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奸臣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四国军棋
众将纷纷站出来劝说道:“相国,此二人昔日所举荐之人,多数都心怀不轨;由此可见,二人必然与袁绍等人有勾连,还请相国明鉴!”
董卓的脸色完全黑了,他看了伍琼二人一眼,寒声道:“来人,将此二人拖出去,斩首示众!”





大汉奸臣 第二百五十三章起兵(续)
书房内,气氛终于轻松了许多。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府库再次填满后,众人自然松了口气。
“大王这次施展雷霆手段,将那几个不法奸商明正典刑,这可是大快人心的喜事。广陵民众没有不拍手称快的。有的人还抱怨,为何大王不早点拿出这种手段,不然他们也不会被奸商祸害这么久。”周隐捻着胡须笑道。
“嗯!百姓拍手称快就好。”杨行密笑着点点头,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不过,那些不法奸商是伏法了,贾令威和瞿章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回禀大王,这段时间瞿章和贾令威二人表现得比较正常,平日里除了去统兵司当差外,别的时间一般都呆在家里,没有别的动作。”范遇躬身答道。
“就是说没有别的进展吗?”杨行密对这个结果有些不满,心中不由念起戴友规的好处来,觉得若是戴友规还在,这个时候或许早就有了突破。
“是,属下定会加紧办理此事。”范遇有些羞愧,长剑都内部依旧有人不服他,所以办事的效率不高。
不过这都是长剑都内部的事情,他自然不好意思拿出来跟杨行密等人说,而且他这次也是发了狠,准备彻底解决内部的问题。
杨行密点点头,又转头看向杨渥道:“渥儿,军务目前基本都是你在负责,如今已经是九月下旬了,各军整编的情况如何了?”
“北边李承嗣和台濛两位将军回报说,他们的整合已经完成,并且李承嗣将军已经按照命令准备解围光州了。”
“而其他各军里面,孩儿所部和周本将军所部大概再有个十天时间就能完成整合,王茂章将军应该会慢点,不过也能在十一月之前完成。”杨渥答道。
“还需要十天时间?湖州和歙州目前的情况如何了?可以坚持到那个时候吗?”
“歙州目前的情况很不错,江西兵的表现比咱们之前预料的还要差点,而且,钟传的两个儿子都不是什么将才,又分兵两路,相互争斗,结果他们进入歙州这二十天,非但没有取得进展,反而两次被陈知新击败,目前士气低落,已经转入休整之中。所以歙州不需要担心。”杨渥道。
“只是,湖州的情况可能比预想的要差了许多,钱镠也制造出了苏州炮用来攻城,而且他用兵稳重,一点都不急躁,一步一步的消耗城中守军。虽然因为消息不通的缘故,城中如今的情况咱们并不清楚,不过想来不是很乐观。”
“不是让史俨和侯瓒二人率领骑兵去牵制钱镠了吗,难道一点效果都没起到吗?”杨行密皱眉道。
钱镠这个老对手,从十年前共同对抗孙儒时起便开始与他打交道了,后来两家为了争夺江南各州多次发生战争。
虽然从实力对比上看,钱镠的实力自然远远比不上杨行密,不过杨行密要对付的敌人实在太多了,诸多牵制下来,真正能用来对付钱镠的也不多。所以许多年下来,淮南一直都奈何不了钱镠。
这也就是去年趁着武勇都之乱的机会才夺取了苏州和湖州,将钱镠势力彻底打压下去。
这一次要是让钱镠再把湖州夺回去了,岂不是说这个老对手又要咸鱼翻身了?
“钱镠提前做了准备,通往湖州的要道都被他派兵把守了,而且许多地方都修筑了防御工事,紧靠两千骑兵要想突破,实在有些困难。”
杨行密沉默,过了一会才道:“即便丢掉歙州,湖州也不能丢。歙州丢了,将来重新夺回来就是,对我们的损失不大,对钟传的实力增长也不大。但湖州,对钱镠太重要了,绝不能让他夺回去!”
“渥儿,不能再拖了,拖得越久,变数越大,湖州必须尽快解围。所以,虽然军队整合还没彻底完成,不过剩下的可以到战场上去整合嘛。过两天你就率领大军出征,你那一军和王茂章的那一军一同出征,尽快解围,若是能一举击败钱镠则更好!”杨行密果断下令道。
杨渥有些惊讶,没想到他居然比自己都急,不过尽早出兵解除湖州之围也好,若是真让钱镠打下了湖州,那时才让人头痛。
就在这时,有侍卫匆匆进来禀报:“大王,贾令威贾将军前来求见,说是有重要事情禀报,如今正在外面等候。”
众人听说居然是贾令威求见,不由感到惊讶。要知道之前他们都还在讨论如何对付他和瞿章两人,没想到他居然主动求见了。
只听侍卫接着说道:“贾将军担心大王有重要事情不见他,所以写了这个条子让属下交给大王。”
说着,将一张纸条呈递上来,杨行密接过来看后,不由大怒,抓起身前桌子上的杯子便狠狠砸在地上:“混账,好大的胆子!真当老夫的刀就不杀人了吗?”
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一向以宽厚仁义出名的杨行密居然也说出了这么杀气腾腾的话来。而且他显然也是怒极,都没有自称为“孤”了,而是以老夫自称起来。
“这…”
“大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众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惹得杨行密如此大怒,连忙出言询问。
半个时辰前。
贾令威前往瞿章府上寻他,正巧他家的管家说瞿章有重要客人正在书房中交谈,所以请他先在客厅里等候。
等了一会儿后,见瞿章还没出来,有些无聊的贾令威于是提出在府中四处转转。因为他平时就与瞿章走得近,最近几天与他更是来往频繁,所以瞿章的管家也没把他当做外人,没有多想便答应了。
没想到,贾令威在瞿章家里瞎转悠,转着转着就转到了书房外,正巧书房中隐隐约约还有声音传出来。
贾令威心中一动,想知道瞿章究竟是在和哪个重要客人交谈,他见周围没人注意,便靠过去凝神听了起来,不想这一听便将他惊得目瞪口呆。
原来,书房中的两人听生意,一人正是瞿章,另一人的声音比较陌生,不过听上去有些苍老。
只听那有些苍老的声音说道:“这次的事情做得实在太大,将军难道就不担心事情发生后,吴王不管不顾直接便将你拿下正法了?”
只听瞿章笑着答道:“刘兄放心就是,吴王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绝不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擅杀功臣的。当年他杀高霸,固然迅速扩充了军队,却也让他丧失了很大的威望,后来给他造成了很多麻烦。所以从那以后,他便从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了。”
“即便当初他对田覠、安仁义等人那么忌惮,一心想要除掉他们,但他也是等到田覠他们主动造反后才动的手;甚至为了让淮南上下觉得三人造反不是他所逼的,事先他还故意将安仁义的名声搞得臭不可闻。”
“相比之下,本将可不是安仁义他们,也不是前些天被周隐随便安了个罪名就杀掉的商人,本将可是当过一州刺史的,而且如今在广陵百姓中名声好得很,他又没有什么证据,不会随便动我的。”书房中,瞿章那有些得意的声音传来。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这一次毕竟不同,若是咱们的谋划成功,将广陵城中五座粮仓全部烧掉,难保吴王不会在暴怒之下将你拿下!所以你还是早点准备的好。”老者道。
外面,贾令威听到“将五座粮仓全部烧掉”的消息不由大吃一惊,他担心自己听错了,连忙凝神继续听下去。
“你多虑了,放火之人都是你的部下,他们要查也只能查到你家大王头上去,与本将何干?本将最多有失职之罪,不会有事的。”
……
倾听了一会儿,贾令威终于确信,自己没有听错,这两人讨论的竟然真的是烧掉广陵中那几个刚刚充盈起来的粮仓,以拖延广陵大军出征的速度。
而且听他们的意思,似乎已经派人去做了,不久就应该有“好消息”传来。
贾令威虽然伙同瞿章一起制造了这次广陵粮食风波,但他只是在怒火上头时被瞿章蛊惑了才出手的,目的也只是发泄一下怒火,以报复杨渥,顺便也能大赚一比。
不过事情在做过了之后他就有些后悔了,只是已经上了贼船,一时也找不到下来的机会而已。
如今听到瞿章竟然打算将广陵的粮仓全都烧掉,这就不是发泄怒火了,而是真正的通敌了。
贾令威目前还没有通敌的打算,而且经过杨行密以雷霆手段处决了那十几个奸商的事后,他心中也非常畏惧,如今听到这么大的消息,他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看到了为自己赎罪的机会。
于是贾令威平复了一下心情,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回到客厅,对管家说他还有要事要办,等下次再来见他家老爷。
告辞离去后,贾令威立即策马疾奔,来到节度使府向杨行密告发。
听了这么惊人的消息后,杨行密自然大发雷霆,赶紧派人去接管广陵城中的五个粮仓,又下令立即捉拿瞿章等涉案之人,那些之前被怀疑暗中传播谣言的,如今也不管什么证据便直接捉拿。
他是真的愤怒了,广陵粮仓好不容易重新充盈起来,湖州解围也要依靠这些粮食,若是真被一把火烧掉了,只怕大军出征之事又要耽搁,到时候湖州真有陷落的可能。
“大王,这个瞿章如今正在统兵司任职,他负责的职务是分管军队后勤的,与粮仓正好打交道,只怕他暗中已经派了人手潜伏进去啊!”高勖有些忧虑道。
杨行密皱了皱眉,不过此时他也没有办法了,杨渥不愿在此干等着,于是主动提出前往现场巡视。
然而还不等他动身,又有侍卫前来报告,说是五座粮仓中有两个失火了,如今正在扑救中。另外三个粮仓也有火起,不过发现得早,很快就被扑灭了。
得知消息,杨行密等人都有些不淡定了,杨渥更是匆匆告辞离去,前往现场指挥救火。
瞿章府中,送老者离开后,管家上前禀报道:“老爷,之前贾令威贾将军前来求见,不过那时老爷正在与客人交谈,所以小的按照您的吩咐,让他先等候了。”
“嗯,那他人呢?”瞿章不怎么在意的问道。
“开始他还在这里等候,后来见老爷您一直没出来,所以提出在院子里面四处转转。小的见他与老爷您平日里就走得近,所以没有阻拦他。不过过了一会儿,贾将军忽然说另有要事,便告辞离开了。”
“忽然告辞离开了?”瞿章听了心中不由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连忙沉声问道:“贾将军在府中转转时,可有人陪同?”
见他问得严肃,管家还以为是在怪他没有招待好贾令威,于是道:“老爷恕罪,小的本来也说过给他找个下人带路,不过贾将军说只是四处走走,不必派人跟着。小的没有多想便同意了。若是老爷觉得小的怠慢了客人,还请老爷责罚!”
瞿章心中的不安更加浓烈了,虽然他之前和老者交谈时,自信杨行密不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动他,但若是有贾令威主动告发那就不同了。
瞿章虽然还不知道贾令威是不是背叛了他们,又到底知道多少内幕,不过生性谨慎的他还是当即决定做点准备。
“幸好当初来广陵时将家人都留在了蕲州,前些日子又让他们先离开淮南了。如今我也要赶紧出城去躲一躲,看看情况如何决定行止了!”瞿章暗自想着。
刚说完,只听见外面一阵嘈杂,接着,管家来报说,有大批士兵闯进府来。瞿章脸色一变,知道最坏的事情发生了,贾令威将他告发了,如今杨行密肯定是得到了消息直接抓人了。
他赶紧回到书房,将书架推开,里面居然露出一条密道,瞿章顾不得带什么东西,当即进入密道,又将里面将书架推回原地,匆匆逃离。...




大汉奸臣 第二百五十四章会盟
李存勖集中骑兵掩护晋军后撤,这其中未尝没有诱使吴军主动进攻的企图,此时吴军兵力尚未全部集结,贸然进攻之下,晋军再倾力反击,或许还能一举得胜。
可惜他的企图终究还是落空了,杨渥非常的慎重的保持防守态势,坐观晋军后撤。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存勖心中并未感到太多的失望,因为这本来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既然吴军不肯贸然进攻,那晋军就只能继续后撤了。
此时距离刘家村的渡口还有大约五十里的路程,若是行军速度较快的话,大军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赶到。
不过毕竟是敌方军前撤军,晋军当然不能以那么快的速度行军,否则一旦遭到突袭,全军都会崩溃。
此外,之前一天的急行军和激烈战斗,也使得晋军将士疲惫不堪,现在即便想要加快行军速度也难以做到,只能缓缓前进。
而吴军一方那就更加不急了,一直等到晋军撤退了近二十里路程时,杨渥才下令全军追击,以骑兵为先导,步军跟随在后,不过始终保持着二十里的距离,既不靠近,也不拉远。
若是追击的距离太近了,那反而有可能遭到敌军突袭,而保持二十里的路程,又有柴克宏统领的骑兵在一旁保护,自然不必担心敌军骑兵突袭。
此外,大军缓缓前进,还能顺便等一等后续的援军,并让疲惫的将士稍微休息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说晋军会不会溜掉的问题,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因为晋军再怎么厉害,他们也不会飞,当他们后撤到黄河边上时,面对那般天堑,晋军也只能缓缓渡河。
所以吴军才会显得不紧不慢,一路上跟随在晋军后面,晋军前进,他们也前进;晋军停下来休整,他们也休整,总之始终保持着二十里的距离。
到当天晚上时,晋军最终只前行了三十多里路程,但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而且晋军将士也实在累得不行。
为了在渡河的时候大军还有足够体力作战,李存勖也不得不下令全军停下来扎营休整。
而吴军一方在得到消息后,同样下令扎营。
不过为了防止晋军逃脱,杨渥命柴克宏派出大量骑兵充当斥候,随时监视敌军的动向。
晋军一方当然不肯被吴军斥候随意窥视,所以也派出大量游骑四处出击,围剿吴军的斥候。
可以想象今晚的夜色之中,必将会有无数的战斗发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最终会无声无息的倒下。
但这一切却不是杨渥应该关注的了。
经过一整天的惨烈大战后,他此时也非常疲惫了,刚刚吃了晚饭后,便将军中大事交给李简处置,自己则早早的回到营帐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当天色重新明亮起来时,杨渥重新醒过来。
此时,经过一整夜的行军,又有两万多援军赶来汇合,吴军的兵力已经完全压倒了对方。
不过即便如此,杨渥也没打算现在就与晋军决战。
他一边喝着刚刚煮好的早餐粥,一边询问道:“晋军昨晚上可有什么动静吗?”
“回禀大王,晋军昨晚上除了骑兵在围剿我军斥候外,其主力都在营地里休整,并没有什么动静。”柴克宏连忙答道。
杨渥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么我军将士昨晚休息得如何?”
“大王,将士们休息得很好,一个个脸上都神采奕奕的。大王,咱们什么时候进攻敌营?很多将士们都在询问呢。”
开口回答之人乃是吴博,朱虔佑虽然已经醒来,不过伤势太重,此时被送回平阴休养,而他麾下众将死伤惨重,资历最老的李章已经战死,所以此时由吴博负责指挥。
听说将士们求战心切,杨渥顿时满意的笑起来。
“很好,看来将士们被压着打了一整天,现在到了反击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等不及了。”
这一次大战,打得最艰难的就是杨渥亲自统领的中军将士,不仅伤亡惨重,折损了一大半兵力,更是疲惫至极。
如今连这一部的将士们都士气高昂,求战心切,其他各部将士的状况就更不用说。
不过对于将士们的请求,杨渥却不可能答应。
他沉声道:“如今敌军虽在撤退,但实力犹存。正所谓困兽犹斗,何况人乎?若是咱们现在进攻,敌军必然拼死反抗,所以此议不可取。”
李简等将领也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个个都道:“大王所言甚是,我军此时虽有优势,但贸然进攻不可取。不如等待敌军渡河的时候再半渡而击,必能大获全胜!”
朱思勍则谨慎道:“大王,若是能半渡而击自然最好,不过末将担心的是,晋王李存勖并非常人,此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只怕他不会给咱们半渡而击的机会吧。”
杨渥冷笑道:“不给机会?那也由不得他!难道他还想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成?那样的话孤就算睡觉都会笑醒。”
众将听了顿时一愣,不过随即便反应过来,顿时纷纷大笑起来。
是啊,晋军不渡河又能如何?背水一战吗?但那也要看吴军给不给他背水一战的机会。
若是他留在黄河边上不急着渡河,却想着与吴军决战,那吴军完全可以不理会他,深沟壁垒守住防线,然后慢慢等待后续援军的到来。
以吴军目前在郓州附近的兵力,若是有足够的时间,甚至集结近二十万大军都不是问题,到时候就算晋军背水一战,难道他还能一举击溃二十万吴军不成?那根本不现实。
此外,晋军这次渡河原本的计划就是快速突袭取胜,所以携带的粮草辎重并不多,只够大军几日所用。
若是在黄河边上停留太久,吴军根本不用进攻,只要慢慢围困就能将他们困死。
所以晋军如今是没得选,只能迅速渡河;而迅速渡河的话,就必然会给吴军半渡而击的机会。
想明白这些后,众将的心情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杨渥却脸色一沉,肃然道:“不过诸位将军也要当心,局势对咱们虽然有利,但若是诸位轻敌大意的话,依旧有可能遭到大败。在如今这种情形下,诸位将军务必保持警惕,不能有一丝懈怠!”
众将连忙收敛笑容,神色郑重道:“末将等孟浪了,请大王恕罪!”
杨渥摆了摆手,道:“不必了,诸位都各自回去吧,做好自己的指责,只要大家都尽职尽责,此战我军必胜!”
……
打发了众将下去后,杨渥立即带着侍卫,还有杨琰等人,一同在营地里巡察起来。
正如吴博所说的那样,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将士们恢复得很好,此时神采奕奕,显然士气非常高昂。
不久,斥候传来消息说,晋军已经开始行军了。
得到消息后,杨渥也传下命令,让大军尾随出发,依旧保持着二十里的距离缓缓前行。
等到中午的时候,晋军终于抵达黄河岸边。
晋王李存勖亲自登高远眺,只见前方河水滔滔,自西向东滚滚流去,在午时阳光的照耀下,泛点夺目光斑。
望着身后士气低落的大军,李存勖脸上满是阴沉之色。
三天前,他率领大军在这里渡河南下,那时候三万五千精锐大军,一个个都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目光中充满着对战斗的渴望。
而如今,三天时间,仅仅是三天时间,他重新回到这里,带领的却是一支刚刚打了败仗,正惶恐不安的军队,他们脸上充满迷茫,目光中带着恐惧,让人难以想象这就是三天前的那支不可一世的大军。
在这一刻,李存勖无比的想念一位老将,若是那位老将此时还在的话,或许他会劝住自己,不会让自己冒险,以至于陷入这般惨状吧?
可惜早在三年多以前,那位忠勇的老将便在胡柳陂一战中阵亡了,与他一同阵亡的还有大量的晋军精锐。
而那一战之,同样是因为李存勖冒险渡河,想要突袭梁军才引发的。
如今同样的冒险,导致了同样的惨败。
不过三年多以前的那一战,晋军虽然败了,但在最后关头他还是率领骑兵反击,终于击溃了梁军,所以严格来说应该是惨胜。
那么如今这一战他还有机会惨胜吗?
李存勖看了看身后大军一眼,又将目光投向了远处,在那里,吴王杨渥率领的大军已经尾随而至,却不紧不慢的保持着距离。
当晋军停下时,吴军继续缓缓前进了近五里,当双方大军的距离拉近到十五里左右时才停了下来,然后开始挖掘壕沟,布置防线。
见此情形,李存勖不得不在心中感叹道:“果然是一点机会都不给啊!”
正如同杨渥预料的那样,此时的李存勖根本没得选,只能立即渡河,否则等到吴军援军集结,他们面临的局势将更加困难。
当然,即便决定要立即渡河,但也要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必须留下部分兵力断后,为大军争取一线生机。
而且这断后的军队不仅实力要足够,要能够挡住敌军,且最好是自愿才行,否则大军尚未渡河,断后的军队却已经被吴军击溃了,那种场面无疑将会是一场灾难。
“诸位将军,此时的局势不用孤多说,大家都很清楚。孤需要有人留下来领兵断后,不知有哪位将军愿意承担此重任?”召集众将后,李存勖沉声问道。
众将一片沉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大家都不傻,现在这种情况下留下来断后,那和送死差不多。
场中沉寂,李存勖的脸色顿时非常难看起来。
他也知道若是自己直接下令某个将领负责断后,谅那人也不敢抗命不遵。
但那样的话,对方就未必愿意死战到底了,所以这种事情最好还是遵循自愿原则。
见没人愿意站出来,李存勖沉声道:“既然诸位将军都不愿意断后,那么就只有孤亲自来断后了!”
“什么?”
“不可!”
众将大惊失色,连忙劝说道:“大王万金之躯,岂能留下来断后?若是如此,末将等就算活着逃回河北,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1...103104105106107...1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