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谢如沫取出速效救心丸,这药是她近来抽空为谢老爷子配制的,她有点担心他的身体,来皇宫之前她就放了两粒在身上。没想到老爷子没用上,现在倒派上了用场。
刘曙光连眨了三次眼,这是同意要用药的意思。
倒是旁边有人质问谢如沫,“你是谁,这药怎么能随便给人吃呢?”
话一出口,旁边的人就觉得不妥。这个时候能候在偏殿的,都有过人之处,不能因她是个姑娘年纪又最小就轻看了人家。
“我是谢如沫,国医府的少主。”
谢如沫没注意到,她说的是我是谢如沫,而不是我叫谢如沫,听说这样的介绍的人,都是非常自信的。
原来她就是谢大国手的孙女,明了了谢如沫的身份,她的话以及她的药就有份量了。其他人没有再劝,再劝岂不是显得居心叵测,害了刘署光?没必要竖敌嘛。
“让他吃吧,过了这一关再说。”
“是啊是啊,再说,刘大人自已也愿意。”
这药一入嘴没多久,刘曙光顿时感觉到心脏不再一抽一抽地疼痛了,也不再感觉到呼吸不过来,他慢慢站了起来,先向谢如沫道谢,“谢少主,谢谢你。”
“不用谢,你赶紧去吧!”谢如沫是真替他急。
其他人也附和,“是啊是啊,赶紧地,不要再耽搁了。”
刘曙光冲他们感激地点点头,忙迈着步子出去了。
刘曙光踏上了金銮殿,总算是有惊无险。
第二位很快被宣召了。
“宣河南徐州知府周应卿觐见!”
周应卿这人也逗,先理了理衣服,朝他们行了一圈拱手礼,“诸位,在下先去了。”随着三声宣喊,迈着激昂的步子去了。
这个逗趣的性子给这么一搅,冲淡了方才因刘曙光所出意外造成的紧张低迷气氛,大家都有点忍俊不禁。
不管大伙儿是真乐还是假乐,偏殿倒没之前那么严肃了,至少大家的眼神没那么拘紧了,偶尔投过来一两眼的打量,真的不要太正常。
而谢如沫作为整个偏殿唯一的女性,受到的打量不要太多。
,,,,,,
偏殿的人一个个被宣召走了,偏殿里渐渐的只剩下谢如沫。其实倒数第二第三人走之前都忍不住看向她,当发现她即使落到了最后仍旧一副安之如素波澜不惊的模样后,心里都是佩服的,佩服她一个姑娘家还小小年纪的,这么沉得住气。
“宣谢蕴椿觐见!”
谢如沫站了起来,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抬头挺胸,迈着秀气的步子往金銮殿娉婷而去。
“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谢如沫一出现,武成帝以及文武百官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那种威压让她挺难受的。但她的礼仪在近段时间被苏雅加紧训练过,这一套大礼行下来,少了女子的柔媚之气,多了一些英气和洒脱之气。
宇文珩目不转睛地看着,而且是越看越满意。谁都不想娶个举止粗鄙的妻子,他父皇心中打算让谢如沫成为他的继室,她在乡下生活了十几年,一些礼仪习惯他还真怕她学不过来。不过现在看着还挺好的嘛。
他满意谢如沫,倒也不是就希望妻子赵娴赶紧死了让位。其实赵娴聪明大气,是个非常适合做妻子的人选。就家世而言,他的发妻赵家和谢家其实是不相上下的,只是各自所在领域的影响力不同。
赵家在武这方面有资源,可是赵家子嗣也多,挤不了太多的资源来帮他。
谢家就不一样了,现今就谢如沫一根独苗苗,如果真娶了她为继室,那谢家的所有资源都是他的囊中之物。有了大量的资源,那他也需要人手,赵家的人脉就变成了他需要的以及能用得上的了。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五十九章赐封乡君
谢如沫跪在殿上,百官中心思五味陈杂的人不少,其中以冯潜为最,想起至今时常闷在书房的老父亲,他是真心没办法不介意。
而房宗誉则是脸色晦涩不明。
武成帝高高在上,目光看向谢如沫,“谢如沫,可知朕宣召你所为何事?”
“民女不知,请皇上明示。”
“召你前来,是想封赏于你。首先,谢家在这一年内先是为征战在外的军队捐赠了不少药材:其次,谢家一直以来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义诊布药施粥等等,替朝廷分担了很多:最后,众所周知,谢家还研制出了藿香正气液还有出安宫牛黄丸此等救急要药。藿香正气液乃一味夏季用途很广的广谱药剂,谢家献上藿香正气液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如此无私,不计得失,皆因心系百姓,心有朝廷,实乃良民楷模,世家榜样。朕为这天下之主,要替老百姓感谢你们。”
“皇上,这些是我们身为医者应该做的,当不得谢。如果皇上真心想赏谢家,老臣只有一个请求,望皇上恩准。”谢羌恒出列回话。
武成帝没想到谢羌恒会出列说出这样的话,心中各种想法闪过,面上却一派优容,“谢爱卿你且道来。”
“皇上,您也知道我谢家嫡系这支如今只剩下如沫一条血脉,将她带回谢家,不奢望她大富大贵,就希望她这一辈子能平平安安。所以老臣没别的心愿,愿用这一切的赏赐恳请皇上允许谢家如沫婚嫁自由。”当猜到陨石计划是出自武成帝故意之后,谢羌恒就在谋划了,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如沫的婚事摆脱摆脱武帝的掌控。这次的封赏就是一个机会。
谢如沫心一紧,衣袖下的手不自觉地握拳,武成帝会答应吗?
所有人都没想到谢羌恒会求这样一个恩典。
三皇子,不,现在是睿亲王了,睿亲王宇文珩紧张地看着他父皇,就怕他顶不住老臣的哀求答应了下来。
武成帝缓缓的笑了,谢家这是想做什么?不放心他?他轻叹一口气,“难为你一片慈心,谢爱卿这是担心朕会乱点鸳鸯谱?这点你放心,朕在此许诺,若是赐婚必征求爱卿的意见再议如何?你们谢家为大周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该赏还是得赏的。”
说到这,武成帝沉吟了片刻,才道,“仁善为本,济世成德,且封赏你孙女如沫为济善乡君,相关赏赐加厚三层,如何?”
关于女子的品级,多半都与皇室有血缘关系,从公主、郡主 、县主 、乡主、亭主到郡君、县君、乡君,逐级递减。
乡君是封号,济善是名号,乡君在女子品级中是最末等的,是正七品,有名号的乡君,又比正七品要尊贵一些。
但考虑到谢如沫是异姓啊,能有此名号和封号,算是武成帝破格给对大周有奉献的女子的封赏。
异姓女子的品级封号,除了夫荫妻就是子荫母,谢如沫的封号可以说是她自已挣来的,当然,也有她出身于谢家的原因。
但这样的封赏算是开了先例了,不可谓不厚重了。
“谢皇上厚爱,可谢家的情况您也知道,臣以及整个谢家就独她一个孙女了,臣舍不得让她出嫁,臣打算让她坐产招婿。”谢老爷子咬了咬牙说道,坐产招婿的想法一直有,也并不是借口,迟迟不言明只是担心肯入赘的不是好夫婿而已。
武成帝是能猜测到他有这个想法的,其实自从认回葛如沫,谢家对待她的方式就如同对待男孙一般无二了,
“这样吧,你不过是想让谢家后继有人,朕给她指门亲事,然后从她所出的孩子中,挑一二人回谢家,你意下如何?”
谢羌恒一葺首,还欲再说。
谢如沫在一旁直接叩谢龙恩,“民女叩谢皇上恩典。”
“如沫——”谢羌恒几欲失声,失去了今天这么个机会,日后她的亲事一定会被武成帝所操纵。
谢如沫冲他隐晦地摇了摇头,话说这份上,此事不宜再纠缠了,再纠缠下去,摆明了不信任武成帝啊。
“祖父,孙女相信皇上金口玉言,也相信皇上的眼光。”她看得明白,事不可为,他们还是见好就收,她的亲事再重新谋划吧。
两人的互动被武成帝尽收眼底,就冲着谢如沫如此冷静的表现,就担当得起皇家媳妇的位子。
谢老爷子对谢如沫是真疼爱,他们也能理解他的做法,毕竟就这么一根独苗苗了。什么虚名赏赐都是虚的,自已的孙女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封赏谢如沫算是这回元旦大朝的压轴,元旦大朝至此结束,有人兴奋有人低落,百官们陆续地离去。而三品以上的都要等一等从慈宁宫出来的妻子。
路上,不少人都在讨论此次大朝的封赏,谢如沫被提到的次数还不少。
相比其他人的兴高采烈,谢如沫祖孙倒显得很平静,二要在讨论安宫牛黄丸后续的安排,只字不提赏赐的事。
安宫牛黄丸被赐为国药,每年需要上供一定的份额,而且这一批送进宫的安宫牛黄丸,在选料用料上都是上乘的。
在许多人看来,谢家可谓是大丰收,先是安宫牛黄丸被封为国药,接着便是谢家少主被封乡君,最后听皇上的意思是还打算给她赐婚。
这些在与谢家交好的人家看来,谢家可谓是深受皇恩,就连身为谢家旁系的两家,知道谢如沫祖孙二人带回这么多的荣耀与赏赐,都欢欣鼓舞与有荣焉。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荣耀,唯独知道内情的他们还要强颜欢笑。辞谢了一些来道贺的亲朋好友,
回到谢家,谢如沫休整过后,就带着一半的赏赐去了傅家。
谢家旁枝的两家知道后都有淡淡的不舍,但他们也明白,谢如沫虽然回归了谢家,但归根结底,她身上还是流着傅家的血液的,再者,在谢如沫回归谢家这一事上,傅家特别是傅香儒表现得足够大方。当然,其中也有他们愧疚的原因。
可谢如沫取的荣耀,分一点给傅家,应该的。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六十章祭祖国宴
对于女儿直接带着一半皇上赏给她的御赐之物回傅家一事,傅香儒说不出话来,他是万万没想到女儿能做到这份上。
“你带这些东西回来,谢家没意见吗?”
“爹,你想多了,这还是祖父提议让我带回来的呢。”这确实是谢老爷子的提议,虽然他的本意是不想看到这些东西堵心。这些御赐之物他们不想将之摆在宗祠里,这对于逝去的谢家长辈来说是一种讽刺,但也不能放进库房这样随意处理。越是所谋甚大,就越是要谨言慎行。所以在他看来送给傅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眼不见为净,理由也是谁都挑不出毛病。
“这是真的吗?”岳父的大方,傅香儒是一直知道的,但大方到这份上,也教他吃惊。况且这些赏赐也代表了如沫的战绩,以他对他岳父的理解,必定是会将它们好好收集起来的。
他是完全没想到女儿能猜到他当时的未竟之语,并且什么空话套话都没说,直接给他来实际的。
这段时间谢婉让他非常失望,成亲的时候他对谢婉是有期待的,但婚后这么多年,他也明白过来她是什么性子。但今年事情特别多,当时他都有一瞬间后悔娶了谢婉,可是如果没有谢婉,他又哪来谢如沫这个女儿。而且谢老爷子也是一个好岳父。
“如沫,你别理他,他这是高兴的。”傅老夫人是真高兴,她喜欢亲孙女这性子,两边兼顾不忘本。
他都怅然一天了,今天儿子的异常,傅老夫人都看在眼里,她还当是他这当爹的舍不得女儿,却原来还有另一桩事由。
“今儿大年初一,在家里吃顿饭吧?”傅老夫人提议,“我让人再添几个菜!”
“不了。”谢如沫摇头,“我还得赶回去祭祖。”晚上还有国宴,今天就是个忙,连喘口气的空隙都难寻。
是了,还要祭祖。他们这边也要的,皇家是在寅时左右祭祖,但谁也不敢比皇家更早。文武大臣们下了大朝后才能祭祖,他们这些小官人家,哪敢赶在人家之前哟,所以祭祖基本上都放在了中午左右了。谢如沫送来的这一批御赐之物,赶上一起祭祖,挺好。
稍晚,谢如沫就赶回了谢家。谢家开始祭祖,谢老爷子领着谢如沫以及旁枝的人开宗祠祭祖。
谢老爷子一脸的肃穆,心中向谢氏的长辈们默默地祷告着心中无法宣之于口的想法,谢如沫也是如此。原本旁枝的人因为谢家所受的封赏都是笑意融融的,受二人的感染,都收住了脸上的笑。
祭完祖回去的路上,偏房的小辈们忍不住讨论起来:
“小堂妹不愧是能做少主的人,那气势和大祖父相比也不遑多让。”
“是啊,今天大祖父的气势好恐怕,站在那让人觉得害怕,也就是少主了,站在他身边不忤。”
“祭祖这样,咱们谢家不是要有什么事发生了吧?”
“别瞎猜,咱们谢家圣着正浓,哪会有什么事发生啊。”
稍晚的国宴安排在太极殿举行,此次国宴,太后皇后以及后宫有品级的妃嫔们都能参加。官员这边呢,则是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大臣方可携家眷参加,但家眷也仅限于正室及正宗所出的儿女。说到底,这也是一块变相的相亲宴,高级相亲宴吧。许多在臣带的都是尚未婚配的儿女,就希望借此机会让他们露露脸,然后让他们找到自已满意的归宿。
谢如沫这边呢,倒是挺低调,她几乎不走动,来她跟前晃悠的人也少。皇上今天在大朝时说的话,都传遍了。没办法,当官的哪有可能不揣测圣意?皇上的一句话,他们恨不得将之嚼个百十遍的,看能不能从中品出一些皇帝话中潜在的意思来。
从今天大朝武成帝的话来看,都知道武成帝多半是要给谢如沫指婚的,指给谁暂时不知,但没可能的人家基本上就断了心思,省得万一自家儿子对人有了好感以后难办。许多人家也是同样的做法,到了他们这样的阶层,嫁娶是不愁的,没必要的节外生枝,他们根本不会去触碰。
这样一来,谢如沫可清静多了。栾徽音倒想过来和她说说话,但她身边围着一群人,也脱不开身。
王聿上前以茶代酒向她道了声恭喜,谢如沫知道他说的元旦大朝赏赐一事,点头笑笑,将酒一饮而尽。两人就站在一处,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太后几次看向谢如沫,想问问她速效救心丸的事,但想了想现在的场合,只能作罢。其实何止是太后想打听,在场的人哪个心里不多多少少惦记着这事的?自打早上谢如沫在偏殿用药救了洛阳河道司司长刘曙光一事披露出来后,就有不少人惦记她这药了。她这药给的真是及时,不仅是救了刘曙光一命,还挽救了他的政治生涯他的官道。而心疾呢,又是多发病之一,不说家中老人吧,就说现在处于三品以上的官员,哪个不是四五十往上的,这些人多多少少身体都有些小毛病。
这些人,和刘曙光差不多,每个人都是家中甚至是家族里的顶梁柱保护伞,一旦病倒,那就跟天榻了没两样。如果谢如沫手上的药真那么管用,他们不抓紧备上一些才是傻的。
但时机不对,大年初一很忙,没时间登国医府的大门,况且国医府的主子太少了,而且祖孙二人都去参加国宴,他们的夫人即使能登门,也见不着两人啊。不过近来听说谢家嫡枝和旁枝的关系很是融洽,或许可以让人走走旁枝的关系,他们暗忖。
谢家旁枝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这可以说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年初二的时候,谢如沫刚陪谢老爷子用完饭,登门未见的人就络绎不绝。先是刘曙光携着重礼登门道谢,后面的人都是来求药或者打听速效救心丸和安宫牛黄丸这两味药的。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六十一章延续合约
国宴散了后,宇文珩与赵娴回到三皇子府。
赵娴刚沐浴罢,便有侍从来告知今晚睿王有可能歇在书房,让她先行歇息。
赵娴这个新上任的睿王妃得知宇文珩召见了颜科之后,便让侍从退下了。
自已丈夫有野心她是知道的,此次元旦大朝,从武成帝的封赏中,释放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信号,她的丈夫着急与智囊商议,她很理解。可今儿是年初一啊,不知情的还以为他对她这个王妃不满了呢。
“睿王妃,深更露重,早点上榻吧。”奶嬷劝她。
赵娴苦笑,呢喃了一句,“我这个睿王妃的位子还不知道能坐多久。”
“什么?睿王妃你说什么,老奴没听清。”
“没什么。”她不会告诉别人,从今天她在奉先殿见到谢如沫时便知自已时日无多了,后面武成帝不肯答应谢家让谢如沫婚姻自主的请示,更是印证了自已的猜测。
她有一点想不明白,谢如沫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让武成帝放弃她这个儿媳妇而就谢如沫为睿王继室呢?今天她见了谢如沫,她是不错,但自已也不差啊。
想当初武成帝一开始也是很满意她这个儿媳妇的,她自认这些年没行差踏错,即使身体不好也替宇文家生下了一儿一女,这十来年她也是克守本份。武成帝早早便定下这继室人选,很不合理。
赵娴和宇文珩真不愧是夫妻,两人想这原因都想到一块去了。
她不知道这样的结果该怪谁?怪自已身体不争气?怪武成帝这个做公公的太狠心?怪丈夫为了巩固势力不念夫妻之情?还是该怪谢如沫?可武成帝和丈夫并没有动手,而是在安排她身后之事,顶多只能说他们在盼着自已死,谢如沫就更不知情了。只能说各方原因交织,恰逢其会。
年初二的时候,谢如沫刚陪谢老爷子用完饭,登门未见的人就络绎不绝。先是刘曙光携着重礼登门道谢,后面的人都是来求药或者打听速效救心丸和安宫牛黄丸这两味药的。
谢如沫告诉他们,这速效救心丸只是内部用药,成分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暂时无法对外出售。而安宫牛黄丸则会在二月初二这天对外发售,让他们敬请留意。
这一消息已由谢理告知谢家旗下的掌柜们。
安宫牛黄丸本就因救了太后一命而名声大噪,此时被御封国药,更是受到无数人追捧。谢家的店门铺面都被人践踏了门槛,可是买不到,哪里都买不到,谢家对外营业的医馆铺子什么的,他们都去问过了,没有,暂时没有安宫牛黄丸出售。
后来被告知了确切消息的掌柜们,当天,谢家的各个产业以及铺面都打出了红色条幅,告知百姓们安宫牛黄丸对外售卖的时间。但老百姓们还是有担心,他们担心即使到了二月初二,他们还是买不到。谢少主在汝阴时售卖这安宫牛黄丸用了限售的手段,他们又不是没听闻。
等掌柜们再次将老百姓们在铺子里徘徊不去的情况上报时,谢如沫得知了他们的担心,不由得苦笑,她还真打算到时继续限售。
谢家药厂那边虽然经过改进,效率是大有提高,但因为野生牛黄可遇不可求,受限于安宫牛黄丸的原料,每个月可生产出的安宫牛黄丸也是有限的。
据她综合了药厂药行等多方信息并多方商议,保守估计,谢家药厂那边一个月大约能出三千粒的量,这三千粒的量乍一看很多,但要除去上供给皇家的份例和梁家的部分,再平均到三十六家医馆里去,每家平均能分到的不到百粒。还要考虑到京城的医院和医馆肯定是重点吃量大户,其余的地方医馆分到的量就更少了。
安宫牛黄丸作为国药,年初年中上供三百粒上好的安宫牛黄丸给宫中,这三百粒是用在后宫中人身上还是武成帝用来赏人,均可。
至于为什么每个月还要分匀一部分给梁家,这就涉及到之前的事了。
之前她与梁家有合作,即使她入狱,梁家都不曾毁约,所以现在境况转变,谢如沫也不会毁约。
当初他们签的合约是,梁家给两万两银子,拿走安宫牛黄丸的独家销售权。这个要价在当时不高,也算是实力不对等时签的合约,当时谢如沫要发展,青囊医馆要发展,不得不走这样的路子。
当时青囊医馆就一家,这除去青囊医馆外的独家销售权是真的独家。以青囊医馆当时的实力,能答应每年提供给梁家回春堂不低于四千粒的量,几乎是将零售这一块拱手相让了。当时梁家售卖安宫牛黄丸,优势很足。
但现在,谢家能售卖安宫牛黄丸的量就大了,梁家是完全不具备当时的优势,但又有一点让人对安宫牛黄丸趋之若鹜的原因,那就是它受封为国药了!
如今为了感谢当初梁道斌的义举,打算再询问过他的意思,如果他还愿意并不介意现在的情况的话,谢如沫承诺过他,之前的合约一样有效。只要将两万两给了就行。因为当初刚谈妥不久,就发生了安宫牛黄丸吃死人一事,当时情况混乱,那笔两万两的银子尚未交割。
梁家会介意吗?当然不会了,到了这种时候,赚钱多寡反而成了其次,能售卖国药的人家不多,他们梁家碰上了,一举就能提升自家在杏林的地位,怎么会介意?
想当初,安宫牛黄丸受封国药的消息传来,梁家自上到下都揪心得紧,都以为之前的合约肯定是作罢了。毕竟当初虽然合约订了,但银子没交割,后来又发生了梁秀卿盗用梁道斌的印章,以一纸证词否认了当初替谢如沫作保让她获得行医资质一事,扪心自问,要是换了他们,他们也会将这合约当成不存在了。
唯独梁道斌老神在在,他们果然也等来了谢家相请并愿意延续当初合约的消息。
什么,你说谢家一年只答应给他们两千粒的量而不是当初的四千粒,没关系没关系,他们非常能体谅谢家的不易,两千就两千。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四百六十二章安黄定价
国医府中,掌柜们将老百姓们的担心上报了,还在等谢如沫的回复呢。
“这样吧,你让人贴出消息,就说为了庆祝谢家少主受封济善乡君,安宫牛黄丸接受预订,只要在上元节之前交足了银子预订的,等安宫牛黄丸开售时,他们预定的人先拿到货。”
1...132133134135136...1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