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蜀汉之庄稼汉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甲青
想到这里,黄月英心里不禁有些愧疚,只看到他是山门子弟,却忽视了他也只是个孩子,小小年纪撑起这么一个府,想来也不太容易。
以前的他隐藏自己的山门子弟身份,如今却不介意被人知道,说不定此时正是师门考验他出师的紧要关头,可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连累了他。想到此处,黄月英不禁关心地问了一句:“府上的粮食还够吃吗?”
“啊?”冯永有些奇怪为什么黄月英会问到这种问题,老老实实地回答,“暂时还够吧。”
“既然粮食够吃,那为何还要在坡上开荒?”黄月英指了指正在开荒的庄户,“粮食要真不够吃了,就直接说出来,没什么丢人的。谁还没过几道坎的时候?”
“不是种粮食的。”冯永随口说道,“是种茶。”
“茶?什么茶?做茶汤的茶叶子?”黄月英吃惊问道,“你会种茶?”
“是啊。”冯永点点头,“南中不是乱了嘛,这茶叶子越发地少了,所以小子想自己种。对了夫人,这坡上开荒种树,官府不管吧?”
黄月英哪知道冯土鳖问这话的意思,没多作考虑就说道:“没有这规矩。坡上原本就是荒地,就是开出来,没有水,也种不出粮食,官府不会管这个。但为何不能种些桑麻?茶汤又非日常所需,可有可无的,有时就喝,无时就算不喝也不会出事,辛辛苦苦开出这荒地,就为了种这个,你这不是胡闹吗?”
我就怕我种出来,把茶叶卖出去的时候你那个好阿郎要眼红!





蜀汉之庄稼汉 第0072章 事情的根源
“夫人刚才问了一句府上粮食够不够,想来也猜到了一些缘由。这些孩童,要教他们识字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冯府现在还承担得起,但日子益久,开销越大,所以小子也就是未雨绸缪而已。”
虽然知道眼前这小子说话不尽不实,但黄月英也没心情深究,有些小心思是正常的,只要大事上不犯糊涂就行。
“你想卖茶?”
“是啊。”
“不妥。商贾之事,终不是正道。耕读传家乃百年之计,不能急于求成,慢慢来。你年纪尚小,不能为了些许钱财而毁了名声,明白吗?”黄月英是真心为了冯永着想,在她想来,冯永这种做法也是为了给自己积累些底蕴,最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她的阿郎,确实不喜欢世家,因为世家不但会隐匿人口,还会隐瞒实际田亩,让朝廷收不上丁赋粮税。至于像冯家这种连寒门都勉强的门第,反而是最受到阿郎支持的,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又不用担心像大世家那般尾大不掉。
当然,如果冯永知道了黄月英的想法,就会总结一句:封建王朝的稳定,还是要建立在自耕农足够的基础上。如果非要用后世的话解释,那就是:社会的稳定,还是要建立在中产阶级数量足够多的基础上。
可是我是真的怕以后你家阿郎看到我的茶叶就要抢啊!
冯永叹了一口气,说道:“小子明白了。夫人请放心,小子不会拿自己的名声来开玩笑的。”
看到这小子一副敷衍的模样,黄月英就感到生气,自己好心好意地提醒,竟是换来他这副模样?但想了想,说不定这正是他背后师门的意思呢。唉,在没有弄清这小子的底细之前,自己还真不好说什么。
“算了,你也是个有主见的,我就不多说了。这日头这般大,这些孩童站久了,不怕发痧吗?”
发痧,即是中暑。
所以说所谓躬耕于南阳的话,根本就是艺术性说法吧?你要真的下过地,怎么可能不知道真正的庄户孩子,是不会怕太阳的?说在太阳底下晒一天还能活蹦乱跳那是夸张,但晒上一两个时辰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黄月英这么说了,冯永还是要给点面子的,当下便对着孩子说道:“解散!”
孩童们闻言,立刻放下手臂,双腿合拢,齐齐喊了一声:“诺!”
这一下子连熟悉冯庄的赵广都微微有些色变,望向冯永的眼光带上了钦佩:我这个兄长,果然是腹有韬略的人。前些时候看到这些孩童会排行伍之列,就已经是让人惊叹不已,没想到这些日子没注意,兄长竟然已经把他们操练得如臂使指。这般想来,兄长也定然是会军阵的吧?嗯,肯定是会的,不然那兵法三十六计,又从何而来?
黄月英原本听到冯永带着庄户们在山坡上开荒,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块比上田还多打粮食的下田,还以为这小子又要施展师门秘术,能让坡上也种上粮食,没想到上得坡来知道不是用来种粮食,心下有些失望。转而又自嘲起来:自己还是有些贪心了,能让下田变上田已经是邀天之幸。他的师门就是再厉害也不是神仙,何来这般能耐?让没水浇的坡上也能种粮食?
“我想见见那孩子。”
就在冯永与黄月英扯皮的时候,cd张府内,张夏侯氏坐在后院的凉亭里,对着坐在她的对面,微微挺着肚子,正拿着一个团扇轻轻地扇着的少妇说道。
那怀孕少妇闻言,恬静一笑:“不急的,阿母,这个事情,那个冯郎君如今还蒙有鼓里。你这个时候突然要见他,指不定会被他发觉端倪,要是他不乐意此事,反而会节外生枝。”
那少妇身着凤衫,顺滑的青丝垂到腰间,云鬓里插着双结凤头汉白玉华胜,显得雍容无比,正是当今皇后,也是张夏侯氏的大女儿。
“我当此事拿主意的是丞相,还想着我张家竟然已经沦落到此般地步了,没想到却是你最先提出来的,为何不先知会我一声?难道,难道我不是四娘的阿母?”张夏侯氏的语气里有些激动,神色也有掩不住的生气,可是看到大女儿的肚子,又不得不压下自己的情绪。作为过来人,怀孕的时候心绪须要安宁,她当然是知道的。
张皇后面容有些不健康的苍白色,轻轻咳了一声,面带歉意地对着自家阿母说道:“本是一开始就要对阿母说的,可是前些时日害了喜,身体有些不适,天又炎热,宫里好歹还有些冰镇着,皇上不愿让女儿出来,以免发了痧。除了小妹,连兄长都难得一见,再说了阿母又不愿意出府,女儿对此事也只是先存了些心思,觉得不用太着急,故一直没找得机会跟阿母说这个事。”
“又害喜了?”张夏侯氏一听,立刻就把责怪女儿的事忘了,面带关切地问道,“害得厉害吗?”
“如今倒是好了些,也能吃下点东西了,不然女儿哪能出得宫来?”皇后安慰张夏侯氏,“小妹之事,他人也不好与阿母说,还是得女儿亲自来说比较合适。本来想着,此事是急不得的,就算等先帝的梓宫下葬后,那时再知会阿母都不迟。哪知道那冯郎君竟如此了得,连下田亩产三石谷子的事情都闹出来了,实出女儿意料之外。”
“你一向是有主见的。”张夏侯氏长叹一声,“当年先帝都曾称赞过你,说可惜了你是女儿身,若是男子,哪还轮得到那马幼常当丞相的学生?虽然此事是你定下的,但我终究是四娘的阿母,我就想问一问,那冯郎君,真得值得你这般做?”
“阿母放心,小妹是我亲妹,我这当阿姊的,如何会害了她?”皇后说话的语气平静缓和,眼里却闪着睿智的光芒,“此事说来其实也是有些巧了。阿母可曾记得,先帝伐吴前,曾问卜于青城山隐士李神仙?”
“自然记得。可那又与此事有何关联?”
当初刘备要起全国之兵伐吴,曾派人请青城山隐士李意来军中卜了一卦。李意叫人拿出四十多张纸,上面画满兵马器械,画完后全部撕碎,又画了一人仰面躺地上,旁边有一个人在挖土埋人,上面还写了一个白字,做完这些后李意就飘然而去,当时众人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后来刘备兵败夷陵,病死白帝城,知道此事的人这才恍然大悟。李意也就成了活神仙的代名词。




蜀汉之庄稼汉 第0073章 李神仙
皇后看看四周,挥了挥手,把下人们全部赶得远远的,凑过去,压低了声音说道:“几月前,那马幼常巡视四方各县,其间去过一趟青城。当时大汉危如累卵,虽内有丞相之能,外有李尚书之护,但皇帝心中仍似火焚,故想请那李神仙卜上一卦。”
张夏侯氏心中一惊,这可是宫中秘闻,女儿这么说与她听,合适吗?
看着阿母惊疑不定的眼神,皇后微微摇头,微笑道:“阿母放心,女儿自有分寸。”说着拿着桌上的清水抿了一口,继续说道,“那李神仙一如先前,只画了一幅画,交与那马幼常。那画上画得,便是一半身美人于马前滴了两滴水,上边却写一武字。那马幼常看不明白,便问其意,那李神仙只说了一句:归去路上,必遇其马,北上途中,可得其美。”
张夏侯氏皱起眉头,心想这云里雾里的,倒是让人费解。
“李神仙的画一向隐晦难懂,女儿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偶听到那冯郎君的事,心下才恍然,那两水一马,不正是一个冯字么?”
“可那又如何证明乃冯永之冯?”张夏侯氏听了,当下也明白过来,却又觉得大女儿太过于草率了。
“阿母别忘了,那李神仙曾言:归去路上,必遇其马。那马幼常回cd时路过冯庄,曾与那冯郎君有过一面之谈,当时那冯郎君还曾言小心南中有乱,却被马幼常认作是旧疾复发胡言乱语,没放心上,没想到后来之事,被其一言中的。”
张夏侯氏沉默了。
“女儿知道,即便如此,亦不能证明那定然是冯郎君。可是阿母,世间哪有十足把握之事?便是只有五成,女儿觉得足矣!”
这个女儿果然是杀伐果断,先帝生前看人极准,看来还是有道理的。
张夏侯默默点头,算是同意了皇后的话。
“那幅画的画中之意,即便是丞相,亦不完全猜透。不过,当日丞相召见那冯郎君,外面都说是那曲辕犁之功。可据女儿所知,丞相日理万机,大小事务皆亲自过问,若非紧要之事,又何来闲暇亲自与赵老将军一同前往冯庄?直接将那冯郎君召来丞相府不是更方便?阿母难道不觉得奇怪,此举实太过于抬举那冯郎君了?”
张夏侯氏终究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听了自家女儿丝丝入扣的分析,顿时觉得此事果然是有些不一般。
“原来,那丞相也……”
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皇后点点头,说道:“所以女儿才想着,既然已有五分把握,便是赌上一次,那又如何?若是赌对了,张家少说可再保两代无忧。就算是错了,小妹能得一位山门子弟作夫婿,也不算埋没了她。左右都不算亏,何乐而不为?”
张夏侯氏身为母亲,却真的是被自家的大女儿说服了,轻轻叹道:“如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先帝一直对你是女儿身引为撼事。你的眼界,果然与咱们妇道人家是不一样的。”
“阿母说的哪里话?女儿就算是女儿身,如此也未必比那些男子差了。”皇后一脸的傲然。
“只是你如今有孕在身,还是少耗一些心思,多注意养身体,不然对你自己,对孩子都不好。”张夏侯氏看着自己女儿那带着病态苍白的脸,有些担心地低声道,“大郎也算是个争气的,你不用太担心府里。”
“女儿省得。”皇后点点头,算是把张夏侯氏的话听进去了,“女儿此次急着出宫来,还是听说阿母因为小妹之事与那丞相夫人有了嫌隙,故才苦苦求了皇帝,让女儿回府一次。如今大汉政令皆出于丞相之手,便是皇帝,也要叫丞相一声相父的,此事说起来还是女儿疏忽了,阿母还是不要与那丞相夫人生分才好。”
“放心吧。我既已知此事是你的主意,又如何还会迁怒他人?回头我向那黄阿丑陪个不是就行了。毕竟这两年,也只能她能与我说得上话。”
“女儿好歹也算是大汉皇后,阿母真要向他人陪罪,那不是自降了身份?那丞相夫人是个聪明人,待她送小妹回府后,阿母留她说些体己话,她自会明白了。”
“放心,我自有分寸。”
皇后与阿母多日未见,还想着多说些话儿,没想到这时皇宫里派人过来了,说是皇帝担心皇后身体,让皇后早早回宫。皇后没有办法,只好又细细叮嘱了自己阿母一番后,这才起身走了。
过了八月中旬,冯永原本想做点月饼的,可是一打听,这年头虽有秋赏月的习惯,可是却没有中秋节这一说法。更重要的是,秋收一完,先帝刘备的梓宫就于惠陵下葬,冯永可不敢在这种时候跳出来蹦哒,不然真要被人捉住把柄了,冯家就真要整整齐齐地路下面去全家团圆了。
不过冯土鳖八月十日夜偷偷地坐在自家后院赏月的时候,不禁也感叹一声,自己此时终于感觉到历史的沉重。刘备梓宫的下葬,似乎宣告着老一辈时代的结束:关羽死了,张飞死了,黄忠死了,马超死了,刘备也死了……
最后剩下的一个老将赵云,冯永记得再过几年,就会遇到他人生的最后一场仗,而且还是败仗,然后也死了。
以冯永这种阴暗心理的人看来,皇宫里的刘禅估计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因为刘备的下葬,也同时宣告着他自己皇帝时代来临——当然,只是表面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冯土鳖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最后还是抑郁了……
大概今年的八月是大汉官员最繁忙的一个月,上旬忙着秋收,中旬忙着下葬先帝,下旬又要忙着准备种冬麦。
农耕乃国之根本,作为新登基的皇帝,刘禅还是很重视的,就算是在诸葛丞相要求下的重视也是重视嘛。为了表达这种重视,新皇帝决定此次秋耕要外出视察锦城外的农地,表明他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真有实际行动。
对此众臣们都没有什么意见,都说好哇好哇,陛下能如此重视农耕,实是万民之福,来年我们大汉肯定能够大丰收——反正意思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作为新上任的诸冶监监丞的王训,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朝中大佬,心里有些紧张,而作为副监的赵广则有些大大咧咧,谁叫自己有个军中大佬的阿翁呢?那些个叔叔伯伯们,差不多个个都见过面,有什么好怕的?




蜀汉之庄稼汉 第0074章 首秀
八月底的蜀中还是很热的,刘禅站在地头,头上自有黄盖遮荫,还是觉得极为难受。他本就是一个小胖子,容易出汗,里衣早早就湿透了,可偏偏表面还得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因为他是皇帝啊,他可是要做一个好皇帝的,这种增加号召力的事情,死撑也要撑下去。
“农耕乃是大事,陛下如此重视,真乃万民之福啊。”身边有人在拍着老掉牙的马屁,虽然说的人感到很恶心,可是刘禅却很明显地喜欢听,胖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那便是诸冶监新作出来的八牛犁么?且用来给我看看。”作戏要做全套,作为收买人心的一个大利器,其实刘禅还是比较重视这个八牛犁的。
当下便有宫人下去传了皇帝的口谕。
在汉代朕这个字,作为皇帝的自称一般只出现在大朝会或者诏书里,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也会用。平日私下里一般自称“我”“吾”,与普通人无二,另外“朕”这个字并不只有皇帝专用,太后,皇后,也可以用。
早就准备好的王训和赵广得到传令后,扬起手中的鞭子,吆喝一声,八头牛便甩了甩尾巴,拖着重犁,缓缓向前走去,把地里的泥土深深翻起。
“这犁,怎的这般古怪?”作为诸葛丞相的学生,马谡自然是知道这八牛犁的来源,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实物,不但模样古怪,而且还恁般大?
马谡当下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撩起袍子,亲自下地,弯腰看了看翻起来的泥块,心下暗道:这可比以前翻的地深多了。
汉唐时期君臣的规矩没有后世明清时代那么严格,只要不是正式场合,君臣之间还是比较随意的。就算是近千年后的宋初,大臣大朝议事时还是坐在椅子上。只有皇权到了顶峰的明清,才有跪下议事一说。
马谡掉了个头,找到了远远地站在另一边地头的冯永,拱了拱手:“冯监令别来无恙?”
冯永当场就觉得这货是来讽刺他的。没办法,几个月前他看自己时那种关爱智障的眼神,至今仍让自己记忆犹新。
“谢过马参军关心。冯庄一别,好久不见。”
“老夫当日当真是看走眼了。”马谡脸上带点苦笑,轻轻摇了摇头,“差些让朝廷失一良材,实是老夫之过。冯监令曾言,农耕之事,深耕细作,乃是精髓,老夫当日还未曾明了。前些时日,又闻冯监令庄上收成皆比他处上田每亩多收半石之粮,此时想来,定是与这深耕细作四字脱离不了干系。当日失礼之处,还望冯监令莫要放心上。”
在冯庄把人才当作癫才,马谡当真觉得是自己一生抹不去的小黑点,可是他毕竟是诸葛老妖的学生,能脸都不红地把此事说出来,并且还当众对冯永拱手道歉,这份雅量,倒是让人佩服。
“不敢不敢。当日小子确实狂妄了些,在马参军面前口说无凭,任谁都会觉得那是荒诞之言,说起来此事还是小子无理才是。”冯永连忙还礼。
这马谡,如果不是知道他日后会有街亭之失,就单从这份气度上来说,确实让人一下子心生好感。
“这八牛犁,看起来所翻的地确实比二牛抬扛犁深多了,看来这便是所谓的深耕吧?”
冯永点点头:“不错。深耕不但能断草根,还能把草翻于地下,成为庄稼肥料,一举两得。”
“肥料?”马谡奇怪地问道,“此又何意?”
“人要吃粮,牛要吃草,此皆夺他物精华以养自身,便是那粮食,又何尝不是要夺土中精华,方能成长?断草根,便可让那杂草不与粮食争夺地中精华,翻草于地下,时日益久,那杂草便会化于土中,成为地中精华,为粮食所用,此便是一举两得。”
没办法跟古人讲微生物微量元素光合作用这些知识,只好随口扯了一通。
马谡听了,却是眼中大亮,拊掌道:“农夫庶民皆知要除田中之草,问其故,却茫然不知为何。今日听得冯监令一言,茅塞顿开。易经有云:天地之道,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古人诚不我欺!”
文化人真讨厌!什么都能往经书上扯!
冯土鳖干笑一声,没有接话,因为他这种文盲不知道应该怎么接下去。
好在马谡也没有注意到冯土鳖的尴尬表情,当下略有感慨地看向那八牛犁:“前些时日曾闻冯监令庄上粮食之事,私下亦曾想过,如若当日能把冯郎君之言听进去了,大汉此次秋收,不知能多打多少粮食?唉,当真是惭愧!”
妈的,为什么我感觉古人当官的总是那么有节操呢?不应该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意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吗?
“哪来这般简单?”冯永开口说道,“单单这八牛犁,制作就殊为不易,非一般人所能用得起。更不用说,还需八头牛方可拉动,天下有多少户人家能有八头牛?就比如下官府上,也只不过是有两头牛罢了。”
马谡意味深长地说道:“有时不易,才是最易啊。”
冯永当作没听懂。心想着照这意思,这一回诸葛老妖十有八九又是要趁着这个机会,想法子偷偷摸摸搞一下那些本地土著——换了冯永他也会这么干。汉中辣么大个地方,全部开垦出来,能产多少粮食?供应北伐绝对是绰绰有余,至少连续供个一两年是没有问题的,粮食不用再受制于世家,诸葛老妖估计会彻底放飞自我,想想就有些害怕。
八牛犁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易掉头,它只适用于大面积耕地,至于那些小块田地,自然还是曲辕犁最为合适。可是这个年代,哪个世家大族家里不是成千上万亩的田地连在一起?这种八牛犁,对于他们来说,最是好用不过!
当然啦,今天在场的各位勋贵们,相对于蜀中大族来说,都是穷鬼,大部分人的家里都没有那么多田地。这在以前看起来或许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现在好像不用再悲伤了,因为汉中有的是荒地啊!
汉中因为早些年的战乱,大片大片荒芜的田地就那般抛弃在那里,真是太令人心痛了!必须早点重新垦荒出来,众人的心里都开始激动起来,皇帝圣明啊!早些时候就说要拿那汉中之地重赏大伙,到现在也没个真实消息,不会是骗咱们吧?不行,得想办法提醒一下皇上。
知道了八牛犁东西存在的众臣,心里都开始有些骚动。




蜀汉之庄稼汉 第0075章 赏个虚职
刘禅这次对挂在皇室名下的诸冶监感觉还是比较不错的。看着八牛犁翻完了一遍地,当下便命人搬来几把椅子,请几位老臣重臣坐下,又叫人把早就准备好的冷饮呈上来,拿起一个装着冰酪的小碗,亲手递给身边的诸葛亮,恭声道:“相父请用。”
“陛下实是折煞老臣了!”诸葛亮连忙躬身行礼,诚惶诚恐道,“老臣可当不起陛下如此相待。”
“这八牛犁说起来,其中大半还是相父你的功劳,此碗冰酪,是我替天下万民谢相父的。”刘禅一脸的诚恳。
“此八牛犁,是陛下内府治下诸冶监所制,此乃陛下之功,老臣何敢贪功?”
后边的众人看在眼里,都在感叹,陛下真乃仁德之君,丞相真乃谦逊之臣。
于是在这君臣相得,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八牛犁就变成了:丞相发现,陛下大力提倡,甚至动用了皇室名下的诸冶监来进行营造,这才能现于人间的东西。至于八牛犁的发明者冯永,就这样被默默地漂没了绝大部分的功劳。
最终诸葛亮还是拗不过陛下的热情,接过了冷饮。皇帝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重新拿过一个小碗,又吩咐给几位重臣送去,还特地叫人给底下的冯永赵广王训每人送去一碗。
如今锦城中各大权贵的内府里流传着一种新型冷饮,名曰冰酪,尝过的人都称其美味无比,极受闺中女郎及妇人喜爱。可惜的是此物极其稀少,不少人都只听其名,未见其物,而且市面从未有人听说有卖的,想买都无处可买。
1...2122232425...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