,这件事难以善料。
可是没想到一见面就是如此的苛责。
这还是那个自己熟悉的赵桓吗她感觉如坠冰窟。
“是不是觉得朕有些无情”
“朱琏,你是大宋的皇后!谌儿还小。朕若真的不在了,你就是大宋的那根苍天大树!你需要给大宋的百姓,撑起那个天空!你觉得你做到了吗”赵桓平静的说道。
朱琏一直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她是皇后,如果赵桓真的出了意外,她就必须在赵谌长大成人之前,撑起大宋的脊梁来。
女人,不是她做错事的理由。没有摆正心态,才是关键。
她连宫城都无法控制,更何况整个大宋
这个女人适合做媳妇,不适合做皇后。
也不能怪朱琏没做好准备。
赵佶在赵桓登基前三天,才把开封府尹的位子交给了赵桓。
在此之前,所有大宋人都认为赵楷才是皇帝!而不是他赵桓!
朱琏也是这样认为,她就没有做好做皇后的准备,随着赵桓的登基,朱琏也在惶恐中,坐到了皇后的位子上。
紧接着就是让人瑟瑟发抖的金人围城,血战陈留门,金人褪去,赵桓为了保住河东路,又亲征河东云中两路。
她朱琏一个依靠都没有,每日生活在惶
第二百二十七章 官家喜欢政务
“妹妹,你怎么在这”朱琏面色大变!她怎么都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朱凤英!
朱家也没告诉朱琏,家门两头下注的事。
毕竟当时的局面繁杂不堪,连朱伯材和朱孝孙都不知道,将朱凤英送到皇帝身边,皇后会做出怎么样的反应。
稍有差池,就是毁家灭户的局面。
如果朱琏真的站在了将门的一边,朱家的结局和七门不会有任何的区别。
“看姐姐说的。我自然是来侍奉官家啊。官家北上伐金。就带了几个宦官亲随,一路上极为辛苦,连穿衣服都得自己穿,没人照料,我就来了。”朱凤英没有解释那么详细。
朱琏只用了短暂的时间,就想到了其中的不明白的地方。
朱琏俯首告退,她现在知道了,哪怕是自己被废,被杀,也不会殃及家门。
一个家族的传承,有很多的智慧。
像种家这样,三代人,代代忠良战死沙场,不利于家族的传承。
“参见官家。”朱凤英笑着走到了赵桓面前,帮赵桓掸了掸灰尘,风餐露宿,短时间内,是潇洒。可是赵桓已经多次下乡考察,那就是受苦了。
都做了皇帝了,还用得着这么辛苦吗
朱凤英盈盈的笑道:“也不知道官家怎么遭得住这种罪,那乡下都是苦寒之地,而且穷乡僻壤养刁民,万一冲撞到了官家,官家要再受些伤,岂不是让臣妾心疼”
她眼角含春,手在赵桓的身上游弋。
“你是想让朕浴血奋战吗”赵桓拍到了朱凤英的手,指了指她肩膀上的伤说道。
“臣妾这肩膀上的伤口倒是没有大碍了。做得了大动作,可是臣妾这两天不方便,官家若真的想浴血奋战,也不是不行,还请官家动作小点……”朱凤英低头,脸颊羞红的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