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风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千年书一桐
陆鸣是镇国公府的世子,他的亲事自然不是小事,且颜彧又是定南侯颜家的嫡长女,这样的强强结合,给陆家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有好事的长辈们围绕着颜彦打听起颜彧来,问颜彧的品行问颜彧的才学也问颜彧的长相。
这倒是有些难住了颜彦,略一斟酌,她开口说道:“各位长辈们放心,我这个堂妹是我二婶精心教导着长大的,我们姐妹从小就在一处读书一处习画学琴一处学刺绣,该学的也都学了,还有一点,还请长辈们相信我母亲的眼光,我母亲能看中的人自然是好的。”
说完,颜彦冲朱氏笑了笑。
这一笑,令朱氏心里咯噔了一下。
主要是颜彦这番话可推敲可回旋的余地太大了。
该学的都学了,学成什么样却不说,反倒夸她眼光好,说她看中的人自然不会错,若果真如此的话,她怎么从颜彦的笑里看出了一丝嘲讽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说颜彧是徒有虚名
不会的,准是颜彦心生怨恨,所以不肯承认颜彧的优秀也不肯为这个妹妹讲好话,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女人的妒忌心上来是看不到对方的好的。
这时的朱氏只有一个念想,她希望颜彧快点进门,快点把颜彦比下去,快点帮她把陆
第二百一十八章、贤内助
真正做起来,颜彦才知道并不是自己想象的这般容易,首先,材料工具设施都不齐全,以前在学校制作沙盘有电脑,有专门的设计软件,有专门的制作台,有专用的工具。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个时候也不用自己亲自去测绘地图地形,有现成的平面图,再结合电脑出来的效果图,事情就简单多了。
可现在倒好,因着这是一大片荒山荒地,还有一条江和一条小溪,将近两千亩大,地形比较复杂,颜彦又只去过两次,因而有的地方尺寸根本把不准。
此是其一,其二,材料工具太欠缺,没有塑料没有石膏没有油泥也没有现成的模型,有的只是泥巴、沙子、树枝和木料。
其三,颜彦一个女孩子,当着丫鬟婆子的面摆弄泥巴、沙子、树枝和小刀也太离经叛道,传到上房几位长辈耳朵里,不定又会给她引发什么后续来。
好在颜彦找了个理由,说是从书上看了一个做舆图的法子,想亲自试试,先拿自家的庄子练练手。
青禾几个是知道自家小姐喜欢读书且喜欢根据书中的内容琢磨新东西的,比如说蛋糕比如说火锅,因此,对颜彦的话也就信以为真了。
此外,还有最重要一点,陆呦知道颜彦之所以心心念念要搞什么庄子就是为了替皇上分忧找什么新式种子和种植方式,而他又是见过自己媳妇种种特异之处的,因而,他非但没有多问什么,反而帮着她一起约束青禾几个,一起瞒过院子里的这些婆子,怕这些婆子们出去乱嚼舌头。
不过在亲眼看到颜彦将一块块泥巴堆成高高低低的小山,再在小山中插上一根根树枝时,陆呦对这项工作好奇了,也有兴趣了,每次从外面回来便迫不及待地蹲在颜彦身边,帮着颜彦削木块搭房子做院墙。
还别说,陆呦的动手能力不比颜彦差,大概是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说五岁那年被关在院子里,身边也没有人陪他,所以他没少玩泥巴玩树枝什么的,可惜就是没有搭过房子。
古代的房子模型相对来说还是容易些,都是平房,但有一点,整个沙盘她是按照1比1000的比例设定的,因而,房子的尺寸要求微缩到两三寸之间,这就有点难度。
好在颜彦需要的也只是一个简易的模型,而陆呦又是一个相当有耐心且又相当细心的人,因此,他主动接过了这项工作,,成了颜彦的“贤内助”。
这天,好容易陆呦不用出门见客了,颜彦便想拉着他再去一趟荒山荒地那边考察一下地形,顺便再捡一些小碎石子回来放在河床上。
可谁知临出门前,朱氏找人把她叫过去了。
原来,元宵节快到了,往年这个时候,皇家会联合这些世家大族一起在长安街上办一个灯谜会,陆家自然不能缺席。
往年的这些灯谜大多是陆鸣拟定的,今年家里来了新人,且颜彦如今也是名声在外的才女了,因而朱氏就想把这件事交给颜彦。
毕竟她儿子是要做大事的,哪能在这些小事上费神
再说了,朱氏也存了一个私心,她想看看颜彦拟出来的灯谜究竟有没有新意,看看陆家能不能拔得头筹。
婆母有令,颜彦只得接下这活,好在原主之前也干过这事,只需出几个灯谜即可,不用她亲自去做灯笼。
只不过之前在颜家时,原主是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做,而现在朱氏是把活交给她一个人。
因着时
第二百一十九章、踢铁板上了
大街上确实比往日热闹了不少,人影憧憧,尤其是拐到长安街后,颜彦头一回体会到所谓的摩肩接踵是什么意思了。
好在灯市并没有让颜彦失望,整个一条街市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的花灯,远远看过去,真的感觉像是两条巨龙在闪耀在腾飞,映衬得整条街都流光溢彩的,美轮美奂。
还有,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大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微风过处,送来阵阵的脂粉香,同时传来的还有她们清脆欢快的笑声。
因着人多,怕挤散了,颜彦的手一直在陆呦手里握着,偏颜彦不是一个安分的主,一会觉得这盏花灯工艺不错,一会又觉得那边的造型不错,没一会又相中了别的,说是上面的谜面比较别致。
还有,除了花灯,路两边也有不少卖小吃的,滚烫的汤圆和馄饨,不过当地不叫馄饨,叫馉饳,只不过这种馉饳做法比饺子和馄饨都复杂些,外形有点像花骨朵,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水煮一种是炸好用签子扎着卖。
颜彦是第一次见,自然没有吃过,因而她青玉去买了一串尝尝,感觉没有煮的好吃,她嫌皮厚。
除了这些,还有卖饭团的卖包子卖各种饼子的,颜彦还好,青玉几个是吃了个够。
而颜彦之所以敢在路边吃东西,主要是他们几个脸上都戴着面具,再加上她今天出门为了低调些,和陆呦两个穿的都是家常旧衣服,就连外面的斗篷也是很普通的羊皮。
终于,当颜彦第n次挣开陆呦的手站到一个卖玫瑰饼的挑担前时,陆呦总算忍不住笑了。
“宝宝,晚饭没吃饱”陆呦一边说一边还动手摸了下颜彦的肚子。
“讨厌,别闹。”颜彦一边说一边拍掉了陆呦的手。
好巧不巧的,这声“宝宝”落在了旁边几个男子耳朵里,这几个人很快转向了他们,其中一个人的目光似乎犹为怪异。
可惜,彼时颜彦正低头揭开面具一角把半块玫瑰饼放进嘴里尝尝,并没有留意到旁边的那几个人。
谁知正当她尝过之后过来牵着陆呦的手一块往前走时,那几个人再次石化似的看向了他们。
“这可真是世风日下了,大街上居然也一点也不避嫌,不堪入目,不堪入目啊。”有人顿足喊道。
因着他声音不小,他一开口,很快有人顺着那人的目光搜寻起来,这才发现有一对男女毫不避嫌地手牵着手往前走。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大家都戴着面具,谁也认不出时谁,再有一个,颜彦身量不足,她还不到十五周岁呢,身高估计也就一米五左右,而陆呦比她高了一个头,因而有人很快替他们回答了,“兴许是父女呢。”
“父女也不行啊,父女也得讲男女大妨啊。”有人驳道。
颜彦自是不清楚这些,可架不住有人非要好事,非要摆出一副卫道士的架势,因而,当她拉着陆呦的手站在一家摊位前,指着上面的一盏百合灯娇娇糯糯地喊出“夫君,我要这盏。”时,后面跟来看热闹的那几人忍不住了,其中一位男子上前指着陆呦训道:“这位公子,看你的穿着打扮想必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你的礼义廉耻呢莫非你只是一个徒有虚表的寡廉鲜耻之人”
说完,没等颜彦反应过来,只见那人又指着
第二百二十章、怼回去
待青玉青云两个离开后,那位戴着狼面具的男子看向了另一位戴着鹰面具的男子,“宁静兄,你在想什么还有,方才你怎么不作声”
“岂止宁静兄不做声,没看讷言兄这半天也没开口吗”戴着狐狸面具的男子向另一位戴着猴子面具的人问道。
“我说你们两位,难道真的没看出这两人是谁”戴着猴子面具的人问道。
“谁”戴着狼面具的人问道。
“哦,我知道了,原来是他们。”另一个戴着老虎面具的人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见此,戴着鹰面具的人瞪了一眼戴着猴子面具的,倒是没说什么。
原来,这位戴着鹰面具的男子就是陆鸣,最近几年,每年的元宵节家宴结束后,他都会邀三五好友知己什么的出来聚聚,大家在一起喝喝小酒,吟诗作赋,待天黑后再来灯市逛逛,找寻点作诗的灵感,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而这所谓的三五好友,自然也不是普通人,比如这个戴猴子面具的就是吴哲,陆含的丈夫,陆鸣的妹夫;而这个戴着狼面具的人则是门下省左相徐长兴的儿子徐钰,另一个戴着狐狸面具的人是户部尚书石光裕的儿子石曦。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治国公府的世子赵鸿,也就是戴着老虎面具的人,赵鸿的母亲是陆端的胞妹;剩下那个则是朱氏的娘家侄子朱晋,这两个都是陆鸣的表亲,只不过朱晋的年龄小些,也不是嫡长孙。
说来也是巧,这几个人可可就是一个多月前在松麓书院和颜彦对辩的人,原本徐钰和石曦就觉得颜彦说话的语气和声音很熟悉,这会见了陆鸣和吴哲的态度,也猜出了颜彦的身份,也就明白方才为什么一直是颜彦开口了。
“原来是她呀,哼,人尽可夫的货色,幸好二表哥没有娶她。”朱晋忿忿说道。
上次在松麓书院他就被颜彦堵的哑口无言,为此他耿耿于怀了好久,偏今日又撞上颜彦和陆呦两个夫妻和顺的样子,所以一怒之下有些口不择言了。
“怎么说话呢”陆鸣训了他一句。
“不是吧她都这样对你了,你还这么维护她”朱晋瞪大了眼睛。
“这是两回事,毕竟当初是二哥退亲在前,你还想人家怎么对你”吴哲说了一句公道话。
“咦,有点意思,宁静兄都没有开口维护,反而是讷言兄替她说话了,有点意思。”本来只想看热闹的徐钰忍不住揶揄了一句,他是嫌热闹不够大。
“就是,我看你应该改名叫多言,叫什么讷言”朱晋见有人站在自己这边,也跟着呛了一句。
“好了,还看不看灯市了对了,陆鸣,听说你们家今年的谜面是那个女人出的,不如我们几个去看看她到底出的是什么”赵鸿到底大两岁,息事宁人地说道。
“真的吗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借此做点文章”朱晋眼睛一转,想出了一个主意。
“不好吧真闹开了影响的是陆家的声誉。”吴哲又插了句嘴。
“放心,我不会针对陆家的,也不会被他们抓住把柄的。不过我倒是有几分好奇,如此粗俗不堪的女子居然入了太后和。。。”
“打住,这种话是轻易能说出来的”陆鸣又训了朱晋一句。
“好了,反正闲着闲着,不如我们就去看看陆家的花灯吧。”徐钰提议道。
他听父亲提过这位颜家大姑娘,也亲自见识过她的口才,因而对她的才
第二百二十一章、猪队友
李穑正打量陆鸣一行时,陆鸣几个也在打量李穑一行,偏今天李穑几个出门前李稷强调了一定要低调,所以他们身上穿的还不如陆呦和颜彦,都是细麻面的羊皮大袄,连绸子都不是,因而,朱晋轻敌了。
不独朱晋轻敌了,陆鸣几个也走眼了,因而见李穑反驳朱晋,陆鸣看了一眼徐钰和石曦,徐钰斟酌了一下,开口说道:“杜撰不杜撰确实影响不了什么,我这位小兄弟也是见这些谜面大部分是借用前人的诗作,所以才以为这两句面生的小词也是前人的作品。”
“就是啊,既然大部分是前人的诗句,何不索性一直采用前人的为何非要夹两句自己的词作,这不明摆着是来沽名钓誉的不就是想让别人夸夸她的诗才堪比前人么”朱晋见徐钰开口帮他,底气更足了。
“这是什么论调谁规定谜面一定要用前人的诗句再说了,这是灯谜,灯谜,你懂不懂有本事就猜谜底,没本事少。。。”
“小六,你也说了,一个灯谜而已,跟不相干的人计较什么”李稹看出这几个人是来找碴的,拦住了李穑。
“也是,我也是糊涂了,四哥,你来猜猜,这个地名是哪里,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云,燕,月,地名,大哥,我猜中了,这地方莫不是云州”李穑灵光一闪,跳起来说道。
“还别说,应该就是云州,六弟,去,问问,对不对”二皇子李穗笑道。
守摊的小厮见此上前陪笑道:“几位公子,确实是云州,不知这位小公子是要这盏灯呢还是要红封”
因着灯会的规矩是对方猜中谜底可以把灯提走,不想要灯的也可以要一个红封,红封里多半是十文钱,故而对方才有此一问。
李穑显然也是清楚规矩的,忙指着这盏灯让对方取下来。
“小六猜中了这个,那么这个我也猜中了,准是幽州。”李稹指着“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那盏灯笼说道。
毫无疑问,李稹也猜中了。
有了幽州和云州打底,剩下的十四个谜面很轻易就能猜中了,只不过李稷命大家打住了,没让再猜下去,他想把机会留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来了解颜彦的诗才,为此,他还命李穑留下了那盏写着“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荷叶灯。
多好的意境,可惜,只有短短的三句,要是能把整首词借来看看就好了。
谁知李稷刚想到这,只见李穑不甘心地放下手中的灯笼,碎碎念道:“大哥,这三句词多应景啊,你看,云州那边寄信过来,燕王站在西边的楼上怅望头顶的一轮明月,希望能尽快收回故国家园,哎,可惜,有人就是有眼无珠,这么好的诗才居然嫌人家是杜撰的,他倒是想杜撰呢,可杜撰得出来吗”
“你说谁呢谁有眼无珠”朱晋的怒气被挑起来了。
“谁捡骂就说谁呗。”李穑给了对方一个鄙视的眼神。
朱晋还待说什么,只见陆鸣上前拦住了他,因为方才太子开口让李穑留下那盏灯笼时,他听出了太子的声音,再一看这几个人,可不就和颜彦成亲那天的阵势一样么
开玩笑,敢和太子皇子们吵架,不要命了
可因着陆鸣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他不敢开口说话,只想拉着朱晋赶紧逃离此处。
可朱晋不明白陆鸣的意思啊,不光朱晋不明白,一旁的徐钰几个也不懂啊,干脆直接问了出来,“宁静兄,这是什么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