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傻子的燃情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肖邦乱弹琴
    姜美美就郑重地点点头,然后一歪脑袋,钻进被窝里,继续做梦去了。

    姚远也知道,自己从一个傻子,一下子变聪明了,能吓着别人。可他也不能一辈子当傻子啊他觉得,自己用了这几个月才渐渐显露原来的本色,已经够慢了,可是,还是把姜姨给吓着了。看姜姨的眼神,他就知道,姜姨有点害怕他的表现了。

    害怕就害怕吧,慢慢适应就好了。反正姚大厦他爹屋里,技术书籍也剩下不少,他就说自己会的,都是从那里面自学的。

    他不变聪明也不行啊,隔壁张顺才父子,还在惦记他的房子呢,他得想办法治他们。张顺才这种老谋深算的家伙,你总当傻子,哪里会是他的对手

    他一直记着张顺才和他说的那个事呢,也一直在琢磨怎么对付这个老东西。

    后来,他就把目光落在姚大厦父母留下的那台收音机上了。

    收音机是放在里屋三抽桌上的,跟半个放衣服的木箱子差不多大。这肯定是电子管的,这时候国内还没有晶体管设备。看大小,这东西功率小不了。

    他曾经打开,把音量调到最大。那动静,震的屋子都要抖起来。

    一个更损的主意,开始在他心里慢慢形成。

    可是,他懂晶体管电路,对电子管电路不太熟悉。正好姚大厦他爹屋里,有本电子电路入门,上面有各类电子管的构造原理。

    学会了这东西的构造原理,其余就大同小异了。

    这一阵子,他睡觉前就又多了一个任务,学习电子管工作原理,然后再念诗词选,然后才睡觉。

    腊月二十三那天,姜抗抗回来了,只单肩挎了个军用帆布书包,其他什么也没带。

    她来信只说要回来过年,并没有说具体几号回来。回来的时候,正是晚上饭点,一家人在外屋里,围着小方桌吃饭,她就那样推门进来了。

    姜姨坐的位置冲门,就那样停了筷子,一动不动了。

    姚远听到门响,又看到姜姨泥胎木塑一般,就把头回过去,他就看到姜抗抗了。还是那个大咧咧的样子,一点没变。

    姜美美已经扔了筷子,站起来扑了过去,抱住姜抗抗喊:“姐,姐,你回来啦!”

    姜抗抗在家里的时候,姜美美很少叫她姐姐,甚至是直接叫姜抗抗的,两人见面就吵架。这会儿功夫,姜抗抗倒成了




19.文学夸张与料事如神
    姚远的印象里,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这段历史,应该是苦涩的和屈辱的。

    当然,这个观点,主要来源于他在他的时代里,读到的文学作品。

    知青们吃不饱,农村的饭食难以下咽,还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家个个都被折腾的面黄肌瘦。

    男知情们还好说,大不了躺倒不干,农村也不怎么欢迎他们。所以,政策稍有松动,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回城了。

    女知青们就惨了,特别是像姜抗抗这样漂亮的。除却要和男知青们一样,应付生活的艰难,还要防备那些看见女人就走不动的当地人。

    毕竟,这些农村男人们,能够接触城市女人的机会,也只有这一个。而且,她们还是来接受这些男人们的再教育的。

    为了返城,得到那一纸许可,不惜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换取。这在姚远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里,似乎已经成为所有女知青必须经历的一次磨难。只有经历了这个磨难,才能返城,才能功德圆满,从此凤凰涅槃,再塑人生。

    可是,姚远从姜抗抗那里听来的,却与他看过的文学作品截然相反。

    憨厚朴实的农民们,用了自己最大的热忱,几乎倾其所有地接纳了他们。

    全村最好的房子被腾出来,用来接待他们。农民们积攒起来的,准备过年才舍得享用的好吃的,都给他们送过来。鸡蛋、大米、白面,竟然还有猪肉!

    姜抗抗在家里的时候,一个星期一家人才舍得割半斤肉,还一大半是肥的,用来炼猪油,供给的食用油不够吃啊。

    他们的劳动,只是到地里去,由庄稼活干的最好的农民,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干农活。

    锄草锄断了庄稼,进了地里不会走路,踩坏了秧苗,都是他们干的。

    原先,农民们识字的不多,一般是不会专门拿出时间来学习的。他们去了,组织农民们在打谷场上学习,教他们认字、读语录。

    吃了最好的,糟蹋坏了庄稼,还把种地的时间给占了,用来学习,这就是知青们干的。

    诚然如此,憨厚的庄稼人依旧喜欢他们,无论老少,无论男女,都喜欢找他们,听他们讲述城里人的生活。

    他们出去劳动,不等回来,那些在家里的老大爷老大娘们,就给他们烧热了炕,怕他们回来冻着。

    他们住着的屋子里,从来不缺花生、红枣、核桃。那是农村的孩子们都舍不得吃的东西。

    姜抗抗是村里的伟人思想宣传员,负责组织生产队里的政治学习。

    开始是在小队里,后来因为她做的好,就到了大队里任职。由于表现出色,她已经被公社相中,过了年之后,就要到公社当宣传委员去了。

    姜抗抗讲的这些经历,完全颠覆了姚远的认知。要说不相信,可看着姜抗抗红扑扑的脸蛋,倒是比在家里的时候还精神,人也胖了不少。

    要说姜抗抗是为了让她妈放心,才故意要这样撒谎,说农村好,姚远也不相信。姜抗抗不是这样有心的人。

    姜姨知道闺女在农村过的挺好,也就放了心,忙着给闺女准备些好吃的,过了年带回去吃。还要给她准备些礼物,回去送给那些对她好的老大爷、老大娘们,还有队里,公社里的领导们。

    这个年姜姨就花钱多了,也是她有史以来,过的最奢侈的一年。好在姚远也挣钱了,姜抗抗在生产队劳动,也有工分,虽然少点,也能帮她一把。

    这个年,也是姜抗抗有记忆以来,她们姊妹两个都有新衣服穿的,很少的,美好回忆之一。

    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新鞋子穿。美美也不和她吵架拌嘴。

    那双皮鞋,姜抗抗只过年的时候舍得穿了一次。她原打算过了年去公社报到的时候,在公社上班的时候穿。

    可是后来想想,穿这样的鞋子,与她宣传委员的身份不符。新一代青年,要艰苦朴素嘛。

    她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带走,放在家里,让她妈好好替她保存着,有机会穿了,就回来取。

    在姚叔的故事里,似乎是在姜抗抗高中毕业之后,就再没有关于她的消息了。

    在姚远想来,那是因为姜抗抗没有抽回那张志愿表,去了xj,再没有回来。

    可看姜抗抗现在的表现,即便去了xj,她也完全可以做到最优秀,倒是不必替她担心。

    过了年之后,姜抗抗初六就走了。这一回,姜姨再不像她第一次走的时候,那么难过,只是带着大家,把她送到村头的车站上,看着她上车走远,叹一句“儿女大了不由妈”,就回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抗抗已经学会照顾自己了,在农村过的挺好的,她还担心什么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娘的。

    过了年之后,矿机革委会正主任调走了。张顺才以为,他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正主任。

    可是,他没有料到,市里撤销了军管会。属于军管会管的驻厂军代表办公室,按理说也会随之撤离。

    军代表办公室是撤离了,可是张代表没有走。他复员了,被市里任命为矿机新的革委会主任。

    张顺才这个气呀,自己辛辛苦苦,苦心经营,到了儿都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这个人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你大老粗一个,大字识不了半口袋,靠着武斗发家,你有什么资格做这一万人大厂的一把手真把厂子交到你手里,你玩的转吗

    他还不服气。到了这时候,再靠过去武力斗争那一套,搜集人家无中生有的证据,搞帮派,把人家批斗下去,已经行不通了。最高指示已经说了:要文斗不要武斗。

    上边风向已经变了



20.收音机与扬声器
    姚远更让姜姨震惊的,还在后面。

    新年过后,张顺才婆娘回了一趟农村的老家,领来一个叫小慧的农村姑娘。

    那姑娘当天来了,又当天回去了。

    姜姨就去找姚远,问他想好了对付张顺才的办法没有

    姚远说没有。

    姜姨就有些着急,对姚远说:“你没看见隔壁领来个姑娘啊我估摸着,那就是给张建军说的媳妇!张顺才这个老家伙,很快就会过来找你要房子!”

    姚远说:“我和他,讲好了的,得等到,麦子收了,这还早呢!”

    姜姨说:“你还真是傻!他结婚以前,不得置办家具、嫁妆张顺才家住的紧吧,置办了东西往哪放肯定会要你腾房子,放到你这边来。”

    姚远想想,这个还真有可能。可是,那个叫小慧的姑娘他也看见了,长的很白,很漂亮。这么漂亮一个大姑娘,会肯嫁给张建军

    姜姨就叹息一声说:“你是不知道农村的日子有多苦。好多地方,根本就没法活呀!女人能嫁给吃公家粮的城里人,好多人都上赶着,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哪里还管的上自己丑俊只要张建军肯要她,她一定会答应的。”

    姜姨说的这个道理,在现今社会里,可能根本不会有人相信。可是在那个时代,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同样,城里的小伙,不是有残疾,或者实在是找不着对象,一般不会选择吃农业的。

    前一阵子,姜姨还嚷嚷着等姚远再大一些,就给他去农村说个媳妇呢,只是后来发现姚远果然不傻,也就不再说这个了。

    好像姚叔的媳妇,也的确是姜姨跑回自己的老家,给他领来的,只是姚远并没有见过。

    张建军还真不是找不着媳妇,是这小子总琢磨着他爹是二把手,要找个姜抗抗那样漂亮的。

    可漂亮姑娘总是不多,就他们家和他的那个为人,大家都不愿意嫁给他。特别是他欺负姜抗抗,让姜姨那么一嚷嚷,矿机就这么大点地方,大家就都知道了,更没有漂亮姑娘愿意跟他了。

    那个时代,当干部只是工资比别人高一些,吃的穿的可能好一些,除此之外,干部并没有特别大的权力。毕竟,权力还是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谁也没有那个胆子作死,也根本不敢往那方面想,就是张顺才也不敢,怕露馅了挨斗,这辈子从上到下就都毁了。

    所以,张顺才的这个干部条件,还是不足以让漂亮姑娘不顾一切,以身相许的嫁给他那个缺德儿子。

    可长相丑的女人,张建军坚决不要,只能逼的他妈去农村给他找漂亮媳妇了。

    这一回,姜姨猜的没错。

    四月份的时候,张顺才就过来和姚远商量了,要他先把东边这套房子腾出来。张建军五一就要结婚,他得先给儿子置办家具,就放在这里。

    张顺才向他保证,不动他的麦子地,等麦子收了他再垒隔墙,收拾院子。

    这个条件,并不违反他们当初达成的协议,姚远也就没说什么,开始腾东边的房子。

    缝纫机给姜姨弄过去,反正那东西也只是姜姨使。三抽桌也给姜姨,还有炕上的长柜子,姜姨家里也没有,还有那个坑桌。台灯给姜美美学习用,收音机他留下了,放到西屋写字台上。

    剩下的沙发和茶几,就和外屋的一些乱七八糟,一起搬到西屋的外间里来,那里本来就空着。

    张建军看到那个沙发和茶几了,这东西在当时是很时髦的,连他爹家里都没有。

    他就跑来和姚远商量,反正你一傻子,也不招待客人,用不着这东西,不如给他留下。

    姚远懒得搭理他,哼哼两声说:“滚!烧……了,也……不给你!”

    守着外人,他照样还是装傻子,说话连不成句。

    张建军还不死心,追着姚远和他磨:“你看,这东西一点用处没有,放到屋里还占地方,你搬他干什么不如就留在这里,你也省事儿不是”

    姚远就问他:“没用……你……要它,干什么”

    张建军想想说:“我睡惯床了,不喜欢睡炕,我可以拿它当床,睡觉啊。”

    他还拿姚远当傻子。

    姚远说:“你……把……炕,拆了,换……换床。”一个人就把沙发拖到门外了。

    屋外是麦子地,已经长的一搾来高了,绿油油的。

    他怕沙发压了麦苗,就冲屋里的张建军喊:“出来,和我抬过去!”

    张建军不敢招惹他,只好和他把沙发抬到西屋去,中间踩了麦苗,又被姚远骂一顿。

    这回姜姨就有些着急了,她晚上吃饭的时候,就问姚远:“你还真打算把那个房子便宜张建军啊”接着就说,“按说呢,你一个人住两套房子,也的确是住不了。他家地方紧吧,咱该让他住。可是,这姓张的一家人,就没一个好东西,从老到小,一个比一个坏!房子给谁住我都没意见,给他们家住,我这心里不舒服!”

    姚远就嘿嘿一笑说:“待会儿吃了饭,咱们过去。”

    姜姨看他一脸神秘,也就不再问他。这小子不缺心眼儿,而且心眼儿比她都多。她只是心里纳闷儿,他又想出什么损主意了

    吃了饭,姜美美去里屋,在姚远搬来的三抽桌上,借着台灯学习。姚远就和姜姨到他那边去。他让姜姨在东屋的里间里站着,自己回了西屋。

    东屋只是腾空了房子,张家还没有拉家具进来。姜姨站在空荡荡的里间里,不知道姚远要干什么。

    就在这时候,里间屋里突然就传出来姚远的声音,沙哑而带着颤音:“姜姨,听得出我在哪里吗”

    姜姨吓得“妈呀”一声,从里屋跑出来。她明明看着姚远出去,进了西屋,咋突然就又回了东屋了

    正疑惑着,姚远从西屋里出来,向着她招手。

    姜姨进西屋,问姚远咋回事

     




21.半夜闹鬼
    四月中旬的时候,张顺才托包装车间的人,给儿子打了家具,送到姚远的东屋里晾着。

    包装车间有个木器工段,就是专门制作木头包装箱的,打家具也没有问题。
1...678910...2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