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辽东现在可是熊廷弼的地盘,去辽东的后果让他们自己想,他们就全都答应奴婢了。”
朱由校听了魏忠贤的话又笑了,笑得不能自已,半晌才缓过来,又追问道:“那李如祯呢?”
“奴婢告诉李如祯,只要他每年愿意给奴婢孝敬,奴婢就保他能活命,甚至能够官复原职。如果他不听奴婢的,即便是他这一次能过得了关,辽东的事情还没完,他还是得下狱论死,奴婢就想办法给他定个死罪。”魏忠贤说到这里,直接扑通一声趴在了地上以头抢地:“奴婢罪该万死。”
朱由校知道魏忠贤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用皇帝做了说辞。
他说的那些事情就凭他自己怎么做到?还不是要用皇帝蛊惑姚宗文等人?
不过朱由校对此一点都不在意,你想让人给办事,难道还不能让人拿自己说事了?
他摆了摆手,示意魏忠贤站起身子。
等到魏忠贤站起了身子之后,朱由校吩咐道:“这件事情就这样了,他们升堂你就去旁听。”
“奴婢明白。”魏忠贤答应了一声,见到朱由校不再看他,便躬身道:“皇爷如果没有什么吩咐,那奴婢告退了。”
朱由校摆了摆手,魏忠贤就退了出去。
等到魏忠贤走了,朱由校转头看向了陈洪,开口吩咐道:“让人将西苑收拾出来,然后去找一些工匠。要好的,做什么的工匠都成,然后全都送到西苑去。你就说朕要建造一个百工院,原因就是朕最近手艺上不怎么长进,要和这些工匠交流一下。”
想要收拢工匠研究,走正路是不行的,说不定会有多少人劝谏你,给你使绊子。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走昏君的道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等到自己的百工院建造起来,找几个手艺好的,将举荐的人赏赐一番,到时候就是全国的官员为自己搜罗好的工匠。
这远比自己去寻找快的多了,就像嘉靖皇帝炼丹一样,多少人为他搜集好的材料。
这与朱由校搜集工匠的做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双方的目的不同罢了。当然了,如此一来,自己的名声就又臭了,自己也就向着昏君的路上狂奔而去了。
不过朱由校也不在意,这年头想当明君可不容易,因为裁判是士人,你的按照他们的规则去做才行。
但是能按照他们的规则去做吗?
索性就放弃治疗吧!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6章 努尔哈赤
“奴婢马上安排人去办。”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恭敬的说道。
朱由校曾经想过很多的办法,比如如何提高工匠的待遇和地位,可是大多数办法都是见效慢,而且阻力大,即便是实现了,那也是费时费力。
当朱厚照不将思路局限在正经的道路上时,他的思维就仿佛是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瞬间就想到了办法。
比如这一次的百工院,就像嘉靖皇帝信奉道家一样,那时候道士是什么地位?只要自己展现了这个爱好,那么工匠自然就会被奉为座上宾。尤其是那些手艺精湛的工匠。
那些当官的把这些手艺精湛的工匠献上来,那么是会得到赏赐的,这是升官发财的捷径。走捷径是所有人都想要的。
京城的事情纷纷扰扰,辽东却没有那么多的纷扰,因为辽东要打仗了。
“大帅,女真人的队伍距城十五里。”
斥候跪在熊廷弼的面前,大声的说道。
熊廷弼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好!再探再报。”
等到斥候走了,熊廷弼转头对身边的总兵李荣光说道:“让看守那些蒙古人的士兵进城。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出城了,等着女真人过来攻打。”
此时女真的大队之中,努尔哈赤也在听着自己手下斥候的汇报。
只不过,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也被激发了起来。只要拿下沈阳和辽阳,自己就能够拿下整个辽东,将明军赶到山海关里面去。
如此一来,自己统御的地盘足够大,人口也足够多,可以向西攻打蒙古,向东攻打朝鲜。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能建立一个庞大的女真,甚至可以将爱新觉罗家族打造成黄金家族。
原本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自己连探子都派出去了,引诱明军出城作战。等那时,藏在蒙古难民之中的探子鼓噪起来,到时候沈阳必定大乱,自己必然可以一鼓而下。
可是随着袁应泰被罢免、熊廷弼重新来到辽东,事情就变了。
首先是熊廷弼发掘壕沟,加固城墙,一副要死守的模样。
至于坚壁清野,这个时节完全不需要坚壁清野啊!自己的探子连同那些蒙古难民全都被赶到了城外,想要鼓噪都不可能了。
现在熊廷弼又摆出了一副死守的架势,努尔哈赤的打算全都落空了,他能高兴才怪了。
周围也没人敢说话,气氛有些压抑,因为大家都知道事情尴尬了。
明军不出城,那就只能强攻,可是强攻得有多大的损失?可是不打难道就这么撤退?
“代善。”努尔哈赤转头看向了自己的二儿子,大声的说道:“你去将那些蒙古人接回来,我要问话。”
“是,父汗。”代善答应了一声,然后一拉马缰绳,直接就离开大队带着人向沈阳而去。
努尔哈赤实在是不明白,熊廷弼为什么敢这么干?
努尔哈赤其实对大明很了解,他们不会怯战,他们是要出来和自己打的。因为一旦怯战,那就代表着大明畏惧了自己,这还了得?
大明有人最先就受不了了,他们会自己人攻击自己人。
可是这一次熊廷弼居然做成了。果然,这个熊廷弼就是一个难搞的角色。
事实上,原本的历史正如熊廷弼所预料的一样。
努尔哈赤率人来攻击,袁应泰命令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出城奋战。他大概还觉得自己是诸葛再世,一定能够打赢这一战。
结果,败北而回。
次日,蒙古降人果然作内应,使两员大将战死。
总兵官陈策、童仲揆赴援,也阵亡。
袁应泰就令奉集、咸宁各军撤退,全力守辽阳,并引水注入城河,沿河排列大炮,兵士环城守卫。
十九日清兵临城下,袁应泰亲自督率总兵官侯世禄、李秉成、梁仲善、姜弼、朱万良出城五里迎战,战败,死伤众多。
当晚袁应泰未进城,宿军营中。
第二天,后金军掘开城西闸门排除城壕内积水,又派兵守住城东水口,渡城河大呼而到城下,双方鏖战很久。
很多清军骑兵冲到城边。战败的明军向城外奔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清军杀死,伤亡惨重。
清晨,袁应泰进城,与巡按御史张铨等分陴(城墙上凹凸形的小墙)固守。
监司高出、胡应栋等翻城墙逃走,人心离散。
十一日,后金军又攻城,袁应泰督率军士持盾牌大战,又败阵。
到傍晚,更楼起火,后金军从小西门进城,城中大乱。
袁应泰在城楼上见此情况,觉得大势已去,无法挽回,对张铨叹息说:“你没有守城的责任,赶紧走吧!我死在这里!”
说罢袁应泰就佩了剑、印,自缢而死。
他的妻弟姚居秀也跟着自杀。
仆人唐世明抚着袁应泰的尸体大哭,放火烧楼而死。
此事传到朝廷后,天启帝追赠袁应泰为兵部尚书,并隆重祭葬,封其子为官。
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熊廷弼就没有袁应泰那么多事情。从始至终,熊廷弼都觉得辽人不可信,蒙古人不可信,出城作战,打什么打?
老熊他就觉得,得先守一波再说。消耗女真人一波,等到他们久攻不下,士气低落,然后再出城反击才是王道。
现在辽东的军队打硬仗已经不行了,但是打一打顺风仗还是没问题的。这一点熊廷弼有很清醒的认识。
很快探子就被代善带了回来,努尔哈赤详细的询问了蒙古探子,发现事情比自己想得要更糟糕。
熊廷弼让这些人整日挖沟、筑城、搬石头上城头,反正就是做着各种守城的准备。我就是不出去,有能耐你打进来。
“给那些蒙古人武器,让他们为先锋,准备攻城。”努尔哈赤脸上闪过一抹狠厉,直接下了命令。
反正到了这个时候肯定是要打的,只不过让自己的子弟去打,努尔哈赤舍不得,索性就让这些蒙古人去打。
他们不是对熊廷弼积压了不少的怨气吗?正好士气可用,那就让他们去打。
如果有机可乘,那自己就趁机攻下沈阳城;要是不行,那就可以撤了,反正打不下来撤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7章 戚家军
沈阳城头,熊廷弼看着城外缓缓而行的努尔哈赤的大军,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
“大帅果然神算。”站在熊廷弼身边的李光荣连忙说道,脸上全都是赞叹的神色,当然也有拍马屁的嫌疑。
不过,李光荣对熊廷弼真正的敬佩也是有的。
女真人果然让那些蒙古人开路,蒙古人走在最前面,后面被女真压着。显然女真人是要让这些蒙古人当炮灰攻城了。
“让二郎们谨慎些,守住。”熊廷弼看着李光荣开口说道:“女真人坚持不了多久。”
“是,卑职马上去。”李荣光答应了一声,转身去招呼人守城了。
沈阳的城头上,大明守军看着外面的女真大军,有些胆子小的士兵已经露怯了。
自从萨尔浒之后,面对女真人,明军已经没有了心理上的优势了。谁都知道女真人不好打,打不赢,动辄就是战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辽东普遍畏战,加上指挥官瞎指挥,辽东士卒的战心并不强烈。
不过这一次倒是好不少。因为依托着城池,不用下去和女真人面对面交锋,这使得士卒的心里面多少有了一些依靠。
女真人在城外扎营了,距离城墙只有五里,看样子似乎不准备攻城,一副等明军打出去的样子。
熊廷弼看着女真人的营盘,转头对李荣光问道:“我们的火炮能打过去吗?”
“打不过去。”李荣光直接摇头:“太远了。”
“那就告诉下面不必理会,如果女真挑衅那就由他们。”熊廷弼面无表情的吩咐道。
反正熊廷弼是打定了主意,自己这一次是绝对不会出去的,就是死守着沈阳城,有种你就打进来。
北京,紫禁城。
朱由校斜靠在卧榻上,看着面前摆放着的题本,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面无表情的问道:“全都是弹劾熊廷弼的?怎么说?”
“回陛下,全都是说熊廷弼胆小怯懦,畏战不前。”陈洪连忙说道,语气之中全都是小心翼翼。
朱由校顿时就笑了。
胆小怯懦?畏战不前?让谁去打?
辽东的问题现在很严重,辽人已经不堪用了,或者说辽东对女真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抵触。
打了就跑,跑不了就投降,甚至是不打就投降,这也是为什么前世最终发展到调遣各地的军队奔赴辽东的原因。
甚至连广西秦良玉的白杆兵都调过去,因为辽东不行了,它已经废了,没法要了。
朱由校不可能去听东林党这些人的嘴炮,这里面有想要拿回辽东的,比如袁应泰这一系的人。
还有想要干掉熊廷弼的,为的就是三法司正在审问的构陷熊廷弼的案子。只要熊廷弼再一次被罢黜,三法司那边就好办了。因为一旦罢黜了熊廷弼,那就代表着陛下再一次厌烦了熊廷弼了。
除此之外,还有单纯的嘴炮党,想要借此扬名升官的。
不管这些人想做什么,朱由校不可能搭理他们,直接摆手道:“全都拿去烧了,以后再有这样的题本,一律烧了。”
对辽东和熊廷弼,朱由校唯一的期望就是守住,为自己赢得时间,其他的根本不重要。
说起来,朱由校从来没把辽东的女真人放在心上,大明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女真人的问题。
“陛下,这里还有一份题本。”陈洪有些迟疑地将一份题本拿了出来,小心翼翼的说道。
“谁上的?”朱由校有些慵懒的问道。他现在就不想看题本。
陈洪向前走了几步,恭敬的说道:“戚继光的侄子戚金。”
陈洪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十分的小心翼翼。
戚继光,这个人是什么人?那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戚家军那真的是威名赫赫。
只不过因为万历皇帝厌恶张居正,所以在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也受到了牵连。戚继光都倒了,戚金能好的了?
没人知道今上对戚家军的态度,所以陈洪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那都是小心翼翼的。
戚金?
听到这个名字,朱由校顿时就是一个激灵,直接就从卧榻上蹦了起来。
此时朱由校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自己怎么就把戚金给忘了?
这位从小跟随戚继光的侄子,可以说尽得戚继光和俞大猷的练兵真传,对于鸳鸯阵和车营那都是非常的熟悉。
前几日自己还想着找人练兵,还琢磨是不是要叫孙传庭和卢象升,甚至想到了祖大寿和洪承畴。
自己怎么就把戚继光给忘了呢?
想到这里,朱由校直接说道:“快快,把题本给朕!戚金在题本里面说了什么?”
“回陛下,戚金在题本里面说,辽东不宁,女真不臣,他自请出关。”陈洪连忙将题本递了上去,语气急迫地说道。
朱由校听到陈洪的话,顿时如同一盆冷水浇头。他想起了前世的戚金,想起了前世的戚家军。
前世戚金就是如此,就是自请出关,以六十七岁的高龄,率领三千戚家军老卒,离开了江浙,直奔辽东。
就是这个时候,八旗军直扑辽东重镇沈阳,此时一支明军已经在赶赴沈阳增援了,这支明军就是戚金带领的戚家军。
但可惜,沈阳仅一天便被攻破。
袁应泰不但丢了沈阳,同时也坑了戚金。
浑河南岸,戚金按照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位留下的军事操典,指挥士兵迅速摆开明军著名的车阵。
一场血战即将打响。
而努尔哈赤令八旗轮番饱和攻击。
这种死攻在弃尸累累之后收到了效果,明军弹尽矢绝,车阵终于被打破。
后金军突入车阵之后,戚家军立刻以哨为单位组成鸳鸯阵,与敌人展开惨烈的肉搏。
但终因寡不敌众和体力不支,戚家军不断地倒下。总兵陈策在斩杀了十几个敌人后,也倒在了血泊里。
这一战被后世称为“辽左用兵第一血战”,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就如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大明愧对戚继光!我朱家,愧对戚家军!”朱由校伸手拿过陈洪呈上来的奏疏,脸上的表情异常严肃。
听到这话,陈洪直接就跪在了地上。
他被吓到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8章 火种
朱由校根本没去看陈洪,将手上戚金的题本展开,看了几眼之后就放到了一边。
题本内容很简单,那就是辽东多战,边事不宁,戚金身为大明将领,想要为国尽忠、为君分忧,特地请求陛下允许他率领戚家军出关。
当然了,题本上肯定不会提到戚家军的名字,但是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出关?
想得美。
朱由校在听到戚金的名字之后,心里面就已经下了决断了。他是绝对不会让戚金和戚家军出关了。
戚家军是什么?
或许后世很多人都知道戚家军,知道这戚家军能征善战。可是在朱由校看来,这只是表象。他关注的是戚家军的构成。
所谓戚家军,代表着的不光是一支军队,而是代表着一种战法上的革新,是一种全新的作战体系。
在朱由校看来,戚家军的革新完全能够媲美骑兵、取代战车,是冷兵器转向火器作战的关键,是一种类似于后世集团化作战的雏形。
戚家军大量的使用了火炮火枪,同时使用阵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兵种协同作战,骑兵也衍生为了枪骑兵,那可是类似于bug一样的存在。
在这个时代,没有大规模机械化,火器还没有那么犀利,戚家军的战法就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存在。冷兵器与火器的协同作战,炮兵与火枪兵的协同作战,枪骑兵和步兵的协同作战。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可是在这个系统之下,戚继光将所有兵种的战斗力都发挥到了极致,将他们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量变。
这样的队伍,别说打蒙古人、打女真人,即便是打这个时代任何一支部队都不虚。
戚金的浑河桥之败,那是因为戚家军只有三千数量,而且装备不争气。
戚继光全盛时期的戚家军有两万四千多人,二十四个团营。发挥出来的战斗力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可就算是残缺的戚家军,这浑河一战,一样打出了让人胆寒的战绩。
朱由校傻了才会让戚家军出关,这戚家军要是折损了,那就是大明最大的损失!
朱由校一直在研究练兵,但是怎么练,这个他一直没想好,他穿越前也不懂这些。
最后,他想到的办法只能是找到名将,比如孙承宗,比如卢象升,让他们来练兵,然后尝试教他们一些后世的东西。
但是,现在有了戚家军,就不一样了!
自己完全可以以戚家军为骨架,打造一支新军!一支火器和冷兵器协同作战的部队!
火炮、燧发枪、枪骑兵,全都安排上,火炮可以换成后世出名的六磅或者八磅火炮,将戚继光时代使用的火绳枪换成燧发枪,将铠甲换成水力冲压的板甲,打造重甲步兵和全新的车营,搭配上装备了燧发枪的枪骑兵。
就这个火力,就这个阵容,搭配上戚家军悍不畏死的作风,以及严格的军纪,鸳鸯阵的配合以及超前协同的指挥艺术。朱由校就不信还打不赢了!
再说了,还有徐光启,还有毕懋康,如果还打不赢,那就别让崇祯去上吊了,咱自己找一个歪脖树屌死算了。
这样的军队不用多,先期打造五万人,朱由校相信如此一来,自己就有一战之力。
当然了,这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可是朱由校不担心,自己即便砸锅卖铁,去抢,去抄家,也一定要凑够这个钱。
实在不行,不是还有魏忠贤吗?
朱由校心里面是打定了主意,反正这个事情就这么干了。
“陈洪。”朱由校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陈洪,没好气的说道:“装什么死。起来,马上派人去传旨,召戚金入京,让他点齐了他的人马。”
戚家军,那是火种。辽东糜烂了,在那里花费时间和金钱就是在浪费,完全不如搭起炉灶另开张。
戚家军的名声,戚家军的铁血,这些是都会传下去的。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和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无论这支部队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
一个剑客和咱对阵,就是明天是个死,也要亮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丢脸。
戚家军就有这样的传统,他的第一任主官戚继光灌输给这支军队的信念仍在,他们的灵魂仍在。
戚金率领的三千戚家军就是这支军队的火种。朱由校绝对不会让这支火种消失,朱由校要借由这支军队燃烧起熊熊的大火。
“奴婢这就去。”陈洪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转身就向着外面跑了出去。
等到陈洪离开了,朱由校再一次坐了下来,斜着靠在卧榻上,脸上的表情渐渐安稳了起来。
陈洪很快安排好就回来了,同时他还带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徐光启来了。
朱由校心情就更好了。徐光启来的正好,这位可是一位大人才,而且还是自己需要的大人才。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让他进来吧!”
此时的徐光启还是有些忐忑,他在通州练兵,为的是报国,一片忠心。可是朝廷之中忙着党争,自己的练兵被各种掣肘,也没人搭理,基本上就是失败了。
这些日子徐光启有些心灰意冷,于是就上了拜辞的折子。
原本在徐光启以为这份折子上去之后,也就是得到一个准许的批复,然后自己就可以继续去天津种田了。
种田写书,这算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没想到拜辞折子上去之后,自己不但没得到核准,还得到了陛下的召见,并且还挺着急。
徐光启一时之间有些不明所以,这是要做什么?
“徐大人,陛下让你进去。”
在徐光启发呆的时候,陈洪已经来到了徐光启的面前,恭敬的说道。
徐光启连忙拱手道:“有劳陈公公了。”
徐光启对陈洪可不敢怠慢,听说这位可是很得宠的一位公公。
陈洪对徐光启那就更不敢得罪了,这位现在看着不起眼,可是陈洪知道徐光启在陛下那里是什么待遇。单单是这两天,陛下问了八次徐光启到哪里了,可见急迫。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9章 丧心病狂
1...1213141516...323
猜你喜欢