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医女行医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浸膏也是一种提取药材精华的方式。甘草浸膏的具体制作方法我已经写在了这张纸上面了。”说话间,她又拿出了另一张纸。
赵郡贤点了点头,再看图纸,发现这个制造工艺将这十种药分为四型,那就是这些药材需要用到四种不同的制备方法了?“用于浸膏的药材有某种特殊性质?而且这些药材也是根据某种标准来分配制备方法的吧?”
葛如沫点头,“各种药材都有其不同的性质和疗效,这一特性决定哪些药材适合制膏,哪些药材适合磨粉,哪些又适合提取芳香油。”所以说,制药也不是个简单的活。
“洗耳恭听。”
既然决定要用他管理制药这一块,葛如沫在这方面也不该教的东西也不吝啬。
“就拿此次制剂需要用到的药材来说吧。你已经知道,芳香类药材适合提取芳香精油,比如广藿香、紫苏叶。而方剂中量少而作用强烈的药材,还有质地一般而易碎的药材,比如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宜粉碎成细粉,然后通过用百分之六十火酒渗漉(液体向下滴流)来提取其药用精华即渗漉液。甘草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宜制膏。还有一些适合直接煎煮,比如大腹皮和生半夏。生半夏有毒,需用水漂之法浸泡足够久的时间,以去除其毒性,再加干姜用煎者法,取其液备用。”
“最后自然就是合并上述各提取液,滤过,浓缩至适量。加入甘草浸膏和广藿香、紫苏叶的芳香精油,混匀。静置两天两夜,取上清液装桶装瓶,密封,即得成品。”
其实说这些制作过程时,葛如沫发现自己给赵郡贤挑藿香正气液当练手之作,似乎有点难啊。不过不管了,要想在制药一途上走得长远,这些工艺流程迟早都得掌握的。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七十二章制药人才
赵郡贤根本不知道葛如沫刚才打过一下退堂鼓,他全副身心都放在了她刚才的话中,“你刚才那番话,只是给了个制备的方向和步骤,有些地方尚需细化。比如你刚才说的那个苍术厚朴等物的渗漉液,需要收集多少?”
葛如沫暗叹,赵郡贤不愧是制药型的人才,思维缜密、严谨,“嗯,为了使药剂达到和汤剂差不多的疗效,虽然我们一开始在使用药材的时候就是按照设计药方中君臣佐使的量比处理药材的,但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抽取药材的精华。”
“这里就得提到火酒(酒精),藿香正气液以火酒为辅料的。火酒在渗漉过程的使用,能使药物精华析出更彻底,以及让药材的药材更稳定。”
“且我们对每种药材各自的制备液的量都作了要求,可在一定范围内起伏。”
细节上做了如此的要求,后面总混合时做下微调即再次浓缩。如此,才能确保他们制作的药剂达到本方剂的配伍要求,获得药性平衡的藿香正气液。
是啊,这些药材是一份的,能制备多少药剂也是明确了的。这些药材的混合是有比例的,这个比例一开始就已经设定好了,后面抽取 药材的精华时,再对量做一些细致合理的要求,几乎就是水到渠成了。
葛如沫的一番话下来,他基本能看到他在她的指引下,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在即的画面。
赵郡贤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她,今天的她的表现再次刷新了他的认知,似乎她在医和药之一道上当真是走到了一个他所不知的领域之内。
“我明白了,你不用再说了。”
葛如沫静静地看他。
赵郡贤自嘲地笑笑,“你说得那么浅显又详尽,就差手把手地教了,我要是还不明白,那就和猪差不多了。”
葛如沫不解,他这是嫌弃她没给他足够发挥的余地?然后让他没有成就感了?
见她不解,赵郡贤莫名地觉得心烦,“行了,你有事就先回去忙吧。这藿香正气液的事,等我先去订购一些器具。器具一回来,我就着手研究,行了吧?”
这逐客令一下,又得了她要的答案,葛如沫也干脆,领着葛根就回去了。
“没想到这葛家小五的医术这么高明,若是当初国公爷身边有这么一号人物,那他也不会英年早逝了。”
赵木匠叹息着,说这话之前,他已经服用过方才葛小五亲自煎制的藿香正气散汤剂。这药效果很好,刚喝下不久,原先满满胀胀随时想吐的肚子瞬间舒服多了。
“你说她是大方过了头,还是真对我们如此信任?”赵木匠似在自言自语。
赵郡贤呵呵,“大方过头?看她对她家人那样,就没有这特质。倒不是说她不大方,物质上她是照顾她的家人了。只是医馆那边,可是一点也没给家人安排,不许他们染指。”
赵木匠想想也是,“如此看来,她确是对我们挺信任的了?”
“真不知道她哪来的自信,不过她倒是赌对了。”赵木匠摇头晃脑地来了一句。
赵郡贤抿着嘴没说话。
赵木匠知道他心情不好,便一摇一摆地去了他的木工房,把地方留给了他,让他可以清净清净。
他的先人曾说过,敢于先付出感情、信任的人,他们的内心都是很富有的。他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做事锐意进取,敢于付出,不过多地去衡量结果的得失。这点他就做不到,明了这点,他叹息着倒在躺椅上,手臂枕上眼睛,广袖掩盖住了所有的神情。
“小五,哥哥有句逾越的话,不知当说不当说?”回程的路上,葛葛犹豫了不久,终是忍不住开口了。
每次她出门,或者由阿南或者由葛根陪同。可阿南也是有活的,医馆里,跑堂不可或缺。每次她将阿南带出来,医馆里总有些忙不过来,所以她打算再聘个人。这个人陪她四处奔走,掌握着她的行程,最好是她的心腹。
葛根,倒也不是说不行。但他要管着药材种植这一块,却是不怎么适合。
葛如沫想着心事,不甚在意地说道,“有什么话,你且说来就是。”
“这藿香正汽液的配方,我虽然不是很懂,但也知道是很珍贵的。你把它一股脑给了赵公子,是否有些欠妥当啊。”葛根担忧地说着。
“你和他之间的交情并没有很深,且赵公子此人,不像是会久居人下的样子。”
这赵公子,他一见就打怵。虽然每次见面,赵公子都没有任何失礼之处,言行举止都极为尊重人,但和他站在一处,自己是浑身的不自在,打心底里生出一股云泥之别的别扭感。
“行啊,葛大哥,你看人的眼光有所增长。”葛如沫赞了一句。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赵郡贤此人,从来都不是别人能轻易驾驭的。
通过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她隐约觉得他是有自己的势力的,且今天的一番谈话与试探也有几分印证了她的猜测。
葛如沫明白他的担心,如今在制药这一块,自己暂时能压他一头。葛根无非是怕将来有一天赵郡贤势大,自己压不住他罢了。
赵郡贤有野心,她是知道的,他也并不如纯技术型的人才好收服。
她与他之间,各有倚仗,只能合作,谈不上谁臣服于谁。
一个人有野心并不是什么问题,便是一个农夫,今年多收了三五斗都还寻思着纳个妾呢。对生活有野望,有自己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坏事。糟糕的是志大才疏,能力匹配不上野心。
所以她不担心,因为野心越大的人,想要成功,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强。若他真是的鼠目寸光,就看上这点蝇头小利,那她也无话可说,只能说自己看错人了。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七十三章医馆微澜
“小五,你就别夸我了,还是想想这事咋整吧。”
葛根苦笑,他是真担心啊。
“不咋整,先这么着吧。”
“小五,如今受你恩惠的人不少,日后可能会更多。你何不等上一等,然后在这些人中挑上一些来做这些事呢?毕竟这些人受了你的恩惠,轻易不会背叛的。”
对此,葛如沫不置可否,活了这么多年,又有几千年的历史为鉴,没什么人是永不会背叛的。
人无所谓忠诚,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人无所谓正派,正派只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若想要别人不背叛,自己手上就得握着他们最想要的东西。
“小五,我说的话你可别不上心。”葛根见她不上心,那个急啊。
“你如此坚持这点,那我就和你说个故事吧。”葛如沫叹了口气,“葛根大哥,听说过大恩如大仇吗?”
葛根大惊,“此话如何说起?”
葛如沫平静地说道,“此话会出现,盖因施恩的成本低,报恩的成本却太大。我要说的故事就是,曾有一位老商人在面临家族生死大劫之时,为了保全两个儿子的性命,希望在诸多门生故旧里找到愿意帮助他们的人。”
“老商人思来想去,他发现只有两个人可能帮助他们。一位是木材商,他曾对这位老商人有恩,老商人至今还欠着他的债。另一位则是开当铺的掌柜,老商人在他穷困潦倒时曾帮助过他发家致富,这位掌柜对老商人很是尊重。”
“老商人最后拿出两封书信交给两个儿子,让他们拿着逃命。两个儿子在逃命的路上却产生了分歧,小儿子觉得不能去木材商那里,因为他们的父亲还欠着木材商的钱,他觉得木材商一定不会帮助他们的。他想去当铺掌柜那里,因为当铺掌柜欠他们父亲的恩情很多,他一定会报答他们的。于是,最后大儿子去找了木材商,小儿子去找了当铺掌柜。”
说到这里,葛如沫看向葛根,“葛大哥,你知道这事最后的结果吗?”
葛根的想法就和故事中的小儿子的想法是一样的,可是,小五特意说起这个故事,想必又不是那么简单的。
他苦笑着说,“小五,你直接说结果吧,你知道我向来脑子转得比较慢。”
“最终,小儿子和老商人夫妇都被捕了。而大儿子则在木材商的帮助下,乔装去了北边的游牧民族那里,活了下来。”
葛如沫低沉的声音宣布着最后的结果,却令葛根很是不解,“小儿子怎么——”
“他被当铺掌柜出卖了。”这个故事告诉他们,帮助过你的人还会努力帮助你的,即使你欠他的;而你帮助过的人却未必会帮助你,即使他欠你的。这是犹太人的生存智慧,定有其道理。
“这当铺掌柜,真是忘恩负义!”葛根恼火地说。
她说这番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小五,你放心,你对我们家有大恩,若是——我说的是万一,你落了难,我绝不会袖手旁观!”葛根表着忠心,他此刻完全没料到今日这番话,会在将来的一天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捡回一条命。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葛如沫笑笑,“我自然是相信你们的。”
她这番话说出来,或许在葛根看来,未尝没有敲打一下他们的意思。但天知道,她是真的没有这想法。
“东家,出事了。”
葛如沫刚回到村里,就遇到了出来寻她的阿南。
葛如沫闻言心一紧,划过脑海的唯一念头,千万别是医疗事故!
“什么事?”
“咱村一个婆子闹腾着不肯付医药费,现在人就在咱们医馆闹着呢。”
闻言,葛如沫是狠狠地松了一口气,不是医疗事故,那什么都好解决。
说话间,两人脚步也不慢,没多久就回到了青整医馆。在外面都能听到里面闹轰轰的声音。
“在闹什么?”
葛如沫沉声喝道。
众人发现青囊医馆的东家回来了,都纷纷地让开了路。
金算子一见着她,算是松了口气,忙说,“东家,是这位大娘,她不肯付医药费。”
“怎么回事,你从头说。”
“是这样的,这位大娘拿着一张药方来抓药,我们给她抓好了后,她竟然说贵,然后就不肯付医药费了。”
“东家,你不知道她这药,需要用到阿胶和滑石粉等物,我们把阿胶给剪碎了,又把滑石粉都一块倒了进药材里。她不要的话,其余药材也被滑石粉给污染了。”
金算子说这话是沉着脸说的,这几副药因为要用到阿胶和猪苓,比一般的药要贵上很多,她要是不要的话,这损失岂不是让医馆来承担?
葛如沫听了,有些疑惑,阿胶、猪苓、滑石,怎么那么像她今天开出的一个药方——猪苓汤?
“药方拿来给我看看。”
金算子二话不说便将药方递给了葛如沫。
她一看,还真是她今天开的猪苓汤,难道那病人家属早上没抓药?那病人得的是少阴热化水热互结之证,病情明明很严重了。
不过,算了,还是处理眼前的事要紧。
“这位大娘,他说得可是事实?”
“是也不是。”那大娘慢吞吞地说道。
这是什么意思?见她没有继续开口的意思,葛如沫只能继续问,“那金掌柜有和你说过这些药有些贵吗?”
“这不是有些贵,是很贵好吗?三副药下来一百五十文钱,早上还收了我们十文钱的看诊费。”那大娘嘟嘟嚷嚷地说。
“大娘,我再问一次,金掌柜有没有和你说过,你拣的这几副药大概多少钱!”葛如沫再问一遍。
“说了,可我当时还在犹豫,他就将药给收拾好了,这能怪我吗?”那大娘满脸委屈,她人长得清秀,即使如今老了也风韵犹存,作这样的姿态倒也不惹人厌。
葛如沫明白了,“那么,这位大娘,这几副药你是要呢还是不要?”
“如果那么贵,我是不会要的。”那位大娘小声地说。
葛如沫笑笑,这就是捡便宜的心态啊,仗着这几副药不卖她他们医馆也回收不了,她再问,“多少文钱你才会要?”
“六,七十文吧。”这是她这些年抓药的经验了,通常抓三副药都是这个数。
这价杀得挺狠的,上下嘴皮子一掀,就砍掉一大半价钱。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七十四章处理问题
“东家,这药别给她!七十文钱,当这药是白菜呢!”阿南气愤地说道。
葛如沫将右手抬起,示意他稍安勿躁,“这位大娘,还有在场的各位父老乡亲,大家都不是三岁小孩,都或多或少和医馆药馆打过交道。阿胶不便宜,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咱们青囊医馆的阿胶是产自山东东阿县,是最正宗的阿胶。每钱十文钱,并不算是卖得贵的。镇上的医馆,每钱阿胶的卖出价也决不会低于十文钱。她这三副药阿胶的用量差不多要用到九钱,占了总药费的一半有余了。还有其他四味药,算起来每副也才二十文,算贵吗?”
众人窃窃私语,交流着自己所知的信息,然后发现葛如沫说的话不假。青囊医馆每钱阿胶收十文钱真不算贵。
“那你还收了我们十文钱的诊金,都是乡里乡亲的,你收那么高的诊金是不是有点忘恩负义了?”那位大娘小心翼翼地说道。
此话一出,众人目瞪口呆,有些人默不作声,有些人窃窃私语。
她这分明是道德绑架,到了这里,葛如沫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此时她决计不能软下来,不然就真被人当成了软柿子了。
葛如沫上下打量了她一番,“你头戴钗环,素衣罗裙,并不像是缺那几文钱的人吧?”
“这诊金我是付得起,但总有些穷苦的乡亲付不起。”那位大娘辩解。
葛如沫微笑,呵呵,那您还真是真是喝着护城河的水,操着玉泉山泉的心。
啪啪,葛如沫伸手举过头顶拍了两下,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后,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既然今天她提到诊金这话话题,那么我也说两句自己心里的想法。对与不对,听完后大家心中自有评断。”
这句开场白说完,葛如沫没再说什么废话,而是直接进入主题,“首先,我葛小五是土生土长的上藜村人,在本村开医馆,我知道需承此三分情。打青囊医馆开馆以来,自认为无论是诊金或者药费,都很合理,绝无哄抬价格的可能。且向来与人为善,无论是深夜送来的病人还是深夜的出诊,若无特殊情况,我都不拒绝病人。”
现在的大夫都高傲且惜命得很,让他们深夜还给病人看病,很难。葛如沫能做到这样,很难能可贵了。
葛如沫最后那句话说完时,刚好有个前两晚深夜而至的病人家属在,这位家属忙站出来帮她说了话。
“是啊,青囊医馆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不然人在大半夜的生了病,病人得忍受病痛折磨不说,还得折腾去镇上,以往咱们村经不住折腾死在路上的人也不是没有。”
这些话都是小声的议论,并不妨碍葛如沫的接下来要说的。
“但是,若因此以为我葛小五是个好欺负的,那你就错了。你以乡里乡亲的理由相要挟,拿诊金来说事,我也是不怕的。”说这话的时候,葛如沫盯着那位大娘的眼神变得锐利无比,“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即便是朝中官员为国为民替君主分忧,都还有奉碌可领。凭什么你认为我们青囊医馆的这些大夫就不该收诊金呢?不收诊金,那咱们大夫吃什么喝什么?倒不如直接把医馆关掉算了!”“咱们这身医术不是白白得来的!你知道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夫,要吃多少苦,要费多少时间精力乃至金钱么?学成出来,你却用道德绑架不让收诊金?就是有太多你这样的人,所以好的大夫才会越来越少。”
阿南瞅了瞅她,心中暗暗说道,你今年十三岁,说这个话很没说服力。
“葛小五,你别得理不饶人。或许你有些话是对的,但你方才那番话分明就是偷梁换柱。人家这位大嫂并没有说你不该收诊金,只是觉得这诊金太高罢了。”此时人群中一位少女站了出来。
大多数人认出了说话的少女也是上藜村的人,正是素来与葛如玺并称上藜村的两朵金花之一的葛绣琴。
葛如沫有些不解,她根本不认识眼前这位,她是在路见不平吗?不过不管其中有什么她所不知道的纠葛,对方已经摆出立场了,那么自己只能迎上去吧。
“对对,这位姑娘说得对,我正是这个意思。”那位大娘一个劲地点头附和,“咱们都是土地里刨食的人,一年到头本来就攒不下几个钱。她看个病就收十文钱,也太黑了点。想想,这医馆一天给多少人看病啊,她少收一点,也是赚的。”她说完后,对着葛绣琴又是一番感谢。
俗话说,不患寡患不均。这大娘最后那句话点出了这医馆就是个聚宝盆,听闻的人们心里多少都有点不舒服,这医馆每天赚的都是他们的血汗钱呢。
医馆的人都担心地看着葛如沫,这些人的心被撩动了,有些不妙啊。
“放你娘的屁,那些银楼酒楼日进斗金的,你倒是眼红去啊!”
说话的是葛彦明,是葛根的好友,两人听闻有人在医馆闹事,结伴一道来的。这会子葛根不方便说话,他便代为出头了。
“我不和你争这个,那些酒楼银楼的都是开在城里的,城里开销大,东西贵一些是应该的。我只是觉得这医囊医馆开在上藜村,更应该照顾一下当地的父老乡亲才是。”
“照顾?你们还要她怎么照顾你们?你们病了疼了,大半夜地不睡觉给你们看病抓药,让你们减轻痛苦,钱也没多收你们的。这还不算好的话,老头子我可真没话说了。”强子叔也帮着说了一句,“做人啊,有时候得摸摸自己的良心。”
有些人被说得惭愧地低下了头。
“强子叔,你说这些并不能掩盖她葛小五所收诊金过高的事实。”葛绣琴如斯从容地说道,一身的无畏像是不肯屈服的将军。
“喂,葛绣琴,这关你什么事啊?真要闲得发慌,就家去多绣几张帕子!”阿南不耐烦地说道。
“我们是路见不平,为民请命!可不像你,为了一已之私,助纣为虐!”葛绣琴高傲的神色中难掩鄙夷。
“我看你是脑子不清楚才对!”阿南真是被气死了。
“好了!阿南别和她们吵了,且看东家怎么说吧。”温祈阳拉住了气呼呼的阿南。
大周医女行医记 第七十五章后悔莫及
“你们一直纠结于诊金的多寡问题——”葛如沫看着葛如绣两人说道,“那你觉得这诊金收多少为宜呢?”轻柔的声音下掩盖着似冰的冷意。
“两三文吧。”葛绣琴傲然地说道。
此时医馆里里外外聚集了不少人,有些搅屎棍闻言,三三两两地起哄,说什么正该如此的混账话。
“不知所谓!”连一向对银钱不甚在意的陈省之都动了真怒。
“呵呵,你们倒是想得挺美的,若是今天顺了你们的意,你们倒成了大功臣了!多划算的一件事,上下嘴皮子一掀,就想着慷他人之慨,博得偌大的好名声。”这充满嘲意的话自葛如沫润如红蜜般的嘴唇吐出,她的眉眼瞬间犀利起来,“也不想想我这青囊医馆愿不愿意当你们的踏脚石!”
那位大娘心一跳,而葛绣琴则是铁青着脸,“什么博名声,这根本是子无虚有的事,你别把话说得那么难听!”
“这样的事你既然做得出来,就不要怪别人说得难听。”
“我说根本就没这回事,我完全是看不惯你们医馆收这样高的诊金!”
“哟,你还真是路见不平啊。”葛如沫对她说了这句之后,转向众人,“各位父老乡亲,咱们青囊医馆,开张也有了些时日,来此看病抓药的也有了一百多号人。治疗效果如何,想必大家心里也有点数。就诊金而言,青河镇上的诊所,乃至汝阴,乃至全国,正经医馆的诊金绝不会比这少。那么,我想问大家,十文钱的诊金算多吗?”葛如沫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