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余烬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哥来打酱油
“可是前朝玄奘法师西行所经过的那个佛国么?”
“正是,它原为吐蕃属国,两国之间素有通婚,如今,已是我大唐治下。”
李栖筠闻言,眼睛都睁大了不少,这可是灭国之功啊!可是让他没想到的还不仅于此。
“如今,李嗣业所部兵马,联同天竺诸国二十余,大举西进,扫荡吐蕃周边,此刻他们到了哪里,本帅亦是毫不知情,你让某到哪里去唤回?”
封常清叹了一口气:“我部驻于此地,只待前方消息,一旦有变,即刻就会进军,若是一切顺利,将与李部相会于吐蕃人的都城之下。”
“贞一啊,你说我为何如此为难?”
李栖筠再也难掩惊讶之色,他万万没有想到,人数不过一万的安西戍军,竟然已经走得这么远,取得的战果如此之大,这简单超出了他的想像,战前最乐观的估计,也不过是取得大勃律一地而已。
可听对方的语气,就连整个象雄,也行将归附,那可是连前汉都不曾做到的伟业!
会师逻些城,当年浩浩荡荡的征伐,大唐进行过不只一次,而唯一一次冠以“逻些道行军”的那一次,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扼腕的大非川之败。
谁能想像,倾数十万之兵做不到的事情,安西唐军区区一万之数,竟然已经有板有眼,有计划有决心,甚至是......有希望。
“此行进军,名为‘曙光’,眼下,吐蕃人的主力被吸引在青海一侧,他们纵使全民皆兵,也不过乌合之众,而我军众志成诚,就算全数战死,也誓要将吐蕃打死打残,这是大唐最好的机会,也许会是唯一的机会。”
封常清的脑海里,想起了刘稷临行时的话语,打动他的不是慷慨激昂的口号,而是这么久以来,对方所做的点点滴滴,如果说当时还看不清楚,眼下已经昭然若揭。
此子,就是想以安西唐军主力,拼掉吐蕃人的都城,毁掉他们的根基,让这个以各部落组成的农奴制国家,提前百年分崩离析,陷入混乱当中,从而一举解除大唐的腹心之患。
封常清没有说话,得知实情的李栖筠也沉默了下来,段秀实很快看完了书信,也明白了这些文字后头的意思。
而他的一句话,更是让两人陷入了沉思,久久难以平静。
“中丞,若是我安西都收到了敕令,河西、陇右、北庭这些近得多的节镇,会收不到吗?”
盛唐余烬 第一百九十一章 袭扰
“象雄人离去了?”
贡塘城中,听到杨预的回报,刘稷一愣。
“恩,全都走了,城下的营地里空无一人,多半是连夜走掉的。”
杨预不以为意地说道,象雄人也好,山民也好,在他的心目中,都不过是一些可以利用的棋子罢了。
“能确定,他们是往回走的么?”
“能,他们没有掩饰行藏,据昨夜值日的军士说,从城头就能看到遍地的火光,早起,某亲自去看过,脚印子的方向,就是朝着返回的路线。”
这就有些意思了,如果他们是独自向前,扫荡那些弱小的吐蕃部落,刘稷不会觉得奇怪,因为每天都会发生,如今的贡塘周边,已经没有了牧民的存在,那些得到风声的,一早就逃离了,他们的斩获越来越少,因此才会突然返回?
事情不可能如此简单,身处他的位置,也不可能会毫不怀疑,这其中一定发生了什么变故,不知不觉中,他的脑海浮现出一个女人的身影。
这个时代的女人啊,还是真让人无法小看,要知道华夏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可就诞生在本朝。
“杨鹄子,我听说,你的营帐中收了一个女人?”
杨预一听就炸了:“耳报神啊,昨日的事,哪个多嘴多舌的捅到你这里来了。”
“怪了,那天不知道是谁说的,这里的女子一个都看不上眼,怎么转眼就变了,如此饥不择食。”刘稷笑着打量他。
没想到,杨预正色说道:“因为她不是吐蕃女子。”
“怎么回事?”
“昨日巡查,在城外二十里的一个河谷,康老四带着山民围住了一伙牧民,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他们杀死了成年的吐蕃男子,正待将其余的人带回来,这个女人突然暴起,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摔在了石头上。”
“什么?”刘稷长身而起,不自觉得握紧了拳头。
“那是她自己的孩子,出生不足三个月,当时就丧了命,这还不算,她发了疯一般地拿着一把小刀,先是刺死了一个三岁的女孩,然后又一刀杀死了一个七岁的男孩,全都是她的亲子。”
想到那天的惨状,杨预也不禁恻然:“若不是周围的山民反应过来,将她拉住,下一刀就会刺在自己的胸口上,不过某赶到的时候,那一刀不过偏了少许,血流了一地,只余了小半条命。”
“是个汉家女子?”
杨预点点头:“她家是陇右廓州人氏,开元二十八载被吐蕃人掳获,辗转了好些个部落,最后卖到这里,丈夫被杀,儿子被吐蕃人养大,变成了庸奴,连汉话都不会说,她则......”
“被她杀掉的那几个全都是和吐蕃人生的,如果不是吐蕃人用她儿子威胁,一早就自尽了,她本以为是山民袭扰,如今看到咱们的身影,知道是故国的人到来,便没了活下去的勇气。”
杨预的话在他的脑子里嗡嗡作响,几乎就要站不稳,能让一个母亲亲手杀死三个孩子,这是多大的仇恨?如果他们没有到来,这种仇恨也许会压在心里,直到整个人麻木地死去。
仇恨,缘于敌人的残暴,可后世的所谓专家,却要受害者去原谅,那时候他就想不通,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穿越以来,他曾经迷茫过,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所在,因此做事凭的都是本能,也只有到了今天,看到那些被国家抛弃,被敌人奴役的汉家百姓,才突然明白,对于吐蕃这个早已经消失的国家,为什么会有恨意?
这样例子,还有许多,周边的游牧不只吐蕃一个,被掳掠的百姓也不仅仅是陇右一地,一个国家最大的职能,就是保护他的子民不受侵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而他们这些军人,就是保卫国家的一把刀,铲平那些大大小小的威胁,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避免那样的惨剧发生,要比任何的功绩都更有成就感。
刘稷沉着脸,一字一句地说道:“让康老四的人,加大出击范围,必要时,可让张无价他们相助,杀人之前,甄别所有的人,我不想再看到活着的,吐蕃人。”
杨预被他那杀气腾腾的话语惊到了,连语气中多了些嘱咐的味道,都没有听出来。
在这里,他的话就是最高指示,康老四所带领近五千山民,在杨预骑军的配合下,大规模向着臧河的下游方向扫荡,所截获的牛羊马群不计其数,他们的行动迅速而隐蔽,又有了足够的马匹,已经从一支步卒,变成了大规模的游牧之兵,所能控制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甚至连几处把守不严的城池,都被一举端掉,大量被解救出来的人口,先是送到了贡塘城中,然后绝大部分不愿归乡的,都被送往了大山的另一端,尼婆罗。
整个行动像是滚雪球一般地扩大了数倍,波及了整个臧河的上源,对于人口数本就不多的吐蕃人来说,这才是最为致命的打击。
很快这里的消息就被传到了吐蕃人的都城逻些,当尚结息从青海的方向赶回来时,看到的就是一付人心惶惶的局面。
“你说什么,唐人从臧河的上游打来了!”
迎接他的是只比他早到十多天的尚结赞,闻言有些无奈地说道:“不瞒你说,我是从勃律被他们放回来的,唐人打进了象雄,我本来想回这里求救兵,可是你看看,那些部落的头人,一个个吓得浑身发抖,让他们出人去打唐人,谁也不肯”。
“尚结息,希望你能带来好消息,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过好消息了。”
“我的朋友,我的消息,虽然不错,可是太远了,而且在说出来之前,我必须去见赞普,请你带我去吧。”
没想到,尚结赞一把拉住他:“我们伟大的赞普,根本就不在逻些,你想去哪里。”
“他又去了亚着贝擦城?”
“是啊,那些苏毗人,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让他言听计从,我们这些人已经说不上话了。”
尚结息有些无奈,却没有再争辩:“哥舒翰在青海的攻势已经停下来,达扎路恭很快就会回师,但这需要时间,如果赞普不顾他的子民,我们就要另想办法。”
“你想怎么办?”
“去找赞蒙,你那位姐姐。”
尚结赞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缓缓地点点头。
盛唐余烬 第一百九十二章 口实
对于巴扎多城的唐军大营来说,这两天是消息迭出,无法让人平静的两天。
李栖筠带来的大都护府敕令并没有被所有人看到,然而怎么也瞒不过老资格将领杨和的耳目,他的于阗镇军本就是以骑兵为主,早在李栖筠入营的时候,手下就将消息报到了他这里。
来人身负什么样的使命,光凭猜测很难认定,但是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却让人不得不多想一层。
如果说,后营的工匠奉命收拾那些攻城器械,或许可以看做即将进军的先兆,可迁移本地的百姓,让他们往大勃律而去,就令人有些费解了。
他首先找到了田珍,因为两人有个共同之处,自己的儿子还在尼婆罗,对方的徒弟也不在营中。
“你觉得,中丞有退兵之意?”
“只怕不是有意,而是正在实施。”
田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两人没什么交情,要说有,也是跟封常清走得近的缘故,可此时,相同的牵挂,让两人有了天然接近的基础。
“老杨头,你意欲如何,不妨直言。”
“是与不是,一问便知,你我同去见中丞罢。”
杨和的话让他笑了笑:“你们这些老酸,就知道怂恿粗人出头。”
“田麻子,五郎的乾坑戍可是你的部众。”
“若不是因此,某会同你鸹噪?忒多废话。”
田珍斜了他一眼,转身便走,杨和摇摇头,赶紧加快脚步,跟在他后头。
中军大帐显得很平静,全副甲胄的节度牙兵围绕四周,封常清的押衙看到他们到来,并没有为难,而是依足规矩,让他们自行解兵,唱名入内。
帐中已经有数人在,除了刚刚抵达的李栖筠,还有段秀实、梁宰,以及正在回报军情的马璘,他那一口浑厚的雍凉口音,显得抑扬顿挫,回味悠长。
“昨日,象雄人大举集结,各处皆是一样,看他们行进的方向,是朝着穹隆银城而去的,属下怕有什么变故,故此连夜赶回,望中丞早做准备。”
封常清听完,面色有些不豫,目前他们与象雄人更像是达成了某种不成文的默契,他们不曾逼近,对方也很少出来,只是隔着高原远远地对峙着。
但是这样的默契,根本就没有约束力,如今突然来了这么一手,是打算集结重兵反攻么?在场的所有人,听到马璘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子,原因很简单,巴扎多城,本就是象雄的一部分。
若是象雄人真有进军之意,了不起打上一仗,或是不战而走,可那样一来,他们就只能退往大勃律了,一旦巴扎多城失陷,与尼婆罗方向被彻底截断,那边的人怎么办?
“本帅知道了,兹事体大,辛苦你一趟,再去打探清楚,看看象雄人究竟是个什么心思。”
“属下听令。”马璘毫不犹豫地一抱拳,接令而去。
封常清吩咐了一声,朝着刚刚进来的二人一点头:“你二人来得正好,咱们须得做个决定,让李嗣业和五郎他们退回来。”
杨和与田珍都是吃了一惊,没想到,他们还没有开口,结果就摆到了眼前。
“出了何事?”
“李相国病体难愈,已经发下敕令,让我等速速回师,献俘京师。”封常清简单地解释了一句,两人立刻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这么说,往尼婆罗的信使已经派出了?”杨和开口问道。
“嗯,昨日夜里就发出了,希望还能赶得及,李嗣业动作太快,某怕他们已经不在康提普尔城了。”
他没有提到五郎,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位置,更没有人知道那件事的结果,很明显,封常清之所以还停留在此,不是因为象雄人的动静,而是等着那个结果。
他不提,自然有人提,田珍冲他一抱拳,朗声说道:“末将身为归仁军使,本就驻守勃律,乾坑戍一日不回,我的人便在此等候一日,还请中丞恩准。”
紧接着,杨和不紧不慢地说道:“于阗镇军,须得全军而还。”
封常清看着两人,摇摇头,转身对李栖筠说道:“某说他二人必不肯退,如何?”
段秀实与他相视一笑:“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法子了,中丞与后营先走,左右李相国要的是战果,我等在此接应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了,什么时候再退兵。”
这倒是个稳妥的法子,杨和二人都是松了一口气,有了大军主力,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故,终归有法子可想,否则,就凭两人加一块儿的四千来人,还真有些不好说。
毕竟,象雄人的都城里,有着几十万人口,万一发了疯,集结个数万人还是很有可能的。
“如此甚好,先让这里百姓撤往勃律,贞一你同后营先行,我同牙兵再多待几日,到时候,咱们在归仁军会面。”封常清点点头,显然这是计议已定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到来。
“谨遵中丞之令,属下今日就动身,免得那位相府中人,等得不耐烦了。”
李栖筠自然没有二话,旁人却知道封常海还是想等一等前方的结果,不然心里不塌实,真上了京城,也不好说话。
第二日一早,李栖筠就同后营的工匠、傔人上了路,与他们同行的,是扶老携幼的本地百姓,无论他们情不情愿,唐人的话是不容更改的,这些人只有一个选择。
几乎在他们离去的同一时刻,咄骨利跌跌撞撞地赶到了巴扎多城下,他只比马璘晚了一天,同样是连夜赶路。
他的到来,让封常清等人大喜过望,犹其是听到了刘稷的消息,只是没想到,他居然深入敌境那么远,已经到达了吐蕃人的背后。
好在事情办得很顺利,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还留给了他们一个进兵的口实,那就是。
吐蕃人杀害了大唐的使者。
这个结果让封常清再一次犹豫了,因为无论朝廷想要与吐蕃人达成何种协议,都饶不过一件事去,讨回公道。
可是段秀实的判断同样在理,一旦别处退了兵,吐蕃人的压力就会全数转到安西唐军的身上,只凭这点子人马,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的。
怎么办?面对咄骨利等人期盼的目光,他不得不面临更加困难的选择。
盛唐余烬 第一百九十三章 暴乱
穹隆银城的暴乱来得十分突然,大批的牧民涌入城中,刚开始还算正常,因为自从唐人进入象雄地区,这样的事情天天都会发生。
然而这一次,来得人实在太多,当守军发现不太对劲里,城门已经关不上了,从山脚下,源源不断的人流充斥了整个高原,更多的人还在从远处赶来,就连这个国家的统治者都在吃惊,不知道自己的民众居然会有如此之多。
他们在街道上聚集,嘴里念着一种奇怪的咒语,据说是来自于邻国的某种特殊教宗,与这个国家,特别是在上层人物中流行的苯教完全不同。
“佛语?”王宫的高处,老妇人看着城中发生的一切,喃喃地说道:“吉桑央措,没想到,你的心会这么大。”
“王后,我们该怎么办?”护卫王宫的卫队首领忧心不已。
“你觉得他们的目标是这里吗?”
“不好说,他们在朝吐蕃人的营地聚集,可能会起冲突,我们需要出动吗?”
老妇人沉默地看了一会儿,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选择,搞不好就会让这些人的怒火,指向自己,她的沉默,被卫队长理解为否认,因此,所有的守备力量全都集中到了王宫附近。
冲突很快到来,为数不过一千人的吐蕃人营地,被数不清的象雄百姓团团围住,这种明显的敌意,立刻引起了吐蕃人的警觉,做为这个国家的特殊存在,他们不允许权威被挑战,然而当武力无法起到阻吓的作用时,那些愤怒的人群马上冲进了营地,流血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所有的吐蕃人都没能逃脱,鲜血让这些普通的民众变成了嗜血的暴民,他们毫无畏惧地迎向吐蕃人的刀枪,用身体挡住那些杀人的利器,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变得强大,超越了死亡。
接下来就轮到了脚下的城池,那些城中的大户人家,首先遭到了洗劫,许多人的尸体被扔到街上,城中到处都燃起了火光,暴乱在迅速地蔓延着,就连一些守军都加入了民众的行列。
这种情形渐渐地波及到了王宫附近,守卫这里的是王国最忠心的队伍,他们身家丰厚、待遇不凡,与这些民众天然就有着隔阂,但致命的一点就是人数太少,对于全城十多万暴民来说,为数五千的卫队,就像汪洋中的一条小船,随时都可能倾覆。
“怎么办?他们越来越近了。”卫队首领已经下令所有人戒备,一支支闪着寒光的利箭,指向黑压压的人群。
“让其他的人从地道离开。”老妇人终于做出了决定。
卫队长吃惊地说道:“你不走?”
“我要和她谈谈。”
老妇人神色不变地说道,卫队长有些不明所以,但没有再问什么,而是马上去安排王室成员的离去。
第二天清晨时分,老妇人等到了她想见的人,在小四和小五的护卫下,曾九娘骑着马从大街上通过,沿途的百姓纷纷向她合什作礼,眼中冒出狂热的神情,嘴里更是高呼着一个陌生的称呼。
“度母!”
在老妇人的眼中,此刻的曾九娘披着经幔,头戴花冠,恍若佛经中的真神化身,再也不是那个一脸谦逊的吐蕃贵妇模样。
到了石阶前,她拒绝了护卫者的陪同,在满城民众的欢呼声中,自己一个人缓步走入王宫,像是回到了家中。
“吉桑央措,你真让我吃惊,原以为,是我们保护了你,现在看来,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
“尊敬的王后,吉桑央措从来没有忘记你的恩惠,没有它,我可能活不到现在,十多年来,我一直心存感激,希望有一天能回报这份恩情。”曾九娘款款而上,与她站在了一块儿。
老妇人笑了:“你的感激还真是特别。”
曾九娘看着王宫外的人山人海,也笑了笑:“我提醒过,不只一次,你应该记得。”
“是的,我记得,当时我放了你一马。”
“放与不放,这一切都会发生,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不会有这样的谈话,他们会直接冲进来,将这里夷为平地,包括那条地道。”
老妇人一惊,连这种秘密都被知道了,那也意味着这个王国已经不再安全,他们就算逃出了穹隆银城,又能往哪里去?
“我已经活够了,随便你怎么处置,让他们离开,我保证,这里的护卫全都放下武器。”
曾九娘看着她,语带诚挚地说道:“离开吧,叫他们不要抵抗,我保证他们的安全,这就是我的感激。”
“你放我走?”老妇人有些不太相信。
“我不想伤害你,就像你不想伤害我一样。”
曾九娘说完,转身走下台阶,随后不久,王宫的大门就被打开了,那些护卫全都放下了兵器,一个接一个地走出来,狂热的民众,马上拾起他们丢下的武器,控制了整个王宫。
小四和小五跟在她的身边,有些担心,直到她回到了人群中。
“你们去送她一程,下手利落些,不要让她太痛苦。”
曾九娘面色淡淡地说道,眼神中有些落寞。
贡塘城中,刘稷接到咄骨利传回来的消息,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也亏得这个家伙耐力惊人,又擅长山路,才会将别人五天才能跑完的路程,缩短了将近一半。
当然,这个消息让他有些失望,李林甫果然病倒了,事情也果然按他想像得发展,一次庞大的军事行动,即将以虎头蛇尾而结束,他做了这么大的努力,依然无法挽救这个国家的命运,或许这就是所谓历史的惯性么?
主力唐军止步不前,他就算发动了尼婆罗人又有什么用?前进的路上,有着无数的凶险,自己又不是超人,真的能一个打一百个。
正如段秀实预料的那样,连远在象雄的安西唐军都接到了敕令,其余各部又怎么可能没有收到?
真实的历史已经告诉了他结果,可笑自己还以为能改变。
这一刻,刘稷感到了心灰意冷,就像喜玛拉雅山脉吹来的寒风。
从未有过的冷,
盛唐余烬 第一百九十四章 遗迹
高原的清晨朔风凛冽,身上的大氅镶了厚厚的毛领,依然挡不住无孔不入的寒意。
刘稷看着前面不远处的厚实背影,不禁缩了缩脖子,人和人果然是有区别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好筋骨,他似乎就没看到,咄骨利换过别的衣衫,除了那套粗麻织就的猎户装束。
他们这一行不过五人,除了他们两个,还有两名随行的军士,以及一个俘虏,尽管知道希望不大,刘稷还是想再争取一回,如果事情成了定局,那就意味着,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有一些计划也得提前安排下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