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报出来家里面的名号以后,李忠信更是俯下身体对王长明说道:“等下如果我和他们打起来了,你第一时间要跑回家里面找你爸,记住了就点点头。”
看到王长明点头以后,李忠信笑呵呵地说道:
第一百零一章年货大集
李忠信和王波小年的时候到的兴林村,在兴林村愉快地玩了两天正好是腊月二十六,这天也是头林镇年前的最后一场大集,如果再想要有大集的话,至少就要等到正月十五以后了。
李忠信在重生之前经常在竹板屯那边逛集市,一听说头林镇那边有大集,他立刻张罗要过去瞅瞅,他也想看一看,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大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天刚一亮,大舅王志和舅妈两个人便招呼李忠信和王波起床,准备领着大外甥和儿子到头林大集去赶集。
兴林村在江城东北富锦的北部,到所属的头林镇里面足有十二里地,而且只有一条土路。
冬天的时候,这条路上雪大人烟稀少不说,路也是相当难走,客车在这个时候都已经不通车,到头林镇里,如果不坐马车的话,那就得做爬犁了。
这天一早上,兴林村里面手里有些钱的人,便准备到头林镇哪里赶集买东西并交换物品了。
和三舅老姨两个人汇合以后,他们在村口位置开始了漫长的等候。过了足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到头林镇赶集的人才算在村口集合完毕。
三十几个人坐了四辆马车,两个马拉的大雪爬犁,仿佛一下子就坐得满满的了。
李忠信后世的时候坐过马车,却是没有坐过爬犁,见到这种出行的方式,他立刻选择乘坐爬犁。
雪爬犁很大,前面放着的是要到镇里卖的货物,后面的部分是人坐的地方,上面铺了两层厚厚的棉垫子,人在坐上去之后,还要把腿用棉被盖一下,防止把腿冻伤。
人坐在雪爬犁上以后,戴着厚厚棉手套的双手还要把住雪爬犁上面的木制栏杆,要不然的话,遇到坑包的地方,人很容易被爬犁甩出去。
马车和马拉爬犁比起来,速度要差上很多,但是,马车要比马拉爬犁稳上很多,自从李忠信坐上了马拉爬犁,大舅王志便一直跟在李忠信的身边,生怕李忠信出什么事情。
李忠信郁闷地看到,这马拉爬犁跟他想象当中的根本就是两个概念,这种马拉爬犁跟坐马车几乎没有两样,既没有那种风驰电掣的速度,又没有那种在雪地里面刮起风雪的感觉,他觉得,这次的选择有些亏了。
也就是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李忠信和大舅王志他们一群人便到了头林镇里。
到了头林镇里以后,大舅王志并没有和村里的人一起到集上去,而是领着李忠信先到了他二姨王雅琴家里。
把带过来给王雅琴家的好酒好烟,以及一些过年的年货放好,在王雅琴家里热乎乎地吃了一顿早饭之后,王志才领着李忠信他们几个人到集市赶集。
大集的位置离王雅琴家三百米左右,是头林镇的一条主路,两边都是那种低矮的平房,偶有一件较大的较高的房子,那都是镇里面的最高级的建筑,比如邮政所或者是银行一类的存在。道路的两端,都是卖东西的摊,吃的喝的,各种各样的年货应有尽有。
虽然人来人往,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在这个时候没有汽车和机器的声响,并不会让人感觉到嘈杂,反倒有一种极其热闹的感觉。
满大街熙熙攘攘的人,都是黑、灰、绿三种颜色的棉衣,色彩十分单调不说,上面大多都是那种斑驳的布补丁,在加上都戴着棉帽子棉脖套,看起来都好像差不多,都是灰土狼藉的,让李忠信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违和感。
他心中清楚,八十年代就这样,要想看到后世那种穿戴,至少要等上几年才可能达到。
李忠信这次和三舅王波回来的时候没少带钱,领着大舅家里面的弟弟,只要看到集市上有啥好吃的,便随手拿钱给弟弟买来吃。
稻草扎的木棍子上挑着的冰糖葫芦,鲜柿子晾晒成的那种两端全是白霜的柿子饼,纯白色的如同铅笔长短的大块塘,总之集市上有弟弟王长明想要吃的,李忠信都会直接掏钱给买下来,买的时候还一买一大堆,甚至连大人份的都买了下来。
李忠信大手大脚的花钱方式让他大舅王志和二姨王雅琴几个人感觉到咂舌,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孩子身上居然能够有这么多钱,而且还敢随便乱花钱,这刚到集市一会儿的功夫,李忠信貌似就已经花出去了十块钱。
要不是赶集之前王波说过,李忠信手中有一些钱,而且家里面现在也不缺钱可以随便花,他们在这个时候都能把李忠信手中的钱抢下来,给他攒起来。
年前镇里面的集市很是热闹,不过和后世的大集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在这样一个物资贫乏的年代,能够一些规模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头林镇和城市不一样,这边的猪肉不缺,因为农村家里面很多人家都会杀年猪,自家吃不了,亲戚什么的分完以后,还会剩下很多肉,相比平时排队卖肉的情况,这个时候已经算是好得多了。
这个时候,鸡鸭牛羊,平日里常见不常见的东西就好像是开会一般地聚集在了一起。
李忠信看到,这个时候卖山货的最多,秋天采集下来的各种蘑菇晾干以后,串在线上盘在白面袋子里面,比后世李忠信做餐饮时候买到的顶级榛蘑都好。
油大的松子、榛子、核桃也是一个面袋子一个面袋子的摆成一排,等候问津。
这个时候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现场炒制瓜子和花生的地方,两口八印大铁锅的上方呼呼冒着热气,离老远就能够闻到炒瓜子和花生的那种香味。
八十年代初期,瓜子和花生基本上是便宜货,农村人过年的时候都互相拜年,家里面要是没有瓜子花生,不配上一些小孩子喜欢吃的水果糖,会被其他人看不起的,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炒制瓜子花生和卖散装水果糖的摊位上的人最多。
李忠信对于瓜子花生和散装的水果糖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炒制瓜子花生旁边的糖炒栗子。
&n
第一百零二章 疯半山
李忠信在逛集市的时候觉得他花钱有些过了,真要是给大舅他们留下一个乱花钱的印象,到时候汇报给母亲,他今后的日子将会不好过。
有三舅王波这样的一个土豪挡箭牌不用,留着当门神多闹心。
王波抽巴个脸,一脸抑郁地翻了李忠信一眼,十分不情愿地掏钱说道:“卖炮的,按我外甥说的,把那些花样和呲花全部给我装起来。”
大舅王志脸上的表情转换了几次以后,才慢慢开口说道:“老三,你怎么能和孩子一样胡闹呢现在赚钱你知道有多不容易,按我说的买,你把钱也收起来,到集市上购买年货你就不要花钱了。”
李忠信的大舅王志虽然清楚自己的三弟今年应该是赚到钱了,要不然的话,回家的时候不会带来那么多的好东西。可是,这年头赚钱不容易,三弟还没有结婚,这个时候要是大手大脚地花钱,今后娶媳妇的钱上哪里弄,总不能让大家给他拿钱结婚吧!
王波苦着脸陪笑着对王志说道:“大哥,这也花不了几个钱,孩子们过年高兴就好,你就别管了。”
就在王志教育王波的时候,李忠信突然间发现卖鞭炮的后面有一个卖野味的。
李忠信重生回来之后,一直还没有吃上一顿野味,突然看到那边有个卖野鸡之类的摊子,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了过去。
李忠信见到摊子上面野味很多,有野鸡,有野兔,还有飞龙。
飞龙鸟学名为花尾榛鸡,在东北算得上是顶级的食材了。东北人这老人常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中的龙肉,一般就指的是飞龙。
据说这种传言是从清朝时候乾隆年间传下来的,东北这边到年跟前的时候给皇宫进贡的就有飞龙。
只不过和传言名不副实的是,飞龙的肉并不好吃,和东北的家鸡的味道比起来还有所不如。
但是,飞龙做出来的飞龙汤是一绝。
李忠信后世的时候是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在亲属家喝过飞龙汤,当时他觉得舌头都要鲜掉掉下来了,现在突然遇到飞龙和一些野味,整个脸笑得像一只盛开着的狗尾巴花。
“这飞龙怎么卖的,还有这些野味,都给我报报价,如果合适的话,我包圆了。”李忠信吞了一口以后,满脸兴奋地说道。
卖野味的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大汉,方脸,大连毛胡子,身高在一米八十以上,在整个集市当中是鹤立鸡群存在。
就在李忠信问的同时,李忠信居然看到这个大连毛胡子的耳朵少了半边,就好像是黑猫警长当中的一只耳一般,他的眼珠子一瞪,一种浓浓的肃杀之气便涌了出来,让李忠信有了一种看到了土匪座山雕的感觉。
“小孩子一边玩去。”连毛胡子用眼睛瞪了李忠信一眼之后,看到李忠信吓得后退,圆睁的眼睛重新半眯了起来。
李忠信的心头对自己一阵鄙夷,他的身体里面装着的可是四十多岁的灵魂,咋就能被这个大胡子的一个眼神给吓退了呢!
李忠信定了定神,又看了看眼前那个气定神闲的连毛胡子,觉得心中还是有一些胆气不足,他立刻就回头喊道:“三舅,买完东西没有呢!你快过来这里,我在这边发现了一堆好东西。”
在李忠信的大呼小叫声中,王志和王波两个人快速挤过鞭炮摊的位置,走到了李忠信这边。
王志看到李忠信前面的那个连毛胡子,先是楞了一愣,然后很是夸张地说道:“半山,你居然出来卖年货了。”
就在王志和封半山打招呼的时候,王波靠近李忠信身边小声嘀咕道:“大外甥,咋,看见野味了,想要买点回去呗”
李忠信点了点头,却没有答话,而是饶有兴趣地看着大舅和那连毛胡子叙旧。听了几句以后,侧过头小声地问王波道:“三舅,这个人是什么人,我看和大舅很熟悉啊!”
“这是头林镇周边的第一猎户封半山,和你大舅妈家里面有着亲戚关系,头些年的时候,你大舅帮他送老妈去过县医院,还特意到江城那边托你母亲买过一些县医院没有的药。”王波简单地说了一下王志和封半山的关系以后继续小声说道:“这个人退伍以后,在兴林镇里面没人敢招惹,就是镇长见到他都礼让三分。看到他那耳朵没有,前些年猎杀山里面的野熊的时候,被熊瞎子给舔的,他一个人和熊硬是打一块了,这个人疯起来,连熊都怕,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镇子里面的人还管他叫疯半山。”
李忠信听王波说完封半山的光辉历史之后,他立刻就想明白了,这个封半山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兵,如果能够把封半山请出山,到时候他和三舅王波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现在他的财富已经够多了,想要找一个这样可靠的人才还找不到呢!简直就是打瞌睡送枕头,从天而降地掉下来了一个大馅饼。
封半山和李忠信的大舅王志聊了几句以后,很是随意地伸手在李忠信的身上拍了一下,并开口说道:“这个是你大姐家里的孩子吧!看起来挺有出息的,刚才他想要吃野味,等下你看看,我这里的野味你挑几只回去,就当孝敬老妈老爸了。”
&
第一百零三章 保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忠信看到二姨和二姨夫以及几个小孩子都已经吃饱下桌了,他微微思付了一下,慢慢地开口说道:“大舅,您能和舅妈回避一下吗我想要和半山舅谈几句,最多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这个面子您应该能给吧!”
李忠信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头狠狠地捅了王波一下。
王志眉头紧锁,他真就想不明白,自己的这个大外甥要出什么幺蛾子的事情,居然要让他回避一下。
可是,他看到三弟王波的眼神,王志不禁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把他面前的一盅白酒扬脖干了进去,他沉着脸说道:“忠信啊!你可不要请你半山舅出去做坏事,这个是我的底线。”
王志满脸郁闷地和李忠信说完之后,转头对媳妇封燕说道:“燕子,咱们两个人先出去一会儿,让忠信和半山两个人说会儿话。”
“大舅,您说什么呢你大外甥是那样的人吗还做坏事,你到江城那边打听打听,忠信公司的口碑咋样。忠信公司忠于国家忠于党,更是诚信于老百姓,咋到你那里还弄出来个做坏事,您这就是门缝里面看人。我这绝对是好事情,您就放心吧!”
李忠信连珠炮一般把王志轰炸得晕晕乎乎的,甚至王志出门的以后,都没有从送他出门的李忠信说的那些话当中缓过劲来。
这是十岁的孩子说的话!!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李忠信转回屋子里面以后,他也不啰嗦,直接开门见山地对封半山说道:“半山舅,我想请你到江城那边给我和我三舅王波当保镖。”
“什么,你想找我当保镖!!”封半山一脸惊愕地望着李忠信,眼神中流露出来了一种极度震撼。
八三年的时候,如果听到有请人做保镖的,那至少也得是师级以上的干部,要不然的话,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一个概念。
“对,我就是要找你做我的保镖,就这么简单。你只要负责好我和我三舅王波的日常安全就可以。”李忠信一边把桌上洋河大曲给封半山斟满,一边继续说道:“如果你要是会开车的话,还可以兼职坐我的司机,只不过现在买车的事情还在我的考虑当中。”
“刚才您也听我三舅王波说了,我们忠信公司做的是正经八百的生意,根本就不会做那种杀人放火的事情。您要是信不过的话,可以到江城那边去看看,如果和我说的有半点不同,到时候您大可以回这边不是。”
看到封半山有些意动,李忠信加了一把火继续说道:“忠信公司在江城的生意很大,到那边以后大姥的身体您就可以不必担心了,房子电视什么的,公司都给你配齐,各种医疗条件和居住环境要远比在这边强。户口方面,公司帮助解决,总之,有什么要求您尽管提,我这边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为了招揽封半山,李忠信也是下了大本钱的。
八三年的这个时候,农村的人想要在城市里面弄上一套房子,再有电视看,那绝对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封半山是侦察兵出身,因为得罪了副营长,被使用了阴招迫使他退伍。因为家中有老妈的原因,而且还不想麻烦和他一起共事的战友,于是他变回到富锦老家这边以打猎为生。
虽然现在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出台,但是,国家已经有了明文规定,大型的野生动物不得猎杀。
光靠着打一些野鸡飞龙之类的倒是能够养活得起老娘,可是,一旦老娘生病住院了
第一百零四章 奔头
八三年的春节即将到来,银装素裹下的江城已然天寒地冻,可是,竹板屯新建的几座暖棚当中却是温暖如春。
暖棚里面绿意盎然,翠绿色的暖棚蔬菜已经成熟,今天就能够进行售卖了。
不光是董国忠和梁国富两个人脸上露出来激动得光芒,就是那些在暖棚里面干活的几十个农民,他们的脸上也都出现了一种幸福的神采。
这个时候是八十年代,眼看过年了,他们居然种植出来了新鲜嫩绿的蔬菜,对于他们来讲,这就是一种奇迹。
董国忠心中想到不由得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村子里面很多人都穷得的很,过年能够吃饱饭,能够在年三十吃顿饺子,吃上一点肉,那就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