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木耳只要弄出来,他直接把木耳卖到rb那边去,别说给这些技术员那些工资和补助了,就是再翻上几倍,李忠信都给得起,而且是心甘情愿的。
不过呢!现在是八十年代初期,李忠信不能做得太过,更不能那么招摇。
让姜**带领着农研所的人搞木耳培植基地的事情谈妥以后,李忠信在白奉义的身上又加了一副担子,让白奉义挑头,在江城周边收购山野菜的同时,开始全力收购野生的木耳,尤其是东北这边林场里面的野生椴木耳。
椴木耳由于质量好,成本高,产量少,每年产量有限,其中以东北百岁山的木耳为最优,自古被誉为圣品,多次进献皇宫。
百岁山的木耳李忠信并没有去想过,可是,其他野生的椴木耳李忠信可以敞开了收购,只要是有人拿到忠信公司这边售卖,忠信公司都会以市场上的最高价格进行收购。
把这些上好的椴木耳进行筛选以后,用真空包装的形式包装起来出口到rb那边,一斤上好的椴木耳至少能够翻上二十倍到三十倍。
这个还只是李忠信根据山野菜这种东西的一种估计,具体定价如何,他要把野生木耳运到rb以后让三井雅子那边进行质量评估以后才会最后定价。
rb人注意饮食健康,更喜欢这样东北的黑木耳,由于中国和rb的关系刚刚开始好转,还没有人把主意打到这个上面。
他要先一步树立起来山野菜和野生山珍在rb的品牌,让那些rb人一想到山珍就能够想到忠信牌子的食品。
除了木耳以外,东北的山野特产还有很多,榛蘑,猴头,松茸蘑这些东西都是后世rb人餐桌上的最爱。
李忠信手下有骑行的卖鱼队,和周边的乡镇都有着很多的交集,这些卖鱼队的人在到乡镇下面去卖鱼的时候,就可以对这些物品进行收购。
李忠信并不满足于在黑省江城这一个地方收购这些山珍,他要把收购的范围扩大到全省范围,也就是说,只要是黑省这边有这些物品要卖,他都进行收购。
而且李忠信本着这样的一个原则,无论在什么地方进行收购,收购的价格都是统一的最高价。
品质越好,那么收购的价格就会越高。
忠信公司吃肉,必须要让这些人喝到美味的鲜汤。
八二年的时候,忠信公司的骑行卖鱼队的人数达到了四十人上,每个骑行卖鱼队的人在八二年都是被竹板屯人羡慕的,他们的付出和收入成正比,他们每个月的收入最少都能够达到一百五十元以上。
这次忠信公司提出骑行卖鱼队扩招,要在竹板屯和福隆村两个地方再招收四十个人。
这四十个人和之前的骑行卖鱼队的分工有些不同,骑行卖鱼队是专门卖鱼,并进行一些物品的收购,而他们这四十个人则是到下面各个村屯或者是一个区域进行专门的收购。
 
第一百四十四章 摊牌上
“三月初的时候,李忠信告诉赵福天派出几个人,给头林镇他二姨王雅琴送过去一大汽车的食杂货物,并帮助王雅琴在头林镇支起来了一个中型的忠信连锁食杂店。
连锁食杂店弄好以后,他让赵福天告诉王雅琴,头林镇这边的连锁食杂店,在价格上可以比江城这边略高一些。
毕竟江城到头林镇那边有着一定的费用,高一些是高一些,利润率却不能高于百分之十五。
这个也算是忠信食杂连锁除江城以外的,第一家连锁食杂超市,也是忠信食杂连锁超市迈出扩张的第一步。
李忠信一直想要把忠信食杂连锁开遍黑省,开遍全国,但是,他心中却是明白,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无论从进货方面,还是其他的管理方面,都达不到他的要求。
与其没有质量的扩张,莫不如等待时机成熟了,一起进行大幅度扩张。
在这个时候,周边乡镇如果有人想要做忠信食杂连锁超市,如果能够遵守忠信公司连锁食杂超市的原则,李忠信还是会适当地放开一些政策,让周边地区的中小型超市开起来的。
他二姨这个是个例外,也是投石问路,忠信食杂连锁超市在头林镇那边能搞食杂连锁,jc区域其他地方也是可以搞这个食杂连锁超市的。
忠信食杂连锁超市总部这边,对头林镇的连锁超市,只收取极少的管理费用,其他的收益全部归属于王雅琴所有。
而其他想要加盟连锁超市的,就需要很多步骤,至少不会像李忠信二姨这样,连钱都没有投入一分,就轻轻松松地把超市开起来了。
李忠信姥姥、姥爷和大舅他们这些乡下的亲属,舍不下乡村里的那种安逸,这个时候不愿意到江城这边来,他跟王波没有办法,只能让他们暂时先在那边居住。
他们两个人一合计,给李忠信姥姥家那边搞了一台拖拉机,让那边种地的时候用。
而随着拖拉机过去的,是江城这边一些高产的优质粮食种子。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最近一段时间,他二姨和姥姥家那边给家里打的电话多了起来。
李忠信的二姨王雅琴和大舅王志两个人心中一直有着猜疑,觉得忠信公司应该不应该是王波那个家伙一个人就能够搞起来的,觉得其中李忠信有着很大的一个因素,毕竟李忠信和王波到他们那边的时候,他们能够感觉到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在话里话外,李忠信的大舅和二姨两个人给王雅清这边也吹了吹小风。
而随着忠信公司的疯狂扩张,李忠信可能是忠信公司的幕后老板这个事情,在竹板屯和福隆村里面的猜测也越来越大。
李忠信觉得,与其等父母听闻到这个事情,还不如他提前和他们摊牌,这样一来,对于今后他出门或者是其他事情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忠信非常清楚,他父母两个人又多么的古板,和老古董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真要是他直接在家里把忠信公司的真实情况告诉父母,他估摸着,父母想做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直接把他暴打一顿。
从忠信公司创立到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父母也不傻,多多少少也能够风闻到一些事情。
他想要张罗买房子,张罗盖房子,想要让他们住得好,日子更幸福,这种事情也不应该继续隐瞒下去了。
告诉父母之后,他们两个人喜欢做什么,做他们自己的事情,和他弄忠信公司也没有关系。
如果他们想要用钱或者是想要
第一百四十五章摊牌(下)
忠信公司真的是你的”在椅子上重新坐稳以后,王雅清狐疑地看了看李忠信,再次问了一遍。
李忠信立刻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并举起小拳头,信誓旦旦地再次说道:“妈,您也知道,儿子不会和您撒谎,忠信公司真的是我搞起来的,之前是怕你们担心,我一直没敢告诉您们。现在公司搞起来了,我这不第一时间就告诉您了?”
“你这个小兔崽子,居然过了这么长时间,才告诉老娘忠信公司是你的,害我出去花钱都没有舍得花。”王雅清在李忠信的头上重重敲了一记以后,口中叹了一口气,颇有些郁闷地继续说道:“唉!这儿子居然比家里的大人赚得还多,你让我说什么好呢!”
王雅清虽然性格上一直是大咧咧的,而且心很大,对什么事情都不怎么在乎,饶是这样,听李忠信说完忠信公司是儿子搞出来的,也是颇感接受不了。
只要江城人,这个时候都多多少少听说过忠信公司,更是知道,江城有一家忠信食杂连锁超市,在江城可以说是巨富的存在。
无论是她娘家那边的人,还有认识的一些人,多多少少都提出过疑问,一听忠信公司这名字,就应该和李忠信有关,可是,王波不说,李忠信不说,她只能装迷糊。
王雅清一直就有一种猜疑,自家三弟的公司和儿子有关系,要不然的话,三弟绝对不会如此对他们家,不会做出那么大的牺牲。
但凡是一个公司的老总级别的人物,哪里会成天没事情就和李忠信厮混在一起,更是很多事情都听李忠信的。
她家里的老妹妹到江城这边来管理忠信鱼馆,大小也是个饭店的老板,却也总听李忠信的话,她一早就看出来其中有猫腻了,只不过呢!她不能挑明了说。
李忠信心中明白,父母接触的生活圈子,除了周围的邻居,就是单位的同事,冷不丁让他们知道忠信公司是他的事情,两个人必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接受。
而之所以李忠信先找母亲谈,是因为母亲是教师,思想上还算是开通一些,毕竟从小的时候,母亲和太姥太姥爷一起长大的,家境条件好一些,这种事情还能够接受得了。
而父亲李尚勇,从小到大一直就是从苦日子过过来的,如果没有先期和母亲的铺垫,让母亲去和父亲逐步渗透,父亲一时半会是转变不过来思想的。
“妈!我这不是想给家里面换个楼房吗让我三舅提出好几次了,家里面人都不同意,现在您知道忠信公司是我的了,而且忠信公司十分赚钱,是不是您应该同意家里面换楼房了您也知道,我太姥一辈子的最大的愿望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李忠信看到母亲神情中虽然有些黯然,但是,他却能够感觉到,母亲对于忠信公司是他的,并没有太多的抵触情绪,他直接就把话转到了家里面买房子的事情上。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你太姥一辈子的最大愿望是这个,可是,现在咱们家除了不是楼房,却也是啥也不缺了,楼房不楼房的,的确没有太大的必要。电话等有时间的时候却是应该按上一个了,省得家里面有事情,还得到别人家或者是这边来打电话。”王雅清结果李忠信的话茬以后,却没有同意李忠信说要买房子的事情。
无论是王雅清,还是李忠信家里面的其他人,对于现在的生活都十分满足,而且感到现在的生活十分安逸。
至于说买楼的事情,他们觉得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必要。
李忠信家附近没有楼房,一旦要买楼房了,势必要搬到挺远的地方,无论是从生活习惯上,还是上班的便利方面,他们都会感觉到不适应。
特别是李忠信的太姥太姥爷,在这个地方已经住了几十年了,周围的邻居都是收容遣送站的职工,无论到什么时候,他们老两口都能够找到聊天的人,真要是让
第一百四十六章麻烦的帽子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手中有了闲钱,李尚勇看到城里面孩子很多都戴绿军帽,想到最近手头宽裕,有很长时间没给李忠信买东西了,他很是自然地给李忠信买了一个绿军帽。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戴绿军帽是一种时髦的象征。
当时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绿军帽一戴,那叫贼有派。
有个绿军帽,能够让很多小伙伴羡慕到流口水。
可是,作为重生人士,李忠信并不喜欢戴绿军帽,不光是他的大男人主义作祟,更是因为他心中清楚,戴绿军帽本身就是一个麻烦。
八十年代初期,江城乃至全国都一样,都流行戴绿军帽,可是,抢绿军帽的事情多有发生。
大多数家庭的人都买不起绿军帽,而绿军帽又是时髦的象征,很多人都打起了歪心思。
很多半大孩子在家里都能够骑父母的自行车,其中一些调皮捣蛋的看到有钱人家孩子戴绿军帽就会动邪念。
他们快速地骑着自行车,飞速地从戴绿军帽的人身边骑过,瞬间就能够摘跑绿军帽。
偶有怕被追上,或者是怕被认出来的,甚至抢到绿军帽以后,再一脚把人踹倒,省得出现麻烦。
还有一种麻烦是,学校里面的学生有高年级和低年级的,高年级的淘孩子要是相中了你的帽子,他们并不会抢,而是和你商量着借戴几天。
而这一借出去,想要要回来可就难了。
不光是因为这些高年级的学生会轮流戴,而且还会推脱,那个帽子别人强借去了,我现在也要不回来,要不你等等,我帮你要要。如果你着急的话,你自己去找人要去,总之,你要是想让我要,那就要等。
要不就是直接厚着脸皮不给,要求再借一段时间,总之是能够拖就拖你,玩拖字决。
如果高年级的淘孩子相中你的帽子,你没有借给他,那他会在放学的时候找人堵你打上一顿,或者是纠集几个淘孩子远远地扔砖头砸你,然后谁也不承认扔砖头了。
戴绿军帽的好处,李忠信没有看到一点,反倒是坏处一大堆,饶是这样,李忠信还不能对父亲说什么,毕竟父亲是好心,是心疼他,才给他买的绿军帽。
这个时候,李忠信有着一种感觉,没有长大也是一种烦恼啊!
李尚勇每天都督促李忠信带绿军帽,他觉得,买回来那么时尚的帽子不用,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既然给儿子买了绿军帽,儿子就要戴。
最为主要的是,李忠信的太姥爷觉得他戴绿军帽挺好看,有点小军人的气质,更有他年轻时候的影子,他十分喜欢,也坚持让李忠信戴这个绿军帽。
李忠信自然地悲催了,哪怕是有百般不愿,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了。
他记得很清楚,八三年严打的时候,因抢军帽被判刑的巨多,还有的被判了死刑。
也有被抢者宁死不屈的,最后,帽子丢了,命也没了。可以说,那时候帽子被抢,就如同九十年代初自行车被盗一样普遍。
后世时候很多人一说这个事情,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是在讲笑话,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军装用它的独特魅力,的确征服了所有年轻人的心。
这个绿军帽实际上就一个祸患的代表,不过呢!想到他上学的时候有封半山在身后跟随,却也心安起来。
八三年为什么要严打呢因为治安问题和大气候所致。
八三年给很多老百姓的感觉是好人受气,坏人神气,警察泄气。
大大小小的流氓团伙横行乡里,招摇过市,无恶不作,独霸一方,欺压百姓。
老百姓都是老实人,他们敢怒不敢言,警察也只能就事论事,这起案没处理完,那一起又来了,那是顾了东头顾不了西头。
这种情况长久持续下去,政府不可能容忍这种现像的存在。
江城这边的治安状况,虽然在全国来讲还算是不错,但是,偷窃行为和团伙犯罪却有抬头的趋势。
前一段时间封半山到了江城以后,李忠信并没有让封半山直接作为保镖跟随在他和王波身边,而是询问了封半山,他在部队时候有没有战友在家里面和他一样没有什么事做的人。
如果有的话,他希望封半山能够找到两个这样的战友在江城这边帮助他做事。
第一百四十七章 鹰潭三道山
很多人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是食物。
世界上消耗最多的东西也是食物。
中国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意思是说饮食是人类的头等大事。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rb或者其他的国家,都一样,都以食物为优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