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食物固然十分重要,可是,对人来讲,最为重要的东西却是水。

    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

    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

    而对人体而言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而体内发生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介质水中进行,没有水,养料不能被吸收;氧气不能运到所需部位;养料和激素也不能到达它的作用部位;废物不能排除,新陈代谢将停止,人将死亡。因此,水对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质。

    李忠信后世是一名钓鱼爱好者,经常开车和朋友去离江城八十公里之外一处叫做鹰潭三道山的地方钓鱼。

    李忠信清晰记得,这个地方是江城周边最为原始的地带,也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这个地方不但山清水秀,更有着人们所不清楚的矿泉水资源。

    后世一个搞水资源开发的朋友,请他和朋友去那边钓鱼的时候说过,鹰潭三道山附近,天然的矿泉水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水源产地之一。

    安排白奉义招收黑娃加入收购队,让黑娃到周边县城进行山货收购的事情告于段落之后,李忠信觉得,他应该放松一下,到鹰潭三道山那边考察一下水资源,顺便钓钓鱼了。

    鹰潭三道山那边的天然鱼池里面的鱼为什么好吃,因为鱼池的水是活水,都是从上山不断喷涌而出的山泉。

    那山泉水喝上一口,香甜甘冽,有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因为环绕在大山之中,哪怕是到了2017年的时候,那地方除了一户承包那个天然大鱼池的村民,在鱼池边盖了房子,方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人烟。

    根据后世专业探测水资源的专家讲,这个地方的山泉水是国家特级矿物质山泉水,如果开发成功,水质甚至要超过农夫山泉和一些高级矿物质水。

    李忠信记得,后世的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从不使用城市自来水,每一滴农夫山泉都有其源头。

    农夫山泉认为,只有好的天然水源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瓶装饮用水。含有天然矿物元素的饮用水,最符合人体需求,任何人工水都难以比拟。

    每一瓶农夫山泉都清晰标注水源地,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农夫山泉坚持在远离都市的深山密林中建立生产基地,全部生产过程在水源地完成。

    您喝的每一瓶农夫山泉,都经过了漫长的运输线路,从大自然远道而来。

    其他的如啥哈哈之类的水的标签都是矿物质水,要不就是那全国知名的啥师傅,直接就用自来水。

    农夫山泉只生产天然弱碱性的健康饮用水,坚决反对在水中添加任何人工矿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表明,不论饮食结构丰富与否,人体必需从饮用水中摄取一定比例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农夫山泉认为,饮用水中应该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面、均衡、天然的矿物元素,并反对在水中添加任何人工矿物质。

    我们所说的水当中,只有农夫山泉是最为好的水源,都是属于天然的矿物质水,其他的那些水只是添加了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资。

    对于这些东西,李忠信也是从那个在中国很火的考研的,和说相声一般的老师口中听到的。

    更让李忠信感觉到可怕的是,那个家伙口中所学的专业,居然是专门向水中下药的。

    如果人喝的水不经过他们下药,根本就无法直接饮用。

    他由此可见,后世的水污染何其严重,严重到了不用药物来进行沉淀,人们都无法饮用。

    八十年代的时候可不一样,江水虽然稍微的有一些污染,但是,经过过滤就能够直接饮用。

    而那些个小河当中的水,甚至直接就能够喝,人们还不会因为喝生水而得病。

    李忠信心中有着一个想法,今后他无论做什么企业,无论生产什么东西,都要注意环保,绝对不能让那样水资源沦陷的悲剧发生。

    他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对这边的天然矿泉水进行最为合理地开发,让人们都能够喝上最为纯净的水。

    在全国人民对矿泉水认知不够的情况下,他可以把这些矿泉水进行出口创汇,总之,这边的水资源在这个时候要搞定下来。

    这个地方山好、水好、风景好,后世因为交通不够便利,到这边来的人少,而李忠信一直就有在江城西部进行发展的打算,如果今后发展的好的话,他甚至会考虑在这边建设一个风景旅游区。

    鹰潭三道山半山坡上那个天然的大养鱼池,那个鱼池从建国时期就存在,只不过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只是作为一处居民饮水和洗澡用的大池塘。

    后世到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才开始有人承包了那片水塘养鱼,池塘有进出水口,都是天然的泉水流进流出,用传统养殖方法,撒些草料或田地里种的新鲜蔬菜,不用饲料喂养。

    李忠信在那边吃过很多次鱼,觉得那个地方的鱼特别肥美好吃。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想起来在有条件以后,把鹰潭三道山这边的矿泉水事业搞起来。

    那个地方的水面很大,比江城最大的水库也只是小了一圈,而且是属于连环池,从平缓的半山腰一直向下延伸出来三个天然的大鱼池坑,哪怕是下大雨,九八年发大水,这个鱼池都没有受到过影响。

    自从忠信公司在江边打鱼速度加快以后,他便想到了那个地方,他不但今后要开发那个地方的矿泉水,更要把那个地方的天然大鱼池变成鱼苗繁殖基地。

    想到这些东西以后,李忠信便让董国忠联系一下那个鱼池归属的乡镇,他要把那片天然的水池和那几座山承包下来。

    董国忠对于李忠信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承包一个水池和几座荒山,他感觉到十分不解,哪怕是把脑袋挠坏了,他也没有想到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的。

    &




第一百四十八章 认错人了
    钓鱼

    邀请我去钓鱼!!

    渔具店的老葛一头雾水地看着冯小武,脸上出现了一种十分古怪的表情。

    李忠信那个古怪精灵的孩子,弄出来了一个在松花江拉网捕鱼的事情以后,他的挂网几乎都卖到了忠信公司那边,他的渔具店也逐渐开始红火起来。

    要说吃鱼,那江里面的鱼有都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咋还冒出来想出去钓鱼的想法了呢

    在老葛的心中,李忠信邀请他出去钓鱼,简直就是一件脱裤子放屁的事情。

    如果说要是一个成年人,而且说是一个工作十分清闲的官员,说出去钓钓鱼还有情可原,可是,那么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招呼他出去钓鱼,老葛感觉就是扯蛋。

    老葛看了看招呼他去钓鱼的冯小武,心中慢慢认定了这样一件事情,他微微琢磨了一会儿以后,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毕竟忠信公司是他渔具店最大的客户,客户招呼他一起出去钓鱼,是给了他极大的面子,而且冯小武也对他说了,李忠信说过,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他谈。

    向王喜平借了一辆212的吉普车,李忠信并没有让封半山他们这些保镖跟随,而是直接领着董国忠、梁国富,还有老葛几个人直奔宏克力。

    白忠伟听说李忠信董国忠他们定下来,到宏克力这边钓鱼的事情以后,他提前两天便开始准备起来。

    白忠伟现在这个时候一点都不敢怠慢,毕竟招呼董国忠梁国富以及忠信公司掌舵人的事情,对他来讲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宏克力乡从建国到现在这个时候,一直就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几乎全乡的人都靠天吃饭,只有年景好的年份,他们才能够吃饱饭。

    八二年的时候,整个江城这边都经历了倒春寒的天气,粮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减产,宏克力这边的农民更是怨声载道。

    同样是乡镇,长青乡那边的竹板屯和福隆两个村子,在八二年的成绩,简直亮瞎了他们的眼睛。

    可以说,这两个村子在八二年富得流油,单单两个村子创造出来的生产总值,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宏克力乡。

    最为主要的是,这边的农民看到了两个村子村民的富裕。

    两个村子里面的村民,有一部分人在八二年的时候收入超过了千元,大部分人的收入都超过了五百,整个郊区这边,哪个地方的人不羡慕他们。

    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家的要求都不高,能够吃饱穿暖,过年能够痛痛快快地吃顿饺子就可以了,可是,饶是这样的一个低标准,宏克力乡这边很多家庭都达不到。

    白忠伟作为宏克力乡这边的乡长,他有义务为乡里面的老百姓负责,他更要找到一条新的路子,让宏克力乡这边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刮出了五个年头了,可是,他所在的宏克力乡却依旧一成不变,就好像是一潭死水一般。

    白忠伟十分头疼这个事情,毕竟宏克力乡这边都是山地、坡地,而且没有可进行开发的东西,想要搞赚钱的路子,实在是太难了。

    白忠伟和董国忠、梁国富两个人的关系还算不错,他更希望借助两个人的东风,把宏克力乡这边发展起来,哪怕是让乡里面的老百姓都能够过上稍微幸福一点的生活都是好的。

    宏克力乡没有挨着松花江,竹板屯和福隆村那两个村子打鱼的事情他们无法去做,可是,不还有其他赚钱的思路吗

    白忠伟到竹板屯和福隆村那边去了两次,看到了竹板屯和福隆村弄了粉条厂,弄了很多他都没有见到过的新鲜玩意,特别是那个暖棚。

    八二年过年的时候,竹板屯和福隆村那边的村民,



第一百四十九章拉饵
    董国忠提前打电话给白忠伟,他很是明确地说了,他们这些人要到鹰潭三道山那边去钓鱼。

    鹰潭三道山在这个时候还没通公路,唯一一条同样外界的山路也是异常崎岖,就是那种前半部分是砂石路,后半部分是天然路的那种,只有拖拉机能够开进去。

    为了满足李忠信钓鱼的请求,白忠伟把乡里面最为金贵的那台崭新的拖拉机,一大早就弄到了乡政府。

    吉普车开到了鹰潭三道山的山脚下以后,把吉普车上的钓鱼工具,往拖拉机上倒了过去之后,一行人便坐着拖拉机直奔李忠信印象当中的那片鱼池而去。

    因为山区多平地很少,这里的民居都只能够依赖种地为生,几乎所有的山坡都被开垦成了农田。

    而这些农田基本上种的都是玉米和高粱两种作物。

    不过呢!李忠信觉得,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新鲜,就算炎热的夏天也如置身天然空调之下。

    特别是他们到的钓鱼的那个地方,山水相宜,很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景象。

    这里很美,但却很穷,一些地方甚至连电都没有,李忠信他们这些人到的这个山脚下,没有通电,村子里面四十户人家,到晚上的时候都点蜡烛,别说是村里面有人买电视了,最好的家用电器就是两支手电筒。

    由于落后,人们除了务农之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这里算得上是老边少穷地区。

    李忠信记得很清楚,在后世,也就是2017年的时候,他到这边来钓鱼,这边的农民都十分穷困,和九十年代时候的乡村都差不多,只是家用电器什么都已经普及了。

    这一世他既然到了这边,哪怕是没有白忠伟,哪怕他没有想要开发这个地方矿泉水的想法,他也会想办法帮助一下这边的人,最为主要的是,这个地方也是李忠信心中一直圈定的地区之一。

    在拖拉机上足足颠簸了十几分钟,终于到了李忠信印象当中的鱼池。

    这个时候,鱼池没有承包出去,更没有人开发,平日里村民们也没有人到这边来钓鱼捕鱼,那后世所见的宽阔水面四周几乎全是野草,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就在这个时候,李忠信看到,宏克力的副乡长张忠和那个开拖拉机,他们两个人人手一把大镰刀,小跑带颠地跑到李忠信和老葛这边,很是客气地问道:“昨天我们到这边看地形的时候发现,这边的水塘都这样,您们看看,这三个水塘,你们要在那个水塘里面钓鱼你们选好水塘以后告诉我,我和大力两个人给你们弄出来钓鱼的地方。”

    李忠信看到,这几个大水塘的水面,和后世他到这边看到的水面比较起来,后世的水面要小了很多,这个时候,那大水塘的水面几乎赶上江城那边最小水库的水面了。

    随意地找了一个地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张忠和大力打好了窝子(清理出来了钓鱼的地方),李忠信和老葛他们一行人开始钓鱼了。

    李忠信这一行人当中,只有老葛和李忠信两个人会钓鱼,其他的人基本上不会。

    在这个时候,李忠信并没有指点他们这些人的钓鱼经验和方式,而是一声不吭地先找了个地方,拿出来了早就准备好的蚯蚓,开始悠然自得地钓起鱼来。

    原本李忠信十一岁的年龄到这边来钓鱼,就是一件十分妖孽的事情了,要是他在给这些人讲解钓鱼,貌似会多出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老葛和李忠信不同,原本就是热心肠的人,见董国忠和梁国富两个人都不会钓鱼,他十分不好意思,李忠信带的鱼竿也多,他一人给弄了一把鱼竿,并帮助他们把漂子绑好,让他们也尝试一下钓鱼的乐趣。

    白忠伟和张忠两个人并没有参与钓鱼的事情,只是拿着捞鱼的工具,等着谁钓到鱼了,他们帮着把鱼



第四十七章连锁超市
    在八十年代,江城有着几大支柱性产业,八十年代的时候全亚洲最大的造纸厂,全国最大的糖厂,大型的纺织厂,还有煤机厂和电机厂,木材厂、家倶厂……

    这些江城的大企业造就了八十年代初期江城的不凡,工人的工资几乎都花不了,在这个时候,李忠信直接就把眼睛盯到了这些工厂的工人身上。

    这个时候做什么最赚钱那就是做食杂连锁超市。

    李忠信要做食杂连锁超市的想法,在之前让董国忠和梁国富做食品店的时候就已经萌生了念头,只不过李忠信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他没有立刻实行而已。

    在王波从省城哈市那边回来,把省城哈市的繁荣和商店的红火讲给他听了以后,李忠信觉得时机已经趋于成熟,可以着手操作这个事情了。

    一九八二年,改革的春风已经铺满中国大地四个年头了,李忠信所住的福丰街却依旧只有一个食杂店。

    李忠信后世时候记得十分清楚,在福丰街上,第一个食杂店就是洪记食杂店,按照李忠信小时候的想法,那开洪记食杂店的老洪头,可以说是整条街上最有钱的人了。

    的确,洪家人迈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第一步之后,凭借着资金的积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开始搞起了商场,成为江城有名的大商人。

    八零年的时候就敢于尝试做食杂店的人,除了要有做大事的勇气,坚韧的的心志外,还得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型的人。

    在当时的环境下做食杂店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时期,而能够把食杂店一直坚持两年而生意好的,绝对有着特殊的人格魅力以及不为人知的能量。
1...4142434445...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