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后世的时候,就是马云的阿里巴巴身后有日资的存在,都是一个不可磨灭的诟病,别说有日资资助的其他人了。

    至于送给他日系的丰田汽车,现在他更不敢坐了,要是等过两年rb电影血疑上演以后,坐坐rb车还差不多。

    整个江城现在汽车的数量都是有数的,市里面政府那边副市长的座驾无非才是拉达汽车,他要是弄辆丰田车,那就太招摇了。

    三井雅子对于甚是喜爱,李忠信不但救了晴子,而且又帮助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姐,如果不是李忠信坚决反对,她都认李忠信为干儿子,想要带着李忠信到rb发展了。

    这一段时间里,三井雅子几乎每天都领着晴子和潘军往李忠信家里跑上一次,送外汇卷,送rb相机,帮助李忠信家人照全家福,送一些市里领导给她弄来的稀罕物。

    给李忠信钱不要,给买一些小礼品,送给李忠信父母少量的外汇卷,让他们购买一些外国的电子产品,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礼尚往来,李忠信哪怕是再有理由,也是没办法推脱的。

    次数一多,而且三井雅子很会做人,一来二去的,王秀太和何淑清老两口也不排斥三井雅子了,甚至很是喜爱那个看上去就粉雕玉琢一般的晴子。

    潘军这个人,虽然只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小毛病,可是李忠信却不大喜欢,单单是那种高人一等的劲,就让他看不惯。

    一个堂堂市委办公室的人,成天围在三井雅子和晴子身边就算了,还舔着一张大脸成天找借口往他家里跑,巴结家里面的人。

    要不是李忠信把潘军当做他会日语的挡箭牌,李忠信都能用扫帚把他赶出去。

    晴子在这一段时间里,和李忠信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汉语,一口一个太姥爷太姥的,心情一好更是撒娇逗趣,和中国孩子一样,让一家人慢慢接受了晴子,有了不排斥的理由。

    杨爱华对李忠信的感激是最强烈的,要不是李忠信,她妹妹三井雅子找到她至少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真要是晴子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寻找她就会无限延期,她能否有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就不一定了。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杨爱华没有跟李忠信说太多的话,只是告诉李忠信,大恩不言谢,今后如果有什么事情能够用到她,她一准会帮着办。

    最近杨爱华很忙,要在竹板屯这边处理一些事情,而且到rb那边去的话,需要办理护照。

    哪怕是三井雅子这边给予担保,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办下来的




第三十三章 人员问题
    尼玛!终于清静了。

    望着三井雅子和晴子小姑娘的背影,李忠信长出了一口气。

    最近一段时间里,虽然他每天身边围绕着三个小美女,可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小美女都十岁左右,比他后世的女儿大不了多少,都黏人得很。

    虽然她们很可爱,但是,拥有着四十多岁灵魂的李忠信,和她们无论如何也是玩不到一起去的。

    特别是晴子把杨静和贾丽娜都带坏了,一高兴就亲李忠信,把李忠信惹得发脾气也不是,不发脾气也不是。

    要说长大以后掉进女生堆里面,被一群漂亮的小姑娘亲,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在这样一个时候掉进小女生的堆里,那就是一件悲催的事情了。

    哪怕是李忠信说要写作业,也摆脱不了她们的纠缠,她们一口一个信哥哥,你不跟我好了。

    信哥哥,难道你不喜欢陪我玩了吗

    一旦李忠信说不,她们的脸就好像六月天一般,三个人一起嚎啕大哭,就好像是李忠信欺负了她们三个人一样。

    母亲王雅清因为自家是淘气男孩的缘故,特别喜欢女孩子,只要晴子她们三个人一哭,她就拎着笤帚疙瘩满屋子追打李忠信,根本连问对错都懒得问。

    在王雅清根深蒂固的印象当中,李忠信是个很淘气的小家伙,而三个小女孩文文静静的,就是说话大声了都不好意思,怎么会有错。

    最让李忠信郁闷的是,周围邻居的小伙伴和他的小学同学们都嘲笑他,小不大点,花花肠子不少,居然养了好几个童养媳。

    虽然这些话李忠信也明白他们这是羡慕嫉妒恨,可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他的生活,整个六月份,他只抽出来时间去了一次竹板屯那边。

    不过还好,打鱼的业务一直在有条不紊地铺开,在董国忠和梁国富两个人积极帮助管理下,倒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

    要说让李忠信最为满意的就是,三井雅子在李忠信的执意要求下,答应下来让三井集团出资,在竹板屯和江城之间的城郊路上铺设一条柏油路。

    只不过这条路要经过江城市政府的批准测量,还要等修路队腾出时间,大概要到八月末才能开始动工。

    饶是这样,也把董国忠和梁国富两个人乐得不要不要的,竹板屯直接受益,而福隆村毗邻竹板屯,间接的也受益。

    只要是柏油路铺到了竹板屯那边,铺设到福隆那边就是早晚的事情了,远比长青乡其他挨近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好得多。

    想致富,先修路,只要是路修好了,致富路上就已经卖出了第一步。

    董国忠和梁国富坚信,只要他们两个村子能够继续这样走下去,一定会成为江城市附近最富裕的村子。

    对于修路的这个事情,三井雅子一直也想不通。

    这些钱如果给予李忠信,那么,李忠信一下子就会成为有钱人,可是,这个孩子根本就不要她的钱,只收下了她从其他地方调运过来的家用电器和照相机。

    给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修路,这个孩子究竟图的是什么呢

    三井雅子在带着晴子和姐姐返回rb的时候,给李忠信留下了邮信地址和电话,告诉李忠信要多和晴子联系。

    如果李忠信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钱,可以给直接给她打电话。

    不光如此,三井雅子还把三井集团在黑省方正那边投资,正建设友好小学和友好中学负责人的电话也留给了李忠信,她告诉李忠信,那个负责人叫做波多梨花,是她的亲信人员,和省里面负责投资的副省长关系很不错,如果需要用到官面的事情,李忠信只要打电话找到她,就能够轻松解决。

    转眼间进入了七月,李忠信获得了重生之后的第一个暑假,还没有等李忠信享受假期的快感,就被王波心急火燎地叫到了竹板屯。

    渔网不断增加,人员也不断在增加,到了六月末的时候,算上摘鱼的,忠信打鱼队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六十人,忠信打鱼队在竹板屯和福隆村这边火了起来。

     



第三十四章 小福利
    入夏的东北,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仿佛下火了一般。

    那种闷热,让人们感觉到很难受,也颇为无奈。

    虽然天气炎热,李忠信却依旧按照他的约定,守在竹板屯的村口前的歪脖树下,等候着和他一起玩耍过家庭条件不好的小伙伴。

    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李忠信才算等到约定好的所有小伙伴。

    领着他们在村口不远的董志国家里喝了些冰凉的井水,又进行了一番叮嘱以后,他才领着这些人到了江边。

    李忠信和王波站在江边一块和他差不多一般高的大石头上,俯瞰着经常一起玩耍家庭不太好的小伙伴们,他的两只小手慢慢扬起,虚空按了两下,示意下面略显骚动的小伙伴们安静下来。

    扫视了一圈满是希冀之色的小伙伴们,李忠信手放了下来,右手捅了捅没精打采的王波,让王波开始给下面的这些孩子训话。

    王波被李忠信捅得打了一个激灵,满脸鄙夷地瞥了一眼李忠信,又扫视了一圈下面的小孩子,他才开口慢慢地说道:“我是李忠信的三舅王波,也是这个地方的负责人,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今后你们就归我管理了。

    你们都是李忠信的小伙伴,我这里有赚钱的机会给予你们,希望你们赚到一些钱改善一下生活,补贴一些家用。”

    看到下面的这些小孩子脸上露出了欢喜之色,开始出现了交头接耳的现象,王波的脸一沉,话锋一转,严肃地说道:“肃静。”

    看到下面孩子安静下来以后,王波严厉地说道:“领你们赚一些钱改善一下生活并不算什么,但是,领你们改善生活的同时,你们要遵守我制定下来的规矩。

    古人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你们听老师的话,到这边必须要听我的指挥。

    现在放暑假了,天气十分炎热,只要是想跟着我赚钱的,你们必须要服从我这边的安排,绝对不可以在江边下水游泳,绝对不可以因为干活的事情打架,绝对不可以……”

    王波照本宣科地念完之后,看到没看那些孩子一眼,便拉着李忠信的手,从大石头上跳了下去。

    和李忠信绕过石头以后,他一边指挥董志国和他一起把人往江边带,一边没好气恨恨地剜了李忠信一眼。

    李忠信记得十分清楚,也就是在他小学将要毕业那年,江城的松花江边就淹死了七八个半大孩子。

    八十年代,精神和物质都相当匮乏,一到放暑假的时候,家里面没有大人管的孩子便成群结队的到江边或者是江边的几个大泡子戏耍,每年淹死的孩子怎么都会有那么五六个。

    虽然李忠信想给他身边的朋友赚钱和吃到好东西的机会,但是,李忠信绝对不会让这些曾经的玩伴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出现什么危险。

    至于后面规定的不能打架斗狠这些事情,李忠信更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他找过来摘鱼的有十多个,里面的大多不是同学,毕竟他们同学的岁数太小,而且几乎都不是一个学校的,要是真的打起架来,他真的很难处理。

    这些人当中,都是家里生活条件差,甚至在家里面吃饱饭都费劲的那种。

    到这边来摘鱼,是李忠信给予这些朋友在八二年的一个福利,他不希望因为他重生的事情,太过于影响身边的这些伙伴。

    李忠信给予他的这些家庭困难的同学和邻居小伙伴的钱并不高,他心中清楚,钱给予的过多,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

    挂鱼拉网的成年人每天的收入大概是一块多钱,摘鱼不用出力气,李忠信给这些同学和小伙伴定的钱数是每人每天五角钱,另外补助一些鱼。

    补助的标准基本上是和成年人统一的,每摘鱼一天的时间,给一条一斤左右的江鱼,也就



第三十五章运输队
    初夏的阳光照射在松花江面上,远远望去,一片波光粼粼。

    青草和红、黄的野花,被高悬天空那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气息。

    江边的一片树荫之下,李忠信的右手挡着密密层层枝叶间透射下来铜钱大小粼粼光斑,心情愉悦地看着远处忙碌的人群。

    细品了一会儿王波最近一段时间的汇报,李忠信心中又萌生了新的念头。

    看到打鱼、摘鱼的人手多了,李忠信琢磨了一阵子以后,他把白云鹏的三叔白奉义单独叫了出来。

    让他和那几个在打鱼队里面头脑灵活十几个人组成了一个运输队,负责骑车到江城附近周边的乡镇去卖鱼。

    一个大二八的自行车后座上用铁丝(八号线)做出来两个圆圈,用钳子固定住,从圆圈中间穿一根硬木棍子,棍子两端无论是挂两个筐,还是挂上两条麻袋就组成了一个流动的运输车。

    八十年代和后世不同,出门的时候大部分都用自行车,壮年人每天骑行个几十公里都没有任何,就是妇女驮上个百十斤的东西,都能够骑行很远的距离。

    鱼打上来的多,每天的销售量加大,江城卖不完,自然就需要更多的人走出去,到江城周边的乡镇进行售卖。

    利益是驱动人们拼命工作的源泉,组成这样的一种远道的运输队能够获得更高的利益,李忠信自然不会放过。

    最为重要的是,李忠信组成这些远道运输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在周边帮助他收集老邮票和一些老物件。

    李忠信心中有数,这些骑行送货的这些壮年按照他的安排,今后的收入绝对相当可观。

    一斤鱼一、两毛钱批发给他们,他们走乡串户进行换购,每斤大鱼的价格有时候甚至能够翻上两三倍。

    如果赶上那个地方有要举办婚礼的,一次就能够赚到沟满壕平。

    八十年代初期,大部分人都不会经商,因为经商不光会受到大多数人的鄙夷,而且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一个人如果有着稳定的工作,是绝对不会考虑经商的。

    这个时候,物资都是国家控制,就是想要经商也需要有东西卖才可以,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城市人不喜欢经商,更不想当那种走资派。

    而郊区的农民就不一样了,郊区的农民地少不说,还没有其他的收入,靠天吃饭得看年景,年景好了,无非就是多出来一些口粮,能够让家里人吃饱。

    要是赶上年景不好的时候,家里面甚至都会揭不开锅。

    在忠信公司里面去各个地方卖鱼,每天的收入足以超过城市里面的高级工人,只要你能够吃得了苦,到秋收之前赚到的钱,绝对要超过一年收入的两倍,而且只多不少。

    夏天的时候在家里面呆着,钱绝对不会和馅饼一样从天上掉下来。

    李忠信对于他们这些人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他们每天在忠信公司这边领鱼,都是按照批发的价格领取的,到外面的村镇或者是远一些的地方,他们按照零售价出售。

    李忠信设定的定价机制很简单,零售价可以按照路程的远近来考虑加价的钱数,可是,加价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当地卖鱼的平均价格以下,绝对不要高过当地的鱼价。

    换取东西的话,只要是粮食、副食品或者是什么明清时期或者早期的大钱了,这些都可以给予换购者优惠。

    这些骑行到各个乡镇卖鱼的人,要到各个乡镇的邮政所去和邮政所里面的人搞好关系,只要是邮政所里面有剩余的生肖票,就要把这个事情告诉到忠信公司这边,忠信公司这边就会派遣人员到那邮政所购买到生肖票。

    &



第三十六章扩建
    刚进入八十年代,大城市当中就已经开始流行集邮,集火柴盒,集烟盒和收集糖纸这些东西了。

    只要是精美的东西,那都是可以收集的东西。

    按照当时人的说法,收集不光是文艺范十足,而且还能够让人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最为典型的是全国人民都用火柴,全国各地的火柴盒纸图案也越来越精美,很多人都以收集到成套的火花而感觉到自豪。
1...910111213...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